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沈陽退休金這么低沒人有意見嗎
有。
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肯定有意見。不過低的原因有三大因素,人口流失嚴重、參保年限少,參保基數低、就是每年的養老金上漲。
退休工資待遇的高與低還是跟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有關系的。沈陽退休金低主要是因為沈陽之前有很多的大型企業,這些企業後期的效益都不是很好,甚至還有一些企業破產,因此這些企業的職工養老金繳費基數都是較低的,拉低了整體的平均水平。
② 為什麼退休後工資少了
第一、繳費基數低,導致的退休工資低,因為養老保險的繳費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繳費基數越高,退休待遇越高,繳費基數是通過影響我們的進出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進而影響到我們的退休金。
第二、繳費年限少,導致了退休工資低,在我們的養老金計算公式中,基礎養老金是直接和繳費年限掛鉤的。
法律依據: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第二條工人退休以後,每月按下列標准發給退休費,直至去世為止:符合第一條(一)、(二)、(三)項條件,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90%發給。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標准工資80%發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參加革命工作,連續工齡滿20年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75%發給;連續工齡滿15年不滿20年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70%發給;連續工齡滿10年不滿15年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60%發給。退休費低於25元的,按25元發給。
符合第一條第(四)項條件,飲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90%發給,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發給一定數額的護理費,護理費標准,一般不得超過一個普通工人的工資;飲食起居不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80%發給。同時具備兩項以上的退休條件,應當按最高的標准發給。退休費低於35元的,按35元發給。
③ 工人退休後領取的是養老金而不是工資,為什麼工人退休後的工資那麼低呢
靈活就業人員雖然在工作上能更隨心一些,也能通過自己繳納養老保險在退休後領到退休工資,但由繳納養老金的年限較短,並且通常投保的檔位通常是最低檔,也使得靈活就業人員在退休後所得到的退休工資非常少。
所以為了減輕負擔,目前很多企業在給職工繳納社保的時候,基數都比較低。但從現實來看,現在社會工資都比較高,特別是對於一些一二線城市來說,兩三千塊錢基本上招不到人,所以很多企業實際給到的工資其實都比較高,這時候企業在簽署合同的時候,都會按照基本工資加績效獎金的方式來簽合同。
其中基本工資都比較低,而績效工資則相對比較高,這樣可以按照基本工資來繳納社保,從而降低社保開支。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看到很多企業職工在職工資都比較高,但是他們實際繳納的社保卻比較低,有些人明明一個月工資可以達到上萬塊錢,但是實際繳納的社保基數可能只有三四千塊錢,這也導致他在退休之後實際能夠領到的養老金就比在職工資低很多。
④ 沈陽市2020年退休社平給的太低了,為什麼
因為現在退休是按照省社平工資退休辦理的。2020年如果省社平工資很低的話,那麼他的社平就會相應有點低。
因為現在退休是按照省社平工資退休辦理的。省社平工資就非常的低。把一些小城市的工資都平均上來了。以你退休開的就非常低。如果要按沈陽市社平工資的話,退休金就多了。
沈陽2020年上半年退休,社保比2019年低多了,原因有很多,一個是你的繳費年限,可能和別人不一樣,第二個是你繳費的數額可能比別人要少,所以造成了你2020年上半年退休的社保貴,2019年底,還有你的工齡也是可能比別人要少,所以造成了你的社保也比別人少。
拓展資料:
一、職工退休時的社保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其中: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公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最低限為0.6,最高限為3。
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
養老金的領取是無限期規定的,只要領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即使個人帳戶養老金已經用完,仍然會繼續按照原標准計發,而且個人養老金還要逐年根據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增加而增長。
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領取得越多,相對於交費來說,肯定更加劃算。
計算公式:視同繳費指數=本人復員轉業、單位改制或離開原單位前12個月月平均基本工資÷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算結果大於3.0的取3.0
假設25歲拿5000元工資,60歲退休,且35年來每個月工資都是5000元的情況,假設那時候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5451元。
按照公式,退休後:每月領的養老金3037.5元 每月領的補充養老金1812.95元!
所以,最終每月能領取到的養老金為3037.5+1812.95=4850.5元!
退休後能拿到的養老金是4850.5元,沒有比在職時5000元少多少。
2020年沈陽養老金的領取條件
1、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以及國家規定的其他養老待遇的,不用繳費,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
2、年滿45周歲不滿60周歲的城鄉居民,應逐年繳費至60周歲後,按月領取養老金,也可以一次性繳納若干年的養老保險費,但累計繳費不超過15年。
3、不滿45周歲的城鄉居民,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於15年,年滿60周歲的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
二、2019年沈陽領取材料
1、第二代居民身份證;
2、戶口簿;
3、《養老保險待遇申報表》
根據不同領取情形,還需相應提供以下材料:
(1)重度殘疾人需提供殘疾級別為壹級或貳級的第二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
(2)低保(五保)對象需提供民政部門確認的有效證件;
(3)退伍軍人需提供退伍軍人證;
(4)社會申辦退休人員還須提供《失業證》或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資料的原件和復印件、本人戶口本原件和復印件、勞動手冊原件。
(5)申請因病提前退休的須提供省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鑒定證明原件。
(6)申請軍轉幹部提前退休的須提供本人提前退休的申請書。其中單位退休人員由所在單位加具意見。
(7)申請政策性提前退休的須提供政策性關閉破產企業提前退休申報補充表或加蓋有關印章。
(8)如涉刑律者,須附法院判決書、刑滿釋放證明原件和復印件。
(9)如到齡未及時申報領取待遇手續的,需補發養老金半年及以上的退休人員,要填寫《基本養老金補發申請書》(格式見附件),說明延遲申報原因和申明有關情況。有單位管理的退休人員,申請書須由單位蓋章核實情況。
以上數據依據網路及各個官方網站公布資料整理,具體政策以最終文件執行情況為准,具體可咨詢沈陽市社保中心。
⑤ 遼寧退休人員有多少,人均養老金是多少,參保15年,哪裡領得最少呢
最近一段時間,一位遼寧粉絲,總是會在私聊中埋怨自己的養老水準稍低,每月領到2700元養老保險金一直不夠了,現在就融合統計數據,看一下遼寧退休職工有多少個,平均養老保險金多少錢,什麼人可領3500元以下?繳納社保15年,哪兒領得至少,這位朋友的養老總體水平,在本地處於什麼水準。
若是在遼寧省內看來,總的來說還算可以,終究已經達到省內的養老保險金平均規范。從國內來說,還是有點比較低的,由於2020年全國各地平均水準已經達到3000元,根據2021年的養老金上漲,已經達到3200塊左右,擁有500塊的差別,不是很大都不算不上小。
假如堅持實事求是沒這名粉絲們的養老保險金水準應當算得上是處在中上游,盡管一些退休職工每月可以領四五千元的養老保險金,但是這終究還是少數。有很多人都的養老保險金不夠2000元,總的來說便是比下有餘比上不足的一個情況。
針對遼寧養老保險金稍低,您有什麼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溝通交流評價。
⑥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
這是正常的。因為全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平均工資也有高有低,國家傾斜照顧的力度也不一樣。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目前全國各地的養老金平均水平是不一樣的,有高有低,比如北京2019年養老金平均水平達到4157元,廣州2019年人均養老金水平3586元。
其實,對於全國所有企業退休人員來說,養老金的計發辦法都是一樣的,其中決定條件之一就是各地的平均工資。
來看看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公式就是(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平均工資+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平均工資×個人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可見,之所以各地養老金產生差異,這是因為各地的平均工資不一樣,有高有低,參保人員的繳費也不一樣。
一般來說,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越高, 社會 平均工資越高,參保人員最低繳費越高,人均養老金水平比較高。
這是各地養老金水平不一樣的主要原因,經濟發展程度和平均工資高低的差異,這一點也是不可能消除的,就跟5個手指永遠不會一樣長一樣,各地的養老金水平也不會統一到一個標准,就跟各地的工資水平不可能統一一個標准一樣。
其實,經濟發展落戶的地區養老金水平不一定是低的,比如西藏的人均養老金水平已經超過4000元,跟北京的養老金水平差不多;再比如寧夏2019月人均養老金水平達3413元,跟廣州的養老金水平也差不多。
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這些地方退休人員相對較少,而每年養老金調整時國家批復各地養老金調整方案時會對這些艱苦邊遠地區省份進行傾斜照顧,讓這些地區的養老金上漲水平相對高一些。
比如今年青海人均增加基本養老金213元,調整幅度5.14%,這個上漲金額跟北京人均上漲220元是差不多的。
所以,談到各地的養老金差異,這是正常的,因為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參保人員繳費也不均衡,這是可以理解的。
不正常的,其實是養老金雙軌製造成的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差距。這一點是目前需要改變和縮小的。好在,現在很多地方上調養老金時,讓企業退休人員漲幅更高一些,比如江蘇、寧夏企業退休人員上漲5.5%,事退人員上漲不超4%。
綜上所述,各地養老金標准不一樣,這一點無可厚非,也不必質疑。現在需要改變的是企退和事退養老金差距。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由於我國的養老保險以前都是實行的地市級統籌,現在部分地方過渡了省級統籌,在每個統籌區內的繳費標准不統一,所以養老金的水平肯定是完全不一樣的,但即使到今後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養老金的差距也會長期存在。
雖然養老金的標准有高有低,其實並不是標准不一樣,標準是一樣的,比如養老保險繳費的比例,養老金的計算方式、退休年齡等,這些標准全國都是統一的,都是按照社保法的規定來繳納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滿15年,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依法辦理退休,按月領基本養老金,這些標准在全國都是一樣的。
不一樣的是養老金待遇水平,我國是一個具有14億人口的大國,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地理環境、氣候差異,經濟發展水平等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只要全國的法律法規是統一的,大的政策規定和原則是統一的,也是允許養老金的差異存在的。養老金的計算,是根據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資金余額、參保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來作為綜合計算的工具,由於全國各地的繳費基數存在很大差異,全國職工月平均工資不統一,這些都是導致養老金差異的主要原因。
比如繳費基數,目前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以省為單位統一的職工 社會 平均工資來作為參照,各個統籌區還要結合自己的經濟發展情況來制定自己繳費的上下限,因此具體到地區與地區之間、單位月單位之間、個人月個人之間,繳費基數也是完全不同的,由於繳費基數的不同,加上繳費年限等因素的影響,比如有的繳費15年,有的繳費20年,最長的有40年左右,繳費年限不但影響到個人賬戶資金的積累,影響記賬率的所得,同時還要影響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基數。
除了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資金余額等因素以外,引發全國養老金比較大的因素還有退休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職工月平均工資反映的是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達地方和經濟落後地方,職工月平均工資的差距也非常大,東部與西部的差距很大,一線城市和普通城市的差距也比較大。之所以要在養老金的計算中加入職工月平均工資這個元素,主要就是要將養老金的高低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成果進行掛鉤,進行對接,體現退休人員對當地經濟發展的貢獻,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養老金,從全國來說的繳費規則、退休的年齡、養老金的計算標准都是統一的,但是由於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差異比較大,所以養老金的差距也是比較大的,而這種差異會長期存在,即使養老保險實現全國統籌,這種差異也是會永遠存在的。
退休金是一個通俗叫法。在養老金並軌前:機關事業單位(公務員)等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退休金。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等退休人員,領取的是基本養老金。2014年10月,養老金並軌以後,所有的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都是基本養老金。無論是退休金,還是基本養老金,二者的計算方式全國各地是統一標準的。但是,由於每個人退休前的收入不同,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繳費金額不同,計算出來的結果是不同的。 下面,根據我多年退休經辦工作經驗,做具體分析,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一、不是所有人退休以後,領取的養老待遇都叫退休金1.2014年10月以前,機關事業單位(公務員)退休,領取的為退休金,退退休待遇主要包括:生活補貼(主要是退休金),政治補貼(如黨員活動經費,幹部讀書看報費用,退休黨員慰問等),統籌外補貼(如採暖費報銷,房屋提租補貼等)。對於這部分群體,我們通常成為「老人」。退休金的計算方式主要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
2.2014年10月,養老金雙軌制逐漸退出 歷史 舞台。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中人」(2014年10月以前參加工作,但是還未辦理退休的人),過渡期10年,此期間退休的,退休金採取保底限高的計算方式,新老計算標准對比,就高不就低。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新人」(2014年10月以後參加工作的人),與企業退休人員一樣,退休後享受基本養老金。
3.企業和靈活就業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基本養老金。計算方式為: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個人賬戶基本養老金。
因此:
1.養老金雙軌制改革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退休金。
2.養老金改革並軌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養老金。
3.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養老金。
二、為什麼全國各地退休金的標准不一樣?雖然退休金和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全國是統一標準的。但是,具體到每一個人,他們計算公式中的每一個計算因子是有很大差異的。
1.退休人員退休前的工資收入有高低差異。無論是退休金還是養老金,都與個人工資收入成正比。退休前,個人工資收入越高,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老人來說,在按退休前工資收入折算後的退休金也就越高。對於企業職工來說,養老金繳費基數就高,每月進入個人賬戶養老金金額就越多,繳費指數就越高。
2.退休人員退休前的繳費情況有明顯差異。對於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雙軌制改革前,不需要繳納養老保險費用。在並軌後,才開始繳納社保費用。對於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需要繳納養老保險費用,但是企業職工以上年度月均工資收入作為繳費基數,靈活就業人員以上年度全口徑平均工資,按60%~300%進行選檔,作為當年的繳費基數。
3.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因子每年都有變動。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因子包括:上年度當地全口徑平均工資、累計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繳費比例、繳費基數、個人賬戶養老金儲存額、個人養老金計發月數(50歲,195個月:55歲,170個月;60歲,139個月)。這些因素都是變數,個別因素也許會一致,但是很難保證都一致。
寫在最後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即便是雙胞胎,雖然都是同一父母所生,但是遺傳的基因也會略有差異。退休金(養老金)也是如此,雖然計算方式相同,但是計算的因子不同,進而,導致全國退休金(養老金)的標准看似是不同的。其實,不是計算標准不同,是每個人計算出的退休金(養老金)金額不同。
養老金並軌以後,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的計算方式趨於一致,但是金額的差距依然存在,對此,你怎麼看?
關於退休金(養老金)的有關問題,歡迎留言!
中國的人社部厲害!
退休金實際上是沒有標准。退休地方不一樣、退休年齡不一樣、繳費年限不一樣、繳費基數不一樣,養老金都會不一樣的。
目前,退休金又叫養老金,我們國家叫做基本養老金。我們社保繳費產生的養老金待遇計算公式是統一的,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一)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有兩種計算方式,一種是 等於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另一種是等於 (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的指數化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實際上本人平均繳費指數,乘以退休上年度在崗職工的 社會 平均工資,就是本人的指數化繳費工資。因此,兩種計算公式是相同的。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 退休時個人賬戶的余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
計發月數50歲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
基礎養老金的相關因素(一)我們可以根據基礎養老金公式得出: 基礎養老金跟所在省市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相掛鉤 。
(二)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 ,實際上就是本人的繳費檔次的平均值。平時大家都是按照60%~300%的檔次繳納社保的,因此我們平均指數一般都在0.6~3之間。
也就是說, 基礎養老金跟當年的繳費基數和當年的社平繳費基數有關 。
(三) 基礎養老金跟繳費年限 相關。繳費年限是具體到每一個月,每一個月都可以轉化為0.0833年。
疑問: 有人說,在一個地區社平工資是5000元按照5000元基數繳費,和在社平工資是8000元的地方按5000元基數繳費,退休計算出來的養老金是一樣的嗎?
由於跟繳費年限掛鉤,基礎養老金可以具體到每一年乃至每一月。
如果按照100%的基數繳費一年,退休待遇可以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
如果按照60%的基數繳費一年,退休待遇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
按照5000元基數繳費,在5000元社平工資的地區當年繳費指數就是1,退休就能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的基礎養老金。如果退休時 社會 平均工資是1萬元,那麼就會每月領取100元的基礎養老金。
按照5000元基數繳費,在8000元 社會 平均工資的地區當年的繳費指數是0.625,退休能夠領取0.8125%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的基礎養老金。按比例計算,退休時8000元 社會 平均工資的地區, 社會 平均工資漲到16,000元,退休後每月可以領取130元的基礎養老金。
這種情況下社平工資高的地區養老金居然每月高出30元,明顯社平工資高的地區退休劃算。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相關因素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余額,實際上是每月按照繳費基數的8%劃入個人賬戶的錢數,加上歷年國家公布的記賬利率所得出的記賬利息。
(一)個人賬戶養老金, 跟本人的繳費基數相關 。因為個人賬戶累積的原始錢數恰好等於繳費基數的8%。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跟每年的記賬利率有關 。過去的時候,我們的記賬利率是由各省市根據投資運行情況公布,一些地方最初的時候只有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從2016年開始,有國家統一公布記賬利率,當年就高達8.31%。2017年是7.12%,2018年是8.29%。
(三)個人賬戶養老金,跟 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有關 。退休年齡越大,養老金計發越數越少。40歲是233個月,70歲是56個月。相同個人賬戶金額下,40歲退休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不到70歲退休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的1/4。
過渡性養老金實施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共同養老的方式,都被稱為統賬結合制度。一般都是從1995年到1996年開始改革養老保險計發方式的。
在實施統賬結合養老保險制度以前,已經參加工作的老職工由於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因此會額外發放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各省市並不相同,有的參照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只不過繳費年限是建立個人賬戶前的繳費年限,有的是視同繳費年限,有的視同繳費年限,直接確定為視同繳費指數是1。情況非常復雜,而且過渡系數全國從1%~1.4%不等。
過渡性養老金的好處是跟 社會 平均工資相關的。
結語雖然說我們的退休金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但是由於各地的 社會 平均工資不同、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不同等因素導致養老金的計算結果和水平都不一樣。
畢竟 社會 平均工資決定了當地的生活水平、養老保險繳費等很多因素,因此按照各地社平工資計算養老金待遇還是有一定科學性的。
機關事業單位每人創城獎勵每年都在兩萬左右,(含退休人員)相當於企業退休人員幾年漲的退休金?創城獎勵就該機關事業單位集體貪污?創城那是每個城市人的事,不是那一個科室的事。
這就是中國特色!!!地區差異!單位差異!上下級差異!工農差異!就只有中國搞得出!!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
養老金各地區有不同的標准,主要就是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同,消費水平也不同,各地區的人均收入不同。
比如,黑龍江鶴崗,屬於五線城市,消費相對就要低一些。房價也要低一些,畢竟這個城市的經濟,就目前來看,比不上大部分五線城市。人均收入低,社平工資也就低,養老金也就偏低。
反觀上海,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人均收入要高很多,消費水平自然也就高,房價也居高不下。人均收入高,社評工資高,養老金也就要高一些。
養老金從某種角度來說,是根據當地的生活水平來定的。如果在北京領著高額的養老金,到鶴崗這樣的五線城市生活,相信一定會比在北京幸福。畢竟日常消費的差異,在物質層面,會讓你得到更多的滿足感。如果在鶴崗領著偏低的養老金,到北京生活,很有可能那點養老金只夠繳納物業費的。
所以,這樣的差距是無法彌補的,畢竟在一線成活的退休人員,要活得好,在五線城市生活的退休人員,要活的起。對此你有哪些看法,歡迎交流評論。
退休金的計算公式全國基本上是一樣的,只是在過渡性養老金公式最後面的系數發達城市高點一般城市低奌,低的0.12高的0.13~0.14。標准差距大的主要是機會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的差距,而地區之間的差距不大,地區之間差距主要體現在 社會 平均工資不一致,有的高有的低,這是正常的,一線發達城市生活水平高,物價高,社平工資高養老金多一些,三四線城市生活水平低,物價便宜,社平工資低,養老金少一些這很正常。
但是有些規定相差太遠就有失公平了。比如都是「中人」都有過渡性養老金,都有視同年限,但視同指數的規定,企業是各地規定一個固定值,有的省市為1.4有的現定為1,事業單位更是離奇。視同指數以職級分高低,如副高5級為1.9887,副高七級1.657,而企業副高與普通工人樣,統一規定為1。都是同一職級懸殊相隔太大,養老金出現成倍差距,象這種現象全國就應該統一。不然對有職稱的企業人員是一大打擊。如果國家不糾正這種亂象,將來大學生還有誰到企業工作?還有誰去讀理工科?這不是人為造成的不合理嗎?目前國家在考慮社保資金全省內和全國內調撥使用,盡量使資金平衡。但在養老金計算規定上,不要全國各地一人把號各吹各的調,要在規定上達到全國統一,特別是「中人」視同指數的規定上達到全國統一。
國家應該統一退休工資標准才行。
⑦ 東北人的平均退休金高嗎為何看到很多旅遊景點的東北老人特多
東北人的文化程度,接受教育程度相對全國比較高。所以接受新鮮事物也比較快,觀念不陳腐。再加上性格比較外向,人老了想開了,敢走出去。
主要還是東北地區原來國有企業多,在老年人口中,有退休金的比例比其他地方高,另外,東北地區計劃生育搞得好獨生子女比例高,退休人員負擔比多子女的輕,再有就是東北地區子女的受教育程度高,普遍比較有出息,老年人負擔就輕。
東北三省退休金不算高。
主要是東北解放後,東北的工業化程度比較高,產業工人群體非常龐大,雖然大量國企倒閉,但是,從國企分離出很多私人老闆,一部分有技能的下崗職工在當地找到了工作,一部分被廣東、浙江高新挖走。有很多下崗職工出走異國他鄉。這一代人基本都退休了。
東北由於城市化率比較高,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些獨生子女大部分受到良好的教育,一部分出國,到澳大利亞、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國留學後定居,一部分去了北、上、廣。留在當地的,大部分都有工作,公務員、事業編制職員、銀行員工、通訊系統、電力、水務、煙草、石油行業等,收入還可以。少部分工作一般,但是,對於三口之家來說,都掙錢。生活還是有保障的。
東北三省城鎮化率比較高,大部分家庭是雙職工,退休後,都有退休金,孩子大部分成家了。基本不用資助孩子了。
所以,東北人可以安排每年一至兩次 旅遊 ,這種費用是可以承受的。
東北人另一個特點是,想得開,性格比較豪放,不拘小節,講義氣。小富則安。
東北三省以沈陽為例,沈陽人每天就喝掉雪花啤酒1400噸,不算其他品牌啤酒,不算白酒。沈陽的中檔以下的飯店晚上,大部分爆滿。沈陽幾個女人到飯店也得喝酒。這些都說明,東北人小富則安,想得開。
不過現在跟團游游,費用也不高,東北人又喜歡聚會,有很多老年舞蹈隊,游泳隊,歌唱隊、走步隊等。各種隊都組織 旅遊 。所以,看到很多 旅遊 景點東北人很多不足為奇。
退休金平均並不高,是人老歲數大,語音接近普通話,說話嗓門大,都能聽得懂,所以,才顯得東北老人 旅遊 多。
我現在在東北我想談一下這個問題。東北曾經是中國的重工業基地,在國有大企業改制之前,工人的工資不低,在農村,東北地廣人稀,糧食非常充足,所以,從生活習慣上來說,東北人很想得開,有錢就花,有好吃的就買,比內地人富有愛花錢。
在全國的國有企業改制以後,很多工人下崗,於是我們發現內地很多城市都是東北人的影子,他們從東北到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找工作,掙錢養家。
現在東北人的平均退休金不高,比內地至少低1000元—2000元。也許是東北人的生活習慣,他們工資不多高,但是,消費慾望很強烈。所以,東北人無論老少出門都把自己打扮得光鮮靚麗,甚至很富貴的樣子。
至於看到很多東北老人出門 旅遊 ,我認為一是消費理念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東北氣候寒冷,冬季漫長,整個半年的冬季樹木凋零,草木荒蕪,確實和南方的桃紅柳綠、鬱郁蔥蔥沒有辦法相比。所以,退休的老人選擇冬季到南方過冬,做候鳥老人,到炎熱的夏天回東北生活比較舒服,一般高溫的天氣很少,適合避暑。
因此,出門 旅遊 的人不一定都是富人,是我們的生活理念問題, 旅遊 可以富游也可以窮游,關鍵是自己開心就好,是一種生活方式。
東北老人的退休金其實並不高,可是人家特別知足,想的開,有錢就盡量享福,外出 旅遊 ,在家去洗浴中心泡泡澡,放鬆放鬆,該吃吃該喝喝,對客人很熱情,干什麼事,都是很痛快,不會摳摳索索。趁著身體好,有錢盡量享受,明白有錢不花廢紙一張。
東北人,小富即安,而且攀比嚴重。別人 旅遊 我也得去,別走有車我貸款也得有。一個朋友,一個月賺1500元,住40平房子,沒有傢具,每年不交取暖費,但是每幾年和老婆 旅遊 一次,平時偶爾打麻將,或者去高檔洗浴。本來是廚師,可以找到賺錢更多的職位,但是就在單位餐廳拿著低收入而清閑。
東北是老工業基地,雖然近幾十年發展不是那麼快,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東北人有超前的消費觀念,且東北老人們樂觀向上,喜歡聚會和交友。老工業基地老人們亨受退休的群體要比關內各地的多,所以東北老人外出 旅遊 的才多。
東北人性格豪爽,不喜歡小里小氣的過日子,有錢就花。
退休工資高不高不是關鍵,關鍵是理念和所處環境。景點到處看見東北老人主要是消費觀念不同。東北那邊的人看的開,有錢就花,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大家年輕時沒有 旅遊 概念,歲數大了在一起嘮嗑交流時,談起來去看看祖國大好河山,互相有個帶動。東北城市化進程比較早,城鎮化率也高,計劃生育做得好,照顧子孫負擔也輕。東北那邊和我目前我目前所在的山西這邊不同,山西人們比較比存錢,山西這邊居民儲蓄率很高的,錢存起來自然就影響了其他消費。東北人不愛存錢,自然其他消費就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