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順等級

孝順等級

發布時間:2021-01-04 16:15:01

Ⅰ 有關於孝敬父母的QQ群等級頭銜有什麼

1、打開獲得QQ群成員等級資格的QQ群,點擊群名稱進入群設置 2、點擊成員選項,進入QQ群成員預覽內界面 3、可以容看到默認群成員等級頭銜為LV1,LV2,LV3,LV4,LV5,LV6的等級頭銜形式,點擊小筆圖標進行群成員等級名稱...

Ⅱ 古代知識分子的等級

古代知識分子的等級為:童生、秀才、舉人、進士。

1、童生

童生,明清的科舉制度,凡是習舉業的讀書人,不管年齡大小,未考取生員(秀才)資格之前,都稱為童生或儒童。但需要註明的是,童生並不完全等同於未考上秀才的學子。根據明朝史書記載,只有通過了縣試、府試兩場考核的學子才能被稱作童生,成為童生方有資格參加院試,成績佼佼者才能成為秀才。

2、秀才

明、清時,秀才是經過院試,得到入學資格的生員的俗稱。得到秀才資格,是進入士大夫階層的最低門坎。成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種特權。例如免除差徭,見知縣時不用下跪、知縣不可隨意對其用刑、遇公事可稟見知縣等等。

只有生員資格的秀才並沒有俸祿,若果未能通過之後的鄉試中舉,亦不足以為官。很多秀才在功名上未能更進一步,只能回鄉以教書等方法為生。這些在經濟上並不富裕,但在社會上地位稍高於平民的讀書人被稱為窮秀才。

3、舉人

舉人是指被薦舉之人。漢代取士,無考試之法,朝廷令郡國守相薦舉賢才,因以「舉人」稱所舉之人。唐、宋時有進士科,凡應科目經有司貢舉者,通謂之舉人。至明、清時,則稱鄉試中試的人為舉人,亦稱為大會狀、大春元。中了舉人叫「發解」、「發達」。習慣上舉人俗稱為「老爺」,雅稱則為孝廉。

4、進士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此稱始見於《禮記·王制》。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凡應試者謂之舉進士,中試者皆稱進士。唐朝時以進士和明經兩科最為主要,後來詩賦成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

元、明、清時,進士經殿試後,及第者皆賜出身,稱進士。且分為三甲:一甲3人,賜進士及第;二、三甲,分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

(2)孝順等級擴展閱讀:

1、科舉指歷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方式。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科舉。從隋代至明清,科舉制實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到明朝,科舉考試形成了完備的制度,共分四級:院試(即童生試)、鄉試、會試和殿試,考試內容基本是儒家經義,以「四書」文句為題,規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解釋必須以朱熹《四書集注》為准。

2、清人為了取得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童試,參加童試的人稱為童生,錄取「入學」後稱為生員(清代有府學、州學和縣學)。生員「入學」後即受教官(教授、學正、教諭、訓導)的管教。清初生員尚在學宮肄業(有月課和季考,後來變成有名無實了),又稱為生,俗稱秀才。這是「功名」的起點。

3、生員分為三種:成績最好的是廩生,有一定名額,由公家發給糧食;其次是增生,也有一定名額;新「入學」的稱為附生。每年由學政考試,按成績等第依次升降。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鄉試,會試,殿試。

Ⅲ 東漢舉孝廉後,授什麼官職是什麼級別

孝廉是漢武帝時設立的察舉考試的一種科目,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孝廉是察舉制常科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科目。漢武帝時,採納董仲舒的建議於元光元年(前134年)下詔郡國每年察舉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這種察舉就通稱為舉孝廉,並成為漢代察舉制中最為重要的歲舉科目,「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漢代政府官員的重要來源。
孝廉舉至中央後,按制度並不立即授以實職,而是入郎署為郎官,承擔宮廷宿衛,目的是使之「觀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事務。然後經選拔,根據品第結果被任命不同的職位,如地方的縣令、長、相,或中央的有關官職。一般情況下,舉孝廉者都能被授與大小不一的官職。漢順帝陽嘉元年(132年),根據尚書令左雄的建議,規定應孝廉舉者必須年滿四十歲;同時又制定了「諸生試家法、文吏課箋奏」這一重要制度,即中央對儒生出身的孝廉,要考試經術,文吏出身的則考試箋奏。從此以後,歲舉這一途徑就出現了正規的考試之法,孝廉科因而也由一種地方長官的推薦制度,開始向中央考試制度過渡。
郎官
秦、漢,郎官屬郎中令(漢武帝改為光祿勛),員額不定,最多時達五千人,有議郎、中郎、 郎官第
侍郎、郎中四等。以守衛門戶,出充車騎為主要職責,亦隨時備帝王顧問差遣。初以任子(因父兄功績得保任授官者)、貲選(以有相當財產得任官資格者)為充任,武帝從董仲舒議,始使郡國每年保薦孝廉為郎中。兩漢郎官常有出任地方長吏的機會,時人視為出仕的重要途徑。東漢以尚書台為政務中樞,分曹(相當於後世的部和司)設尚書郎。郎官遂從侍從官變為各行政部門長官,不再隸屬光祿勛。此外,漢代郎官亦稱山郎。除議郎外,郎官均須執戟宿衛殿門,號為輪流當值,其實非出錢送禮,取得文書,不能出外。時人以山為財用所出,號郎官為「山郎」。故豪富之郎常出遊戲,貧者終年不得休假。後楊惲為中郎將,乃罷山郎之弊。(見《漢書•楊惲傳》及張晏注)

Ⅳ 、古人把孝敬父母歸納為尊親、弗辱、能養三個層次,下列選項中屬於能養的是( )

C
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
贍養,指子女或晚輩對父母或長輩在物質上和生活上的幫助。

Ⅳ 人的疼痛等級有幾級,分別是那些級別

世界衛生組織將疼痛程度劃分為 O度: 不痛; 工度:輕度痛,為間歇痛,可不用葯: II度: 中度痛, 為持續痛,影響休息,需用止痛葯: III度: 重度痛, 為持續痛,不用葯不能緩解疼痛; Ⅳ度:嚴重痛,為持續劇痛伴血壓、脈搏等變化。 三階梯止痛法,是一種根據患者的疼痛程度不同而分別使用不同等級止痛葯物為治療原則的止痛方法。作為一種最常用且極為有效的止痛方法,為世界衛生組織(WHO)大力推薦,已被廣泛地應用於治療各類慢性疼痛。使用三階梯止痛法的前提是要學會癌痛等級的評估。要把患者的癌痛分為輕、中、重三級,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0~10級疼痛評價量表。醫生向患者提問請他回答:「若0為無痛,10為你能想像的最痛,那麼你現在的疼痛是幾級?疼痛最重時為幾級?最輕時為幾級?」 1~4級為輕度疼痛,患者雖有痛感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5~6級為中度疼痛,患者疼痛明顯,不能忍受,影響睡眠;7~10級為重度疼痛,疼痛劇烈,不能入睡,可伴有被動體位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表現。搞清了患者的疼痛等級後,再按照WHO提出的癌痛治療的5個主要原則給葯: 一、口服給葯。簡便、無創、便於患者長期用葯,對大多數疼痛患者都適用。 二、按時給葯。注意:是「按時」給葯,而不是疼痛時才給葯。 三、按三階梯原則給葯。按患者疼痛的輕、中、重不同程度,給予不同階梯的葯物。下面我們分別列舉各階梯中的常用葯物。 第一階梯輕度疼痛給予非阿片類(非甾類抗炎葯)加減輔助止痛葯。注意:非甾類止痛葯存在最大有效劑量(天花板效應注)的問題。 常用葯物包括撲熱息痛、阿司匹林、雙氯芬酸鹽、加合百服寧、布洛芬、芬必得(布洛芬緩釋膠囊)、消炎痛、吲哚美辛、意施丁(吲哚美辛控釋片)等等。第二階梯中度疼痛給予弱阿片類加減非甾類抗炎葯和輔助止痛葯。弱阿片類葯物也存在天花板效應。 常用葯物有可待因、強痛定、曲馬多、奇曼丁(曲馬多緩釋片)、雙克因(可待因控釋片)等等。第三階梯重度疼痛給予阿片類加減非甾類抗炎葯和輔助止痛葯。強阿片類葯物無天花板效應,但可產生耐受,需適當增加劑量以克服耐受現象。以往認為用嗎啡止痛會成癮,所以不願給患者用嗎啡,現在證明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使用嗎啡的癌痛患者極少產生成癮性。此階梯常用葯物有嗎啡片、美菲康(嗎啡緩釋片)、美施康定(嗎啡控釋片,可直腸給葯)等等。但是,度冷丁這一以往常用的止痛葯,由於其代謝產物毒性大等因素,未被推薦用於控制慢性疼痛。 另外,一些輔助葯物的使用增加了止痛的療效,減少了止痛葯的劑量,起到了良好的止痛效果。這些葯物包括皮質類固醇激素地塞米松和強的松,可以減輕周圍神經水腫和壓迫引起的疼痛;抗抑鬱葯阿米替林、多慮平、美舒郁、百憂解,用來鎮痛、鎮靜、改善心情;抗驚厥葯卡馬西平、苯妥英鈉,可治療撕裂性及燒灼樣痛和放化療後疼痛;羥嗪類抗組胺葯,用於鎮痛、鎮靜、鎮吐。 四、用葯個體化。用葯劑量要根據患者個體情況確定,以無痛為目的,不應對葯量限制過嚴而導致用葯不足。 五、嚴密觀察患者用葯後的變化,及時處理各類葯物的副作用,觀察評定葯物療效,及時調整葯物劑量。 此外,還要注意葯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葯物止痛與其它方法相結合的綜合治療等問題。最近,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取消了癌症病人使用嗎啡的極量限制,這體現了政府部門對於推廣癌痛三階梯治療的決心,也體現了我國政府對癌痛控制與姑息治療工作的支持。對醫務人員來講,改變舊的觀念,學習必要的止痛用葯知識是當務之急。

Ⅵ 三大孝心是什麼意思

曾子說: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
公明儀問曾子說:你可以做到孝嗎?曾子說:「這是什麼話?這是什麼話?古代的君子所說的孝子,父母沒有發話就能知道他們的意思,而且能引導父母,使父母明白更多的道理。要緊緊是贍養,那怎麼能算孝呢?

Ⅶ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的含義

這句話的含義為:

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

出處:《禮記·祭義》

選段: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公明儀問於曾子曰:「夫子可以為孝乎?」曾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君子之所為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於道。參直養者也,安能為孝乎?」

譯文:

曾子說:」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曾子的學生公明儀向曾子問道:「老師您可以說是做到了『孝』字吧?」

曾子答道:「這是哪兒的話,這是哪兒的話!君子的所謂孝,是不等父母有所表示就把父母想辦的事辦了,同時又能使父母放心自已的所作所為都是合乎正道的。我只不過是能贍養父母罷了,怎能說是做到了『孝』字呢!」

(7)孝順等級擴展閱讀:

「孝」作為一個倫理觀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義有:

一、尊祖敬宗。施孝(盡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廟通過奉獻供品祭祀祖先,盡孝的對象是死去的人,這帶一定的宗教形式。

二、傳宗接代。在周朝的人們看來,祖先是我輩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續下去,生生不息。總之,西周時期的孝是一種封建宗教倫理。

曾子一生積極實踐和推行以仁孝為核心的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

Ⅷ 亞洲哪個國家對老人最孝順

當我們流連韓劇舞台,欲罷不能、欲說還休時,其中深深打動我們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濃濃的家庭氛圍,那種對長輩的尊重、對晚輩的教導,時時處處閃現在韓國人的家庭生活中,讓我們禁不住對韓國人的孝道文化感受頗深。韓國作為我國的近鄰,是受孔孟儒家孝道學說影響最深的亞洲國家。在韓國,90%的國民認為,行孝是家和萬事興的基礎,也是做人的美德。只有在家庭中盡孝,在工作上才能敬業,對國家才能盡忠。「孝道」作為儒學文化的基石,在韓國社會精神文化生活中佔有主導地位,浸透在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個角落。在韓國,不盡孝就被人瞧不起,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初聽此話,我多少有些半信半疑,但經過在韓國的一段親身體驗,的確感受到了「孝道」在韓國的歷史沉澱。 過年祭祖彰顯孝道 年俗是韓國人祭祖盡孝的最直接體現。每年春節期間,韓國也會出現「春節潮」。家中外出的人不管離家多遠,都要在正月初一之前趕回供奉祖先的長兄(或長子、長孫)家,參加祭祖的「茶禮儀式」。「茶禮」通常在正月初一的清晨舉行,儀式也頗為復雜。通常有「初獻」、「亞獻」、「終獻」三個祭祀形式,然後再由主祭者勸祖先和諸神進酒進食。待祖先諸神「酒足飯飽」後,祭祀祖先的供品才由全家享用,然後相互拜年。與中國人大為不同的是,韓國人拜年禮可是相當講究,不僅十分講排場,而且長幼有序,等級非常嚴格:長者盤膝而坐,晚輩在長者面前下跪叩頭。對成年晚輩,長者也會低頭彎腰答禮,以示敬意,對未成年晚輩雖免禮,但要給壓歲錢。平輩之間則是相互跪拜。除了給在世的老人拜年磕頭外,韓國家庭還要祭祀死去的親人,以盡其孝。我見到許多韓國家庭在祭祖後,都要帶上酒、菜,開車去郊外給先人上墳,盡管大雪皚皚,寒風刺骨,但盡孝卻一點也不受影響。 贍養父母長子承擔 韓國人之所以重視孝道,除歷史的積淀原因以外,從小就進行孝道的教育熏陶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在韓國,不僅中小學的教育重視孝道文化,每到寒暑假,社區里也會舉辦「忠孝教育」講座,向孩子們宣傳「忠、孝、禮」等傳統倫理道德。所以,韓國人從小就認為孝敬老人、贍養父母是一種天經地義的神聖義務,一種必備的美德。在贍養父母方面,韓國自古就有由長子負責贍養的規矩,約定俗成,流傳至今。如果長子先於老人去世,則老人由次子贍養,以此類推。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仍有60%的韓國人認為父母應由長子負責贍養,而中國只有28%的人認可。 過去,長子在贍養父母時,父母都和長子一家住在一起,所以四世同堂的家庭在韓國隨處可見。如今時過境遷,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這種幾代共居的大家庭正日益減少,父母的贍養費也多不再由長子負責,而是實行子女均攤,但長子仍起著「召集和組織」的作用。對於韓國人的孝道,筆者從本社區鄰居的言行上,就有所領會。鄰居中有一戶姓「梁」的人家,共有兄妹四人,長子是社區中公認的大孝子,他是個企業家,目前他與父母雖不同住,但在贍養問題上,可一點也不含糊。每年春節、中秋等重大節日,他都要招呼弟妹給父母請安、送禮,平時則常到父母家幫助干一些家務。春秋天氣好的時候,還要帶父母出去郊遊。有一年,梁先生在中國考察,正趕上春節。雖然公務繁忙,又遠距千里,他仍然買了機票在正月初一趕回漢城,召集全家給父母拜年。梁先生認為:「花些錢是小事,但盡孝是大事。我作為長子就要給弟妹們做個好榜樣。」他還透露說:「他公司中有一位姓金的同事,也是家中的長子,娶了媳婦忘了父母,鄰居背後指責他是『不孝之子』。這個人原本挺能乾的,公司總部准備提拔他為課長,後來公司里聽聞他對父母盡孝不夠,怕此事傳到社會上影響公司的聲譽,乾脆把他辭退了。」韓國人認為,一個國家公務員如果不孝敬父母,不管你的能力有多大,業績有多顯著,也很難得到提拔重用。因此,人們都把給父母行孝與為國家盡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並形成了輿論的壓力。 男人舊習 婆媳不和 眾所周知,韓國男人通常不下廚,有一種「君子遠離庖廚」的舊習,而這種舊習又常常受到公婆的默認,並因此導致許多兒媳婦與公婆的不和。韓國婦女一般結婚後都辭職回家,當上地道的「家庭主婦」。例如,每逢春節、中秋節,家庭主婦都得幾天幾夜圍著鍋台轉,累得腰酸背痛,而丈夫卻一點忙也幫不上。此時,如果兒媳稍有怨言,婆媳就會碰出不和的火花。但近年來,這種情況有所改變,許多年輕女性結婚後仍繼續工作,丈夫下廚已不再是丟面子的事情了。 「孝道」產品 企業賺錢 由於韓國舉國上下重視「孝道」,在經濟生活中也出現了花樣繁多的「孝道」產品,這也是韓國孝道的一大特色。每逢重大節日,韓國廠商都爭先推出孝敬老人和父母的產品。其中最受歡迎也最暢銷的是無公害的保健食品。西瓜經特殊處理,上面隱約出現一個「喜」字;一套精美的點心盒上印著一個「孝」字等等。為表彰企業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韓國還設立了「孝子」企業獎。 總之,「東方的儒教文明」,在韓國可以說無處不在。有一份民意調查,問:「東方的儒教文明能成為現代社會普遍認同的指導理念嗎?」被調查的韓國人贊成的比例高達90%。由此也就不會奇怪現代韓國人為何仍如此恪守「孝道」,為何如此堅守及時行孝的倫理觀念了。

Ⅸ 古代後宮公主等級

公主等級:固倫公主、和碩公主、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君。

1、皇後(即中宮)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

2、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後的養女,稱"和碩公主";

3、親王之女,稱為"和碩格格",漢名為"郡主";

4、世子及郡王之女,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縣主";

5、多羅貝勒之女,亦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郡君";

6、貝子之女,稱為"固山格格",漢名"縣君";

7、鎮國公、輔國公之女,稱"格格",漢名"鄉君";


(9)孝順等級擴展閱讀:

清朝後宮等級制度:

一、後妃等級

太宗初始,定「一後四妃」的後宮制度,除立有皇後外,還有分局關睢、麟趾、衍慶、永福四宮的嬪妃;世祖入關後,完善後宮制度,皇後居中宮坤寧宮,設東六宮: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西六宮: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啟祥宮,長春宮,咸福宮;合稱「東西十二宮」,後妃亦按等級分為:

中宮皇後:【母儀天下掌鳳璽】

皇貴妃:【按封字一字、二字、三字遞增】

貴妃:【按封字一字、二字、三字遞增】

妃:【按封字一字、二字、三字遞增】

貴人

常在

答應

在同等級的妃嬪中,兩字封號的妃嬪要稍高於一字封號的妃嬪,同理,三字封號高於二字封號。

二、後妃禮儀

1、自妃位以上可為一宮主位,居於東西十二宮正殿中,管束一宮嬪妃,有升降宮內嬪妃的權利。

2、若一宮尚無主位時,便由宮中位分最高者暫管宮內事務。

3、後宮嬪妃每日上線需至太後、太妃、皇帝、皇後與所居宮中主位娘娘處請安,其他高位處可視情況而定。

4、嬪妃若是犯了小錯,可在自己宮中禁足,不得侍寢,禁足天數由主位妃嬪決定,但不可因一己之私而將人禁足,不管是陷害還是確實犯錯,要有確實的證據。

三、後妃的自稱與她稱

1、嬪以上可稱娘娘,或主子,對上自稱臣妾,對下自稱我、妃位以上居主位者可自稱本宮。

2、貴人以下稱呼職位即可,如X貴人,或X常在等,對上自稱奴婢、XX氏,對下自稱我。

四、秀女選秀

1、凡滿族八旗人家年滿十三歲至十六歲的女子,必須參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選秀女,選中者,留在宮里隨侍皇帝成為妃嬪,或被賜給皇室子孫做福晉未經參加選秀女者,不得嫁人。

2、選秀由戶部奏報皇帝,奉旨允准後,立即行文八旗都統衙門,由八旗的各級基層長官逐層將適齡女子花名冊呈報上來,到八旗都統衙門匯總,最後由戶部上報皇帝,皇帝決定選閱日期。因為有病、殘疾、相貌醜陋而確實不能入選者,也必須經過逐層具保,申明理由,由都統咨行戶部,戶部奏明皇帝,獲得允准後才能免去應選的義務,聽其自行婚嫁。

3、各旗選送的秀女,要用騾車提前送至午門外。審核完畢後進入宮門、經初試、殿試、皆過者方可留牌冊封。

參考資料:

網路--公主網路--大清公主制度人民網--後妃、皇子、公主 最全清後宮等級制度一覽表

Ⅹ 莊子把「孝順父母」分為6個等級,那麼「孝」都有哪些標准呢

孝,一種傳統美德。在我國古代,孝就作為一種傳統美德出現了,並且一直流傳至今,甚至是有的朝代的統治者更是以孝治天下,還同時也被古代的讀書人熱烈推崇。在古代的統治者看來,一個人如果是一個十分孝順的人,那麼他也一定會是一個很忠誠的人,因為有一個詞就叫做“忠孝”。關於孝的還有一本著作《孝經》,還被儒家奉為經典,而且儒家推崇的八種品行中孝更是排在了第一位。而我們要是想知道孝到底有哪些標准,不如先看看古代的聖人們是如何定義“孝”。

孝的標准。了解了兩個聖人對於孝的等級的看法之後,我們可以總結出孝有哪些標准:不僅要在物質上滿足父母,同時平時也要做到可以和顏悅色的面對父母可以發自內心的感謝父母,並且能讓人覺得子女孝敬父母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

閱讀全文

與孝順等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80歲老人退休金調整 瀏覽:725
什麼是長壽核心 瀏覽:241
老年大學有什麼問題 瀏覽:659
山東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基數 瀏覽:771
九九重陽節手工製作圖片大全 瀏覽:473
子女和父母住一起居住證怎麼辦 瀏覽:804
成都平安養老保險 瀏覽:774
長壽老人每個月有多少錢 瀏覽:226
2017年養老金個人帳號利息 瀏覽:331
中老年人如何生活得有尊嚴 瀏覽:565
農民的養老金用不完怎麼辦 瀏覽:175
孩子孝順的順口溜 瀏覽:514
反復和父母說不要吃什麼 瀏覽:520
老年大學主要職責范圍 瀏覽:791
70歲老頭吃偉哥 瀏覽:393
重陽節作文給爺爺洗腳 瀏覽:807
大棚里的長壽花是怎麼養的 瀏覽:116
體檢結果紅黴素偏低怎麼辦 瀏覽:378
小明孝敬老人的一段話 瀏覽:532
近水體檢中心怎麼樣 瀏覽: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