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23企業退休工資還會上調嗎
2023養老金還會上漲嗎
隨著時間進入到10月中旬,2022年也將要蘆基結束,不少退休人員開始期待明年的養老金上漲,因為大家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過去18年來養老金始終保持著上漲,讓一些歷物退休人員潛意識里認定每年養老金都會上調。那麼,2023年的養老金還會繼續上漲嗎?如果上漲的話,是不是養老金水平高的人,漲得會更清余多呢?
一、2023年養老金上漲的可能性比較大,有望實現19年連續上漲
養老金作為大多數退休人員的唯一經濟來源,其水平直接關繫到退休生活的質量,目前領取職工養老金的人數超過了1.3億,人數眾多。通過不斷提高養老保險待遇水平,是改善民生、增進幸福感,促進我國養老事業發展的重要手段。
社保法中也有明確規定,根據物價上漲、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等因素來提高養老金待遇水平。今年物價上漲的情況,相信大家也有所感受了。而社保繳費基數今年也普遍有所上調,社保基金的收入也會增加。
此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社保基金運行穩健、成熟,不僅是累計結余資金龐大,比如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超過了5.2萬億,而且通過市場化投資運營,可以獲得相對不錯的收益,年平均收益率達到了6.49%,再加上制度的完善,通過中央調劑、國有股權劃轉等方式,也在夯實基金的家底。
因此,2023年養老金繼續上漲,是有很大概率的,不過在上漲比例上有可能會相比今年有所下調。
二、2023年養老金如果上漲,是不是養老金水平越高的人,漲得更多呢?
經過過去18年的連續上漲,企業退休人員的人均養老金也在2021年達到了2987元,同時退休人員之間也有一定的養老金差距,那麼如蠢嫌果2023年繼續上漲養老金,是不是養老金水平越高的人,上漲的錢數越多呢?
答案是未必。因為根據以往的養老金上漲方式,養老金上漲並不是直接按照個人的養老金乘以上漲比例來計算的,比如今年養老金上漲4%,個人的養老金為5000元,那麼並不是直接按照5000*4%=200來計算的,而是通過定額調整、掛鉤調整以及傾斜調整來計算,這就看你會出現養老金高的人,上漲的錢數可能要比養老金低的人少一些。
舉例來說明。假設工齡40年的一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老張,養老金6000元;工齡30年的一位企業退休人員老李,養老金3500元。前者62歲,後者81歲。
如果說該地的養老金上漲方案是這樣的:定額調整為42元;掛鉤調整部分,一是跟工齡掛鉤,每滿1年,養老金增發0.9元;一是跟養老金水平掛鉤,漲幅為1.2%;高齡傾斜調整部分,70歲不滿75歲的,增發20元,75歲不滿80歲的增發40元,80歲以上增加60元。
那麼老張可以上漲的養老金就是42+40*0.9+6000*1.2%=150元。
老李可以上漲的養老金就是42+30*0.9+3500*1.2%+60=171元,要比老張的帶嘩手150元還要高21元。
綜上所述
2023年養老金有希望繼續保持上漲,到時在2022年12月底之前辦理退休且領取了養老金的人員,就可以參與到這次的養老金上漲。按照慣例,養老金上漲還是會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的方式來進行,養老金水平越高,未必上漲的錢數就更多。因為還是要看個人的情況,如果在同等條件下,養老金水平高的人,漲錢會越多一些,否則也會出現漲錢不如養老金低的人的情況。
2023年退休金上調嗎
1
、2023年的養老金能否上調
根據社會保險法來說,只要咱們國家在崗職工的社會平均工資水平提高,物價水平增長,那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待遇就會適度的調整,由此來看的話,
2023年的養老金還是會上調的
。
再從往年的調整趨勢來說,自從確定職工養老保險的待遇上調之後,咱們國家的養老金已經上調了18年,即便是在近兩年,養老金上調也如期而至,所以在2023年,養老金持續上調的可能性是非答爛滾常大的。
不過從往年的調整比例來說,咱們國家的養老金上調比例都是逐年走低的,特別是近幾年的上調比例,已經降低到5%及以下了,而到2023年養老金上調時,調整比例持續走平或者降低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咱們一定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備。
2
、企事業單位的調整辦法是否統一
隨著調整比例的降低,退休人員的人均上漲金額也在逐步降低,比如2022年的人均上漲金額,只有近120元的標准,那在調整比例較低的情況下,企事業退休人員的上調辦法也沒有必要區分了,因為可增加的金額本來就不高,如果再區別調整的話,上調金額也不會有太大的差距。
與此同時,企事業單位的調整辦法雖然統一了,但是養老金的調整方式還和之前相同,都是分為
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的,
就這三種調整方式來說,本身就帶有
「控高調低」
的作用,所以養老金高的退休人員,上調幅度一般都是低於4%的,反之,則退休人員的上調幅度是高於4%的。
由此就可以看出,在養老金調整比例不高且養老金調整方案本身就帶有「控高調低」的作用下,企事業單位的養老金調整辦法是沒有必要區分的,
所以在2023年養老金上調時,企事業單位的調整辦法應該還是統一的
。
2023年退休金上調嗎
馬上即將迎來2023年,養老保險會有四項待遇會提高。參加養老保險,實際上就參加了整個社會的保障,只要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養老保險的待遇也會一起提高。這一次能夠提高的四項待遇,主要是2023年的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養老金計發基數的提高、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待遇。
第一,2023年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
按照社會保險法,第18條明確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會根據職工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總體來說,明年各地的養老金計發基數增長速度預計會在3%~6%左右。
養老金計發基數提高受益的老人,是2023年1月1日以後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養老金待遇的退休人員,正好跟養老金調整的受益人員實現無縫銜接。
第三,喪葬補助金。
從2021年9月份開始,人社部公布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遺屬待遇暫行辦法》正式實施,在全國統一了有關的遺屬待遇標准。
有關喪葬補助金標准,是按照參保人員死亡時本省上年度城鎮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二倍計算。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字,2022年1~3季度,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7482元,同比增長4.3%。按照這一趨勢,明年的有關待遇情況肯定會繼續增長。受益的人群實際上是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去世人員的遺屬,這項待遇能夠用於減輕他們安葬老人時的家庭負擔。
第四,撫恤金待遇。
撫恤金待遇也是《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遺屬待遇暫行辦法》規定的,同樣也是跟去世上年度所在省份城鎮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掛鉤,會跟喪葬補助金同比例增長。
這一部分待遇主要是幫助參保人的遺屬,盡快適應參保人去世後的生活。退休職工能夠領取到的最高待遇是9~24個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地方能達到十五六萬元呢。
以上就是2023年我們的養老保險制度能夠提升的四項待遇。相信未來的養老保險待遇,隨著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推進,會越來越好的。
2○23年退休人員還漲工資嗎
2023年退休人員大概率還是要漲工資的。因為。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發展。人平均工資都是會增加的。另外。根據目前的情況看2022年社會物價還是有一定的上漲。為了保證退休人員的生活質量。2023年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會有一定的上漲。但幅度可能低於2022年。
應該還會漲。因物價在漲所以工資也要上漲。
2023年漲工資嗎
2022年已經到了收尾階段。今年經歷了養老金的第18連漲、養老金計發基數的重算,退休老人的養老金也有了進一步提高。根據目前的各項情況來看,2023年的養老金大概率會繼續增長的。養老金調整的時候,一般會對高齡老人實施照顧,這一次年滿80周歲的老人,能不能漲500元呢?
2023年養老金大概率會繼續增長。
每年養老金都會增長一次,這似乎也是慣例了。關於養老金的增長,國家其實有固定的機制。《社會保險法》第18條規定:「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
職工的平均工資和物價上漲情況,都是以上年度的數據為準的。比如說,2022年1~3季度,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資性收入達到了15678元,增長了實際上,由於我國老齡化問題,就業人數在不斷減少,工資性收入提高的話,說明職工的工資水平也會提高。
按照養老金計算公式,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部分和上年度的職工平均工資是掛鉤的。如果2022年的社平工資增長,2023年計算養老金的結果也會增長。
如果沒有養老金增長機制
,2022年12月份退休人員和2023年1月份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就會有很明顯的差別。
比如說,有一位老人的
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
是40%的養老金社平工資。假設2022年退休使用的社平工資是7000元,2023年是7300元,這樣僅僅晚一個月退休,養老金也會相差120元。其實,每年的養老金增長也是維持退休待遇平衡的一種體現。
所以說,
2023年養老金還是會大概率繼續增長的
。
年滿80歲的老人,這次能漲500元嗎?
實際上,按照歷來的養老金調整過程。一般都是首先由人社部財政部發布養老金調整通知,然後各地制定養老金調整方案並予以實施。近年來,養老金調整的總體水平不高,2022年只有4%。根據現在的經濟數據情況,2023年的養老金調整水平預計也不會超過4%的。
養老金調整的方式主要是
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
等三種方式來進行,雖然說適當傾斜有對高齡老人的傾斜照顧,但是傾斜調整標准有限,多數情況下年滿80周歲的老人漲不到500元。
比如說
北京市2022年的養老金調整方案
:定額調整是36元;按繳費年限調整是每年增加基本養老金3元,超過30年的額外增加5元;按養老金水平調整是養老金低於6250元的增加50元,高於6250元的增加20元;高齡傾斜調整80周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額外增加基本養老金70元。
這種情況下,如果一位退休老人基本養老金是6000元,工齡40年,預計合計能夠增加基本養老金281元。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如果是建國前參加工作的老工人,傾斜增加部分是335元和305元,確實也能增加到500元以上。
另外,還有
山東省
,如果是上年度恰好年滿80周歲,基本養老金會額外增加360元。這種情況下算上山東省的定額調整、按繳費年限調整和養老金水平調整,還有高齡老人的傾斜增加,大概率增加的錢數會超過500元。
所以,2023年養老金調整時,確實很少一部分年滿80周歲的老人養老金能夠增加到500元以上,但絕不是普遍現象。
⑵ 上海退休工資最低多少錢一個月
退休工資即《社會保險法》所說的「養老金」,根據《社會保險法》相關規定,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上海市的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1.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
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1%。
上海市每年7月1日才會切換繳費基數上下限。比如說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執行的繳費基數上下限為7384元至36921元。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執行的繳費基數上下限是7310元至36549元。
2024年的平均繳費指數計算使用的是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資12307元,假設平均繳費指數是0.6,繳費15年可以領取1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12307元×12%=1476.84元。
2.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公式。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余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的余額不好計算。是每個月繳費以後,我們按照繳費基數的8%記入個人賬戶,然後再按照每一年的記賬利率進行計算。而且當年繳費的也有相應的計算利息方式。
為了簡單起見,我們以2024年全年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積累額度的15倍計算個人賬戶余額。
1~6月份,個人賬戶的余額積累額度是7310元×8%×6=3508.8元。
7~12月份,個人賬戶的余額積累額度是7384元×8%×6=3544.32元。
兩部分合計為7053.12元。
15年的積累將達到105796.8元。
另外,我們還要判斷何時退休。一般來說我們常見的退休年齡有50歲、55歲和60歲,對應的計發月數分別是195個月、170個月和139個月。經計算,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為542.55元、622.33元、761.13元。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合計,50歲、55歲和60歲退休,對應的養老金額度是2019.39元、2099.17元和2237.97元。
1.完善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養老金政策有助於從制度層面補齊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短板,為實現個人補充養老提供製度保障,進一步健全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促進三個支柱更好地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
2.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個人養老金是對個人儲備養老資金的制度性安排,有利於個人理性規劃養老資金,合理選擇金融產品,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
3.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個人養老金積累的長期資金,還能較好地服務於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4.增強社會保障可及性:未來將進一步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增強社會保障可及性,將更多的人群納入覆蓋范圍。
5.提高養老金水平: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增強社會保障可持續性,夯實穩健運行的制度基礎。
6.保障養老金保值增值:重構養老金三支柱體系的重要前提是完善我國的養老金投資體制,保證養老金能夠在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保值增值,提高養老金的替代率,減輕繳費的壓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2018修正)》第十五條,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上海市財政局關於2024年調整本市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滬人社規〔2024〕9號)
一、調整范圍
2023年12月31日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
二、調整辦法
(一)每人每月增加61元。
(二)按本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每滿1年每月增加1元,增加額不足15元的,補足到15元。
(三)按本人2023年12月份按月領取的基本養老金為基數,每月增加1%(增加額尾數不足一角的,見分進角)。
(四)2023年12月31日前年滿70周歲的人員,按下述辦法增加基本養老金:年滿70周歲不滿75周歲(1949年至1953年期間出生)的人員,每人每月增加25元;年滿75周歲不滿80周歲(1944年至1948年期間出生)的人員,每人每月增加35元;年滿80周歲(1943年及以前出生)的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5元。
(五)2023年當年內女年滿60周歲(1963年出生)、男年滿65周歲(1958年出生)的人員,每人每月增加90元。
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並符合原勞動人事部勞人險〔1983〕3號文規定享受原工資100%退休費的老工人、兩航起義人員、持有中國海員工會核准頒發起義船員證書的招商局駕船起義人員,按上述規定增加基本養老金後,每人每月再增加200元。
⑶ 我國進入退休高峰期,對年輕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近日,海南、山東相繼印發《關於2022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繼續上調退休人員養老。政策的下發對退休人員來說無疑是一件利好的事情。但是與此同時,部分地區也傳來社保繳納費用有所提高,兩者似乎在努力達成一種平衡。
還有一點,就是我剛開始在文中說到的,社保繳納的金額會提高,這也成為工作者的一筆資金支出壓力。我身邊有朋友,他和自己老婆是做小吃生意的,也就是屬於自由職業者。
他們目前兩個人的社保繳納金額每月加起來是2400,按照當下的增長速度,估計再過個5、6年,估計能夠達到4000元左右。這對普通家庭來說,絕對是不小的一筆支出,而且還沒有算上孩子的社保繳納。
所以說,我國進入退休高峰期,對年輕人來說有利有弊。我們既需要抓住機遇,也得抗住壓力。只有不斷向前,生活才能有「熠熠發光」。
⑷ 養老金一個月5000元算多嗎有哪些人養老金可以達到
我覺得養老金一個月5000塊錢已經非常不錯了;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老人,國企退休老人,優質金融企業退休老人。
⑸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交費檔次越高退休金越多嗎
一、養老保險是不是交的越多越好
社會統籌的養老保險是交得越多越好,因為將來領取養老金時是和個人賬戶的累計額度有關的,個人賬戶內金額越多,領取的也越多。
一般的社保養老金是這樣領的:退休後活的越久領的退休金就越多。可是一旦發生風險,社保給的是兩年的工資,和喪葬費,不一定拿回本金。
1、繳費時間越長拿的越多。基本養老保險費用是按月繳納的,一年為一個核算單位。繳納時間越長,繳費年限越長。在計算養老金時,繳費年限非常重要,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數額越高。
2、每年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的繳納基數越高,拿的越多。繳費基數高,繳費金額就會增加,個人賬戶儲存額就會隨之增高。同時每年繳費基數高,就是歷年繳費基數高,在計算養老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和歷年繳費基數也是重要影響因素。
從這兩個方面看,基本養老保險確實是多交多得。但是從個人情況來看,卻不是這樣。
⑹ 遼寧省退休工資調整方案
遼寧省2025年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方案採用「定額+掛鉤+傾斜」三結合模式,全省約850萬退休人員將享受連續第21年上漲,平均每人每月增加180元,新增及補發金額於7月底前發放到位。
為了更好地理解該方案,下面給出典型案例計算:
該方案亮點在於低收入群體受益顯著,養老金基數低、工齡短的退休人員漲幅突破4%,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且城鄉居民同步調整,基礎養老金同步上調,進一步夯實民生保障。本次調整通過「提低控高」縮小差距,預計將有效緩解低收入退休人員的生活壓力。
⑺ 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有保障!全國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
確保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財政部給出「定心丸」。
在2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財政改革與發展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不管是在什麼地方,在哪個省,在哪個市縣,都能確保及時足額發放,都有保障。
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表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資金在全國范圍內互濟餘缺,有利於發揮基金的規模效應,這項工作已於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目前,財政部正在抓緊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文件,測算資金調撥規模,合理調劑地區間基金餘缺,加強對地方實施工作的跟蹤指導,及時調整完善政策舉措。
什麼是全國統籌
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副司長亓濤在2月22日人社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養老保險制度上世紀90年代建立以來,從縣級統籌起步,逐步提高統籌層次。2018年7月,建立實施了基金中央調劑制度,適度均衡了省際之間養老保險基金負擔,邁出了全國統籌的第一步。2020年底,各省份都實現了基金省級統籌統支,解決了省內地區間基金負擔不均衡的問題。2018-2021年,中央調劑制度實施四年間,共跨省調劑資金6000多億元,其中2021年跨省調劑的規模達到2100多億元,有力支持了困難省份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今年1月開始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工作,應該說開啟了一個過渡期。
他指出,全國統籌工作的終極目標主要有三個標志,第一是參保人的繳費基數上限和下限全國統一,第二全國所有參保人退休金的計算公式中的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也應該是全國統一的,第三個標志是,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全國大一統,以及中央政府統收統支。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全國統籌,確保全國特別是老工業基地養老金發放,對於全國勞動力統一市場的發展也有幫助。
「目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仍然分散在各省,全國的資金池還沒有完全構建起來,由地方政府掌管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還不能形成投資管理的規模效應。將來實現了全國統籌,由中央政府統收統支,整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就會形成一個全國的大水池進行統籌管理,發揮應有的規模效應,來提高養老金的管理效率,降低養老金的管理成本。」董登新說。
為何要全國統籌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金融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鍾輝勇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盡管長期來說,隨著老齡化比例的增加,養老金缺口或會逐漸增加,但短期來說全國范圍並不存在養老金缺口。
「目前面臨的一個問題是養老金區域間的不平衡,但這和城市化進程中勞動力的跨地區流動有關。」鍾輝勇說。
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宏觀首席分析師葉凡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我國的中度老齡時代即將來臨,社會化養老已是大勢所趨。未來十年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將持續加速,2030年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佔比或將達到25%左右,2055-206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峰值。現階段生育政策調整短期作用有限,「未富先老」和地區的不均衡性加大了應對老齡化的難度。
葉凡表示,通過對比美國、日本、荷蘭的養老金制度及資金運作經驗,可以發現目前我國養老金體系存在結構、統籌、賬戶管理等問題。同時,養老金投資范圍過窄,資金高額沉澱,整體投資收益率偏低等也無法很好實現養老金的增值訴求。
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近日發布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盡快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前不久,江蘇省人社廳印發《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施辦法的通知》,創新規定了推遲退休政策,其中提到,經本人申請、用人單位同意,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備案,參保人員可推遲退休,推遲退休的時間最短不少於一年。此辦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中國社科院政府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在過去幾十年裡,有些發達國家在對養老金制度進行改革或建立改革委員會時常常使用「拯救社會保障制度」的口號,而且在這些國家的改革政策組合中,使用最普遍的一個做法就是提高退休年齡。
他表示,我國男女平均法定退休年齡原本已經很低,只有55歲左右,但由於種種原因,包括道德風險在內,每年男女平均實際退休年齡僅為54歲左右。
「退休年齡太低對參保人本人不是很有利,它將降低養老金的金額或說降低替代率,例如,如果男女平均退休年齡提高到62.5歲,增加的8.5年繳費可提高每月統籌養老金好幾百元(各地平均水平不一樣,提高額度也不盡相同),賬戶養老金也有很大提高,二者合計每年可增加好幾千元。」鄭秉文說,另一方面,退休年齡太低對養老保險財務可持續性也很不利,並且退休年齡越低,對養老保險財務可持續性的影響越大。
楊志勇也表示,要適當延長退休年齡,進一步增加全國社保儲備基金。
鄭秉文指出,實施延遲退休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延遲退休是縮小赤字缺口乃至未來維持收支精算平衡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改革措施。
提高養老金管理效率
除了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提高養老金的管理效率也很重要。
董登新指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現在已經步入市場化管理的階段,如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這三大基金,都已經步入市場進行入市投資。一方面,希望通過進入資本市場來實現保值增值的目的,另外一方面,也將為資本市場提供穩定的長期資金來源,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葉凡表示,2022年,養老金制度改革將著重調整三大支柱比例,提高二、三支柱佔比,從制度建設、金融產品供給、養老金賬戶管理、人員建設四個方面綜合推進。
「我國養老金融產品主要包括保險機構養老金融產品、公募基金養老金融產品、銀行養老金融產品以及信託養老金融產品。目前存在發展經驗尚不足、供給較為有限,產品較為同質化等問題。全球比較來看,未來國內養老金融產品需要加大權益資產配置比例、完善稅收激勵機制、科技賦能開發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養老金融產品以及提供綜合性養老金融服務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打造不同金融機構的養老金融產品互聯互通的平台。」葉凡說。
鄭秉文提出,要發揮精準預測的科學性,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到21世紀末,我國基本養老保險收支壓力必將逐年加大,這就需要盡快建立精算報告制度。
此外,他還表示,改革路徑選擇要具有前瞻性。「延遲退休年齡是世界各國在養老金制度下『人為創造人口紅利』的手段,但是退休年齡的延遲終究是有生理極限的,畢竟受制於一定社會環境的約束。長遠看,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的百年之慮,從2050年到21世紀末,建立起一個資產型養老保險體系是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百年大計,應盡快將其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扎扎實實落實中央提出的『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財富儲備』,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預期下,『投資紅利』和『資本紅利』將是最佳的替代性改革方案。」鄭秉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