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8 退休養老金是怎麼計算的
計算方法為:基礎養老金=(退休上年度寧波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累計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對應的計發月數;過渡性養老金=退休上年度全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997年底前(或改制前)平均繳費工資指數×1997年12月31日前繳費年限(或改制前視同繳費年限)×1.4%。
從2005年開始至2015年,盡管中國政府連續第11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但由於受養老金水平差異較大、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影響,社會各界並不「領情」,相反,卻是對養老金替代率連年下降的不滿和質疑。養老金占工資比例連降九年,已跌破國際警戒線。
中國養老金主要分為兩類: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二者實行的不同制度,被輿論廣泛稱為養老「雙軌制」,兩者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種歧視性的制度,在中國已經持續20年。具體表現為三個不同:一是統籌的辦法不一樣即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財政統一籌資;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即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財政統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標准不一樣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准遠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差距大概是300%~500%。
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由於養老保障制度的不同而造成了兩者之間待遇差異較大,且這種差異已引起群眾的不滿,要求縮小差距、統一制度的呼聲日益高漲。
這種「雙軌制」不僅加劇了社會不公,還導致了大量人才外流,特別是在經濟發達地區,高薪吸引的人才因退休待遇問題不得不離開。為解決這一問題,中國政府近年來一直在努力推進養老金制度改革,目標是實現「並軌」,即實現養老制度的統一,以確保公平公正。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政府採取了多項措施,包括提高企業職工養老金水平,縮小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職工之間的養老金差距,以及完善養老保險制度,以確保所有退休人員都能獲得合理、公平的養老金待遇。
盡管政府採取了多項措施,但實現養老金制度的完全統一仍然面臨許多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如何平衡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人群之間的養老金水平。此外,如何確保養老金制度的可持續性,以及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壓力,也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總的來說,養老金制度的改革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以確保所有退休人員都能享受到公平、合理的養老金待遇。
❷ 假如我2018年退休,我已交滿社保15年,可以領多少養老金,我在中山退休
每個月就800多一點
❸ 2018年滿60歲的,共交800元錢養老保,到底領多少養老金呢
現在都轉為社會養老保險了,以後叫領養老金,不叫領退休工資。 個人退休時所領到的工資由兩部分組成:
一、個人賬戶部分養老金=個人賬戶金額/計發月數。
1、個人賬戶部分金額:自己交的話,40%進入這個賬記,60%進入統籌賬戶。這個數據在檔案中每年都有記錄。
2、計發月數:指按人口平均壽命算得的可能應該發養老金的月數,一般男性都是60歲退休,除以139,一般女性都是55歲退休的,除以170。這其中有個表專門定好了的,如50歲退休除以195,65歲退休除以101。
二、統籌部分部分給的養老金,也叫月基礎養老金=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年數)% 即個人退休後所得工資=(一)+(二) 如一個人60歲退休時個人賬戶上有60000元,領養老金當年當地社平工資為1000元 即=60000/139+1000=431.65+1000元=1431.65元 因為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每年都是不一樣的,一般都是不斷上漲的,所以個人的養老金會隨之上漲。
=================
社保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具體多少錢視繳費基數而定。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的。
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a+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以上兩項之和為每月領取額。注意:基本養老金每年7月根據全省統一公布的方案實施年度調整。
一、基礎養老金
統籌部分部分給的養老金,也叫月基礎養老金=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年數)%,即個人退休後所得工資=(一)+(二)。
如一個人60歲退休時個人賬戶上有60000元,領養老金當年當地社平工資為1000元,即=60000/139+1000=431.65+1000元=1431.65元,因為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每年都是不一樣的,一般都是不斷上漲的,所以個人的養老金會隨之上漲。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部分養老金=個人賬戶金額/計發月數。
1、個人賬戶部分金額:自己交的話,40%進入這個賬記,60%進入統籌賬戶。這個數據在檔案中每年都有記錄。
2、計發月數:指按人口平均壽命算得的可能應該發養老金的月數,一般男性都是60歲退休,除以139,一般女性都是55歲退休的,除以170。這其中有個表專門定好了的,如50歲退休除以195,65歲退休除以101。
下面舉個例子來說明如何計算養老金。
李先生是一家公司的員工,他每月的月收入基本上都是5000元左右。假設李先生每年按照交費標准來交納社會養老保險,交費年限為30年,那麼在李先生60歲時,就可以開始按月來領取養老金了。但是李先生每月能夠領到的養老金是多少呢?
按照李先生的個人工資來看,李先生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儲存額=5000*0.08*12*30=144000元,計發月數為139的話,那麼個人賬戶養老金=144000/139=1036元。
假設當地上一年度平均工資也為5000元,以往個人交費工資基數與當地工資平均的比例是1,那麼李先生的基礎養老金={(5000+5000*1)/2}*30%=1500元,由此得出,黃先生的養老金=基礎養老金1500元+個人賬戶養老金1036元=2536元。
❹ 我是1974年參加工作,到2018年60歲交齊養老保險能拿到多少退休金
目前的政策:
參加的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或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按有關辦法規定,達到退休年齡且個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即可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組成。
其中:
(一)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退休時當地上一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一年(含視同繳費年限)發給1%。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當地全省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計算公式為: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退休時當地上一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
(退休年齡60歲相對應的計發月數為139)。
另,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參加工作的職工,還有「過渡性養老金」。
按以上計算方法,它所需要的「退休時當地全省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的個人帳戶上的儲存額」都不知道,所以現在無法計算以後你退休時的養老金。
❺ 2018年推行退休後每月能領多少養老金
在2018年,退休後每月能領取的養老金大約在2500-2600元左右,全國平均水平為2000多點。
養老金計算涉及多種因素,包括個人繳費金額、總工齡、退休年齡以及當地社會平均工資。計算具體數額需綜合考量這些因素。
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個人賬戶養老金與基礎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根據個人賬戶資金總額除以某個數字(退休年齡對應的計發月數)來計算。如55歲退休時,若個人賬戶資金總額為85000元,則個人賬戶養老金約為500元。
基礎養老金計算方式為繳費年數乘以1%乘以當地月工資(即退休當年的社會平均月工資)。例如,若當地月工資為4000元,繳費30年,則基礎養老金為1200元。
需要注意的是,實際計算時,若繳費金額較高,1%的基數會相應增加;若繳費較低,基數可能不足1%,最低為0.4%左右。上述計算為理想情況,實際數額可能因繳費情況而異。
此外,養老金還可能包含少量的其他津貼。
退休後每月領取的養老金總額,是個人賬戶養老金與基礎養老金之和,構成了退休第一個月的工資。養老金通常會每年調整一定比例,如8%、10%等,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在1992年之前的工作年限,若能提供合同、檔案等證明,可計入視同繳費年限,計算養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