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三等孝順

三等孝順

發布時間:2023-05-20 13:28:52

孝順的三個境界

儒家講的孝其實是小孝,佛家的孝是大孝。儒家是孝順一世的父母。佛家是孝順無量劫的父母,使他們能夠離苦得樂。

②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的含義

這句話的含義為:

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

出處:《禮記·祭義》

選段: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公明儀問於曾子曰:「夫子可以為孝乎?」曾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君子之所為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於道。參直養者也,安能為孝乎?」

譯文:

曾子說:」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曾子的學生公明儀向曾子問道:「老師您可以說是做到了『孝』字吧?」

曾子答道:「這是哪兒的話,這是哪兒的話!君子的所謂孝,是不等父母有所表示就把父母想辦的事辦了,同時又能使父母放心自已的所作所為都是合乎正道的。我只不過是能贍養父母罷了,怎能說是做到了『孝』字呢!」

(2)三等孝順擴展閱讀:

「孝」作為一個倫理觀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義有:

一、尊祖敬宗。施孝(盡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廟通過奉獻供品祭祀祖先,盡孝的對象是死去的人,這帶一定的宗教形式。

二、傳宗接代。在周朝的人們看來,祖先是我輩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續下去,生生不息。總之,西周時期的孝是一種封建宗教倫理。

曾子一生積極實踐和推行以仁孝為核心的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

③ 孝順父母有三個等級

郁多羅是一位品行端正,年輕有為的優秀青年,尤其他孝順父母,尊敬長上,早已為鄰里所稱道。

有一天,郁多羅到精舍聽聞佛陀說法,佛陀說修福的重要,郁多羅忍不住向佛陀請示:「佛陀!我經常如法的供養父母,希望他們能夠得到安樂,佛陀!我這樣做有福報嗎?」

佛陀缺型回答說:「如果有人如法供養父母,讓他們得到安樂,可以得到很大的福報。」

佛陀說到這里,看看郁多羅,又說:「不過,孝順父母可以分為三等。」

「喔!孝順父母還有等級之分嗎?」

「是的,孝親之道有三等:一、父母健在時,供養其豐富的飲食,死後如禮安葬,能夠盡到生養死葬之責,是謂小孝。二、除了以物質供養之外,自己能有一番豐功偉業,光耀門楣,榮宗耀祖,使父母同感與有榮焉,是謂中孝。三、接引父母學佛,讓他們來生慎李免於輪回之苦,是為大孝。郁多羅!你希望做到那一等的孝呢?」

郁多羅頂禮佛陀說:「佛陀!我知道了,光是飲食的奉養是不夠的,以後我會繼續努力,以期做到上等的大孝。」

孝順伏孝猜父母,供養父母,是人子之道;福慧圓滿的佛陀尚且親自為父擔棺,為母上忉利天講經,為後世佛子樹立了孝順的典範。身為佛弟子更應該孝順父母,孝親實乃學佛的第一步。

④ 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是什麼意思

「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出自《禮記·祭義》。

一、原文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公明儀問於曾子曰:「夫子可以為孝乎?」

曾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君子之所為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於道。參,直養者也,安能為孝乎?」

二、解釋

曾子說:『孝順有三等。第一等的孝是能光父耀母,第二等的孝是不鑽辱父母的令名,第三等的孝是能夠贍養父母。」

曾子的學生公明儀向曾子問道:「老師您可以說是、做到了『孝』字吧?」

曾子答道:「這是哪裡的話!君子的所謂孝,是不等父母有所表示就把父母想辦的事辦了,同時又能使父母放心自已的所作所為都是合乎正道的。我只不過是能贍養父母罷了,怎能說是做到了『孝』字呢!」

(4)三等孝順擴展閱讀

《禮記》中關於「孝道」的其他論述

一、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遺體也。行父母之遺體,敢不敬乎?居處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陳無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災及於親,敢不敬乎?亨孰膻薌,嘗而薦之,非孝也,養也。君子之所謂孝也者,國人稱願然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謂孝也已。」

解釋:曾子說:」』自己的身體,乃是父母的遺體。以父母的遺體來做事,敢不小心翼翼嗎?日常起居不端重,就是不孝;為君主做事不忠誠,就是不孝;面對工作而兒兒戲戲,就是不孝;對朋友說話不算數,就是不孝;臨陣作戰不勇敢,就是不孝。

這五個方面做不到,表面上看是自身受到懲罰,實際上是殃及父母的遺體,由此看來,敢不小心翼翼嗎!用嘉餚美味,歲時祭祀,這不能算作是孝,只能算作是養『君子的所謂孝,是全國的人都稱羨喝彩地說:『有這樣兒子的爹娘真是有福氣呀!』這才是所謂的孝啊。

二、夫子曰:「斷一樹,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

解釋:孔子說:「哪怕是砍伐一棵樹木,哪怕是捕殺一隻禽獸,只要砍伐、捕殺得不是時候,就是不孝。」

三、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勞,大孝不匱。

解釋:孝道有三等:小孝只要出力即可,中孝則要求建功立業,大孝則要求要啥有啥。

四、思慈愛忘勞,可謂用力矣。尊仁安義,可謂用勞矣。博施備物,可謂不匱矣。父母愛之,嘉而弗忘;父母惡之,懼而無怨;父母有過,諫而不逆;父母既沒,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此之謂禮終。

解釋: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而忘掉疲勞,可以說是出力了。躬行仁義,可以說是建功立業了。廣泛地施惠於人,人們紛紛攜帶禮品參加自家的祭祀,可以說是要啥有啥了。父母喜愛自己,自己就高興地永記在心。父母不喜歡自己,自己就戒懼反省,但無一句怨言。

父母有了過失,自己可以婉言規勸,但不可和他們頂撞。父母去世,就是窮到告貸才能舉行祭祀的地步,也不向惡人乞求,這才叫做終身行孝。

⑤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是什麼意思

呵呵,原義應為:孝有三種情況,大孝是自己的的所作所為讓父母受人尊重,再次是自己的的所作所為不辱沒父母的名聲,再次之是能供養父母的衣食住行。

⑥ 蓮華大師的觀點,孝分為哪三點

蓮池大師認為孝分三等:

下等孝順:奉養雙親,免於飢寒。

中旁李等孝順:功成名就攜譽,光宗耀祖。

上等孝順:為父母說法開慧,往生佛國運隱遲,永離三途。

⑦ 孝道的三個層次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其三個層次分別是:

1. 孝順父母:小孝是陪伴,小孝針對個人。即孔子所說余者斗的:「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孝順父母是孝道的最基本層次,指的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關愛、照顧和孝順。這包括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照顧父母、關心父母等。俗話說犬馬皆有所養,這些通常普通人都能做到。

3. 建立家業:大孝是尊嚴,大孝針對家族。《論語》中孟懿子豎磨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我私下認為這是孝的最高層次建立家業是孝道的最高層次,指的是子女嫌念在父母離開人世後,繼承父母的事業,維護家族的榮譽和聲譽。這包括繼承父母的遺志、維護家族的榮譽、傳承家族的文化等。如果祖上一窮二白的,就得自力更生改變命運。

這三個層次相互聯系,構成了孝道的完整體系。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維護家庭和諧、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具有重要的意義。

⑧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什麼意思

孝有三等,最好的是子女能讓父母感受到別人的尊重,次一等的是不要讓父母因為子女遭到他人的羞辱,最差的是做子女的能夠養活父母。

閱讀全文

與三等孝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2017養老金核定表 瀏覽:258
長春老年大學課程 瀏覽:990
吉林省老年大學和長春市老年大學有哪些 瀏覽:677
18和60歲 瀏覽:606
個體戶退休金的計算方法 瀏覽:129
老年大學芭蕾舞蹈我的祖國 瀏覽:126
安徽省阜陽市三區養老院有哪些 瀏覽:333
大嶺山體檢是去哪個醫院 瀏覽:282
父母的房產怎麼加兒媳婦 瀏覽:206
歡慶重陽節新聞稿 瀏覽:150
湖北2017退休金上漲 瀏覽:524
台州職工養老保險2015發放 瀏覽:503
退休工資6000多什麼級別 瀏覽:618
公務員會計退休年齡 瀏覽:432
長壽區川維的郵政編碼是多少 瀏覽:265
農村輪流撫養老人 瀏覽:178
廣州養老院排名 瀏覽:930
70歲得了肺癌怎麼治療 瀏覽:668
企業職工在管理崗位上如何延長退休年齡 瀏覽:19
蘇州退休社保哪多少錢 瀏覽: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