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就來講下相關養老金並軌問題,目前在大夥兒根深蒂固的印象里,養老金是與養老保險相關聯的,要想退休之後領取養老金,那樣退休前就需要准時繳納養老保險,如今的確是這樣的,可是之前那就不是這般了,有的朋友並不清楚,之前機關單位的工作人員是不用繳納養老保險的,她們到退休後,是根據自身的工作年限及其崗位技術職稱進行計算養老金的,一般都不會低於自身退休前的工資80%,而一般企業員工就需要踏踏實實至少繳納夠15年養老保險才可以在退休之後領取養老金。這種規章制度引起許多人的不滿意,大家都認為機關單位的工作人員工資待遇太棒了
Ⅱ 養老金並軌後企業和事業單位養老金一樣嗎
養老金並軌後企業和事業單位養老金不一樣,具體如下:
1、企事業養老金計算方式不同,並軌前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的計算方式為,基本工資加崗位工資加績效工資加獎勵工資,從這個公式來看,主要是看工齡的長短來發養老金,事業單位人員的退休金不會太低,加上各種補貼之後,總的養老金基本能達到退休前的70%。而企業單位的計算方式為,養老金等於基礎養老金加個人賬戶養老金。而基礎養老金等於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加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除以2乘繳費年限乘1%;
2、企事業單位繳費基數不同,雖然雙軌變單軌,但是也是用了同一種發放方式,差距並不會那麼快消除的。繳納基數的不同,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都是參加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納的養老金是28%,單位繳納20%,個人繳納8%。而現在企業單位為了節約成本,給職工繳納的基數大多是按照最低的60%繳納,很多有企業單位能夠按照100%全額繳納的,相反事業單位則是全額繳納的。
3、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方法不同,過渡性養老金也有很大的不同,企業在建立個人賬戶之前都是按照在職時繳納養老金基數多少,根據基數選擇不同待遇,最後再用相應的計算公式來算過渡性養老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