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月薪一萬,給我父母兩千,有問題嗎媳婦為啥不讓呢
01
楊瀾在自己的作品《世界很大,幸好有你》里這樣「吐槽」婚姻:
「太不公平了!結婚20年是「瓷婚」,25年是「銀婚」,只相差5年,怎麼人家就從泥土上升為貴金屬啦?20年,7300多個日日夜夜,總該比「瓷」結實一點兒吧。」
在這個節奏快,選擇多,壓力大的時代,任何一對夫妻能夠攜手走完20年真的不容易,因為在這過程里,兩個人不僅需要克服彼此間的矛盾,還需要克服周圍環境投射進來的矛盾。
很多時候,引起兩個人的婚姻出現裂痕,並不是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失望堆積而來,而是兩個人新組建的家庭附帶的親屬關系導致的。
簡單來說就是,婚姻的距離有多遠,除卻夫妻關系的和諧,還有就是彼此原生家庭牽連進來的親屬關系。
盡管很多人都會抱怨婆媳關系難處理,妯娌關系讓人頭疼,岳父岳母難伺候,婆家娘家顧此失彼等等,但只要我們能夠拎得清分寸感,所謂的難也就成了易。
所謂的拎得清,需要夫妻雙方都能從各自的原生家庭里抽離出來,這樣才能以理性的態度,公平對待周圍環境投射來的矛盾。
如果說夫妻某一方存在偏袒,做不到與原生家庭完全意義上的抽離,那麼帶來的必然是自我婚姻質量的縮水,距離上的拉近。
04
有這么一句話: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婆婆是怎麼對待兒媳的,有一天兒媳也會用相同的方式「回贈」。
很多時候,夫妻間的關系出現了裂痕,還可以通過溝通的方式去慢慢恢復,可一旦是婚姻附帶的親屬關系出現了裂痕,就沒溝通這么簡單了。
畢竟夫妻關系的形成是彼此間的愛情,而附帶的親屬關系形成僅僅是兩個人組建的新家庭,這種關系的維系靠的僅僅是兩個人,某一方的拎不清必然導致關系失衡。
對我來說,曹月老公的做法並不都是錯誤的,作為兒子,他是對的,但作為老公與父親,他是錯的。
對與錯之間的界限感,也就是我一開始提出的「能否讓自己從原生家庭里徹底徹底抽離出來」。曹月老公錯就錯在他未能把自己從原生家庭里抽離出來,他愛曹月,但他更愛自己的父母。
明知道父母一直沒把自己的妻子當成兒媳去看待,換句話說就是沒盡到長輩的責任(照顧兒媳坐月子,幫襯著照顧孫子),可他還是把父母放在妻子前面,不聽妻子勸,孝敬父母。
這樣的男人,是父母眼裡的孝子,但永遠都不是妻子眼裡的好老公,只會讓處在其中的女人心寒,然後是婚姻質量的逐漸縮水。
其實,真正融洽的父母與子女的相處模式應該是相互獨立且相互依賴,既不啃老,也不啃小,多體諒包容,一家人才能和和睦睦。
② 以前的啃老族很常見,現在的「啃小族」是怎麼回事
啃小族就是指一些老人在晚年沒有保險,沒有退休金,沒有養老金,全都靠兒女供養的現象。還指利用孩子當童星,為家庭掙錢,依靠孩子獲益的現象。
有一些老人,對自己的老年生活沒有規劃。沒有為自己准備養老金,也沒有退休金沒有收入。因此只能靠著孩子供養,而目前年輕一輩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結婚後兩個孩子要供養四個老人,還要照顧自己的孩子。生活壓力很大,一旦老人啃小,整個壓力都放在年輕人身上,很容易造成壓力過大,使人抑鬱。
所以,大家都要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自己去掙錢,不要無考慮的依靠自己的親人。否則出現了問題的時候追悔莫及。在退休之前最好能對以後有所考慮,兒女贍養父母是理所應當的,但最好是能夠幫扶父母,而不是完全的依賴他們。還有一味利用孩子的家長,也希望他們能夠及時地反思自己的行為。孩子喜歡拍攝等活動,也不能過分壓榨。不能把生活的壓力都放在一個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