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數學: 從2018年開始,女性退休年齡每3年延遲1歲,男性退休年齡每6年延遲1歲,至2045年男性、
此題有個隱含條件,目前男性退休年齡為60歲,女性退休年齡為55歲,並且不是內2018年開始容,而是2015年今年開始。假設至X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齡同步達到65歲。(X-2015)/3+55=(X-2015)/6+60,X=2045
B. 2o23年退休政策出台
延遲退休政策並不是在2023年出台,而是在2022年正式實施。
延遲退休方案實施時間表:2015年 指定延遲退休方案--->2017年 上報中央同意並公開徵求意見--->2017年 公布方案--->2022年 正式實施
2018年退休年齡最新規定:社部今日公布延遲退休時間表,最新延遲退休方法最早2022年實施!這樣一算來對70、80後的影響很大。
四類人將受延遲退休影響最大:首先是小於等於50歲女性工人,即1972年以及以後出生的女性;其次是小於等於55歲女性幹部,即國家文件規定的黨政機關、人民團隊和事業單位中的正、副處級女幹部、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技術人員;
第三是小於等於55歲的男性工人,主要是從事繁重體力勞動的工人,即1967年以及以後出生的人;第四是小於等於60歲男性幹部,即1962年以及之後出生的男性。
2022年正式實施,按照退休年齡改革方案:從2018年開始,女性退休年齡每3年延遲一歲,男性退休年齡每6年延遲1歲,直到2045年同時達到65歲。
拓展資料
延遲退休即延遲退休年齡,指國家結合國外有些國家在討論或者已經決定要提高退休年齡的政策來綜合考慮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情況、就業的情況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齡來延遲退休的制度。2013年6月,由於就業壓力等多重原因,人社部已經擱置延遲退休的思路,僅僅從研究著手,進行學術探討。到2013年11月,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明確了頂層設計中,延遲退休政策漸行漸進。
2013年人民網聯合清研咨詢、優數咨詢所做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近七成受訪者反對延遲退休,59%的受訪者認為廢除退休雙軌制的時機已經成熟。此外,73.5%的受訪者支持實行彈性退休制。
延退政策撲朔迷離
「延遲退休」話題持續發酵數月之後,是否將納入正在研討中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引發外界廣泛聯想。多方消息來源顯示,這一議題或於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定調。
此前,中國社科院、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銀行等機構已陸續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提交了各自版本的養老保險改革方案。
隨後,人社部與多套方案的設計者碰頭,在養老制度上達成了多項共識,其中包括延長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和養老金實行並軌。不過,2013年10月21日,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否認了這一說法,稱會議主要是7家研究機構對養老保險改革研究成果的交流和研討,相關部門並沒有發表具體意見。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向中央遞交的「383」改革方案中,深化社會保障體制改革被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三大突破口之一予以提出。
2013年我國男性職工60歲退休,女性職工50歲退休(女性幹部55歲退休),艱苦崗位男性55歲、女性45歲退休,均從退休時起領取養老金。
面對我國巨大的養老金缺口,延遲退休成為現階段決策層屬意的填補養老金缺口的首選方案之一。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的梳理,早在2004年,「延遲退休」的話題就開始被提出,自2012年全國「兩會」以來,持續延燒,至2013年未歇。
此前,人社部多次表示將在我國穩慎推進延遲退休,具體方案未定。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作為研究擬訂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的部門,國家發改委專家就此表態,首次提出了「溫和延遲退休」的概念。
在2013年11月2日以「養老」為核心主題的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說,人類的平均預期壽命會越來越長,退休年齡延長是一個早晚的事情。楊宜勇認為,延遲退休不能「一刀切」,可以每年增加一個月或者兩個月,比如從2013年開始,退休的就是60歲加一個月,後年就是60歲加兩個月,這樣溫和地延長
最低退休年齡
多為重體力勞動者 男50歲和女45歲為最低退休年齡
根據當前現行的規定,國家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從事井下、高溫、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齡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因病或非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
按照這一規定,男50歲和女45歲是當前現行規定的最低退休年齡,可能會成為延遲退休政策的先行者。但實際上不難看出,退休年齡低的群體基本都屬於重體力勞動者,甚至是失去勞動能力的人。有觀點認為,對於腦力勞動者,延遲退休年齡可能不會對其生活造成過大的負面影響,但是對於那些體力勞動者,延遲退休的影響將更為明顯。一位工作了20多年的清潔工就曾經抱怨,年紀一大就不能繼續當清潔工了,「然而那個時候我還領不到養老金。我的生活該怎麼辦?」
有何影響
如果2022年落地實施,那麼以下三個群體將會受到退休新政的影響。
(1)小於等於50歲女性工人(1972年以及以後出生的女性);
(2)小於等於55歲女性幹部和男性工人,主要是從事繁重體力勞動的工人(1967年以及以後出生的人);
(3)小於等於60歲男性幹部(1962年以及以後出生的男性)。
由此看出,延遲退休方案影響較大是70後和80後,根據人社部方案將實行「漸進式」延遲退休,直到經過相當長時間達到新擬定的法定退休年齡。因此對於90後來說,到退休時估計已經完全趕上了新政。
支持和反對
一線體力勞動者不願延退 腦力和體力勞動者應區別對待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專家劉慶龍表示,對於延遲退休,應該先搞清楚是什麼人贊成延遲,又是哪些人反對,「在勞動一線的人沒有想延遲退休的,想延遲退休的都不在體力勞動一線上。」他認為延遲退休政策更多地顧及了腦力勞動者的利益,一定程度上未考量體力勞動者的利益,「對於一線的體力勞動者,他們根本不是八個小時工作制,在勞動力最旺盛的時候,體力全都透支,他們希望在退休時能養養身體,怎麼可能願意延遲退休?」
部長回應
2014年3月10日上午,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對於大家關注的延遲退休方案何時出台的問題作出了回應。他表示,延遲退休方案肯定會在2020年之前出台,但是,對於延遲退休政策是否如所傳的「延五用十」方案以及是否開展試點等問題,尹蔚民並沒有作出回應。
尹蔚民表示,延遲退休將是制定漸進性退休年齡的辦法,這個時間表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到的2020年前改革的一大任務,人社部肯定會在這個期間把這個方案推出。但是尹蔚民同時表示,這項政策是比較復雜的社會政策,涉及到人口的結構、勞動力的供給,以及社會保障基金的安全健康的發展。
「當然我們也注意到,這個決定公布以後,社會各界包括不同群體還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認識,所以我們在制定這個政策當中,會認真聽取各個方面的意見,進行充分的論證。」尹蔚民說。他表示,這個政策核心就是小步分解漸進性的推進。
2016年7月13日,2016年二十國集團勞工就業部長會議在北京閉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延遲退休方案預計今年出台。尹蔚民表示,延遲退休方案預計今年出台,將會小步慢走,逐步到位區分對待,分步實施。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尹蔚民曾表示,延退方案預計今年年內會拿出方案。
人社部回應
2015年12月,一份名為《人社部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時間表》在微信朋友圈內熱傳,很多人開始對照這份表計算自己的退休時間。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這份表不是真的
C. 1972出生的女工人哪一年退休如果延遲幾年
按老規定應該是2022年50周歲退休,按新規定也是2022年退休。
根據《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和《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女性辦理退休的條件如下。
1、女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
2、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繁重體力勞動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種的職工,年滿45周歲,連續的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
3、因工緻殘,經醫院證明(工人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根據《工傷保險條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規定,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按月享受傷殘津貼;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拓展資料
退休(retire),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勞動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而退出工作崗位。2011年1月起,我國對個人提前退休取得的一次性補貼收入,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政府有關方面不斷釋放出延齡退休的政策意向,民意調查顯示,過半受訪者反對延長退休年齡,多數主張按規定年齡退休。
D. 退休年齡今年會延長嗎
不會抄的
目前延遲退休政策尚未公布,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前期介紹,即便是公布了,也會設置5年過渡期,過渡期之後才會開始實施。因此最早是2023年開始延遲退休政策
不會的
目前延遲退休政策尚未公布,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前期介紹,即便是公布了,也會設置5年過渡期,過渡期之後才會開始實施。因此最早是2023年開始延遲退休政策
E. 什麼時候延遲退休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11月21日表示,將會以小步慢跑的方式,讓延遲退休政策落專地,每年延遲幾個月,最屬後到位,目前正在抓緊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將適時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到底如何延遲退休?很多細節問題值得關注,但如果你是70後,或者80後會受到新政影響的概率非常高,目前我國城鎮人口人均預期壽命達75歲以上,如果繼續維持較低的退休年齡,一方面不利於調動中青年人勞動積極性,另一方面,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得不到持續合理提高,延遲退休意味著你的工作年限將被拉長,領取養老金的試點被延後,你的一生將用更多的時間工作,更少的時間去享受,假如2022年落地實施,三個群體將受到新政影響,小於等於50歲的女性工人,小於等於55歲,女性幹部和男性工人小於等於60歲,男性幹部受延遲退休八影響較大的是70後和80後,對於90後出生的人來說,退休時,新政應該已經全面實施了
F. 個人交的養老保險,年齡多大就可以領
按照來目前的職工養老保險的自相關規定,要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待遇,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累計繳費年限滿十五年;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兩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
大部分省市都還是執行國發(1978)104號文,即男職工要年滿60周歲,女幹部(或管理崗位)要年滿55周歲,女工人(或操作崗位)要年滿50周歲。
養老金待遇與繳費年限、歷年繳費水平高低、退休年齡等因素有關。
希望採納。
G. 你認為最佳的退休年齡應是多少歲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7月25日在回答《經濟參考報》記者關於延遲退休年齡的問題時表示,關於退休政策,人社部仍然在關注專家和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將認真研究,充分論證,慎重決策。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政府主管部門提出提高法定退休年齡的改革意向,當屬意料之中。近期有專家通過測算得出,對於不同的就業群體而言,最優退休年齡差異很大,但對城鎮就業人員整體而言,最優退休年齡為64.14歲。專家認為,在延遲退休的大背景下,分析不同群體的退休年齡選擇,並針對每個階層設計相應的法定退休年齡,是我國調整法定退休年齡的一個政策選項。
測算
64.14歲退休最優?
「作為一項重要的、關系每個人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一定要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認真研究,充分論證,慎重決策。」尹成基表示,延遲退休政策關繫到我國人口結構、代際關系以及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情況、總體就業狀況、職工和居民收入狀況等,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來選擇政策實施的時機。
事實上,隨著政府主管部門不斷透露提高法定退休年齡的改革意向,學術界對延長退休的研究也在持續進行。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實驗室日前的一份工作論文提出,經過數學模型計算發現,雖然不同就業群體最優退休年齡差異很大,但對城鎮就業人員整體而言,最優退休年齡為64.14歲,這個數值可以作為我國調整標准退休年齡的參考值。
這一觀點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實驗室特約研究員孫永勇等人提出。具體而言,最佳退休年齡與參加工作年齡、退休年齡、死亡年齡、名義利率、退休前死亡概率、個人效用之間存在函數關系。假設每個勞動者都在個人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選擇適合自己的退休年齡,就可以計算出相應的退休年齡區間。
根據公開數據推算,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將達到78.64歲。經過加權可以得到2010年城鎮就業人員平均參加工作年齡大約為18歲。名義利率假設為4.41%。通過模型計算可知,在個人效用最大值處,退休年齡與參加工作年齡、死亡年齡、名義利率之間的函數關系,將上述三個數據代入到公式中計算,得出最優退休年齡為64.14歲。
目前,我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一般為60歲,明顯低於這一模型計算的一般狀態下的大多群體的最優退休年齡。這表明,延遲退休年齡似乎應該成為一種趨勢。「對於不同群體而言,最優退休年齡差異很大。不過,即使剔除這一因素,也可以從這個角度證明我國目前應該把法定標准退休年齡提高到64歲,並在將來進一步提高到65歲。」孫永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