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方國家為什麼很少提「孝道」
三綱五常,孝來道的本質是用來自服務君為臣綱的,是百姓無條件的孝忠皇帝,真正的孝應該是自然而然的,就像你對他好他給你回報,戰國之前曾提倡命由天授,你的命是天給的並非一味來自父母,天施恩於萬物而不求回報,天給你生命並沒有要求你回報什麼,父母也應該效仿天道扶養子女不去索求回報。人心是肉長的,當你真正對一個人好他不會不知道,父母養育孩子孩子必然會反饋於父母孝,這就是自然而然真正的孝。現在中國的孝道可以說是一種扭曲的孝,很多父母養孩子的目的就是防老,對孩子更是以君主的態度認為不管自己做什麼孩子都應該無條件的孝,更像是封建獨裁。相比於外國人父母與孩子的方式更適合當今的自由民主。很多人可能會說我重洋媚外,但請先看看道德經易經春秋等等先人古籍,看看現在的東西和以前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貳』 西方國家講求孝順嗎法律上是否更加苛刻
西方國家更講求獨立,所以法律上不會要求你必須做什麼,你可以不管,但不允許虐待!
『叄』 西方人有「孝敬父母」的說法嗎
各有利抄弊。兩邊的不同襲主要是因為文化觀念的不同。西方父母讓成年子女離開家,本意並不是給孩子自由,而是還 父母自由。子女得到自由發展的機會只是客觀效果。而一些老年人的凄涼晚景則是另一個客觀效果。中國對子女贍養父母做一些法律規定既是道德觀念的體現,也是為了減輕社會負擔(很多老年人並沒有足夠的養老金)。
我個人認為應該讓成年子女出去,給孩子們更多的自由發展機會(貌似現在是孩子不肯出去)。但子女還是應該承當一些養老的義務。想想年邁的父母孤卧病蹋,淚眼空洞,身邊卻沒有一個親人,我們又居心何忍?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故事:一老人因病住進了醫院,最後醫生宣布無治了。因老人身邊無親人,由教會的朋友們同意停止治療,老人被移到專門的病房等死。老人曾買過一塊墓地,便讓朋友們去他家拿證件。朋友們遍尋不著,老人就遲遲不咽最後一口氣。直至一星期後朋友們終於找到,老人才閉上眼睛 。
『肆』 為什麼西方人不講孝道
西方講博愛,中國講孝道。
中國傳統的儒家孝道:
一方面父母生下孩子,孩子的生命由父母賜予,父母對孩子有恩德。
一方面兒子出生傳承父親的祖先香火,所以兒子對父親也有恩德。
儒家講究的是人道,承認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互恩德,但是儒家也有一個欠缺,就是忽視女性的權力和地位。在父母對孩子的恩德中,承認父母對孩子都有恩德。在孩子對父母的恩德中,只認為兒子對父親有恩德(女兒和母親處於從屬地位)。儒家認為女兒是對自己的夫家有恩德,因為幫助夫家傳遞香火。所以儒家認為女兒天生虧欠父母。
儒家這種孝道雖有欠缺(女性權利上的欠缺),但是總體上還是很好的,但後來被曲解了(明朝以後),只強調父母對子女的恩德,忽略了原本兒子對父親的恩德。
西方則不講孝道,西方講的是博愛,西方不認為父母對子女有恩德,也不認為子女對父母有恩德,西方人生了孩子,會感謝天主(上帝)賜予他們孩子,孩子受到父母的恩惠撫養,會感謝天主(上帝)賜予他們一個好的父母。西方人如果父母虐待孩子,會認為父母背棄了上帝的賜予。如果子女虐待父母,則認為子女背棄了上帝的賜予。
中國傳統最大的神是祖宗,西方傳統的唯一真神是上帝。
佛家則和中國傳統、西方傳統都不一樣。佛家認為人身難得(人道苦樂參半,便於修行佛法),父母生下孩子是大恩德,而子女對於父母,有的是來報恩,有的是來討債,這一切根據不同的因果業力而定。
『伍』 外國人是不是沒有孝順的概念
他們每年來11月的第四個星源期四是感恩節,感恩節晚餐結束之後家人們還要在一起刷碗,就這一點來講的話歐美人也有長輩的概念,他們也懂得家人之間的感恩,因此也有這樣的長輩概念在歐美人中,歐美人所以也有孝順長輩的概念。
『陸』 為什麼美國人不孝敬父母
誰說不孝敬,只是美國老人的幾本生活有政府保障,不需要兒女負擔,子女還是在精神上很孝敬父母的
『柒』 中國人和外國人對於『孝順』的理解
孝順是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下的詞彙,只在中越韓新加坡等地被人們所認識,其他外國人專是無法理解的屬。
所謂「孝順」,首先在子女與長輩的關系定位上是不平等的,強調了輩份帶來的尊卑之別,即子女要順從長輩,但卻沒有明確指出長輩的義務;而西方一般把人與人的關系定位於平等關系,即使長輩與晚輩也是如此,所以根本不用類似「孝順」這樣的概念,而用「愛」,即彼此充滿帶著感情的巨大善意,是相互的而不是單向的,由此派生出關心、關懷、思念等等情感用詞。
孝順與西方的「愛」是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導致的雖然內容有交集卻完全不同的概念,請注意把握。
我的個人觀點是,愛的概念遠比孝順更符合時代要求,在21世紀還強調孝順,是不折不扣的文化低劣愚昧的表現。
『捌』 美國人對父母孝順不孝順
絕大多數人都是孝敬父母的。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
不講孝敬父母的國家和民族是無法在世上立足的!
當然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孝敬父母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但是其本質是相通的。
『玖』 為何西方人不講孝照樣好好的
這是東西方差抄異。西方不講孝襲,因為他們養老制度完善,咱們要是不講孝,不知道有多少人孤苦無依。
而且他們不是不講孝,是沒那麼緊密罷了。宗族社會里,孝是維系老幼的紐帶,元明有鄭義門,一個宗族有數千人,同志同住。沒有孝道聯系,早就崩潰了,也不會延續數百年。
這實際是古代生活環境的局限,在物資匱乏的古代,在宗族的存在利於家族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