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37年工齡退休工資多少
看你交費多少來算,交費多,退休金就多,工齡不是主要的。
B. 公務員正科37年工齡,退休能拿多少退休金
能拿多少退休金,只看工齡不行。還要看你交了多少年的社保費。當年社會平均工資是多少?這才能算出來。
C. 企業職工工齡37年,年齡55歲,2015年3月退休,養老金每月能領多少
1、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專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屬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算公式為: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2%。計算公式為:
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2%
4、過渡性調節金以當地現行標准為基數,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計發。2015年及以後退休的,不再發給過渡性調節金。
D. 37年工齡事業單位編制2022年退休退休拿多少錢
你是37年的工齡事業單位編制2020年退休,能拿多少工資,但是不知道你開多少工資,一般情況下,37年工齡應當是拿3800元
E. 事業單位2017年退休工齡37年教齡21年,退休工資應按百分之多少計算
根據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5〕版2號)和人社部、財政部的規定權,當前,事業單位基本養老金計算辦法如下: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1、基礎養老金=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繳費年限×1%。
其中,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實際平均繳費指數×實際繳費年限)÷繳費年限。
2、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本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3、對於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參加工作、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中人」,按照合理銜接、平穩過渡的原則,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具體辦法由各省、直轄市、自治區規定。
以廣東省為例:
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過渡系數(1.2%)。
F. 2017年2月退休.工齡37年能拿多少退休金個人帳戶5萬7
現在沒有工齡的規定,計算退休費,是根據本人繳費基數,繳費年限以及當地社會平均工資計算的,繳費基數越高,繳納的時間越長,領取的養老金越多,所以,不能確定你能領取中國,到退休年齡,要經過社保部門計算才知
G. 公務員37年工齡正科級退休後能拿多少退休金
社保交滿15年,退休後每月可以領到的具體錢數,在這里無法具體說明。因為全國各版省市的經濟權發展水平不同,統籌賬戶的金額不一致;並且每個人的工作的工資也不相同,所以,不能進行具體計算。
但是,在這里,提供一下一些計算公式,供大家自己計算:
月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1、基礎養老金=本人退休時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20%,
2、個人賬戶養老金=本人帳戶存額÷120
養老保險是遵循「多繳多得」的原則,繳費基數越高、年限越長,退休時領取養老金也越多。一旦停繳,將直接影響到退休後養老金待遇。
H. 37年工齡退休工資多少
養老金領取計算方法: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版年度在崗職工月權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年齡不到法定退休年齡,其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的計發月數要比正常退休的多。
病退人員的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上年省市職工平均工資*20%+95年底前推算存儲額本息/120+調節金)*(1-提前年限*2%)
正常退休的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全國是一樣的,但病退各省、市、區有一定區別,要到當地社保經辦機構咨詢,以當地政策為准。
I. 37年工齡退休金能拿多少錢
計算退休工資只知道工齡是沒法計算,需要知道你的退休地點的社平工資,你的辦理退休的年齡,你的工齡,你的個人賬戶里的錢是多少,這四個條件才可以計算,你應該自己先搞清楚以上這些條件 。
J. 37年工齡退休金多少
無法計算,養老金計算需要許多個人社保數據,僅有一個37年工齡的數據是不夠的,還得需要:繳費年限、繳費平均指數、個人賬戶資金余額、法定退休年齡時的社平工資數額等,對你而言還有視同繳費年限,這些數據都要套進退休金計算公式進行計算,沒有這些數據是算不出退休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