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8年推行退休後每月能領多少養老金
在2018年,退休後每月能領取的養老金大約在2500-2600元左右,全國平均水平為2000多點。
養老金計算涉及多種因素,包括個人繳費金額、總工齡、退休年齡以及當地社會平均工資。計算具體數額需綜合考量這些因素。
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個人賬戶養老金與基礎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根據個人賬戶資金總額除以某個數字(退休年齡對應的計發月數)來計算。如55歲退休時,若個人賬戶資金總額為85000元,則個人賬戶養老金約為500元。
基礎養老金計算方式為繳費年數乘以1%乘以當地月工資(即退休當年的社會平均月工資)。例如,若當地月工資為4000元,繳費30年,則基礎養老金為1200元。
需要注意的是,實際計算時,若繳費金額較高,1%的基數會相應增加;若繳費較低,基數可能不足1%,最低為0.4%左右。上述計算為理想情況,實際數額可能因繳費情況而異。
此外,養老金還可能包含少量的其他津貼。
退休後每月領取的養老金總額,是個人賬戶養老金與基礎養老金之和,構成了退休第一個月的工資。養老金通常會每年調整一定比例,如8%、10%等,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在1992年之前的工作年限,若能提供合同、檔案等證明,可計入視同繳費年限,計算養老金。
Ⅱ 2018年元月份到達退休的企業職工資怎麼算
當前,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算辦法如下: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內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1、基容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余額/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
國發[1997]26號文件實施前參加工作、國發[2005]38號文件實施後退休的參保人員屬於「中人」。由於他們以前個人賬戶的積累很少,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後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發放辦法按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具體制定的辦法執行。
以四川省為例: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一年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1995年12月31日及以前未建立個人賬戶的累計繳費年限×1.3%(計算系數)。
Ⅲ 2019年9月退休。南京市的社平工資按多少算
以2018年度的社平工資。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是計算基礎養老金的一個關鍵因素,在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個人賬戶儲存額、退休年齡等因素相同的條件下,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水平越高,其基本養老金越高,否則越低。這一因素與月基本養老金成正比。
2019年9月退休,必須先釆取上上年度,即2017年的社平工資先來計算養老金。等到下半年上年度也就是2018年的社平工資出來後,社保部門工作人員會重新對養老金進行計算。
作為企業中人,你的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其中: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視同繳費指數x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ⅹ繳費年限x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內養老金儲存額÷計發月數;
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視同繳費基數ⅹ視同繳費年限x1.3%。
從計算公式可以了解,退休時能拿多少養老金受好幾個因素的影響,包括退休時上年度所在地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繳費工資丶個人賬戶儲存額、退休年齡等。題主除了介紹退休時間和工齡,其他數據都是空白。如果要幫你計算養老金必須先把所有數據補齊。
Ⅳ 2018年退休工資如何計算
2018年 退休工資 計算如下: 1、公務員 退休 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職務 工資 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乘以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乘以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2、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 崗位工資 和 薪級工資 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乘以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乘以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3、機關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後的退休費分別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技術等級工資之和、崗位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乘以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乘以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按照政府文件規定,事業單位基本 養老保險 待遇的支付項目好幾項,其中第一項是基本 養老金 =〔職務(技術等級)工資國家規定比例計算的津貼〕乘以215乘以國家規定的計發比例。 《 社會保險法 》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 退休年齡 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第十七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 撫恤金 ;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緻殘完全 喪失勞動能力 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 第十八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Ⅳ 南京市企業職工2018年12月辦退休,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算基數多少
退休人員並不按此平均數計算,是按南京市今年社會平均工資為基數計算,不是在崗平均工資。今年南京社會平均工資為6057元
Ⅵ 2018年退休工資新政策
當前,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算辦法如下: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1、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是指從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中支付給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拆豎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指數化月平均工資=平均繳費指數×退休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平均繳費指數=各年度繳費指數/繳費年限;
繳費工資指數=當年繳費工資/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2、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是指根據參保人員退休時其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算出來的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不是指某個退休人員實際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月數(因為在退休時無法預計),而是根據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測算出來的一個假定的指標。
個人賬戶養老金 = 個人旅悄大賬戶儲存余額/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
國發[1997]26號文件實施前參加工作、國發[2005]38號文件實施後退休的參保人員屬於「中人」。由於他們以前個人賬戶的積累很少,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後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發放辦法按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具體制定的辦法執行。
以四川省為例: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一年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1995年12月31日及運枯以前未建立個人賬戶的累計繳費年限×1.3%(計算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