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保關系跨省轉移後計算退休金中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應如何計算問題
個人指數化工資是以交費基數除以/參保地當地社平工資來計算這個指數(每年的),最後再把所有的指數算平均數
所以,異地轉移,並不會影響個人指數化工資,因為是分開計算每年的,最後再算平均數
Ⅱ 什麼是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1、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含義:
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指參保人員退休時當時(統籌范圍)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的乘積。
該指標反映參保人員在整個繳費年限的繳費工資平均水平,是計算基本養老金的重要指標。
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退休時全省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二、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計算方法:
1、將職工退休時當地職工上一年平均繳費工資分別除以歷年來的平均繳費工資,求得職工歷年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2、以職工退休前在職期間歷年繳費工資分別乘以相對應年份的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求得職工本人歷年指數化繳費工資。
3、將職工本人歷年指數化繳費工資之和除以企業和職工個人累計繳費月數,即得職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2)退休工資指數化月均工資怎樣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和養老金的關系:
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根據《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的規定,
本決定實施後參加工作、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
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本人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專家解析:公務員退休後個人賬戶養老金怎麼領
Ⅲ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什麼怎麼計算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退休時全省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x1/c1+x2/c2+……+xn/cn)/N。
x1、x2...為參保人員退休前一年、兩年...本人當年繳費工資額。
c1、c2...為參保人員退休前一年、兩年...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Ⅳ 養老金計算公式中的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怎樣計算請舉例說明一下。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退休時上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繳費指數。
繳費指數=(a1/A1+a2/A2+a3/A3.....+n)/N
a=繳費基數 A=對應的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N=繳費年限
舉例:參保人XXX,2011年到達法定退休年齡 繳費年限18年 其中按100%為繳費基數的共5年、按80%為繳費基數的共6年、按60%為繳費基數的共7年,當地2010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是3000元,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計算如下:
繳費指數=(5*1+6*0.8+7*0.6)/18=0.7778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3000*0.7778=2333.4元。
Ⅳ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如何計算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指參保人員退休時當時(統籌范圍)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與專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屬數的乘積。
該指標反映參保人員在整個繳費年限的繳費工資平均水平,是計算基本養老金的重要指標。
指數——每年的繳費基數與前年的當地月平均工資的比值全部加起來求平均 。
(5)退休工資指數化月均工資怎樣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能夠正確反映「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指標政策業務意義的計算公式為:
S=[ X1×(C1/C1)+X2×(C1/C2)+...Xi×(C1/Ci)+...Xj×(C1/Cj) ]/n—— 公式1
公式1中,X1、X2...Xi...Xj為參保人員退休前1年、2年、……、j年本人繳費工資額;
C1、C2...Ci...Cj為參保人員退休前1年、2年、……、j年全國/省/地市「職工平均工資」或稱「社會平均工資」;
n為企業和職工應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月數合計(等於12N,N為企業和職工應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年限)。
Ⅵ 在計算養老金中,有兩個名詞,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和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是什麼意思
指數
每年的復繳費基數與前年制的當地月平均工資的比值
全部加起來求平均。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就是上面求得那個值乘以退休時的當地月平均工資。
比如:2000年當地月平均為1000,2001年你月交納基數為2000,那麼那一年的指數是2。如果你一直這么交,每年的指數都是2,最後退休的時候,平均指數也是2。
那麼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就是
2*退休時當地月平均工資。
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
國家有一個統計,人的平均壽命(男女不同)。
比如:男的平均壽命80歲,退休年齡為60歲。
那麼通常一個男的退休要領20*12=240個月的退休金。
個人賬戶的錢就要按240個月領完來計算每個月發多少。
但是個人賬戶還是有利息的。
所以根據每年的利息,還有240個月的長度,會得到一個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計發月數 就是每個月可以從個人賬戶領取的錢,保證你240個月領空。
如果萬一活得長了,社保局就要從統籌基金里拿出錢來貼補了。
Ⅶ 怎樣計算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例如:2000年當地月平均為1000元,2001年你月交納基數為2000元,那麼那一年的版指數是2。如果你一直這么交權,每年的指數都是2,最後退休的時候,平均指數也是2,那麼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就是2×退休時當地月平均工資
指數——每年的繳費基數與前年的當地月平均工資的比值全部加起來求平均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上面求得那個值乘以退休時的當地月平均工資。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指參保人員退休時當時(統籌范圍)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的乘積。該指標反映參保人員在整個繳費年限的繳費工資平均水平,是計算基本養老金的重要指標。
Ⅷ 91年參加工作,2013年退休的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怎麼算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參保人員退休時上一年度全省職工月平均回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答
參保人員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至規定退休年齡為止。參保人員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是指從1995年起(這個是我省的,其它省可能不是1995年)至退休上一年度本人歷年繳費工資指數的平均值。參保人員當年繳費工資指數為本人當年繳費工資額與當年全省職工平均工資的比值。計算公式為:
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al/Al+a2/A2+……+an/An)÷N
公式中,al、a2……an為參保人員退休前1年、2年……n年本人繳費工資額;
Al、A2……An為參保人員退休前1年、2年……n年全省職工平均工資;
N為企業和職工實際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年限。
Ⅸ 退休工資中的指數化月平均交費工資是如何計祘的
個人指數化抄工資是統計計算襲的數據,其定義為:職工每年的繳費工資(a),與本省當年社會平均工資(A)的比值,即為當年指數,比如a1/A1為第一年指數;將歷年指數相加(a1/Al+a2/AZ+ ....+an/An),除以繳費年限(N),得出平均指數;再將平均指數(a1/Al+a2/AZ+ ....+an/An)/N)乘以職工退休時上年度全省社會月平均工資(An),即為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保留到小數點後四位)
Ⅹ 養老金計算公式中的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怎樣計算
不是「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這說法不準確。應是"繳費平均指數「版,他是按年每權年選定的繳費比例,換算出來的。 比如:繳費60%換成小數就是0.6, 100%繳費就是1.0.。到你法定退休年齡退休時,就會把你所有繳費年限的繳費比例,平均換算成平均繳費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