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重陽,中秋,春節,元宵的來歷
1、重陽節的來歷:
又名秋節。陰歷九月初九。我國古代以九為陽,九月初九正是陽月陽日,故名「重陽」。
相傳東漢時汝南人桓景,聽到費長房對他說,九月九日汝南將有大災難,趕快叫家裡人縫制小袋,內裝茱萸,縛在臂上,登上高山,飲菊花酒,可以避難。
恆景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裡的雞、狗、羊全部死掉。從此,民間就有在重陽節做茱萸囊、飲菊花酒、舉行廟會、登高等風俗。
2、中秋節的來歷:
陰歷八月十五日,這一天正當秋季的正中,故稱「中秋」。秋高氣爽,藍空明凈,圓月懸空,清輝瀉地,桂香浮動,令人陶醉。
據說,元朝末年,廣大人民為了推翻殘暴的元朝統治,把發動暴動的日子寫在紙條上,放進月餅餡子里,以便相互秘密傳遞,號召大家在八月十五起義。
終於在這一天爆發了全國規模的農民大起義,推翻了腐朽透頂的元朝統治。此後,中秋吃月餅的風俗就更加廣泛地流傳開來。
3、春節的來歷:
古代稱之為「元旦」,是一年的第一天。正式把正月初一定名為「春節」,是在民國以後。孫中山本著「行夏歷,所以順農時。
從西歷,所以便統計」宗旨,在就任臨時大總統時決定改用公歷紀年,從1912年1月起實行。這樣以來,我國就有兩個「新年」,公歷的新年稱為「元旦」,農歷的新年便稱為「春節」。
4、元宵節的來歷: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上元節」。這天晚上叫作「元宵」、「元夜」,又稱之為「元宵節」。由於唐朝以來盛行元宵觀燈的習俗,所以又叫作「燈節」。
據說漢文帝平定諸呂之亂登位,平亂之日是正月十五日。於是漢文帝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日,率領百官、宮人出宮優游,以示慶賀,並把這一天定為「上元節」。
㈡ 農歷九月初九
農歷九月初九是什麼日子? ―重陽節簡介―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准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重陽節的由來與傳說―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重陽節的傳說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梁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里曾有此記載。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重陽節被立為才老人節。 ―重陽節的習俗―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1、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
農歷九月初九是什麼節日民俗活動是什麼用一句話概括 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祭祖的節日。
陽節,又稱重九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陰歷九月初九是不是鬼節 當然不是,九月九是重陽節。
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節。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稱瓜節。佛教傳說,目連(目連為佛教人物,釋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親墜入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化為烈火,目連求救於佛,佛為他念《盂蘭盆經》,囑咐他七月十五作盂蘭盆以祭其母。近代獻瓜果、陳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嘗新的含義,也是盆祭的遺風。舊時,中元節為目連救母做盂蘭盆會,後來逐漸演變為放河燈,祭祀無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德州的中元河燈場面十分壯觀。人們用瓜皮、面碗、紙張製成燈具,並以街巷為單位,製作特大紙船,紙扎目連站在船上,手持九環禪杖。中元之夜,人們把燈具和紙船放入河內,順流而下,河上頓時燈火通明,搖曳擺動,如同天上點點繁星。膠東沿海地區,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燈,並奏絲竹樂。
農歷九月初九是什麼節日? 重陽節,老人節。
「重陽節」是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我國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做重陽。意寓宜於長久。
農歷九月初九的傳統節日什麼節也稱為什麼節?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今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是陽歷幾月幾日 重陽節 在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又有雙九節、老人節之稱,為中國傳統節日之一。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10月5日,農歷9月9日,星期三為2011年重陽節,同時這一天也為國際減災日。 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代初期。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後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關於重陽節的由來的節日故事請閱讀:重陽節的來歷故事 重陽節習俗(民俗活動)賞菊 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死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由於菊與重陽有著深厚的淵源,菊展自然多在重陽節舉行,因此,重陽節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俗的組成部分。 登高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佩茱萸・簪菊花 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 放紙鷂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徵的。此習,除惠州流傳的民謠中有敘述以外,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 吃重陽糕 重陽的飲食之風,除前所述的飲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還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 飲菊酒 菊花,是我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徵。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重陽節時間 2010年10月16日,農歷9月9日,星期六。2011年10月5日,農歷9月9日,星期三。
農歷九月初九結婚好嗎 結婚(登記、訂婚和舉行婚姻儀式)是夫妻雙方一生中的大事,最好都擇吉日進行。如要取捨的話,便應以迎親及擺酒的傳統禮儀當日為准,選在吉日舉行,因為中國傳統始終視這天為真正婚嫁日。良辰吉時計算的方法是,用男、女雙方的出生日期時間推算出最吉利的婚嫁時日,這個「吉日」不能與男女方的生肖相沖。 注意以新娘方的出生日期為主,並參考男方及其他人的出生日期。 父母生辰正日不應與結婚吉日相同,在該月份內結婚卻絕對適宜。選擇吉日,日子要比月份重要,月份要比年份重要:首先根據設想的婚禮形式和當地的氣候特點選定結婚的季節。同時,還需要考慮親友參加婚禮的難易程度。如果有很多想邀請的親友都不在本地工作,則應該選擇在十一、五一等長假。結婚登記則不能選在長假或雙休日。其次,還要考慮新人雙方的工作和學習情況,盡量避免在考試前或者項目攻關階段籌辦婚禮,造成分心。最後提醒一點,在選擇結婚吉日的時候要盡量錯開女方經期。綜合以上因素,選定大致的范圍之後,就可以根據兩人的生日情況選定日子。有人說寡婦年或本命年不宜結婚,這是不可信的。以下是2014年的結婚(訂婚、領證)吉日,供情侶們參考。各位可根據自己的情況挑選日期,祝新婚愉快!
2014年09月結婚吉日09月07日 星期日 甲午金馬年 八月十四 沖豬09月08日 星期一 甲午金馬年 八月十五 沖鼠09月09日 星期二 甲午金馬年 八月十六 沖牛09月13日 星期六 甲午金馬年 八月二十 沖蛇09月16日 星期二 甲午金馬年 八月廿三 沖猴09月21日 星期日 甲午金馬年 八月廿八 沖牛09月25日 星期四 甲午金馬年 九月初二 沖蛇09月28日 星期日 甲午金馬年 九月初五 沖猴
2014年10月結婚吉日10月02日 星期四 甲午金馬年 九月初九 沖鼠10月03日 星期五 甲午金馬年 九月初十 沖牛10月07日 星期二 甲午金馬年 九月十四 沖蛇10月11日 星期六 甲午金馬年 九月十八 沖雞10月15日 星期三 甲午金馬年 九月廿二 沖牛10月16日 星期四 甲午金馬年 九月廿三 沖虎10月23日 星期四 甲午金馬年 九月三十 沖雞10月27日 星期一 甲午金馬年 閏九月初四 沖牛10月28日 星期二 甲午金馬年 閏九月初五 沖虎2014年11月結婚吉日11月04日 星期二 甲午金馬年 閏九月十二 沖雞11月09日 星期日 甲午金馬年 閏九月十七 沖虎11月10日 星期一 甲午金馬年 閏九月十八 沖兔11月14日 星期五 甲午金馬年 閏九月廿二 沖羊11月21日 星期五 甲午金馬年 閏九月廿九 沖虎11月22日 星期六 甲午金馬年 十月初一 沖兔11月26日 星期三 甲午金馬年 十月初五 沖羊11月29日 星期六 甲午金馬年 十月初八 沖狗
2014年12月結婚吉日12月04日 星期四 甲午金馬年 十月十三 沖兔12月09日 星期二 甲午金馬年 十月十八 沖猴12月12日 星期五 甲午金馬年 十月廿一 沖豬12月16日 星期二 甲午金馬年 十月廿五 沖兔12月17日 星期三 甲午金馬年 十月廿六 沖龍12月21日 星期日 甲午金馬年 十月三十 沖猴12月24日 星期三 甲午金馬年 十一月初三 沖豬12月28日 星期日 甲午金馬年 十一月初七 沖兔12月29日 星期一 甲午金馬年 十一月初八 沖龍
2015年01月結婚吉日01月02日 星期五 甲午金馬年 十一月十二 沖猴01月06日 星期二 甲午金馬年 十一月十六 沖鼠01月10日 星期六 甲午金馬年 十一月二十 沖龍01月15日 星期四 甲午金馬年 十一月廿五 沖雞01月18日 星期日 ......>>
農歷九月初九這一天發生了什麼事? 農歷九月初九是九九重陽節
我是農歷九月初九出生是什麼星座 我是九三年農歷九月初九,,出生的,到底是什麼星座
陽歷是10月23日,是天蠍座10/23-11/21
我給你一表,你自己對照一下吧.
星座是按陽歷(公歷、新歷)劃分的
星座出生日期類型
白羊座03/21-04/19熱情開朗的情人
金牛座04/20-05/20奔放的情人
雙子座05/21-06/20善變的情人
巨蟹座06/21-07/22戀家的情人
獅子座07/23-08/22自信的情人
處女座08/23-09/22要求完美的情人
天秤座09/23-10/22若即若離的情人
天蠍座10/23-11/21愛恨分明的情人
射手座11/22-12/21酷愛自由的情人
摩羯座12/22-01/19工作狂的情人
水瓶座01/20-02/18柏拉圖式的情人
雙魚座02/19-03/20溫柔浪漫的情人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㈢ 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版陽節一般包括出遊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㈣ 9月9日是什麼節日
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公歷9月9日,是台灣體育節和朝鮮國慶日。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
重陽節,又稱「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台灣體育節:
9月9日是台灣一年一度的體育節。
體育節的由來:清朝末年,由於鴉片傳入中國,國人染上吸食鴉片的壞習慣,導致整天精神不振,無心工作,國家由盛轉衰最後走向滅亡。而外國人也恥笑我「東亞病夫」,積弱不振。
民國後,政府為了提倡全民運動,改變外國人對我國人民的不良印象。因此,政府在民國三十一年將國歷九月九日訂為體育節。
朝鮮國慶日:
朝鮮國慶日為每年9月9日。
朝鮮位於亞洲東部的朝鮮半島上,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公元1世紀就已形成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個封建國家。到7世紀中期,新羅統一了朝鮮。10世紀初,高麗王朝取代了新羅。「高麗」即「高山麗水」之意。500年後,高麗被李氏王朝取代,改國號為朝鮮,意思為「朝日鮮明」。
㈤ 為什麼說九月初九是鬼節
你聽錯來了,或者有人以訛傳訛。源
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只是近年來,人們對老人的推重,故此節日又被稱為老人節。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此外還有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人們在慶祝重陽節時一般會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另外,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
㈥ 九月九節日的來歷
九月九即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節日起源:
其一: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其二: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歷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游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㈦ 重陽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重陽節的傳統風俗有:登高、賞秋、賞菊、懸掛葫蘆、佩茱萸、放紙鳶、吃重陽糕、喝菊花酒、感恩敬老等。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陸侍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咐悉余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令令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衡滾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黃,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米都稱之為重陽糕。
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常菊之習尤為昌盛,目不限千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㈧ 重陽節為什麼又被稱為菊花節呢菊花為什麼與重陽節綁定在一起了呢
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這一天的慶祝會包含出行踏青、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南方地區也有掃墓祭祀。重陽節產生於春秋戰國時代,唐朝時宣布變成傳統節日,一直承襲迄今。
菊花傳到日本後,備受青睞,且被列入日本國徽圖片的樣圖(沒有錯,日本國徽圖案便是中國菊花);菊花在歐洲也越來越受歡迎,園藝花卉強國荷蘭、丹麥等培養研發了諸多出色種類,並出入口全球,例如在我國比較常見的矮化砧四季菊,也是從荷蘭進口。
自然,做為出產地,在我國園藝花卉界也奉獻非常大,十年前培養出的「北京夏菊」,達到了傳統式菊花只能在秋天開花的局限性,可一年四季花開不停,開花期較長,欣賞時間長,且免疫能力強,融入覆蓋面廣,耐低溫耐熱,南北方都可以種植。妖艷又易養,還可以飲用的菊花,家中種植幾棵做為綠色植物欣賞,還是挺不錯的。
㈨ 重陽節有哪些傳統風俗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
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重陽節源於天象崇拜,是根據上古時代,秋季豐收後祭祀演變而來的。重陽節的傳統風俗有:登高、賞秋、賞菊、懸掛葫蘆、佩茱萸、放紙鳶、吃重陽糕、喝菊花酒、感恩敬老等,我認為在重陽節眾多的習俗中,最值得一提有6個,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重陽節的傳統風俗之一:懸掛葫蘆🌹✨
重陽節有懸掛葫蘆的傳統風俗。民間傳聞,葯王下凡到人間時,毒蟲亮卜磨橫行、瘟病四起。為了解救眾生,他將自己的神葯裝在葫蘆里掛在眾人家門口滅蟲降瘟、普救眾生。因此留下了重陽節家門口掛葫蘆這一風水習俗。
而在重陽節當天,瘟氣降臨、凶毒四起,人們就會在門口懸掛各式各樣的葫蘆以鎮凶化煞、祛除病氣。其中,尤屬黑曜石葫蘆效果最佳。古代的佛教文物中,就有相當多有關於鎮宅或避邪的黑曜石聖物或佛像。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㈩ 重陽節是鬼節嗎
為什麼說重陽節是鬼節? 重陽節不是鬼節
鬼節,顧名思義,與鬼有關的節日、祭祀鬼的節日。鬼是在人類蒙昧時期,對生命的一種延伸。東西方文化對於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鬼節有中西之分,在中國有四大鬼節,分游攔別是七月半,清明節,三月三,十月初一。西方鬼節中有墨西哥鬼節等,但最著名的是萬聖節。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中國的重陽節是鬼節嗎? 重陽節又稱九月九、茱萸節,起源於秋遊去災。道教以九月為陽,九月九就變成了重陽節。重陽節是在降霜前夕,人們擔心降霜天寒,都爭先恐後到郊外登高、秋遊,這是自古以來的健身活動。 從民間信仰上看,人們認為逢九必凶,重九更災,於是要辟邪。此日最流行的是插茱萸。茱萸是一種中草葯,味香濃,有逐風去邪、驅蟲減濕、去寒之作用。民間流行在頭上、房上、床頭、井邊插茱萸,目的是驅災辟邪。另外,還舉行迎神逐疫等消災祛疫活動。 重陽節另一項重大活動是賞菊花,有些城市還舉辦菊花展,釀制菊花酒,說明菊花不僅有觀賞價值,還有健身作用。此外在重陽節期間,民間還喜歡進行圍獵、射箭、放風箏,吃重陽糕食品。 在歷史上,重陽節期間出嫁的女兒都要回娘家,孝敬老人,供奉壽星、麻姑,祝老人長壽。基於這一習俗,我國已將重陽節視為老人節,發揚我國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重陽節是鬼節嗎? 不是是老人節!鬼節是陰歷七月十五
昨天重陽節是鬼節嗎,有什麼說法嗎 不是。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候,許多老奶奶們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九」,又代表著中華人民的喜悅、興奮。
鬼節是農歷7月15,有些地方從13開始。
三大人節,三大鬼節,三大神節分別是什麼時候 三大人節是:春節、端午和中秋。
三大鬼節是:清明、中元、寒衣做唯。
三大神節是:上巳(三月三)、天貺(六月六)和重陽(九月九)。
春節是:指農歷新年,大年初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賽龍舟的習俗。
中秋節,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礎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清明,24節氣之一,農歷日期不固定,通常在二月後半月至三月上半月之內。清明節象徵祭祀,是祭祖,掃墓和踏青郊遊的日子。
中元節:七月十五 ,是地官舜的誕辰,佛教的盂蘭盆節,有盂蘭盆會傳世,儒家俗稱鬼節,
寒衣節,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稱祭祖節,道教稱之,也是儒家鬼節之一。
上巳節 ,三月初三 ,姑娘回娘家,黃帝的誕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誕辰,神話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初六,又叫做翻經節,是佛教的一個節日,祭祀山神。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六月六也。又名叫:曬衣節, 曬伏節「六月六,曬紅綠。」 「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過去又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習俗活動多彩浪漫,一純磨培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遍插茱萸、觀賞菊花、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等。現時我國將九月初九日定為敬老節。
重陽節又稱鬼節有什麼說法嗎? 不對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重陽節又是「鬼節」嗎? 不是啊!^ω^
陰歷九月初九是不是鬼節 當然不是,九月九是重陽節。
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節。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稱瓜節。佛教傳說,目連(目連為佛教人物,釋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親墜入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化為烈火,目連求救於佛,佛為他念《盂蘭盆經》,囑咐他七月十五作盂蘭盆以祭其母。近代獻瓜果、陳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嘗新的含義,也是盆祭的遺風。舊時,中元節為目連救母做盂蘭盆會,後來逐漸演變為放河燈,祭祀無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德州的中元河燈場面十分壯觀。人們用瓜皮、面碗、紙張製成燈具,並以街巷為單位,製作特大紙船,紙扎目連站在船上,手持九環禪杖。中元之夜,人們把燈具和紙船放入河內,順流而下,河上頓時燈火通明,搖曳擺動,如同天上點點繁星。膠東沿海地區,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燈,並奏絲竹樂。
鬼節,重陽節,一年當中有幾個類似必須要忌諱的日子?分別是哪幾個? 重陽節要忌諱?沒聽過,一年中最忌諱的就是七月十四鬼節,三月三清明節,十月初一中元節。其它的就沒什麼忌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