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重陽節什麼時候老人節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為老年節。
㈡ 重陽節是什麼時候規定的
重陽節是個歷史悠久的節日,由於年代久遠,節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確。因此,關於重陽節的起源,有種種不同的說法:
其一: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倍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可見當時節俗已定型了。重陽節主題,是求長壽、戴茱萸、釀菊酒、賞菊、釀酒及祭把酒業神等。在流傳至今後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更具有意義,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動及各種游戲等。
其二: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東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歷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游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㈢ 重陽節的什麼時候
重陽節節是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
重陽節的習俗匯總如下
1、賞菊
重陽節古來又稱「菊花節」
菊花是長壽之花
又是文人筆下凌霜不屈的象徵
農歷九月,菊花盛開
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的習俗之一
2、飲菊酒
菊花酒
一直被看作
重陽必飲、祛病祈福的吉祥酒
古時,菊花酒
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所釀
九月九日這天
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
和糧食一起釀造
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
3、登高望遠
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九月初九,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
此時登高望遠
心曠神怡,健身祛病
此外
「登高」也有「高升」「高壽」之意
因此為人們所推崇
4、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茴香科植物,香味濃
有祛寒、止痛、驅蟲等功效
重陽之時,茱萸開始成熟
為辟惡氣,抵禦初寒
古時,人們有
「折其房以插頭」的習俗
5、放風箏
「九月九,是重陽;放紙鷂,線愛長」
紙鷂就是現在的風箏
廣東、福建等地
一直保留著重陽放風箏的習俗
6、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
製作起來較隨意
沒有固定的方法
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
用「吃糕」來代替「登高」
7、歸寧父母
舊時,重陽節也叫「女兒節」
凡有女兒已經出嫁的人家
都會准備名酒和糕點
在九月初九天明時迎接女兒回娘家
這便是「歸寧父母」
8、敬老
1989年
我國將重陽節正式定為
「老人節」「敬老節」
傳統的重陽節
被賦予了新的涵義
㈣ 重陽節在什麼時候
重陽節在每年的農歷的九月九號 這一天用來登高望遠。紀念親人,喝菊花酒。上墳上去紀念親人,王偉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是描寫的重陽節的習俗
㈤ 重陽節是什麼時候 2017年重陽節是幾月幾日
2017年10月28日
重陽節,又稱抄重九節、曬秋節、「踏秋」,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