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兒孝不如媳婦孝,女兒孝不如女婿孝。 為什麼這樣說呢
真實含義是
在父母眼裡,媳婦孝順才是他們最想要的。首先,媳婦是從別人家娶專進門,能屬否孝順自己,是人之所願,也是一個新的大家庭和睦相處的前提。再則,孝順的媳婦也說明小夫妻關系和諧。這些都是父母養育兒子最希望的。
同理,女孝不如婿孝!
養女兒的,嫁到外人家,最起碼能從女婿是否孝敬自己,看出女兒的生活幸福與否。
❷ 婆婆喜歡怎樣的兒媳,好的兒媳應該怎樣做
婆婆和兒媳的關系總是很微妙,有兒子在中間調節還好一點,但是兒子如果不在了就很難堪。
我對親朋好友和周圍人的觀察,通常女婿和岳父岳母相處的都比較融洽,尤其是和丈母娘,有一句話說的好,「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歡喜」,而兒媳婦在和公婆相處時卻總是有很多矛盾和磕碰。女婿一般在娘家的地位都比較高,岳父母和女婿相處的時候也會比較平等和客氣,而兒媳婦大多數在婆家的地位卻比較低,公婆在和兒媳婦相處的時候也總是喜歡以長者自居,頤指氣使並且理所當然。兒子在縣城開了一間公司,生意還可以,兒子還談了一個城裡的女朋友,我很開心,就叫他們可以的話就早些結婚,到時生個胖孫子給我抱。兒媳是城裡人,人長得很漂亮,家裡條件也不錯,兒子很喜歡她,她也喜歡兒子的老實忠厚。他們結婚後,我和他們住在一起,幫他們打理家務,啥活也不用兒媳婦干。
我思考了很久,原因不過如此:岳父母覺得女兒是嫁了出去,成了別人家的人,為了讓女兒過得幸福,就要對女婿好,這樣女婿才能對女兒好。而公婆卻認為兒媳婦嫁到了過來,成了自己家的人,既然是自己家的人,就不需要特別的禮遇,像做飯做家務照顧一家老小,這些事情也都變成了兒媳婦的分內之事。公婆不會想著對兒媳婦好,然後兒媳婦才能對兒子好,而是你既然嫁到我們家,就要跟我們一起對我兒子好,同時還要對我們好。中國漫長的發展歷史,到如今的新世紀,這種婆媳關系也依舊沒有多少改善,公婆對待兒媳婦的態度,也一代代地傳承了下來。
兒媳說:「媽,我把老公的財產全轉給你養老,我們沒有小孩,我遲早都要改嫁的,我就不要了。」兒媳又說:「媽,如果將來我嫁人了,也不能像現在這樣天天陪著你了,你身邊有錢,可以請人照顧你的。」
這個小故事讓我沉思了很久,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所以,我很想問一問,在沒有任何感情基礎上,也沒有任何情感付出之前,你們憑什麼要求兒媳婦要孝順,要對你們好呢?任何關系都需要將心比心,你對我好,我必然會對你好,這樣我們才會逐漸建立感情,有了感情之後,便會對彼此更加好。可是很多婆家人,卻總想省卻建立感情這個環節,直接要求你對我們好,他們自己不願意付出感情,卻想著收獲對方的感情和孝順。
可能很多的婆婆都喜歡這樣的兒媳。獨立而又懂得愛,做橡樹身旁的木棉,以樹的姿態,和我兒子平等相伴一生。他們可以共享霧靄流嵐虹霓,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有愛,卻不是負贅。很多人都喜歡這樣獨立自主的女士的。
❸ 孝順媳婦是怎樣煉成的
孝順媳婦是怎樣煉成的
家庭的基本關系有兩種,一是夫妻關系,一是親子關系,兩者構成了家庭結構的基礎。其它關系,如兄弟姐妹關系、姑嫂關系以及婆媳關系、祖孫關系都是在此基礎上派生出來的。婆媳關系在家庭人際關系中有其特殊性。它既不是婚姻關系,也無血緣聯系,而是以上兩種關系為中介結成的特殊關系。因此這種人際關系一無親子關系所具有的穩定性,二無婚姻關系所具有的密切性,它是由親子關系和夫妻關系的延伸而形成的。如果處理得好婆婆和媳婦各自「愛屋及烏」—— 婆婆因愛兒子而愛媳婦,媳婦因愛丈夫而愛婆婆,各得其所,關系就會融洽。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則婆媳之間會出現裂痕難以彌補。
那麼媳婦是怎樣練成的,請看下文:
網路經驗:jingyan..com
方法/步驟
1
要理解婆婆的心情。在兒子結婚之前,婆婆是唯一與他關系最親近的女性。現在冷不丁跑出來一個比自己年輕的女人把兒子「搶走了」,俗話說「娶了媳婦忘了娘」 ,眼看著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孩子一心只想著老婆,心裡肯定會有極大的失落感。作為兒媳,要換位思考一下,不要只想著這個男人是你的丈夫,你就要霸佔他全部的心思和愛,要記住他首先是婆婆的兒子。因此有空的時候要多鼓勵丈夫回家陪陪婆婆,或者休息日帶著婆婆一起去外面散心,不要讓老人覺得連見孩子一面都那麼困難。
2
要謹記自己的角色。雖然結了婚,要將從前的稱呼從「伯母」改口為「媽」,但是不要以為就可以把婆婆當成親媽那樣對待。我這里所說的意思並不是指要在孝心上有所分別,無論是娘家、婆家,在關心孝順這方面是要一視同仁的。我指的是母女之間可以沒大沒小,不論是開玩笑、惡作劇也好,還是有了爭執也好,畢竟不會真的影響血緣親情。但是婆婆就不一樣了,你可以小小地撒嬌,但是絕對不能任性耍脾氣。一旦出現了矛盾,很可能就會讓婆媳關系降到冰點,縱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會有所緩和,但情感上的那條裂縫就不知道是否能真正修補好了。
3
要把握好對待丈夫的態度。在婆婆面前,對待丈夫的態度可是需要好好琢磨一下的。如果對丈夫太親昵,婆婆看了會覺得你很不自重,無論二人世界你是如何撒嬌,至少在長輩面前應該收斂一點。如果對丈夫很冷淡,亦或者對丈夫評頭論足、指手劃腳,婆婆的心裡更是難受。自己捧在手心裡的寶貝讓老婆這樣呼來喝去,那得是多心疼啊。即便媳婦對她再恭謹,也沒辦法贏得婆婆的好感了。所以說,媳婦在婆婆面前,一定要給丈夫留足了面子,讓婆婆心裡得到平衡,同時也要防止婆婆吃醋而不宜有太多的親密小動作。
4
要「迎合」婆婆的消費觀。婆婆與媳婦除了在思想上會有分歧外,對於消費觀也是有著不同的理解。一般來說,年紀大的人講究節約,買東西實惠是最要緊的。因此如果讓她知道兒媳婦是個追求時尚的人,一定會覺得這樣的媳婦沒有辦法當好家,在她的觀念里,時尚就等於燒錢。其實這只是一種生活態度,但是媳婦們千萬不要妄圖能夠轉變婆婆們的消費觀。改變婆婆難,但是改變價格很簡單啊。無論是何種物品,只要你覺得它的真實價格超出了婆婆的心理承受范圍,那麼就在告訴她的時候打個折吧,五折也好,三折也罷,只要能夠讓婆婆不覺得你敗家就行哈。
5
不要抱有過高的期望值。或許你在過門之前與你的准婆婆相處得挺融洽,但你千萬不要天真的以為成為婆媳也會一樣和諧。畢竟沒有成為一家人,面上都還是客客氣氣的,就像你去別人家做客,一定是表現的很得體,可是在日常生活中誰也不可能總是綳著的,難免會有磕磕碰碰的時候。作為媳婦,不要真的以為婆婆會像親媽那樣無條件地包容、溺愛你。這一點一定要在結婚那一天就領悟到,否則的話現實與夢想之間的差距會讓你很受傷,倒不如一開始就不要抱太大的期望,說不定你們婆媳還可以相處的很融洽。
6
滿足婆婆的「虛榮心」。「老小孩」,就是說老人也像小孩一樣,需要哄。對於婆婆來說,如果能聽到周圍人說一句「你家兒子、媳婦真孝順」,心裡就跟吃了蜜似的甜。因此,建議媳婦們有事沒事就多往婆家走動,時不時地給老人添置些物件,像衣服就是很合適的選擇,穿著走出去可以很自豪地回應別人問你是哪裡買的「這是我媳婦送的」!雖然說老人不圖這些東西,但從這些物品上她也能感受到你的愛意,更能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
❹ 做孝順兒媳婦要做到哪些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都是會有矛盾的,婆媳之間矛盾在於你們存在代溝,思想不同,受到的教育程度也不同,你跟朝夕相處的老公都會吵架更何況是你婆婆。其實婆媳相處不難,做孝順兒媳婦要做到哪些?懂得尊重長輩
對待長輩,你必須學會尊重他們,這是最基本的禮貌了。需要你從心裡真正尊敬他們,就像你尊敬和愛你自己的父母一樣,去對待夫家的長輩們。你要是連基本的尊重都沒有,怎麼算得上一個好兒媳呢?
學會包容
老公的家人,同時也是你的家人了,但因為你們之前處於不同的環境中,肯定會有一些不同的生活習慣和觀念的,要學會包容和理解他們。你能夠這樣做,他們也會懂得包容理解你。細節之處要注意
平常的時候也會注意一下細節,多點從細節之處去關心家人。例如,天冷了,可以給他們買點保暖的禮物,或者是平時買點好吃的東西。讓他們感覺你的心裡經常會考慮到他們。
用心對待家人
用真心去對待你這些新的家人。這些是要跟你相處下半輩子的人,從你結婚開始,這些人就跟你建立了親人的關心,你應該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去對待他們。用心對待別人的人,總會得到別人的用心對待的。
❺ 怎樣讓兒媳孝順
這是一個千古以來很難解說的問題,只有象對待女兒一樣真心對待她,全心全意對她,關心她,讓她感受到你的良苦用心,哪她也會真心愛你,孝順
你,家和萬事興吧.
❻ 什麼樣的媳婦是孝順的媳婦!
其實我覺得像對待父母一樣對待公婆就可以成為一個孝順媳婦。作為兒媳婦回,現在和以前已答經不一樣了,老人們已經能理解現在年輕一代的想法,他們一般不會苛求兒媳婦太多,只要媳婦能理解老人的心思,遇事多考慮一下老人的感受,再時不時的干點力所能及的家務,過年、節為老人買些他們需要的物品,這樣就可以了,做到這樣應該不會很難!
❼ 孝順好媳婦先進事跡材料
孝順好媳婦的先進事跡材料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事跡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事跡是為了表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對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如實記載和反映的書面材料。那麼事跡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孝順好媳婦的先進事跡材料,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在x縣x鎮x村有一個和睦、溫馨、幸福的家庭,這個家庭雖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但無數點滴卻匯聚成一個愛心之家,這就是家。xx是x鎮x村村民,現年60歲,她勤儉持家、尊老愛幼、忙裡忙外、任勞任怨、默默履行了一個家庭主婦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用自己的愛心凝聚著整個家庭,為老人提供了一個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為子女們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生活氛圍。
一、她是家中的好媳婦
人常說:「婆媳關系最難處」。「好媳婦」說起來輕松,可是做起來,做好那是相當的難,是要付出很多、很多甚至委屈。她沒有同婆婆「紅過一次臉」,始終默默付出,沒有怨言。老年人經常多病,她就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時時提醒要加衣服要吃葯,經常陪她去看病吊針。一年四季婆婆穿的衣服鞋襪都有她置辦。家中的柴米油鹽如有欠缺她都及時購買回來,從不讓別人操心。婆婆人老心不老,對這一切明記於心,逢人就誇她是個好媳婦,也是個好閨女。
二、她是丈夫的好妻子
剛結婚時,丈夫一直在外打工,每逢春節才能回家,家庭重擔自然落在她一個人肩上,伺候老人,照管孩子,洗衣做飯,種地收割等內內外外的活全靠她一個人挑著,她一不叫苦,二不埋怨,結婚時買的幾件衣服穿了很多年,丈夫心裡實在過意不去,每當給她買件新衣服,她總要報怨好一陣,平時也捨不得穿,只有逢年過節或走親戚時才穿。多年來,她沒有逢集上街的習慣,說是上街就得花錢,平時對用水、用電也十分節儉。為了增加家庭收入,她除了照顧老人、教育子女,把家裡收拾的井井有條,她也常勸丈夫不要回家,說她一人能行。就這樣,她成了丈夫的賢內助,減少了丈夫的後顧之憂,丈夫疼她,她更體貼丈夫。在她得病以後,體力漸漸不支。為了能為家庭多出一份力,經常拖著疲憊的身子,依然堅持到地里幹活。丈夫看在眼裡,疼在心裡,面對著倔強不服輸的她,毅然打消了外出了念頭,留在家裡悉心的照顧她。看著日漸瘦消,手上還始終不肯放下農活的她,丈夫說:「要安心陪在她身邊,即使再困難,也要一起挺過去。」
三、她是孩子的好媽媽
有二個孩子,孩子上小學和初中時學習成績一直全校前茅。當時小學生的功課重作業多,大量作業要拿回家完成。她堅持每天晚上手裡的針線活,按時和孩子們「做功課」,陪著孩子讀書,她經常對村裡人說:「自己沒有文化,吃了虧,一定要讓孩子有出息」。為了培養孩子成才,她重視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勤儉節約、吃苦耐勞。除了逢年過節給孩子們買些新衣裳,她一直親手把大人穿過的衣服裁剪做給孩子穿,衣服雖舊,但很合體,經常勤換洗,孩子們也非常樂意。而她也一直默默的履行著一個做母親的義務,深深的愛著她的孩子們。
四、她是村民眼中的好公民
生活中的,尊老愛幼,心態陽光。倡導一家人都勤勞吃苦。同時,熱心幫助鄰里,見到有人出去沒有把門鎖上,她就主動在那裡幫助看守;冬天下雪後,她立即帶頭掃雪,方便大家安全行走。前幾年,村上推廣種植了全膜玉米,她積極響應村中號召,第一個帶頭種植,並說服周圍鄰里,一同響應。第二年,種植的玉米獲得了豐收,帶動了全村群眾的種植熱情。在一個小小社中,鄰里之間通過這個好鄰居而團結、凝聚在一起,擰成了一股繩。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切。不僅家裡的關系相處的和睦,鄰里關系相處的也很融洽,她對待老人以孝心,對待家庭以愛心,為鄰里熱心幫忙,贏得了家人的一致稱道,更贏得了村民們的廣泛贊譽。
xxx是居住在XX市xx區xx街道xx社區荷花庄的一個普通居民。她1961年師專畢業後,在當時的xx縣一所小學從教。在執教為師的同時也收獲了「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媳」的天倫之樂。然天有不測風雲,1979年,家庭「頂樑柱」的丈夫因病撒手西歸,只留下老邁的婆婆、年幼的孩子和孤苦無依的妻子,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壓在身上,讓她飽嘗了「上有老下有小」的艱難滋味,但困境沒有讓退卻,卻激發起她掌舵家庭之船在風雨中前進,和命運抗爭的勇氣和力量。三十年來,她辛苦持家,撫育兒女長大成人;三十年來,她侍奉婆婆,端水送羹,洗腳擦身,無微不至;三十年來,她對婆婆和言細語,依順細膩,體貼入微。她的事跡就象小巷裡的更聲,平淡而悠深,訴說的是綿綿延延的親情歷經歲月錘煉後的厚朴和甘醇。
在婆婆的眼裡,是「貼心棉襖」;
在兒女們的眼裡,是「了不起的媽媽」;
在鄰居們的眼裡,是「翹大拇指的好媳婦」;
在社區居民的眼裡,是「孝心獻給長輩」的模範;
在許多人眼裡,是「我身邊的文明之星」……
一點一滴凝往昔
走進xx社區荷花庄新村的家,她正在給剛起床的的耄耋婆婆梳洗。一大早,給婆婆飩好了白木耳百合羹,盛好端到小桌上,招呼婆婆吃早餐。這婆媳倆非常有緣,婆婆名叫周美英,名字與媳婦只有一字之差,聽上去象是姐倆,實際上她們親如母女。婆婆今年93歲了,身體硬朗,生活基本自理。看得出來,多年的婆媳生活使得兩人親昵無間,婆婆周美英對媳婦非常依賴,她對美娣說:「我不愛吃甜的,我要吃泡飯」。和聲細語地對婆婆說:「這兩天,你感冒,我煮點白木耳,讓你補補身體,配點百合,給你潤潤肺,吃一點吧」!婆婆在媳婦的相勸下一勺勺地吃起了早餐。在一旁一點也沒有閑著,她細心地替婆婆擦拭嘴角,不讓一顆飯粒、一滴湯水落到她脖子和衣服上。等婆婆用完早飯,她把婆婆睡過的被褥晾曬到陽台上,為了防潮保暖;還把婆婆治感冒的口服葯碾磨成粉,為了方便吞咽;婆婆方便後,她用溫水把婆婆清洗得乾乾凈凈……這一切的一切,做得信手拈來,彷彿孀居的`漫長歲月里與婆婆相廝相守的日子就在彈指一揮間。近距離地接觸,看到的是她斑白的兩鬢,那是發梢滑過青春的印痕,聽到的是她溫和的話語,那是歷經滄桑的安寧,感受到她臉上淡定的容光,那是她稟持孝老美德的聚現,在她的述說中,往事一幕幕地浮現眼前:
一聲霹靂起晴天
47年前,家住鄞縣章水鎮大皎村的周美英為獨子娶了一房媳婦,名叫,時年22歲的在鄉里鄉親的眼裡可謂喝過墨水的人,李家坑小學(後更名為下嚴小學)任教。婚後,婆婆和小夫婦倆住在一起,一塊兒過居家日子,婆婆體恤兒媳,燒菜、操持家務、幫帶孫輩;媳婦教書育人,和丈夫相敬如賓,勤儉持家,一家人生活儉朴,和和美美。天有不測風雲,病魔奪走了相濡以沫的丈夫,家中棟梁盡失。當時xxx39歲,上有63歲的婆婆,下有四個未成年的孩子,繁重的家務,拮據的經濟,一下壓在身上。
一副弱肩挑重擔
擦乾眼淚,挑起家庭的重擔,掌舵家庭之船在風雨中前進,一路上,婆婆就是她的「大副」,給她力量,幫她分擔,下課回到家,飯桌上已有熱菜熱飯,婆婆和孩子們等著她一塊兒吃飯。四個年齡相差無幾的孩子,同同上學,家裡負擔更重,為了幫補家裡,婆婆組織孩子們在課余的時候編織涼帽,孩子們是「小工匠」,婆婆是「販子」,每當集市,婆婆挑著幾十頂疊摞得象小山一樣的涼帽換成現錢,補貼家用,而這錢,婆婆從來是放在抽屜里,誰用誰取。美娣在鋪導孩子功課的時候,婆婆雖然不識字,但默默地坐在一旁,滿心喜歡地聽著美娣教育孩子,雖然手上忙著活,但臉上掛著笑,笑中帶著一種自豪的味道。漸漸地,孩子們出息了,老大考上了大學,老二、老三也工作了,小女兒也考上了大專,接下來,一個個成家立業了,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獨當一面了,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了。
一生一世相廝守
從望春小學退休後,和婆婆一輩子沒分家的把家從鄞州望春搬到了xx社區,方便年邁的婆婆在市中心就醫和出行。已做婆婆的在她的婆婆周美英眼裡永遠是那個知冷知熱的好媳婦。已是花甲老人的經常攙扶著滿頭白發的耄耋婆婆在里弄、公園散步,讓老人行健、開懷;一日三餐,為婆婆做適合口味的飯菜,每逢初一十五,老人要吃觀音素,美娣就切切心記,專門為她買素菜做素齋;冬天天臨的時候,婆婆腰酸,端來熱水,侍奉旁邊,焐在婆婆的腰處,減其疼痛;婆婆愛看電視劇,但因視覺衰退,看不大清楚,又因記憶力、理解力退化,常常搞不清楚劇情,她總是陪在身旁,細心解說;有一次婆婆感冒,也應腿傷在床上休養,她堅持認為高齡老人耽誤不得,支撐著拄著拐杖下床,摸到電話機旁,叫來兒子開車把奶奶送到醫院治療,自己才放下一顆心;有時候,到兒子女兒家去住上幾天,總要帶上婆婆同行,以免其孤單寂寥……在她的言傳身教下,孩子們也對祖母十分孝順,不但經常帶著禮物上門探望,還時時要求祖母到他們家裡去住上一陣。前段日子,老人家剛剛在二孫女家住了二十多天,這二十多天里,這邊,一天三個電話,早晚問安,吁寒問暖。那邊,孫女一家把祖母當成「鎮家之寶「,燒好飯菜,鋪新被褥,聽戲曲演唱,讀報紙新聞,一心一意要祖母高興,連16歲的曾玄外孫都搶著倒痰孟,老人家在孫女家才住了一陣,惦念著婆婆的就把老人接回了家,親為侍奉。
在和話家常的時候,老婆婆用完了早餐,腳上套著專門用毛線為她編織的厚絨鞋,坐在媳婦為她鋪就厚綿墊的太師椅上,閉目養神,時不時對我們的講話表上兩句,足可見她的耳聰心明,整理老人的話語,發現她的話完全出自肺腑,她說:「我是貧苦農民出身,老伴早亡,又失去兒子,不知是哪輩子修來的福,碰上這么一個好媳婦和好孫輩,真是晚福非淺」。聽了此翻出自內心的話語,我們真的為之感動和贊嘆。是的,家是一個傳統美德之家,遵循的是「敬老愛幼、勤儉自強、孝行天下、淡泊從容」的人生品格。這傳統美德給她們一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讓她們獲得了精神的力量源泉,在最困難的時候,她們相持相扶,彼此關愛,淌過生活的難關;在漫長的生活長河裡,她們寬容以對,互為慰籍,共享人生的平實和精彩,這細水長流般的愛,將會感染更多的人在平平淡淡中體味真、弘揚善、享受美。
趙xx,1971年2月出生,一個普通農村婦女,她用二十三個春夏秋冬,詮釋「孝」和「愛」的傳統美德,自從走進這個村,走進這個家,用她的年輕,聰穎,吃苦孝道努力盡好一名妻子、媳婦和母親的職責,是遠近聞名的孝順媳婦。其家庭曾多次被碭山縣婦聯評為「五好禮貌家庭」和「雙禮貌戶」,成為了當地幹部群眾有口皆碑的好媳婦。
趙xx,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為我們所傳遞的是尊老、愛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風氣和正能量。從平凡中不凡之處使我們看到其樂融融的一家。尊老敬上,互助互愛。多年來,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者孝道,印證著她的孝心,展現了一個農村婦女淳樸真誠的坦盪情懷,詮釋著一個農村媳婦的博愛、仁慈、善良的美麗形象。
自結婚之日起,她就一向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齊。那時二老均已年過六旬,體弱多病,趙xx像照料自我的父母一樣伺候著公公、婆婆。,公公因肺癌晚期,生活完全失去自理潛力,所有飲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丈夫擔任著村書記的職務,伺候公公的重擔就落在了她的頭上。夏天,公公雙腿浮腫,上方長滿了密密麻麻的一層小水泡,一脫落,就流出腥臭難聞的液體。每當這時,趙xx總是給老人擦洗,並敷上葯。冬天,為了不使老人吃涼飯,他用一個小盆倒半盆開水,將飯、菜放入盆內溫著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就這樣,她熱心侍奉老人,從沒叫過一聲苦,也沒說過一聲累。一做就是幾年,她無怨無悔,在她心中,丈夫的母親就是她的母親,照顧公婆就是她的職責。公公對她也有了深厚的感情,逢人便說,『只要半天聽不到媳婦說話,看不到媳婦的影子,心裡就有些牽掛,就好像身邊少了什麼人似的。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之後公公大小便失禁,為了不使公公身體受委屈,她毫不害羞地替公公換內褲,換後並用溫水洗擦乾凈。臭氣刺鼻,引起她的嘔吐,她只好強忍著替公公換好,把該洗的衣服洗掉,自我再蹲在一邊去翻胃。鄰居說他有福氣,公公卻說,「都是媳婦照顧得好,讓我多在世上活了幾年。」
一個媳婦對公公地孝心,就如同披在身上的一件新衣裳,時光久了,親戚鄰居都會看到,也都會被她的舉動所感動,老年人冬天曬太陽,都在把好媳婦的事掛在嘴上,一位八十多歲的鄰居,逢人就誇,「村子那麼大,那麼多的媳婦,從來沒見過她這樣孝敬的。」公公去世後,婆婆一時半會過不來,趙xx對婆婆的生活起居更加體貼入微買吃的買衣服像哄小孩似的哄著她。20**年的一天,婆婆不慎摔了一跤,導致腿部骨折。在住院治療期間,照顧老人的重擔全部落在了趙xx一個人身上,她在婆婆的病榻前守候了整整四天四夜,喂飯、端屎、擦澡、按摩、守夜,成了婆婆的特護。婆婆出院後,行動上不如以前靈便,為了更好地照顧婆婆,趙xx就讓婆婆和他們夫妻倆同睡一個屋,夜裡只要聽到一點動靜,她就趕緊起來,有時一晚上要起來好幾次。
xx鎮敬老院坐落在xx村,為了讓這些孤寡老人安享晚年,趙xx成立了一支志願者服務隊,組織村裡婦女,定期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為老人們清洗衣被、縫補衣服、打掃衛生,陪老人們聊天,幫忙他們尋醫問葯,把愛心和溫暖送到了老人的心坎上。。
;❽ 兒子在城裡月薪兩萬,每月兒媳給公婆只寄五百,為何全村誇兒媳孝順
從小到大我媽都讓我像表哥學習,他是我舅舅的兒子,舅舅一家三口都住在農村。我這個表哥一直是他們夫妻倆的驕傲,他從小就聰明伶俐,成績優異。舅舅和舅媽在縣城裡打工,為了供這個兒子上學吃了不少的苦,但是想到表哥這么努力也覺得值了。
高考那一年,表哥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北京的名牌大學。一向節儉的舅舅舅媽破天荒的請了全家人吃飯,那天舅舅喝多了,最後哭著說兒子給他們夫妻長臉了。他們一輩子生活在農村,可以說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兒子身上。
村裡人都說表嫂孝順,他們在北京生活壓力已經這么大了,她還不忘給公公婆婆寄錢。雖說這500塊錢不多,但是表嫂的一片孝心卻千金難買。大家現在都非常羨慕舅舅舅媽,說他們好福氣,以後等表哥有了孩子,老兩口就去北京替他們帶孩子。本來農村人都說城裡的媳婦難處,但是舅舅舅媽卻攤上了一個好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