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小學重陽節微課程

小學重陽節微課程

發布時間:2021-01-04 21:07:53

❶ 有誰有小學一年級重陽節電子稿

一年之中的節日:元旦、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活動: 1、元旦(1月1日) ①元旦的慶祝方式一: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國家都把元旦頂為法頂節日,在元旦這天放假。新中國成立後,也規定元旦為法定節日放假一天。 ②元旦的慶祝方式二:現在比較普遍的就是由團體組織的活動,如元旦聯歡會、掛慶祝元旦的標語、或舉行集體活動等,以前就有組織敲鑼打鼓、集體跳民族舞的,現在在電視記錄片上還能看到,到科技發展的今天,就演變為聯歡晚會什麼的了。近年更是有旅遊、聚會等節目,反正元旦這天並沒有太多的傳統,在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發揮了。甚至,元旦這天對年輕一代來說只意味著一天的假期。元旦祝福簡訊 ③元旦的慶祝方式三:保留著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間了,尤其是在農村。每到元旦,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炮竹,殺雞宰鵝的,拜祭過各方神靈後就是一家人團聚一餐。 2、春節(農歷一月一日) 拜年、貼春聯、放爆竹、發紅包、舞龍舞獅、家庭團聚、年夜飯(團圓飯、團年飯)、小孩也會有壓歲錢 3、清明節(4月5日) 蹴鞠、植樹、放風箏、掃墓、踏青、插柳 4、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佩香囊、賽龍舟、吃粽子、懸艾葉菖蒲 、懸鍾馗像、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 5、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賞月、吃月餅、賞桂花、喝桂花酒、燃燈、觀潮 6、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 登高、吃重陽糕、賞菊並飲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放紙鷂

❷ 小學五年級重陽節ppt怎麼製作

醉蓬萊·重九上君猷
(北宋)蘇軾
笑勞生一夢,羈旅三年,又還重九。華發蕭蕭,對荒園搔首。賴有多情,好飲無事,似古人賢守。歲歲登高,年年落帽,物華依舊。
此會應須爛醉,仍把紫菊茱萸,細看重嗅。搖落霜風,有手栽雙柳。來歲今朝,為我西顧,酹羽觴江口。會與州人,飲公遺愛,一江醇酎。

❸ 現代小學生重陽節秋天的朗誦詩歌

又是一年九月九
重陽節逢深深秋
霜露無情草將悴
冷風颯颯月如鉤

芳菲不在呈風流
千樹回葉落歸根由
晚蟬早伏答無聲吟
百蟲鳴叫呻憂愁

再看路邊景色優
青松翠柏千山竹
菊花五彩爭妍開
丹桂溢香香九州

楓葉紅如丹色流
冬青黑子滿枝頭
玉蘭葉枝肥又厚
香樟臨風綠油油

重陽九月看金秋
登高插萸看巍樓
滿目百果慶豐收
又思春風吹心頭

❹ 求小學語文課文中所有與重陽節相關的課文原文,除去重陽節傳說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過故人庄。

《重陽節的傳說》課文內容詳解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的由來,反映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民俗文化,贊揚了桓景鏟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課文共有九個自然段,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講古時候,汝河一帶出了一個瘟魔,導致疫病流行,死了不少人。有個叫桓景的人,歷經艱險,拜費長房為師,學習降魔救人的武藝。這部分先寫瘟魔奪去了桓景的父母和妻子的性命。「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過得十分快樂」,寫出了桓景一家生活得很幸福。「天有不測風雲」,比喻世事多變化,人的禍福難料。再寫桓景歷經艱險入山,拜費長房為師,學習斬妖降魔的武藝。「一心想除掉瘟魔,讓鄉親們不再受害」,是桓景病好以後決定進山學藝的目的。「翻過……蹚過……磨破……」「勤學苦練」「終於練成了一身好武藝」,描繪出了桓景入山所經歷的種種艱辛和拜師學藝的成果,表現了他為民除害的決心很大。
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講桓景除掉了瘟魔,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襲了。這部分先寫瘟魔又要出來害人了,費長房告訴桓景消除瘟疫斬妖除魔的辦法:「……一把茱萸葉、一瓶菊花酒……先讓鄉親們登高避災,然後再去斬妖除魔」;再寫到了瘟魔出來那天,桓景按照師父費長房的辦法,分給鄉親們每人一片茱萸葉,讓大家帶在身邊,又讓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後領著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接著寫瘟魔走進村裡的情況,「怪叫」「趾高氣揚」「四處張望」「狂叫」是對凶神惡煞的瘟魔的動作、神態的描繪,說明瘟魔的厲害,但當他來到山腳下,聞到濃郁的茱萸葉香和菊花酒氣的時候,卻頓時頭暈眼花,在原地打轉,表明費長房的辦法很奏效;最後寫桓景與瘟魔搏鬥,用寶劍扎死了瘟魔,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襲了。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講重陽節一些風俗。人們為紀念桓景鏟除瘟魔為民除害的行為,每年的九月初九這一天都舉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活動。因為九月初九又是重陽日,所以人們就把這一天叫做重陽節。

❺ 重陽節的手工作品小學

1、首先把所有要用到的材料准備好,剪刀、橡皮擦、鉛筆、水筆,如下圖所示。

❻ 小學一年級語文《重陽節》課文內容

古時候,汝(rǔ)河邊一個村子裡,住著一個小夥子,名叫桓(huán)景。他家裡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和和睦(mù)睦,日子過得十分快樂。
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年,汝河裡忽然出了一個瘟(wēn)魔,岸邊很多村莊流行起了瘟疫(yì),死了不少人。桓景一家人也被染上了,父母和妻子都死了,只有桓景活了下來。
桓景病好後,一心想除掉瘟魔,讓鄉親們不再受害。他聽說東南方的山中有一位叫費長房的神仙,能降妖除魔,決定前去拜(bài)師學藝。
桓景帶上一袋干糧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聽,翻過了一座又一座山,蹚(tāng)過了一條又一條河,磨破了一雙又一雙鞋,終於見到了費長房。費長房和藹(ǎi)地對他說:「我看你一心想為民除害,就收下你這個徒弟吧。」他交給桓景一把降〔xiáng〕妖寶劍,又教他降魔的武藝。桓景每天勤學苦練,終於練成了一身好武藝。
一天早晨,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過來對他說:「徒兒,你在這兒快一年了。我算了一下,瘟魔又要出來害人了。我給你一把茱萸(zhūyú)葉、一瓶菊花酒。你趕緊回家,先讓鄉親們登高避災,然後再去斬妖除魔。」他一招手,飛來一隻仙鶴(hè),讓桓景騎在背上,把他送回了家。
到了瘟魔出來那天,桓景分給鄉親們每人一片茱萸葉,叫大家帶在身邊,又讓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後領著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zhǐ)高氣揚地走進村裡。他發現村裡一個人也沒有,就四處張望,最後發現村民們都躲在山上,便狂叫著向山上沖去。剛到山腳下,突然一陣濃郁的茱萸葉香和菊花酒氣迎面撲來,瘟魔頓時頭暈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轉。桓景手持寶劍從山上直沖下來,和瘟魔展開了搏鬥。瘟魔見勢不妙,轉身就逃。桓景對准他的後背嗖(sōu)地擲(zhì)出寶劍,哧(chī)的一聲就把他扎死了。
從此,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襲了。
這一天是農歷九月初九。此後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動,來紀念桓景鏟除瘟魔、為民除害。因為九月初九又是重陽日,所以人們就把這一天叫做「重陽節」。

❼ 小學語文《重陽節的傳說》

教材分析:《重陽節的傳說》這篇課文向人們介紹了重陽節的由來;古時候在汝河邊的一個村莊里出現了瘟魔,村莊里流行起了瘟疫,一個叫桓景的小夥子,歷經千辛萬苦上山拜師學藝,在練就了一身武藝後,讓家鄉的人們登上高處,帶上茱萸,喝了菊花酒避瘟魔,並將瘟魔殺死了。以後大家就把這一天叫做「重陽節」。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的由來,反映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民俗文化,贊揚了桓景鏟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課文共有九個自然段,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講古時候,汝河一帶瘟魔為害,疫病流行,死了不少人。

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江桓景除掉了瘟魔,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襲了。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講重陽節的一些習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生字以及由繩子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

(3)練慣用「終於、先……然後……、因為……所以……」造句。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說說桓景是怎樣鏟除瘟魔、為民除害的。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拼讀、組詞、書寫等掌握本課生字與新詞。

(2)通過多讀、有感情朗讀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3)通過理解課文,體會桓景為民除害的精神品質。

(4)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教學,教育學生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持之以恆,遇到困難都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教育學生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❽ 重陽節主題班會內容:我是一位主持人,小學五年級的,女生。於2012年10月22日下午開始。急呀!!!1!1

重陽節,為農歷九月初九。《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初三「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重陽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2012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草案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為老年節。

❾ 小學生九月九重陽節賀卡怎麼做

重陽紙杯菊花賀卡准備材料:3個紙杯、綠色彩紙、水粉筆、水粉顏料、剪刀、膠水。內
先將紙杯的側面塗上自己容喜歡的顏色。然後再用剪刀隔適當距離剪開,剪成細絲狀。如圖,注意不要剪到底。根據步驟一的說明做3個類似的紙杯(最好大小尺寸不一),將3個紙杯用膠水合並在一起。把菊花的花瓣彎折下來,整理花頭及層次。
在白紙上畫出菊花葉子的形狀。並且用顏料塗上顏色,畫出菊花葉子的葉脈。用綠色的彩紙卷出菊花的莖。粘上菊花的葉子。根據需要,可以再做幾朵其他顏色的菊花。把它們插在花瓶中就完成啦。
利用上面的菊花,可以製作一張菊花賀卡,製作步驟:

1、將卡紙剪出花瓶形狀,粘在背景卡紙上,加入剪好的紙杯菊花。(做三朵花瓣不一樣的菊花,更有層次感)。
2、用顏料給菊花塗色,裝飾花瓶。
3、最後添加葉子等,寫上自己的名字和祝福的話語,簡單又美觀的菊花手工賀卡就做好啦。

❿ 重陽節對小學生的教育意義

導讀

尊老敬老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優良品質,家長要做好榜樣,正確引導,幫助孩子養成尊老敬老、懂得感恩的好品德。重陽節這天,帶著孩子一起為老人做些事情吧!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因 「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所以古人認為,重陽節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每逢佳節倍思親

重陽節是農歷的九月初九,又稱重九節、曬秋節,也是中國的老人節。

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九在數字中為最大數,人們便賦予其生命長久、健康長壽之意。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直到公元718年,十七歲的少年王維在農歷九月初九,獨自一人登高望鄉,不禁想起了千里之外的親人。寫出了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詩,感動天下。

從那時起,九月初九重陽日,被大唐王朝正式確立為法定節日,各類風俗活動,才開始變得多元而豐富,沿襲至今。

重陽節習俗

登高: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望遠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的故事。

賞菊:菊花,長壽之花,重陽節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據傳賞菊起源於晉朝田園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仿,遂有重陽賞菊之風俗。

佩茱萸:重陽節插茱萸的習俗,在唐朝就已經很普遍。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另外,重陽節還有飲菊花酒、吃重陽糕、曬秋等習俗。

重陽節也是「敬老節」

2013年起實施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這也是重陽節文化價值的現代體現。

重陽敬老,敬的就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

在生活工作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希望重陽節不僅是傳承這一文化符號,更希望大家無論多忙都盡可能抽出時間多看看父母、陪伴長輩。

孝順父母不是局限在滿足父母的物質需要,更重要的是要關注他們的情感需要,多一點陪伴,多為他們做些事情。

人生最最遺憾的事情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人生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我已長大您未老。

我們都曾是孩子,但是撫育我們長大的人卻老了。

看著他們日益衰老的容顏和爬滿皺紋的臉,只能默默祈禱時間過得慢一些!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重陽節是敬老節,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趁父母尚在,常回家看看,別讓他們在生命最後的時光苦苦等待。

家長言傳身教,引導孩子敬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父母自己做到對老人謙遜有禮,尊敬有加,心懷感恩,言傳身教自然會影響到孩子。

感恩、敬老可體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幫老人端茶送飯、給老人洗腳、閑暇時陪老人聊天等等。

父母以身作則,孩子也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自然知道怎麼對待老人。

我們除了自己好好陪伴父母,也要趁機採用合適的方式讓孩子們知道重陽節的意義,教導他們學會敬老、愛老,孝順感恩。

尊老敬老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是禮儀之邦,教育孩子尊敬長輩、懂禮貌,是家長們應盡的職責。

所以在重陽節這一天,不妨告訴孩子尊老敬老這個美德。

尊老敬老,孩子可以做什麼

平時都是老人圍著孩子團團轉,其實老人也需要孩子的關心和照顧,只是我們習慣了老人的付出,忽略了老人的需要。

作為孩子,我們不要讓老人的付出成為習慣,要讓他們感受到子孫給予他們的愛與溫暖。

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

01利用節日引導孩子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給老人准備一個小禮物,親手為老人做一張賀卡,給老人捏捏肩,講講故事,扶老人上下樓,做老人的「小拐仗」,這樣孩子就會形成敬老、尊老的意識。

02多給孩子講一些孝敬老人的故事

中國古代有很多孝敬老人的典故,家長平時可以把這些好故事講給孩子聽,讓孩子知道古代人也是孝敬老人的,明白孝敬老人是優秀的品質。

03引導孩子用語言、行動表達感謝

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引導孩子用行動表達感謝。

如讓孩子向爺爺奶奶鞠躬,給老人寫感謝信等,這些看來微不足道的小行動,會讓孩子感受頗深。

因為,只有自身親自去做才會印象深刻,才會懂得付出,懂得感恩。

04如果孩子不孝敬老人,要及時批評

有些孩子可能覺得老人啰嗦、邋遢,會嫌棄他們。當孩子對待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是外面的老人表現出嫌棄時,一定要及時批評,並且要在孩子第一次表現出不禮貌行為時及時制止。

尊老敬老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優良品質,家長要做好榜樣,正確引導,幫助孩子養成尊老敬老、懂得感恩的好品德。

05孩子可以具體為老人做的事情

吃飯時,幫長輩拿碗筷;飯後,幫家人收拾碗筷、擦桌子;睡前向長輩們道「晚安」;早晨問候長輩;為爺爺奶奶捶捶背,捶捶腿;吃飯時長輩優先,美食請長輩先品嘗;外出時,遇到長輩要問好;乘車時,積極為長輩讓座等等。

天地循環往復,而愛會長存世間。重陽節,也是教育孩子學會敬老、愛老的最好機會!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雖然只有一天,但是為人父母的我們,卻可以給孩子上一堂有價值、有意義的課。

閱讀全文

與小學重陽節微課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孝敬父母演講稿600字作文 瀏覽:525
媳婦做哪些算不孝順 瀏覽:17
湖北省各人申請企業養老金 瀏覽:563
80歲老人退休金調整 瀏覽:725
什麼是長壽核心 瀏覽:241
老年大學有什麼問題 瀏覽:659
山東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基數 瀏覽:771
九九重陽節手工製作圖片大全 瀏覽:473
子女和父母住一起居住證怎麼辦 瀏覽:804
成都平安養老保險 瀏覽:774
長壽老人每個月有多少錢 瀏覽:226
2017年養老金個人帳號利息 瀏覽:331
中老年人如何生活得有尊嚴 瀏覽:565
農民的養老金用不完怎麼辦 瀏覽:175
孩子孝順的順口溜 瀏覽:514
反復和父母說不要吃什麼 瀏覽:520
老年大學主要職責范圍 瀏覽:791
70歲老頭吃偉哥 瀏覽:393
重陽節作文給爺爺洗腳 瀏覽:807
大棚里的長壽花是怎麼養的 瀏覽: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