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社保繳費基數2787元,連續繳納21年退休工資多少錢
你說的繳費基數只是其中一年的,並不代表21年都是這個數字。雖然你提供了參回保時長,但是根據答你的描述誰也沒法幫你計算養老金的
因為你沒有明確你自己的參保種類、退休年齡、退休時個人賬戶余額,而養老金計算必然涉及到這些基本數據的,所以根據你提供的信息沒法計算
《社會保險法》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貳』 交了21年社保個人帳戶有35000元現在退休可以領多少退休金
交了21年社保,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余額才3.5萬元,說明你的繳費基數很低,可能都是按最低繳費基數交納養老保險。退休時估計就1000元左右的養老金。
『叄』 我交了21年社保,到2031年60歲退休金能領多少
養老金的計發依據本人個人賬戶余額、本人工齡和全省少年職工平均工資幾項綜合起來計發的,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計發結果也不同,沒有辦法進行預測。
『肆』 勞務派遣買社保21年,50歲能領多少退休金
跑步派遣買社保21年,50歲的話,還是沒有到達那個退休年齡,所以你是無法領取退休金的
『伍』 21年工齡社保退休金怎樣計算
計算方式
企業退休養老金主要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調節金組成:
1、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
計算公式為: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2%。
計算公式為: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2%
4、過渡性調節金以當地現行標准為基數,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計發。2015年及以後退休的,不再發給過渡性調節金。
(5)上海社保21年退休工資多少擴展閱讀
退休金區別
第一:自由職業繳費
自由職業者參保繳費,是按照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繳費方式進行參保繳費,現在退休養老金是按繳費年限計算,繳費年限越長,退休養老金越多。當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男性年滿60周歲,女性年滿55周歲,就可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養老金。
第二:繳費檔次
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的繳費檔次有60%,70%,80%,90%,100%五個檔次,供參保人自主選擇。一個選擇60%繳費,而另一個選擇80%或100%繳費,其繳費基數不同,
個人賬戶資金的積累就不同,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時,選擇80%或100%為繳費基數的,必然比選擇60%為繳費基數參保繳費計算得出的養老金要多得多,兩者月養老金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第三:繳費基數
計算基礎養老金,因選擇繳費檔次不同,繳費基數也就不一樣,兩者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存在差異。相同的繳費年限,不同繳費檔次其繳費基數不同,計算得出的月基礎養老金不同。
因此,月養老金是綜合以上多個因素計算得出,僅是以繳費年限是不能判定養老保險待遇是否在同一個水平的。
第四:繳費年限
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的逐月累計,直至繳費年限滿15年或以上,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以參保人的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基數、退休年齡、個人賬戶資金余額、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等計算依據計發養老金。
如果忽略其他計算養老金因素,憑繳費年限的20年與21年來看,月養老金水平應接近在同一水平線上,也就是所說的同一檔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企業退休養老金
『陸』 交了21年的社保,能領多少退休金一
養老保險領取如下抄:
按月領取:
基礎襲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a+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 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以上兩項之和為每月領取額。
注意:基本養老金每年7月根據全省統一公布的方案實施年度調整。
『柒』 工齡九年實際繳納社保21年退休後能拿多少錢
繳了社保,到退休開多少工資和你在繳社保的年限和每月繳費的多少和你是省社保還是市社保都有關系。所以你還是去社保的服務大廳去咨詢一下吧。
『捌』 交社保21年可領多少養老金
你2021年一月份退休,又是下崗職工,。社保一共交了21年,你是遼寧省退休人員能領兩千元以內的退休金,如果你是大連市退休人員,能領兩千元以上到兩千一百元左右吧
『玖』 上海公務員社保繳貴21年退休工資如何算
你好,退休工資的核算是要根據社保賬戶的金額,單位社保基數,92年前的工齡,以及社保繳費年限綜合考量的,是社保系統統一核算的,尤其是公務員,演算法可能和一般退休人員又不一樣,這是專門的系統會核算出來的,個人是無法估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