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重陽節去看本單位的老人話怎麼說
您好。
重陽節看望老人說的話:
1.燦爛的陽光,是你的;清新的空氣,是你的;動人的音樂,是你的;美麗的心情,是你的。想想你還缺什麼呢?
也許只是一聲祝福:朋友祝你重陽節快樂!
2.遍地菊花灑金黃,滿城煙火慶重陽。登高懷遠風飛揚,-枝茱萸思念長。長空秋雁聲聲唱,流水華年歲歲
淌。願你把快樂永享,幸福長伴身旁。
3.我有一枝菊花, 但願與你能共。溫馨問候在其中,真心朋友能懂。花枝情深義重,花瓣祝福重 重。煩惱憂愁
去無蹤,幸福健康相送!重陽快樂!
4.重陽為啥要吃糕?因為要那天登高;重陽為啥要登高?欲與天公試比高。重陽節到了,祝你:工資漲得高高,
事業飛得更高,心情高樂高,生活步步高!
5.重陽臨,提前許九個美麗願望送你: -願心情好,二願憂愁拋,三願幸福繞,四願收入高,五願身體康,六
願煩惱消,七願不變老,八願困難少,九願樂逍遙!
6.滿山遍野的菊花燦爛輝耀,向著上山的香客頻頻點頭示意。花香裹著思念傳遞情感,人們手持茱萸花祈求平
安吉祥,揮杯碰響幸福明天。九九重陽節,願你快樂伴幸福耀!
7.且是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蒼龍日暮尚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重將至,祝你節日快樂,身體康
健。
8.心靈是一-扇窗, 因為蕭瑟的秋風而時常緊閉,只有老朋友的關懷能將它輕輕打開,在這秋意漸濃的重陽佳節
里祝你開心。
9.重陽糕,菊花酒,秋高氣爽九月九;賞菊花,插茱萸,登高遠眺過重陽;發簡訊,送祝福,願你如意又吉祥。
千里之外,遙寄一份祝願: 重陽快樂,快樂重陽!
10.九九重陽登高避邪賞菊花,全家出行敬拜天地神靈。佩戴茱萸嘗著山野果,品味菊花美酒唱 著神望的歌,
表達虔誠避災除邪。重陽節,願你全家平安幸福美滿!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採納。
Ⅱ 重陽節的來歷
從中國的傳統文化《易經》中來講,重九是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古人為了避免接觸不正之氣,登高以避邪氣。
民間傳說中的重陽節登高避邪一說,與梁朝吳均編寫的《續齊諧記》一書有關。該書中記載了汝南桓景有關。
桓景四處尋師訪道 ,在山上遇到一位神通廣大的仙人。隨後,桓景拜人為師,廢寢忘食的勤學苦練,學成了一身神通的本領。
有一天,師父告訴桓景:農歷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的家中有災禍 ,趕緊回去,讓家人插上茱萸囊,系在手臂上,然後,與家人帶著菊花酒到山峰中登高,到山上暢飲。
民間還有句諺語:「喝了蘿卜湯,全家不遭殃」。
重陽節有地方「吃辣蘿卜湯」。
在山東菏澤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
而山東棗庄的滕州出嫁不到3年的女兒,忌諱回娘家過節,這源於「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參考資文獻:《易經》、《中國神話民間傳說》等;
Ⅲ 關於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在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的活動,這是遠古時期,重陽節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此外,重陽節的原型是古代的祭祀「大火」星的儀式。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志的「大火」星,在九月隱退。「大火」星的退隱,讓一直以「大火」星為季節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也讓把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恐懼。因此,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季節有了新的認識,九月祭火星的儀式逐步衰落,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候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承。
(3)重陽節看誰擴展閱讀
重陽節的習俗:
1、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3、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
Ⅳ 人們把重陽節看作是什麼樣的日子
重陽節,抄是中國傳統節日襲,其日期在九月九,又叫重九節、曬秋節、踏秋。和除夕、清明節、中元節合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在中國人的觀念里,雙九代表著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古人都十分看重這一天,並且都會在這一天舉辦隆重的宴會。
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的是天之高為「九重」。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雙九,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曰之「重陽」。所以九月九日為重陽日。
(4)重陽節看誰擴展閱讀
古代祭祀火星儀式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祭祀的是家居的火神。雖然現今早已沒有祭火的習俗,但人們對於九月因陰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覺。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各朝代沿用至今。
Ⅳ 重陽節看望病人好嗎
歐陽解釋看望老人的好時機,不管他生病與否,都是不同的時間的選擇,我版覺得。一方面看權看人家他一定會很歡喜另外一方面,嗯,不管是誰都是願意。有人去看望他了,當然你要靜下心來,不能太吵太鬧,這跟他的身體狀況是有直接關系的。
Ⅵ 九九重陽節,獨在異鄉為異客,看香港重陽節都幹嘛呢
香港重陽節習俗
重陽節在香港是法定的假日。香港開埠以來,節日一般依據華人風俗而放假,其中清明是春祭,重陽放假,順理成章作為秋祭,故重陽拜山是香港人特久的風俗。
重陽到,香港市民或舉家登高,或掃墓祭祖。由於香港的主要墓園都在山上,掃墓的同時也實現了登高,頗切合時節。
在重陽節前幾日,香港市民就陸續開始掃墓,特區政府也提前公布了墓地附近的交通安排,並提醒市民注意防火。
這些掃墓人士大多以一個或數個家庭為單位,帶上豐富的祭品和香燭來拜祭先人。
許多香港人掃完墓、看望過先人之後,再舉家帶上吃喝,去野外郊遊。所以清晨去墓地的各公路特別擁擠。
重陽祭祖習俗源於原居民
據史料記載,香港重九祭祖的習俗,源自在新界最早定居的大族之一的上水鄉廖族。廖族時至今日仍然保留此習俗,其秋祭的場面甚為浩大。不過,在參與人數和祭祀形式及規模方面,均有別於新界原居民以族為單位的祭祖活動。
新界原鄉民重九祭祖,通常分為三次:第一次是私人掃墓,即小家庭式祭祖;第二次是房份掃墓,由數家至十餘家人不等;第三次是大眾掃墓,即全村同姓,無論已遷出或分居各地都共同祭祖,結隊前往掃墓。
族人一般都帶備燒豬、三牲酒禮,及碗筷、杯盤、鐮刀等用具。抵達祖墳時,部分人取石堆砌爐灶,煮備傳統的盤菜,另一部分人則清理墳旁雜草,掃除垃圾。
除了遵循重陽節的一些普遍習俗外,香港行家指出,秋季是吃大閘蟹的季節,但重陽節過後大閘蟹的品質會更佳,重陽節為吃大閘蟹的最佳時機。
Ⅶ 重陽節是不是死去的人上來看親人的
重陽節是登高節,是為了登高吸收天地之間的陽氣。因為古人認為9是數里邊最大的回,又是陽數,那麼兩個答9的重陽一定陽氣非常充足。後來又有了懷念親人的意義。1989年國家又規定九月初九為老人節,提倡尊老敬老的社會風氣。所以,這一天不是去世的人來看什麼親人的。
Ⅷ 有人為什麼要把重陽節看的那麼重要
因為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內數字中是最大容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重陽節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8)重陽節看誰擴展閱讀:
相關習俗
農歷九月九日稱重九或重陽,亦稱秋節、素節等。這一天要登高、飲菊花酒、佩帶茱萸,以除災求壽。這是一個起源較早、影響較為深遠的節日。
登高作為古代多種場合或時日中較為常見的習俗,也是重九習俗的核心,重九的登高可以在各種地方條件下進行,登臨之處既可以是山巒、城牆,也可以是樓閣、台榭,或者是一些特殊的建築。
Ⅸ 重陽節的習俗看出人們有哪些美好的願望
希望生活和和美美,沒有災難,沒有病痛,大家都可以健康生活。同時也希望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希望老年人有子孫陪伴在身邊,希望老年人在晚年不會太孤獨。這些都是重陽節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