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退休金與工齡有什麼關系
工齡越長越好嗎?工齡越長好處越多嗎?工齡與養老繳費年限有什麼關系?希望下面的視頻可以幫你答疑解惑!
退休工資=基礎退休工資+個人賬戶退休工資。
個人賬戶退休工資=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退休工資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新的退休工資計算方法,裡面提到了特殊工種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條件: 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繳納的人員,男年滿6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特殊工種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且1997年12月31日以前參加工作,繳納養老保險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1998年1月1日以後參加工作,繳納養老保險費年限累計滿15年;退休後按月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繳費年限累計不滿上述規定年限的,退休後不享受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待遇。其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同時終止養老保險關系
(2)企業職工退休金裡面有工齡錢嗎擴展閱讀:
「老有所養」是民生獲得感的重要內容。自2005年以來企業養老金「十四連漲」,給廣大退休人員吃下「定心丸」。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各地區具體實施方案已經人社、財政兩部審批,正在組織實施。多數省份增加的基本養老金已發放到退休人員手中。
根據人社部、財政部印發的《關於2018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按照2017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5%左右的總體調整水平提高基本養老金,預計將有1.14億名退休人員受益。
按照《關於2018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此次調整繼續統一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調整辦法,要兼顧公平與激勵,合理確定這三部分的比重。
首先「定額調整」,就是要體現社會公平,同一地區各類退休人員調整標准基本一致。比如,對於企業退休人員,北京、山東、浙江每人每月分別增加45元、50元、40元。
然後「掛鉤調整」,就是與退休人員的繳費年限和基本養老金水平等因素進行掛鉤,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使在職時多繳費、長繳費的人員多得養老金。
比如,陝西省明確規定,退休人員15年及以內的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不含折算工齡)部分,每滿1年每人每月增加2元;超過15年的繳費年限部分,每滿1年每人每月增加3元。同時,以退休人員本人2017年12月的基本養老金(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基本養老金不含職業年金)為基數增加1%。
③ 企業職工退休工資真的與工齡有關系嗎
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的連續工齡),是計算基本養老金的主要因素之一。專
當前,基本養老金計屬算辦法如下:
1、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是指從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中支付給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是指根據參保人員退休時其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算出來的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不是指某個退休人員實際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月數(因為在退休時無法預計),而是根據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測算出來的一個假定的指標。
個人賬戶養老金 = 個人賬戶儲存余額/計發月數;
④ 年退休金最新規定:退休工資是按工齡算嗎
退休首先要達到退休年齡,計算退休工資時不以工齡來計算,二是按照在職時所繳納的養老保險的數額和年限來計算的,繳費越多、繳費年限越長退休後領取的養老保險金就會越多。
⑤ 企業退休人員,每年工齡多少錢謝謝了!
目前政策,退休以抄後的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老金組成(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參加工作的,還有過渡性養老金)。
計算方法如下一一
一、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註: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因為,目前不知道退休時當地上一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額和你的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以及養老金個人帳戶上的儲存額,所以無法准確計算退休時能拿多少養老金。
⑥ 企業職工退休工資與工齡有關系嗎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法定退休年齡依然適用,退休金計算辦法已經被《社會保險法》和國務院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規定廢止。
職工退休條件和基本養老金計算辦法不再按工齡計算,按照繳費年限計算。在當地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個人繳費制度實施之前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縣以上集體企業連續工齡,下鄉知青年限、軍齡視同繳費年限。
現行基本養老金計算辦法如下: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1、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是指從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中支付給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指數化月平均工資=平均繳費指數×退休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平均繳費指數=各年度繳費指數/繳費年限;
繳費工資指數=當年繳費工資/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2、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是指根據參保人員退休時其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算出來的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不是指某個退休人員實際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月數(因為在退休時無法預計),而是根據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測算出來的一個假定的指標。
個人賬戶養老金 = 個人賬戶儲存余額/計發月數;
(6)企業職工退休金裡面有工齡錢嗎擴展閱讀:
所謂工齡,是指職工自與單位建立勞動關系起,以工資收入為主要來源或全部來源的工作時間。對計算社會保險待遇有法律意義的只是連續工齡和繳費工齡。
工齡是指職工以工資收入為生活的全部或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工齡的長短標志著職工參加工作時間的長短,也反映了職工對社會和企業的貢獻大小和知識、經驗、技術熟練程度的高低。
工齡可分為一般工齡和本企業工齡。一般工齡是指職工從事生產、工作的總的工作時間。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企業工齡。
本企業工齡(連續工齡是指職工在一個工作單位連續工作的時間。以前,連續工齡又稱為「本企業工齡」。
1987年以後它的范圍不限於在一個單位工作的時間,而是包括職工在各個單位按規定應計入的全部工作時間。是指工人、職員在本企業內連續工作的時間。一般工齡包括連續工齡,能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同時就能計算為一般工齡;但一般工齡不一定就是連續工齡。
連續工齡和本企業工齡在含義上有一些差別,即連續工齡不僅包括本企業連續工作的時間,而且包括前後兩個工作單位可以合並計算的工作時間。
若沒有可以合並的情況,連續工齡就是本企業工齡。國務院1978年6月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規定將「本企業工齡」改叫為「連續工齡」。
機關、事業單位為有別於企業用的"工作年限",實際上連續工齡和工作年限的含義和作用是相同的。
⑦ 退休金多少與工齡有關系嗎
退休跟工齡有關系。
一般來講,養老保險繳費一年就是一年的工齡。
但是國家在1992年之前並沒有開始繳納養老保險。但是很多人在1992年之前已經有工作,參加工作了很多年。那麼他們1992年之前的年限,被稱之為工齡。
養老保險上按著視同繳費年限計算。也就是說,雖然他們沒有交養老保險,但是同等按照繳費年限
去計算它。
退休年齡:
(1)男性幹部、工人年滿60周歲,女性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
(2)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繁重體力勞動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種的職工,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的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
(3)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的,經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職工。
不補肯定會影響退休金,退休金會少拿很多。
(7)企業職工退休金裡面有工齡錢嗎擴展閱讀:
退休金的弊端
1、由於世界市場競爭的激烈化,使得有些企業為了降低人事成本,避免付出大筆退休金給退休的員
工,而以工讀、人力派遣等非常規僱用取代正職員工。
2、有些不良公司以各種手段,如任意調動勞動者的工作、減薪或是逼退勞工等,讓屆退勞工自行離
職,逃避退休金給付而造成許多社會問題。
3、部分國家的退休金計演算法偏向長期在同一僱主下工作的勞工,所以當資方倒閉或是轉換資方時,
退休金的年資計算引發很大的紛爭,常常勞工都是受損的一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退休金
⑧ 退休後還有工齡工資嗎
有的,工齡工資在每年給退休人員漲工資時是有工齡工資的,一年工齡多少錢
⑨ 員工到退休後還能領工齡工資嗎
職工退休了,原工作單位,不再給退休職工發「工資」,養老金由社保機構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