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重陽節很多人都要登高登高有什麼寓意嗎
為什麼重陽節很多人都要登高?登高有什麼寓意嗎?重陽節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中國節日,在中國古代,重陽節就有「登高遠眺」、「插茱萸」等習俗。
我覺得,無論是清明、中秋、重陽還是春節,很多傳統習俗都已經離我們漸漸遠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習俗都是我們文化的象徵,真希望它能保留下去。
以上只是個人的一些看法,若有不妥,歡迎指正。
Ⅱ 重陽要登高,可你知道為什麼要登高嗎有什麼寓意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時間是在農歷九月初九。因為「九九」楷音「久久」,因此古人經常在這一天拜祖與實行敬老活動,並逐步催生出登高「辭青」、欣賞菊花、飲菊花酒、插茱萸等一系列民俗文化。但對於登高有什麼含意呢?
在九九這一天登高山,也是一種表述大家敬畏之心欽佩和祈願的一種行為。除此之外,古人覺得山裡煙霧繚繞,為呼風吹雨打喚雷擊之飛龍所居。因而,古人對山既敬畏之心而充滿崇拜之情,登高的習俗最開始估計就是此後演化而成的。
另外還有登高「小秋收」一說:重陽季節,豐收早已結束,農活相對來說空餘。這時候山間中的野果子、中葯材這類又恰好是豐收季節,農戶陸續進山收集野果子、中葯材等,這類進山收集農民們把他稱為「小秋收」。
及其登高「辭青」一說:此說來源於自然界中的節令。重陽為中秋,假後氣溫漸冷,蔓草逐漸凋零,我想大家都聽過春天的踏春一說,事實上重陽節爬山「辭青」與此相對應的也有秋天的辭青一說。大夥兒,您想呢?
Ⅲ 九九重陽節登高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重陽節 的時候,人們會通過踏青,登高,賞菊花等等方式來慶祝節日的到來,下面我為大家收集整理了「九九重陽節登高的象徵意義是什麼_重陽節的節日意義」,歡迎閱讀與借鑒!
更多重陽節相關內容推薦↓↓↓
重陽節為什麼敬老
重陽節的節日小知識
重陽節日的主要習俗
重陽節的寓意是什麼
農歷九月九登高的象徵意義
辟邪氣之說
重陽節登高有辟邪氣之說,古人認為重九之時,天氣下降而地氣上升,天地二氣相交,不正之氣彌漫。為避免接觸不正之氣,須登高山以避重九之邪氣。加上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非常適合登高遠望。
祈福和感恩
古代對山神有崇拜之情,以為山神能使人免除災害,所以人們在「陽極必變」的重陽日子裡,要登山拜神以求吉祥。《禮記·祭法》記載:「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
吉利之意
農歷九月九日具有「宜於長久」的吉利之意。漢末曹丕在《九月與鍾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與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即登高會)。」因此,重陽登高、飲菊花酒、女子在手臂上系茱萸囊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登高採集
重陽時節,秋收已經完畢,農事相對比較空閑。這時山野里的野果、葯材之類又正是成熟的季節,農民紛紛上山採集野果、葯材和供副業用的植物原料。登高的風俗最初可能就是從此演變而來的。
登高辭青
重陽節還是大自然中的節氣之一,所以登高還有辭青的說法。重陽為秋節,節後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清代潘榮陛編撰的《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重陽)有治看攜酌於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
農歷九月九這個節日的意義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重陽節又多了一層新含意。
九九重陽節放風箏什麼用途
祛除晦氣
在某些地區,重陽時放風箏是為了「放晦氣」。風箏飛得越高、越遠,晦氣也離之遠去,有些人,在放風箏的時候還要將線燒斷,讓風箏消失得無影無蹤才好。《鶴山縣志》載:「於秋初放紙鷂,是日(九月九日)以火斷其線,任其隨風而去,謂之『流鷂』,以除疾病雲。」
重陽節茱萸是什麼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葯。佩茱萸,中國歲時風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爬山登高,臂上佩帶插著茱萸的布袋(古時稱「茱萸囊」)。茱萸是一種落葉小喬木,開小黃花,果實橢圓形,紅色,味酸,可入葯。
吳茱萸亦稱為茱萸、吳萸。王維詩中的茱萸指的就是吳茱萸。食茱萸又稱欖子、艾子。在辣椒沒有傳入中國之前,古人用食茱萸替代辣椒做調味品,或葯用。山茱萸屬山茱萸科,與重陽茱萸完全不相干,只因果實色紅類似芋類,由「朱芋」轉訛而來的,至今仍有「山芋肉」的叫法。除了這三種常見的茱萸外,名字含有「茱萸」的還有多種,但與重陽節所用的茱萸不屬於一類的科種。
古人對於登高要到何處,並無嚴格規定,一般高處即可,如:登高山、登高塔。後來,人們不但要登高,還要吃「登糕」,就是專門用軟米炸成一種糕來吃。隨之,九九重陽日登高的習俗蔚然成風,便被定為「登高節」。其實,九九艷陽天,秋高氣爽,秋菊怒放,禾田豐收在望,登高遠眺,確實令人陶然欲醉,難怪這一風俗至今仍在民間流傳。
九九重陽節登高的象徵意義是什麼相關 文章 :
★ 2021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
★ 九九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 重陽節的習俗和寓意是什麼
★ 2021重陽節登高的風俗寓意
★ 九九重陽節登高的來歷是什麼
★ 重陽節的傳說故事及登高的意義
★ 2021重陽節登高是什麼意思
★ 重陽節的寓意是什麼
★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Ⅳ 重陽節爬山的寓意是什麼
重陽節爬山的寓意:1、登高祈福:古人有山嶽崇拜的傳統,登高是為了祈福。2、登高暢享清氣:重陽被認為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時節,地勢越高的地方清氣越聚集。3、登高「辭青」:與陽春三月的春遊「踏青」相對應。4、登高避災:源自東漢時期「桓景登高避災」的傳說。
重陽節的風俗習慣
1、遠古時古人對山嶽的崇拜,形成「登山祈福」習俗。西漢戴聖《禮記·祭法》:「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文獻記載古人對山既敬畏又充滿崇拜,「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開來。
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
2、按照天地日月運行規律,重陽這天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間爭相趨之的重要民俗事象。
3、登高「辭青」的說法則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為秋節,節後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
4、重陽節登高避災之神話傳說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東漢,傳說當時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有個叫桓景的術士認為這一天里會有瘟氣降臨,人們要離開自己的家,盡可能到高處去,才能平安。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災的荒謬故事,見於南朝梁吳均的神話志怪小說《續齊諧記》。
Ⅳ 重陽節登高的寓意是什麼
01Ⅵ 重陽登高的寓意
重陽節習俗之一就是登高望遠,其實,重陽節的登高寓意很是簡單,我們耳熟能詳的那句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見,這個節日登高是為了懷念遠方的親人,寄託著自己的思念之情。
另有辟邪氣之說
重陽節登高有辟邪氣之說,古人認為重九之時,天氣下降而地氣上升,天地二氣相交,不正之氣彌漫。為避免接觸不正之氣,須登高山以避重九之邪氣。加上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非常適合登高遠望。
祈福和感恩
古代對山神有崇拜之情,以為山神能使人免除災害,所以人們在「陽極必變」的重陽日子裡,要登山拜神以求吉祥。《禮記·祭法》記載:「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
吉利之意
不過,也有說農歷九月九日具有「宜於長久」的吉利之意。漢末曹丕在《九月與鍾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與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即登高會)。」因此,重陽登高、飲菊花酒、女子在手臂上系茱萸囊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登高採集
重陽時節,秋收已經完畢,農事相對比較空閑。這時山野里的野果、葯材之類又正是成熟的季節,農民紛紛上山採集野果、葯材和供副業用的植物原料。登高的風俗最初可能就是從此演變而來的。
Ⅶ 重陽登高的由來和寓意
重陽登高源於漢代仙人費長房和其弟子桓景的神話故事。重陽登高有兩大寓意,一是登高辟邪,二是登山祈福。在古代有著九月九為老陽,地氣上升,天氣下降的說法,古人們為了避免接觸到邪氣,所以才在九九這一天登高以避邪氣。
一、重陽登高的由來
二、重陽登高的寓意
重陽登高有兩大寓意,一是登高辟邪,二是登山祈福。在古代有著九月九為老陽,地氣上升,天氣下降的說法,古人們為了避免接觸到邪氣,所以才在九九這一天登高以避邪氣。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開來。古人認為山上雲霧繚繞,為呼風雨喚雷電之神龍所居。在九月九這一天登高山,也是一種表達敬畏崇拜和祈福的一種行為。
Ⅷ 重陽節登高是什麼意思 重陽節登高含義
1、重陽節登高的寓意有:避邪氣、祈福和感恩、祈求吉利等。古人認為重九之時,天地二氣相交,不正之氣彌漫,為避免接觸不正之氣,須登高山以避重九之邪氣。古代對山神有崇拜之情,以為山神能使人免除災害,所以人們在「陽極必變」的重陽日子裡要登山拜神以求吉祥。
2、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明叢秋」,為每年的農歷九手槐毀月初九日,中畢備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Ⅸ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
重陽節也被稱為登高節,據說在重陽節的時候登高可以免災避禍,所以這個習俗就一直流傳了下來。除此之外,重陽節登高還有辟邪氣、祈福、感恩、採集、辭青等意。
重陽節又叫登高節,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每年重陽節的時候,人們都會有去登高望遠的習俗。這個習俗主要來源於一個故事。
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 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 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裡,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裡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此就有了九月初九登高躲避災禍的風俗。
辟邪氣之說
重陽節登高有辟邪氣之說,古人認為重九之時,天氣下降而地氣上升,天地二氣相交,不正之氣彌漫。為避免接觸不正之氣,須登高山以避重九之邪氣。加上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非常適合登高遠望。
祈福和感恩
古代對山神有崇拜之情,以為山神能使人免除災害,所以人們在“陽極必變”的重陽日子裡,要登山拜神以求吉祥。《禮記·祭法》記載:“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
吉利之意
不過,也有說農歷九月九日具有“宜於長久”的吉利之意。漢末曹丕在《九月與鍾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與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即登高會)。”因此,重陽登高、飲菊花酒、女子在手臂上系茱萸囊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登高採集
重陽時節,秋收已經完畢,農事相對比較空閑。這時山野里的野果、葯材之類又正是成熟的季節,農民紛紛上山採集野果、葯材和供副業用的植物原料。登高的風俗最初可能就是從此演變而來的。
登高辭青
重陽節還是大自然中的節氣之一,所以登高還有辭青的說法。重陽為秋節,節後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清代潘榮陛編撰的《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重陽)有治看攜酌於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
敬畏之心
還有一種說法是登高其實是源於古人對山嶽的崇拜。在古代的時候,人民生活困難,大自然給許多人帶來了生活的希望,山中生長的各種植物、隱棲的飛禽走獸以及潺潺溪流,使人類才得以生存繁衍。所以許多人都對大自然懷著一份敬畏之心。
關於重陽節登高的古詩精選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九日登高 》唐/劉禹錫
世路山河險,君門煙霧深。 年年上高處,未省不傷心。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唐/岑參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橫笛驚征雁,嬌歌落塞雲。邊頭幸無事,醉舞荷吾君。
《九日登高 》唐/王昌齡
青山遠近帶皇州,霽景重陽上北樓。 雨歇亭皋仙菊潤,霜飛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鬢花宜壽,翡翠橫釵舞作愁。 漫說陶潛籬下醉,何曾得見此風流。
《九月九日李蘇州東樓宴》唐/獨孤及
是菊花開日,當君乘興秋。風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樓。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別愁。醉歸無以贈,只奉萬年酬。
《婺州水館重陽日作》唐/韋庄
異國逢佳節,憑高獨若吟。一杯今日醉,萬里故園心。 水館紅蘭合,山城紫菊深。白衣雖不至,鷗鳥自相尋。
《九月九日贈崔使君善為》唐/王績
野人迷節候,端坐隔塵埃。忽見黃花吐,方知素節回。 映岩千段發,臨浦萬株開。香氣徒盈把,無人送酒來。
《沉醉東風 重九》元/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Ⅹ 重陽節爬山有什麼意義
爬山是一種非常健康的戶外運動,爬山可以增加肺部活動量,呼吸新鮮空氣又能夠鍛煉身體,因此周六日不妨約上三五知己一起爬山遊玩。重陽節又稱為登高節,那麼, 重陽節爬山有什麼意義 ?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重陽節登高的意義。
重陽節爬山有什麼意義不少人都讀過這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也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重陽節是什麼意思,剛開始的時候可能也會疑惑重陽節是什麼意思,但是久而久之就過去了。那麼重陽節爬山有什麼意義?
重陽節別名“登高節”、“茱萸節”、“菊花節”等,在有些地方也被稱為“祝壽節”、“女兒節”等,今天也被稱為“老人節”、“敬老節”。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重陽節要爬山登高,"九九登高"中的"高"與"糕"諧音,重陽花糕還有"好運長長久久,生活步步高升"寓意. 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非凡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預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爬山注意事項爬山是一項很好的健身運動,但同時對爬山愛好者的身體素質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講究運動規律,不僅起不到相應的作用,還會產生諸多身體不適。我就來總結一下爬山注意事項有哪些。
1、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爬山雖好,但很“挑人”,如果自身患有心臟病,則不能進行爬山,容易引發心肌梗塞、心絞痛等疾病。實在想爬山的話,最好選擇坡度較緩的小山,且要注意勞逸結合。此外,患有高血壓、癲癇、肺氣腫、眩暈症等疾病的人群,最好不要爬山,可以進行一些幅度較小、強度較小的運動,比如散步、太極等等。
2、爬山之前要多喝水,爬山的過程中也要時不時地喝水,既可以稀釋血液,也可以避免在爬山過程中出現身體缺水的情況。也可以喝一些含糖、電解質的飲料,以補充體力。
3、爬山的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爬山前做一些熱身運動,爬山時不宜追求速度,如果感到身體勞累或者出現心慌、氣短、胸悶等症狀,應該原地休息。
4、爬山要走人比較多的路線,通訊工具保持暢通,隨時和外界取得聯系。
5、爬山過程中如出現扭傷,不能進行局部按摩或者熱敷,最好冷敷,時間為20分鍾到半個小時,能起到鎮痛和消腫的作用。
精彩推薦:
怎樣保護眼睛 夏天吃什麼降火 耳朵裡面長痘痘 乳房下垂 坐飛機流程 跳繩的好處 牙齦出血 拔罐減肥 飯後多久可以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