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孝敬父母既是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也是我們應盡的法律義務。
孝敬父母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
孝」是做人的根本。古人常說「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孝敬父母,回報父母,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同時,孝敬父母也是我們應盡的法律義務。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11條規定:「贍養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負有贍養義務的人。贍養人的配偶應當協助贍養人履行贍養義務。」此條中的「其他依法負有贍養義務的人」是指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婚姻法》第28條規定:「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或子女無力贍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的義務。」
『貳』 未成年子女孝敬父母是法定義務嗎
……父母對你的撫養義務到18歲就算完了。你對父母的贍養義務是根據你和你父母的法律血緣而來的。
就是說,贍養義務是你作為一個自然人的義務。有沒有贍養能力又是一回事了。
還不明白就要咨詢律師了。
『叄』 "孝敬父母是法律規定子女應盡的義務"對的嗎
屬於道德范疇。法律規定子女有扶養父母的義務,扶養未必就孝敬。
『肆』 孝敬父母的義務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義務嗎
未成年孝敬父母不是法定義務,這是道德規范。
『伍』 法律上兒媳婦兒有孝敬公婆的義務嗎
兒媳婦孝敬公婆不是法定義務,是傳統美德與社會的公序良俗的彰顯。兒媳與公婆的親緣關系是建立在婚姻關系基礎上的,如果沒有婚姻關系的基礎則不存在親緣關系,因此法律上沒有對這種關系賦予法定的義務。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11條規定:「贍養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負有贍養義務的人。贍養人的配偶應當協助贍養人履行贍養義務。」配偶只是「應當協助」,並非贍養人。此條中的「其他依法負有贍養義務的人」是指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
《婚姻法》第28條規定:「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或子女無力贍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的義務。」根據上述規定,贍養人的范圍只包括老年人的婚生子女、孫子女及外孫子女,而不包括兒媳、女婿。
(5)孝敬父母是否是法律義務擴展閱讀:
案例:
老人狀告兒子、兒媳的贍養糾紛案,法院依法判決兒子承擔贍養義務,即由被告陽某乙每年給付原告陽某甲、齊某贍養費每人1325元,承擔齊某的醫療費5567元;兒媳與公婆並非法律上的父母子女關系,不具有父母子女間的權利義務。判決兒媳何某不承擔贍養義務。
公婆起訴兒子兒媳,法院:只有兒子有贍養義務,兒媳真沒有……
1月20日,湖南道縣人民法院通報了這樣一起案:
原告陽某甲、齊某共生育了五個子女,子女均已成年,成家另過。因家庭矛盾,長子陽某乙和長媳何某於2008年外出打工一直未歸,對二老沒有盡到自己的贍養義務。
2013年,原告齊某在家中摔傷,二兒子為其花費醫療費27835.4元,長子陽某乙未予照顧,也未支付醫療費。現兩原告年老體弱,無勞動能力也無其他經濟來源,遂向法院起訴,要求兩被告每年承擔贍養費。
法院審理認為,贍養父母是子女應盡的義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現兩原告均已年老體弱,失去勞動能力,其請求被告陽乙給付贍養費的理由正當,法院予以支持。
被告何某與兩原告並非法律上的父母子女關系,不具有父母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其作為兒媳對兩原告沒有法定的贍養義務,兩原告要求被告何某給付贍養費的訴訟請求,法院不予支持。
『陸』 孝敬父母是法定義務
中國社會的傳統,也是法律規定的義務!
『柒』 孝敬父母是法律規定必須履行的義務對嗎
不是這么說的
孝敬父母僅僅是在道德倫理上
在法律上沒有相關的條例
也不會因此被判刑
『捌』 孝敬父母是每個公民的法律義務
家是甜蜜、溫暖、輕松的避風港,是我們的情感棲息地,說法正確但不內符合題意,所以①應容排除;「常回家看看」寫入法律,說明孝敬父母既是每個公民的道德義務,又是每個公民的法律義務,所以②正確;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也有助於公民做到孝敬父母,沒有法律作保障,「孝心」就會蒼白一片
的說法是片面的,所以③錯誤;孝敬父母,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如在行動上幫助父母,關心父母等,我們要用行動表達孝敬之心,所以④正確.排除①③,②④正確.
故選:A.
『玖』 孝敬父母是子女的法定義務嗎
贍養父母是子女的法定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