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企業職工退休有啥福利
企業職工的退休工資可按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和其他養老金等部分的總和來計算。具體的計算方法與繳費金額、總繳費年限、退休年齡、地區社會平均工資等因素都有關。
企業職工可以享受福利,而職工福利是什麼?哪些不算是企業職工福利?企業可以正常發放哪些福利?企業為職工提供除了工資、獎金、津補貼等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娛樂、健身、旅遊等不得列為福利開支等。到底什麼叫職工福利?工資、獎金、津補貼等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到底啥叫職工福利?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對此做出清晰界定,特別是對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的職工福利如何規定,還不明確。但財政部、國稅局等部門下發的相關文件,對企業職工應享受到的福利做了有關描述。2009年,財政部下發的《關於企業加強職工福利費財務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企虧舉肆業職工福利費是指企業為職工提供的除工資、獎金、津貼、納入工資總額管理的補貼、職工教育經費、社會保險費和補充養老保險費(年金)、補充醫療保險費及住房公積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但企業按月以貨幣形式發放的住房補貼、交通補貼或車改補貼、通訊補貼,都算在職工工資總額中,不能再納入職工福利費。節日補助算不算福利?如果企業給職工發放的節日補助是以貨幣形式發放,那就得算在工資總額中,是補貼的一部分。但如果是採用實物形式,比如節前給員工發一些米面油,應算在企業福利費開支里。對於節日補貼以購物卡形式發,目前還沒有規定進行清楚的界定。但對職工來說,無論節日補貼列入工資還是列入福利費,都是企業正當支出。企業還可以正常發放哪些福利?《通知》規定,職工福利費包括發放給職工的以下各項現金補貼和非貨幣性集體福利:1.為職工衛生保健、生活等發放的各項現金補貼和非貨幣性福利,包括職工因公外地就醫費用、暫未實行醫療統籌企業職工醫療費用、職工供養直系親屬醫療補貼、職工療養費用、自辦職工食堂經費補貼或未辦職工食堂統一供應午餐支出、符合國家有關財務規定的供暖費補貼、防暑降溫費等。2.企業尚未分離的內設集體福利部門所發生的設備、設施和人員費用,包括職工食堂、職工浴室、理發室、醫務所、托兒所、療養院、集體宿舍等集體福利部門設備、設施的折舊、維修保養費用及答敗集體福利部門工作人員的工資薪金、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勞務費等人工費用。3.職工困難補助或企業統籌建立和管理的專門用於幫助、救濟困難職工的基金支出。4.離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包括離休人員的醫療費及離退休人員其他統籌外費用。5.按規定發生的其他職工福利費,包括喪葬補助費、撫恤費、職工異地安家費、獨生子女費、探親假路費及符合企業職工福利費定義但未包括在本通知各條款中的其他支出。另外,2014年7月,中華全國總工會出台的《關於加強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的通知》中也明確,「由工會組織的職工集體福利等方面的支出,銷轎主要用於工會組織逢年過節向全體會員發放少量的節日慰問品,會員個人和家庭發生困難情況的補助,以及會員本人過生日的慰問等。」哪些不算福利?娛樂、健身、旅遊等都不得列為福利開支哪些福利不能發?財政部2009年發布的《通知》提到,《企業財務通則》第46條規定,下列事項應由個人承擔的支出,不得作為職工福利費開支:1.娛樂、健身、旅遊、招待、購物、饋贈等;2.購買商業保險、證券、股權、收藏品等;3.個人行為導致的罰款、賠償等;4.購買住房、支付物業管理費等;5.應由個人承擔的其他支出。中華全國總工會也向全國各級工會明令通知,不準用工會經費購買購物卡、代金券、請客送禮;不準用工會經費濫發津貼、補貼、獎金;工會經費不能用於高消費性的娛樂健身活動。職工福利費到底從哪來?根據《稅法》實施條例規定,「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准予扣除。」李若山解釋,也就是福利費是從企業職工的工資薪金總額里提取的,而且只要不超過14%這個上限,按規定這筆費用是在企業所得稅前進行扣除的。「以前很多企業福利為什麼很高?首先是單列職工福利費的部分,只要不超過14%這個上限就可以免交企業所得稅;其次是可以將職工福利費提前計提,年內去花,期末還能留余。這些方式都可以幫助企業節約成本,所以以前很多企業都開列比較高的福利費。」我省一家知名會計師事務所資深審計員說,2008年左右我國對企業所得稅進行改革,要求期末不能再留余,但仍保持14%這個上限比例。有無強制規定?職工福利不是硬性規定也非必須要為職工開支職工福利費並不是硬性規定,並不是企業必須要為職工開支福利費。職工福利是企業對職工勞動補償的輔助形式,企業應當參照歷史一般水平合理控制職工福利費在職工總收入中的比重。「稅務部門只規定了福利費的提取比例上限是14%,但並沒有規定下限。」上述資深審計員說,通過對很多企業的審計情況看,這些年,企業工資總額中用於職工福利費的比例普遍在下降。其主要原因是近些年企業為員工提供的工資基數在擴大,而且醫保、養老這些都可以計提在稅前扣除,這些項目的增加使得企業給員工的福利費支出比例相應減少。另外,財政部規定的福利項目中,像職工浴室、理發室、療養院等福利設施,隨著企業體制的多元化,越來越少了。該審計員認為,八項規定以來,一些企業減少了員工福利費的支出,對於過去一些企業特別是國有大型企業巧立名目開列福利費的情況,應進一步規范,但福利是企業對員工勞動的一種重要補償方式,也是維系員工企業歸屬感和認同感的一種方式,不應取消。
㈡ 退休福利待遇有什麼規定
法律分析:退休只有退休金和醫療保險。企業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基礎是社會平均工資,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新人」為例,其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如下所示:養老金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領取職業年金的方法有如下幾種:1、退休後一次性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然後按保險約定按月領取待遇、退休後選擇按退休時對應的計發月數計發,發完為止、出國(境)定居,可一次性支付給本人、在職期間去世,其職業年金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工人、職員退休處理的暫行規定》 第四條 工人、職員退休以後,按月發給退休費,直至本人去世的時候為止。退休費的標准如下:
(一)符合本規定第二條(一)、(二)兩項條件的工人、職員,連續工齡在五年以上不滿十年的,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五十年以上不滿十五年的,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六十五年以上的,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七十(二)符合本規定第二條(三)、(四)兩項條件的工人、職員,連續工齡在五年以上不滿十年的,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四十年以上不滿十五年的,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五十五年以上的,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六十(三)符合本規定第二條(五)項的工作人員,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七十(四)對於社會有特殊貢獻的工人、職員的退休費,可以酌情高於本條(一)、(二)、(三)三項的標准,但是提高的幅度最高不得超過本人工資的百分之十五,並且必須經過上級主管機關批准。
㈢ 公務員退休一次性補償有多少公務員有哪些福利呢
公務員退休有一次性補貼。依據《公務員法》第94條,公務員退休後,享受國家規定的養老保險金和其它工資待遇,國家向其日常生活與健康給予必須的服務項目和指導,激勵充分發揮個人特長,參加社會經濟發展。國家公務員退休工資待遇主要包含政治待遇、侍遇及其住宅、醫療等其他福利工資待遇。國家公務員退休後,其退休金的計發辦法就是:崗位工資、級別工資按一定比例計發,也包括基礎工資。
公務員依照國家規定享受地域額外津貼、艱苦邊遠地區津貼、職位津貼等津貼。
公務員依照國家規定享受住宅、醫療等補助、補貼。
公務員在定期考核里被定為出色、稱職的,依照國家規定享受年終獎。
公務員待遇理應按時發放派發。
公務員退休後,都有養老保險金,基本上是退休前的工資80%,而普通員工的養老保險金僅僅是退休前的工資44%。並且公務員兒女有優先選擇入師資力量出色的實驗幼兒園或示範區的好機會。除了這個以外,還有一些細微福利,如飯補、水電工程補助、供暖、減溫、傳統節日補貼、通信費等。
只需國家頒布一個新的保障機制,公務員是最開始享受的,並且佔比也是非常高的。不管房價走勢如何漲,對公務員而言危害不是很大,公務員購房也是有補貼政策,大多分成:公積金、提租補貼、租房補貼。假如考上北上廣深的公務員,企業一般都會給處理戶口,一份北上廣深的戶籍,即便富有也買不到。
㈣ 職工養老保險退休金如何計算
職工養老保險退休金的計算如下: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等於,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加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再加2乘以繳費年限乘以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算公式為: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加計發月數。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㈤ 職工養老保險退休金如何計算
企業職工退休養老金主要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調節金組成。
1、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
計算公式為: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2%。
計算公式為: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2%
4、過渡性調節金以當地現行標准為基數,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計發。2015年及以後退休的,不再發給過渡性調節金。
5、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參保人員退休時全省上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當達到退休的年齡後是需要向公司申請退休員工身份並且享受一些福利待遇。
《社會保險法》第十五條,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㈥ 民法典規定退休職工福利待遇都包括哪些
在員工退休之後,一般能夠享受得到的福利待遇是很有限的,大多情況下只有退休金和醫療保險發揮最主要的作用,而且不同的人員待遇還會不一樣。那麼退休職工福利待遇都包括哪些呢,我已經整理了如下的內容供大家做法律參考。㈦ 退休有什麼福利待遇
法律分析:第一項優待,退休後,退休人員可以領取取暖補貼。注意對於冬季取暖的部分地區全民的企業、國家企事業單位及機關工作人員退休後按規定都可以享受冬季取暖補貼。但是對於民營企業,私營企業的職工退休後,是否能領取暖補貼還取決於退休單位福利待遇。也就是說對於民企或者私企來說冬季取暖補貼是一種福利待遇,並不是法律層面強制規定,所以就會存在部分退休人員可以享受冬季取暖補貼的優待,而有的退休人員卻領不到冬季取暖補貼這筆錢。除此之外,到年底了,為了體現黨對退休人員的關心,部分地區還有過節費。根據一位杭州市退休人員表示,退休後每年都能收到過節費大概是2800元,比如說春節過節費是1200元,在每年的端午和中秋各800元,可以說退休人員太幸福了,除了領養老金,還可以享受這項優待。
第二項優待,退休人員除了領養老金,還可以領補充養老金。注意,這里所說的補充養老金就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雖然企業年金覆蓋面只有2400多萬人,但是退休後依然可以領取企業年金。不過對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來說,職業年金基本上實現全覆蓋,受益人已經超過4000萬人。簡單點說職業年金相當於第二個個人賬戶,在職時候職工和單位交職業年金全部劃入個人職業年金賬戶,退休後按月領取職業年金,所以說職業年金可以提高退休人員生活保障。
第三項優待,退休後不用交醫療保險費,享受按月返錢的優待。醫療保險不白交,退休後醫療保險交滿國家規定的年限就可以享受多種優待。比如說上海市和廣州市規定,醫療保險交滿15年,企業職工退休後,醫保卡按月返錢。像北京市,青島市退休後女性醫療保險交滿20年,男性醫療保險交滿25年,就可以享受醫保卡按月返錢還不用交醫療保險費,所以除了領取養老金,退休人員一定要注意醫療保險繳費年限,如果符合條件,就可以享受更多的優待。
第四項優待,退休人員養老金還會繼續增長,國家已經連續15年增長退休人員養老金。近段時間物價水平也有所提高,根據相關人員表示2020年退休人員養老金還會繼續增長,所以退休人員要保重身體健康,享受更多優待。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 第二條 工人退休以後,每月按下列標准發給退休費,直至去世為止。
(一) 符合第一條第(一)、(二)、(三)項條件,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百分之九十發給。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百分之八十發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參加革命工作,連續工齡滿二十年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百分之七十五發給;連續工齡滿十五年不滿二十年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百分之七十發給;連續工齡滿十年不滿十五年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百分之六十發給。退休費低於二十五元的,按二十五元發給。
(二) 符合第一條第(四)項條件,飲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百分之九十發給,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發給一定數額的護理費,護理費標准,一般不得超過一個普通工人的工資;飲食起居不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標准工資的百分之八十發給。同時具備兩項以上的退休條件,應按最高的標准發給。退休費低於三十五元的,按三十五元發給。
㈧ 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福利及規定
1
每到年底這個時候,單位發什麼福利,就會成為熱門話題。
有的福利可能是現金類的,有的是禮品類,有的是生活品,有的食物,總之得到福利的都很歡樂。
自八項規定作風建設以來,對違規發放福利的問題抓得很嚴,今天我們以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為例,談一談福利發放有哪些限制。
在職和退休人員福利一視同仁
全國總工會曾經下發《關於〈關於加強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的通知〉的補充通知》,針對一些實際問題作出更明確的規定,以便於基層操作。
《補充通知》首次明確「年節」是指國家規定的7個法定節日,包括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
根據工會法規定,企業員工、行政事業人員等均鉛睜可加入工會組織成為工會中的一員。
工作人員退休了,但工會會員並沒有退出或自動失去會員資格,也沒有領導要求退休人員退出工會。
可是如今有那麼一些單位的領導,把退休工作人員視為包袱,逢年過節發福利根本就沒有退休人員的份兒!
同時,在黨的十八大以後,全國總工會發文,規范福利待遇問題,文件裡面並沒有說退休人員不應該享受工會福利,應該是在職的退休的都應一視同仁!
相比起機關事業單位,企業退休人員本來就待遇低,福利少,甚至有的企退人員退休後幾乎被單位給遺忘掉。
只希望國家這些規定能被相關部門以及企業負責人看到,退休人應同享年節福利!
2
退休以後自己除了養老金的待遇之外,還有哪些福利可以領取呢?
第一個,就是終身醫保待遇。
很多人只關注到了退休開始領取養老金,實際上社保中還有醫療保險,在退休後有一個終身醫保的待遇。
也就是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且醫保繳費滿足國家規定的最低年限的,那麼退休後不用再繼續繳費,也能夠享受終身的醫保待遇。退休後不用再交錢還能享受報銷的待遇,這對於退休人員可以說是一份不錯的待遇了。
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醫保的最低繳費年限要求跟養老保險的最低繳費年限是不一樣的。養老保險對於繳費年限的要求是需要累計交滿15年,而醫療保險的繳費時間由各地自行規定。
目前上海和廣州規定是15年,還有部分地區是在20年左右。所以繳費年限大家一定要注意一下,可別想當然地認為醫保繳費年限要求和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是一樣的,到時候如果沒繳納滿年限可就沒法享受終身醫保待遇了。
第二個,就是補充養老金。
實際上咱們平時總說的養老金,是指國家的基本養老金,除了基本養老金外,咱們國家還建立了補充養老金制度。
比如說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不過企業年金、職業年金不是說人人都有的,只有一少部分人才有,這兩種年金制度都是由用人單位與職工共同繳費建立的。
一般個人繳費不超過繳費基數的10%,用人單位繳費不超過8%,企業年金可以在退休時一次性領取,而職業年金只能夠按月領取。
有很多大企業在你入職的時候都會問你參不參加職業年金或者企業年金,那麼為了退休後能領更中困多錢,大家最好還是參加。
第三個,就是各種補貼補助待遇了。
比如說國家對高齡老人有老年補貼,在北方很多城市寒冷的冬季有取暖補貼,一些獨生子女父母在退休時還有獨生子女津貼。當然很多補助補貼都是根據各地自己的規定,有不同待遇和標准,領取條件等等也各不相同,具體還需要咨詢當地的人社局。
第四賣激念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的人群,則不一樣。
其實這個企業單位退休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還是有很明顯的區別。
它的主要區別就在於企業單位退休人員,是很少能夠獲得養老金以外的待遇。但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當然也包括公務員,單位退休人員,是可以額外獲得退休金以外的收入待遇。
機關事業單位的人群能夠獲得很多的額外收入,包括一些精神文明獎,民族大團結獎,還有工作單位給發放的一些相關的待遇津貼等各方面的收入,那麼綜合起來加在一起,有些地區可能會比較少,一年是幾千塊錢,有些地區可能比較高,一年甚至達到幾萬塊錢。
企業和事業單位退休職工養老待遇有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三個:養老制度不同、繳費基數不同、繳費年限不同。
企業和事業單位職工是沒有同等條件一說的,頂多能夠相同的可能是工作年限。實際上大多數機關事業單位的職工由於工作穩定,工作時間較長。計算養老金的時間往往是長達三四十年以上。而很多私營、外資企業的職工退休時,養老保險只繳納了15~20年。
即使工作年限相同,養老制度不同和繳費基數不同,也會產生養老待遇差距。
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保險制度:是1991年開始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改革,1997年全面統一將養老待遇實施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一些地方是1997年以前逐漸試點的)。
機關事業單位過去的退休制度:實際上主要是跟職務、級別相掛鉤的。利用工作年限計算一定的基本工資(基本工資還分為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呢)計發比例,在加上退休職務級別確定的生活補貼數額,就是原先的退休待遇計算模式。
另外,養老保險制度的基本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比如說基礎養老金待遇,如果按照60%基數繳費,一年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如果是按照150%繳費,可以領取1.25%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養老金,則是完全按照個人賬戶的余額和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相掛鉤的。
總體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的養老保險制度會實現全部的並軌,未來主要還是看繳費基數、繳費年限以及年金制度了。
3
事業單位,別人眼中的香餑餑。
其實自從疫情開始之後,有為數不少的公司都宣告倒閉,還有一部分公司為求自保,只能大量的裁員,所以說越來越多的人也意識到找到一份穩定工作的重要性,鐵飯碗不僅僅穩定,而且社會地位也比較的高,所以深受大家的青睞。
公務員除了是鐵飯碗之外,也會讓全家人都感覺到特別的有面子,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報考公務員,關鍵是薪資待遇還是非常優厚的,年終獎也同樣讓人羨慕。
在大部分人眼中,公務員雖然可能工資不高,但零零散散的福利和補貼加起來,可不一定比其他職業的收入低!況且,加上「工作清閑」、「發展穩定」這些標簽,公務員就成了別人眼中的香餑餑。
工作清閑還是辛苦委屈?
其實,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
公務員們也經常以5+2,
白加黑的模式加班,
在文山會海里不停翻騰,
喝個牛奶都要被問責批評,
常年成為媒體關注的負面焦點
......
發展穩定還是四面挑戰?
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化,公務員也不再穩定:
遼寧、天津、陝西、山西、浙江、山東等省已經陸續取消了上萬個鐵飯碗,事業編人員變成了合同工。
而在疫情期間,更是有無數公務員主動投身抗疫一線,面對危機四伏,仍堅守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福利豐厚還是早已取消?
其實,早在之前出台的《關於嚴禁自行出台政策發放工資津貼補貼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就明文規定:嚴格執行基層公務員工資津貼補貼有關規定,堅決杜絕違規發放工資津貼補貼!
讓我們看看,別人眼中「福利和補貼豐厚」的公務員們,真實情況到底如何?
12類補貼被取消
1、自行新設項目補貼、繼續發放已經明令取消的津貼補貼都將被取消;
2、超過規定標准、范圍發放的(具體地市標准略有不同)津貼補貼都將被取消;
3、違反規定發放的加班費、值班費和未休年休假補貼將被取消;
4、實施職務消費和福利待遇貨幣化改革並發放補貼後,繼續開支相關職務消費和福利費用的補貼將被取消;
5、違反規定發放加班費、值班費和未休年休假的補貼將被取消;
6、違反規定擅自提高標准發放改革性的補貼將被取消;
7、以有價證券、支付憑證、商業預付卡、實物等形式發放的津貼補貼將被取消;
8、違反規定使用工會會費、福利費及其他專項經費發放的津貼補貼將被取消;
9、違反規定向關聯單位(企業)轉移好處,再由以各種名目給機關職工發放的津貼補貼將被取消;
獎金:
10、違反公務員獎勵規定,「巧立名目」發放的各類獎金都將被取消;
公積金:
11、超標准繳存住房公積金的補貼將被取消;
節日福利:
12、借重大活動或節日慶祝變相向職工普遍發放現金等補貼將被取消;
大家眼裡公務員的「豐厚福利」,其實早就被取消了。
㈨ 企業職工退休有啥福利
法律分析:國外企業員工分為退休和退職兩種,我國分為退休、離休和退職三種,待遇有所不同。
(1)退休待遇:從退休的第二個月起按規定標准發放退休金,直至去世為止受與現職員工等同的醫療待遇和死亡待遇,以及一些企業員工福利等(2)退職待遇:退職金低於退休金,醫療待遇與退休相同,但一般不再享受企業員工福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十七條 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達到國家規定年限的,退休後不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未達到國家規定年限的,可以繳費至國家規定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