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主題是,孝演講觀後感,怎麼搞好學習孝敬父母
今天,我聽了「傳承孝道」演講,聽了這個講座後,我又很多話想說。
一開始,老師在舞台上,讓我們把屏幕上的字讀一遍,然後,主任請了一位阿姨給我們講什麼是孝。阿姨先說孝字是上面一個老子的老的上面的一部分,下面是「子」字,就相當於小子背著老子,也就是小子孝順老子。而且「孝」字 也提醒我們要孝敬長輩,也就是父母或者老人。
然後,阿姨又給我們講了關於孝行的小故事。先講黃鱔護子的故事。有一天,一個學生給了一個學者一條黃鱔,學者回家後把黃鱔放在正在燒熱水的鍋里,黃鱔把肚子高高隆起,讓肚子離開熱水,這個動作僵持了好幾個小時。學者覺得很奇怪,把鱔魚的肚子剖開一看,呆了,原來,這是一隻懷了六隻小黃鱔的母黃鱔,怪不得它把肚子高隆起,是為了保護小黃鱔呀。第二個故事是一個調皮的小男孩的故事。從前,有一個調皮的小男孩,他每次都和他媽媽頂撞。有一次,小男孩的爸爸說:「我給你提出二十四條要求,如果你都能做到的話,你就可以頂撞你媽媽了。」一、二、三、四、……這么多條要求,其中一條最簡單,就是把一個籃球放在肚子里,十個月不把它拿出來,男孩同意這條,把籃球放進了肚子里。過了兩個小時,小男孩生氣地對爸爸說:「爸爸,有這籃球做什麼事都麻煩!」爸爸耐心地對他說:「孩子,媽媽懷你的那十個月就是這么痛苦的,睡覺不能斜著躺,怕弄疼了你,你說,媽媽有多麼辛苦呀,你還去頂撞媽媽,你知道媽媽有多傷心嗎?」男孩聽了爸爸的話後,立馬向媽媽道歉:「媽媽,我不該頂撞您。」還有很多的故事,數也數不清。
聽了這個大型講座,我感受到了要孝順長輩,也要孝順老師,不可以調皮,不要讓大人傷腦筋。
❷ 漢朝女子許負的曠世預言都成了真,但為何又成為後世談資的笑料
許負(前221----前137年),河內郡溫縣人(河南溫縣),縣令許望與趙氏所生之女,據傳為黃石公弟子,授予巜心氣秘旨》。黃石公曾教張良兵法、帝王術,張良將平生所學,輔佐劉邦,得創偉業。許負精通相術,曾為許多王公貴族算命,預言非常靈驗,享有古代第一女神相之稱,著有《德器歌》、《五官雜論》、《聽聲相行》等書,至於現在見到的《許負相耳法》,則為冒名所作之書。高祖劉邦欣賞她的特異功能,封其為鳴雌侯。
(一),魏豹的兒子要當天子。
魏豹是魏國貴族後裔,娶魏國宗族魏韞的女兒為側室夫人。這魏豹並非等閑之輩,秦末天下大亂,陳勝吳廣起義時他積極參與,立下汗馬功勞。後來又投到劉邦旗下南征北戰,楚漢相爭時,他內心搖擺不定,處於觀望狀態,總覺得混混出身的劉邦,不是貴族出身的大英雄項羽的對手。一天,魏豹的岳母魏韞,請來了許負為女兒薄姬算命,希望預卜女兒的前程。許負一看薄姫面相,一口斷定:「此女大富大貴,其子要當天子」。魏韞喜上眉梢,笑脒眯地賞了許負。
劉肥依計而行,將一座城邑送給魯元公主作湯沐邑,又口稱魯元公主為太後,贏得呂雉一片歡心,終於肯放過劉肥。
淮南王劉長自幼由呂雉帶大,雖非已出,但乖巧聽話,有如親生兒子般孝順,呂雉沒有為難他。
至於趙王劉友,呂後將宗室女嫁給趙友作王後,因劉友寵愛姬妾,心生妒忌,呂氏誣告劉友謀反,呂後大怒,召劉友進京,將其軟禁斷食而死。死後以平民之禮下葬。
劉恢原為梁王,劉友餓死後,改封劉恢為趙王。呂後將呂產的女兒派給他作王後,呂產的女兒毒殺了一名受寵的妃子,劉恢鬱郁寡歡,後來殉情自殺。呂後認為,作為趙王為婦人而死,有失皇家顏面,於是廢黜其嗣。
劉建受封燕王15年後去世,他與姬妾生有一子,呂後派人將其殺害,因為無後,封國被除。
薄姬母子無背景,為人溫、良、恭、儉、讓,沒有任何野心和企圖,加上劉恆13歲時,呂後將身邊侍女送給劉恆,實為拉攏與監視,而劉恆與該侍女關系很好,幾乎獨寵該侍女。該侍女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竇漪房---竇太後。劉恆居代地,守邊關,有一點兵權,也是呂後沒有對他下手的原因之一。
也許是呂後過於殘忍,遭了報應,其子劉盈英年早逝,又無子嗣。陳平、周勃滅了諸呂之亂後,立毫無根基的劉恆為新皇帝。之所以要立劉恆為帝,是因為薄姬母子仁弱,便於掌控。
呂後千算萬算,偏偏漏掉了毫不起眼的劉恆。照理說,那麼多皇子,怎麼也輪不到劉恆做皇帝。可他偏偏做了皇帝。劉邦歪打正著,借別人的老婆生天子,恐怕要含笑九泉吧!到底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還是劉恆母子懂得韜光養晦呢?這常人算不出的天意,許負一介女流是怎麼知道的呢?真是奇哉怪也!
(二)鄧通、周亞夫要被餓死
薄姬的兒子劉恆當上皇帝後,沒有忘記「金口御言」的神相許負,叫劉恆稱她為義母,御封名號「許國太」。因其天賦異稟,善於相面,有時文帝接見大臣,常讓她一旁就座。有一天,周亞夫和鄧通同時來朝,許負見了二人之後,面露憂色。文帝不解,問:「看出什麼來了嗎?」,許負答:「來的這兩個人,本來互不相干,卻有一個共同特徵。」,文帝問:「什麼特徵呢?」,許負答:「他們將來會因飢餓而死。」。周亞夫是一名武將,只當是算命先生信口雌黃,混口飯吃,也沒在意。鄧通乃是文帝的男寵,什麼都不會,就靠取悅文帝存身。他聽神相一說,慌忙跪下:「陛下救我!」,文帝馬上安慰他:「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謂貧乎?」,於是,賜鄧通蜀嚴道銅山,得自鑄錢
既然鄧通可以鑄錢了,怎麼可能餓死呢?文帝大笑,笑許負浪得虛名。鄧通鑄錢數量驚人,一時有「鄧氏錢,布天下」的說法。
文帝駕崩,景帝登位。景帝看鄧通居然能私自鑄錢,立即將其革職查辦,同時收回銅山。自此,富可敵國的鄧通變得一貧如洗,又無謀生技能,竟然真的餓死於長安街頭。
周亞夫是怎麼死的呢?原來,景帝時期因為削藩,爆發了七國之亂,周亞夫奉命去平亂。其間,亂軍將梁國團團圍住,情況十分危急,梁王向景帝求援,景帝命周亞夫速急馳援梁國。周亞夫認為救梁不如斷其後勤補給,梁國被圍必然拚死扺抗,因此並未聽從景帝調遣。雖然周亞夫很快平息七國之亂,但景帝就此耿耿於懷,加上奷臣進讒言,有人誣告其造反。周亞夫憂憤交加,於獄中絕食五日而死。
想起宮中曾經流傳的讖語,鄧通、周亞夫被許負一語成讖,景帝感到又奇怪又好笑。
❸ 嫁錯了婚姻的說說
加錯了婚姻,嫁錯了婚姻,這是我一輩子當中最不幸福的一件事,我和他過了25年,終於他在20年死掉
❹ 說不孝順父母的句子
1、在你開始奮斗之前,別說什麼你會孝順父母之類的話,問問自己,你拿什麼孝順?
2、在車上,好是出於良知,想起了在家對待媽媽的太度,發現自己太混蛋。
3、總是活在旁人的關懷期盼或者閑言碎語中,尋不得解脫。稍稍不小心說些什麼,便被冠以大不孝之罪,憑什麼需要容忍退讓的始終是自己?
4、銀絲漸漸染白了鬢角,皺紋悄悄爬上了額頭。母親啊!不孝的我才是您白發的締造者。
5、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6、自己在家時,只顧玩不顧媽媽的感受,一個月沒回家,都沒主動跟媽媽說話,還對媽媽的詢問感到厭煩。
7、母親沒有錢,只有去乞討、賣血還有把家裡的東西賣了,但只有賺到一千元,她全都給了兒子,其實,兒子是騙母親的,他想去打游戲、**……。
8、我此一生,俯仰無愧於天地、君王及至百姓,然唯獨對不起的,便是我的親生母親。
9、什麼孝順是美德在葉三少眼裡就是那浮雲,他根本就不懂得孝順兩個字怎麼拼寫
10、我以為不孝敬父母的人也不會對朋友真心實意的好,後來知道對朋友不好的人也會是不孝順父母的人。
11、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12、不孝順的女兒,必然是難以駕馭的妻子。
13、忤逆不孝矣,三世果報然。
14、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
15、姑娘,你傷我身體發膚便是害我不孝,你必須跟我回家見父母。
16、烏鴉知反哺,乳牛知跪哺,不孝敬者禽獸不如。
17、「姑娘,你傷我身體發膚,陷我於不孝,你答應跟我回家見父母,我就把這個人情讓給你!」
❺ 父母吵架,兒子幫媽媽打老子,他是不是很孝順
對於媽媽來說很孝順,對於爸爸來說就是混蛋,始終還是不孝順
❻ 古代名人敬老小故事
敬老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事例三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事例四
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贊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執意要給癱瘓在床的母親洗衣服。李鵬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鵬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到母親處請安問好。
事例五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❼ 兒子打老子是不孝順,老子打兒子呢
棍棒底下出孝子,打的理所當然
❽ 老爸在家基本上是甩手掌櫃,坐等吃喝,作為孝順的你們,你們覺得怎樣和這樣的父親相處好
百善孝為先,兒女已經長大成人了就要有自己的理想和奮斗目標,不能老嫌棄老爸不幹活,老爸的身體健康就是兒女的福,只要他健康你就少一份心事,安心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