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陝西

重陽節陝西

發布時間:2020-12-11 16:44:45

A. 陝西傳統節日的風俗

春節:除夕守歲,年夜飯吃餃子。貼門神、年畫、春聯、窗花。往來拜年,互相祝願。陝西人如今仍把春節叫做「過年」。

元宵節:煮食元宵,張燈結綵,放焰火,耍社火。

清明節:掃墓,踏青。

端午節:灑掃除塵,門前掛菖蒲、白艾,胸前佩戴香包,吃粽子、綠豆糕。

中秋節:合家團圓,賞月,吃月餅、瓜果。

重陽節:賞菊,送重陽糕,登高。

冬至節:吃餃子。

臘八節:吃臘八粥、臘八面。
端午節的風俗: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 在江淮地區, 家家懸鍾馗像, 用以鎮宅驅邪。

唐明皇開元, 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 夢見二曳, 一大一小, 小鬼穿大紅無襠褲, 赤腳, 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 繞殿而跑。 大鬼則穿藍袍戴帽,赤雙足。捉住小鬼, 挖悼其眼睛, 一隻吞下,明皇喝問, 大鬼奏日, 臣姓鍾馗, 即武舉不第, 願為陛下除妖魔, 皇醒後, 瘧疾愈, 於是令畫工吳道子。 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圖像, 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以艾葉懸於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戴之,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榻, 有驅魔法鬼之神效。 在端陽節,家家都以菖蒲、 艾葉、 榴花、 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 食菖蒲可以成仙,可以長生, 漢武帝欲求長主之術,曾吃菖蒲兩年。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 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趕迫拯救, 是為尤舟競渡之起源, 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 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 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 盛行於吳,越、楚。

台灣開始有尤舟競渡是始於清乾隆二十九年, 由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 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均舉行尤舟競賽, 香港有競渡之舉,近英國人亦仿效我國人作法, 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據近代著名的愛國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說:「端午節本是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妃的節日, 而賽龍舟便是祭儀中半宗教。半娛樂性節目。」

四五千年前, 居住在原始圖騰社會的水鄉部落的人民,受到蛇蟲、 疾病的侵害和水患威脅,為了抵禦這些天災, 他們尊奉想像中的具有威力的龍作為自己的祖先兼保護神(即圖騰), 並把船建造成龍形、 畫上龍紋, 每年端午舉行競渡。以表示對龍的尊敬,也說明自己是龍的子孫,龍的傳人。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 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雄黃本屬礦物, 含有三硫化砷成分,與酒混合。即成雄黃酒,用以驅蟲解五毒,小兒塗於頭額。耳鼻,手足心。 並灑牆壁問, 以法諸毒。流傳民間之《白蛇傳》故事,即是以雄黃酒解蛇虺諸毒,而現白蛇原形。此種習佰,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為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遊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時左右, 路上山上或樹下擠滿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樂。晚上回家將花草和水煮開洗澡,老年人稱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頭就不會獲得吉利。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藏有硃砂。 雄黃。香葯, 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B. 陝西的傳統節日

陝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發祥地,節慶資源極其豐厚,在中國八大傳統節日中,春節、元宵節、龍頭節、清明節、中秋節、七夕節、重陽節均起源於長安。

C. 各地重陽節的習俗

1、陝北

重陽節在陝北正式收割的季節,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陽,收呀么收秋忙。穀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場」。陝北過重陽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場。

2、江南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於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藉以示登高(糕)僻災之意。

3、莆仙

在福建莆仙,人們沿襲舊俗,要蒸九層的重陽米果,我國古代就有重陽「食餌」之俗,「餌」即今之糕點、米果之類。

(3)重陽節陝西擴展閱讀: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九九重陽凝聚了中華民族千秋萬代「老吾老」的濃濃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風范。1989年,中國政府將農歷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人節」、「敬老節」,重陽節成為一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

2012年12月28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進一步在法律上明確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作為老年節,並於2013年7月1日起實施。因此重陽節這天又是「敬老日」、「敬老節」或「老年節」、「老人節」。

D. 陝西人重陽節吃什麼

【陝西來】陝西廣大農村,重源陽節這天,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插上青翠的茱萸,並且左鄰右舍互相贈送。 西鄉縣重陽節,親友以菊花、菊糕相饋贈。士子以詩酒相賞。據說婦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一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1989年,中國政府將農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敬老節」。2012年12月28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E. 陝西延安重陽節吃什麼食品

陝西來西鄉縣重陽節,親源友以菊花、菊糕相饋贈。士子以詩酒相賞。據說婦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陝北過重陽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場。晚上月上樹梢,人們喜愛享用蕎面熬羊肉,待吃過晚飯後,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家門,爬上附近山頭,點上火光,談天說地,待雞叫才回家。夜裡登山,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兒的頭上,以之避邪。
重陽節,江蘇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長洲縣重陽節吃一種叫做「駱駝蹄」的麵食。無錫縣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

F. 陝西的節日與風俗習慣 急求~

春節:據史書記載,秦朝時以每年農歷十月一日為歲首,到漢武帝時改行太初歷,即以正月初一為歲首,「大年初一過年」這一風俗一直從漢代延續到現在。

元宵節:同樣源於漢代,當時叫上元節。據《漢書·漢武帝傳》等史書記載,每到農歷正月十五,漢武帝就會派人用燈籠祭祀太乙神,祭祀地點甘泉宮(即今天淳化縣)至今還留有遺址。上元節到了唐代十分盛行,人們走出家門觀花燈耍社火,熱鬧非凡。

清明節:漢時人們有這樣的風俗,每年農歷三月初,長安城的百姓們萬人空巷到灞河沐浴,這在當時叫「上巳節」。到了唐代,「上巳節」跟發源於山西介休的「寒食節」合二為一,成為今天的清明節。據《新唐書》記載,清明節的重大活動是掃墓,國家推行「以孝治國」由此可見一斑。

七夕節:長安是七夕節的發源地,長安區斗門南灃村的牛郎織女石雕像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大型石刻藝術品之一。七夕節乞巧活動起源於西漢,到了漢武帝時期已成為全國一個重要節日,這已為史學家所定論。

中秋節:據史料記載,中秋節源於漢代,當時人們就有拜月賞月的習俗,到了唐玄宗時期,這一民間節日更為興盛。據考證,唐玄宗的生日是農歷八月十五,為給皇帝祝壽,這一天在宮廷中稱為「千秋節」,要舉行大型歌舞活動。後來,民間的「中秋節」和皇宮中的「千秋節」互相影響,互相融和,「千秋節」中的許多活動流傳至民間,使中秋節更為熱鬧。中秋節吃月餅在當時已很盛行,唐代詩人的許多名篇都跟中秋賞月有關。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陝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遼寧省公務員養老保險條例 瀏覽:725
每年體檢有多少錢 瀏覽:893
寧波市贍養老人每個月多少錢 瀏覽:473
老爸70歲生日買什麼送他 瀏覽:69
2016年6月15日關於養老金的增加 瀏覽:414
如何寫信跟父母說自己借錢了 瀏覽:565
養老保險剩九年每月補繳多少 瀏覽:822
都江堰護理養老服務有哪些 瀏覽:766
長壽小康廠什麼時候建 瀏覽:175
老人腦出血術後多久恢復正常 瀏覽:834
泰國和三亞哪個適合養老 瀏覽:132
70歲指的是 瀏覽:331
如何讓中老年人記住歌詞 瀏覽:509
老年痴呆晚期病人呼吸不暢 瀏覽:76
中人退休工資怎樣計算的 瀏覽:747
老年痴呆者攻擊行為 瀏覽:939
82老人肺結核如何治療 瀏覽:600
歌曲孝敬農村爹和媽 瀏覽:134
網上怎麼交養老保險保費 瀏覽:103
老年人咳喘偏方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