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十四孝德育故事觀後感
最近一段時間,我看了很多遍《中華德育故事》,裡面有孔融讓梨、李勉葬金、郭伋亭候等很多小故事,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郯子鹿乳》,讓我很受教育和啟發。 郯子是周朝時候的魯國人,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因為意外火災而全都雙目失明,家庭的生活重擔便落在了他一個小孩子身上。郯子每天都要上山砍柴、燒火、賣木炭,天天累得筋疲力盡,他對父母的至尊至孝深深地打動了我。 郯子把對父母的至尊至孝通過自己的聰明、勇敢和不畏艱辛發揮到了極致。當他從獵人那裡得知鹿乳可以醫治父母的眼疾時,就把自己扮作小鹿的模樣,每天悄悄混進鹿群學鹿跑、學鹿跳,摔倒了就再爬起來繼續練,身上不知受過多少次傷。他的聰明、勇敢和不畏艱辛的努力感動了獵人,也感動了我。 郯子的孝是一種大愛,他不但愛父母,也愛大自然。他愛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他愛大自然的每一個小動物。雖然郯子早就從獵人那裡知道鹿乳可以醫治眼疾,可他絕不傷害鹿,而且也不允許獵人傷害鹿。郯子學鹿時不顧自己安危卻保護小鹿免遭獵人傷害的舉動終於深深地觸動了獵人的心靈,使獵人感悟到了自己的行為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永遠放下了傷害動物們的弓箭,加入到了保護大自然的行列。而郯子給受傷的小鹿療傷也感動了鹿群,鹿群接受了郯子,和郯子成了好朋友,郯子用主動上門的鹿群贈與的鹿乳最終治好了父母的眼疾。郯子對大自然生靈的愛護得到了鹿媽媽的回報。 郯子鹿乳的故事使我深深地懂得:孝,除了是要養好父母的身體,更要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如同我們共同的父母,珍愛大自然,珍愛天地間的萬物生靈,也不失為對大自然母親的盡孝
『貳』 為什麼最美孝心少年能感動身邊無數人
在最美孝心少年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孝道的回歸,看到了民族振興的希望。最美孝心少年的孝心故事讓我們感動、感慨、感悟,留給了我們許多思考和啟示。在我看來:
一、孝道是一種傳承。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講求孝道。孝道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化提倡的一種行為。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為人之本。孝敬父母,在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孝道,表現為對父母長輩的孝順和孝敬。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就是說,父母的年齡不能夠不記在心裡,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在我國自古以來,孝道就一直被推崇,並且傳承下來。古代黃香溫席,舜用愛心感家人,花木蘭替父從軍等孝道故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被人們傳為佳話。
二、孝道是一種擔當。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最美孝心少年們都是未成年人,而他們卻用稚嫩的雙肩擔起了成年人都難以承受的艱辛和磨難,我想,其原因在於他們在盡孝、行孝的過程中,有一種勇於擔當的精神。在鏡頭下,我們聽到了孩子們最普通,卻又最感人的話「媽媽,我養你」;「有爸爸在就有家,我要幫爸爸撐起這個家」。話語中無不體現了一種責任,一種擔當。這是對父母親發自內心的關愛,是他們懂得感恩父母養育之恩的孝行。這些最美孝心少年的盡孝、行孝還體現於,父母親在,時時關心、照顧父母,父母親不在了,常念父母親的恩德。
三、弘揚孝道寓意深刻。
在新形勢下,弘揚孝道有著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不僅僅反映了一種孝心,同時在孩子們身上表現出的那種對苦難的堅忍、自強、自立、自信的精神,難能可貴。對他們而言,苦難往往是一筆財富,只因他們從中得到歷練而迅速地成熟起來。在當下,許多獨生子女的家庭中,對獨生子女進行以孝道為主的德育教育尤為必要。獨生子女的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優越,父母長輩大多都是盡量地滿足獨生子女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因此,使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懶惰、任性、專橫、自私,意志薄弱,不關心父母他人等不良習慣和性格。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動的開展,為少年兒童樹立了好榜樣,有利於對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讓「最美孝心少年」亮相央視熒屏,讓他們的事跡在全國廣為傳頌,將喚起少年兒童對父母的愛心、孝心,讓孩子們懂得親情的溫暖,生命的堅強。大力弘揚這種傳統美德,那麼,尊老孝親的社會風尚將會在中華大地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