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多個地方交社保,退休金怎麼領
養老金領取地的確立原則:
戶籍地優先、從長、從後計算。
1、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在戶籍所在地的,由戶籍所在地負責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2、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滿10年的,在該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當地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3、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不滿10年的,將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回上一個繳費年限滿10年的原參保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4、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且在每個參保地的累計繳費年限均不滿10年的,將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及相應資金歸集到戶籍所在地,由戶籍所在地按規定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有一些機構也可以協助辦理養老金,不過大家在合作時一定要選擇正規公司,壹人事具備勞務派遣許可證,是中國人社部認證許可,正規、專業的服務機構。多重措施保障保障平台數據和用戶數據的安全、保密、完整、真實。公司合作一年了沒有出過任何問題,靠譜。
❷ 社保是繳納年限越長、繳費越多,退休時領取的退休金就越多。能多多少是怎麼計算的
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為: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註: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養老金的領取是無限期規定的,只要領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即使個人帳戶養老金已經用完,仍然會繼續按照原標准計發。
況且,個人養老金還要逐年根據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增加而增長。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領取得越多,相對於交費來說,肯定更加劃算。
年限15年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
年限40年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
❸ 在交3年就交15年社保了,但還差2年才退休,在多交2年會多領嗎
養老保險交滿15年就可以辦理退休但是繼續繳納退休以後所領取的退休工資就會更多
❹ 社保多交一年退休可以多拿多少錢
這個算方有點復雜,養老金領取金額分為三部分: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回老金+過渡性養老答金(如果有的話)。當然對於70、80後絕大部分都沒過渡這部分。
基礎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度市平工資/12+指數化個人繳費月工資)/2*繳費年限*1%
而且指數化個人繳費工資是指:求和(個人每年繳費金額/上一年市平工資)。就相當於你的繳費檔次嘛,
而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總額/領取月份數總和。這個總和數規定不一致有根據退休年齡不一樣而不同。男女也不同。大概120個月即10年計算嘛。
所以:退休時的市平工資很重要。
假設有按成都市2010年市平計算30515元,如果按60%最低檔繳費。已繳15年2011年退休,則:
基礎養老金=(30515/12+30515/12*60%)/2*15*1%=305元。好少的滴可憐。
個人賬戶算總額為5萬,則5000/120=416元。
則305+416=721
所以你自己可以帶入數據進行演算。社保就是一個龐氏騙局。721元一個月在現在成都喝稀飯都有點難......
❺ 是不是社保錢交的多,退休了一個月就可以領的多
社保交錢只是影響養老金的一個因素。但交錢多領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