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官員退休以後 有退休金嗎
古代的官員退休後大部分是沒有推出新的,但是的話退出之後,皇帝或者是政府部門會給一部分的養老金是一次性給付的。
B. 古代有沒有退休金制度古代人如何養老
養老,是每個人都關心的問題,同時也是每個時代都關心的問題。養老制度不是今天才產生的新鮮事物,而是從古至今伴隨著文明的進步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著。那麼古代人有“養老金”嗎?如果有,是什麼樣的?如果沒有,他們又靠什麼養老呢?
小編通過查閱古代文章典籍才發現,原來古代人的養老方法並不比現在遜色。而且古代以孝治天下,不孝兒女不僅受到社會的唾棄,同樣受到法律的制裁。那麼,他們到底是怎麼做的呢?
一、養兒防老
不用說,靠兒女孝敬養老一直是養老最根深蒂固的思想,尤其在古代農耕社會,人是最重要的勞動力,多生養孩子,不僅能老有所養,還能夠增添家中勞力,從而增加家庭收入。
清代延續明代制度,繼續開辦“養濟院”和“施棺局”。即便到了清末國家較為衰弱之際,對養老的支出也毫不吝嗇。
除了建養老院,政府也通過賞賜財物、減免稅負、授官賜爵等方式讓一部分高齡的或有特殊情況的老人(比如在戰爭中立過功勞的老人)安享晚年。授予老人官位開始於北魏。北魏孝文帝曾下詔,授予70歲以上的老人各種官位。而賜爵的做法在漢代就有了。
五、民間資本養老
古代民間資本養老主要出於公益而不是盈利。很多是富商大官通過捐獻自己的財物秀建養老院。例如在與南宋對峙的金國興中府,有位叫劉廂使的漢族人,遣散家中奴婢,拿出全部財產興建“孤老院”。
除了資源捐獻,有時皇帝也會下令強迫一部分富人捐贈。朱元璋時期就強制或引導,讓富人出錢,在全國各地建立公共墓地,使那些死後無錢買墳地的老者能夠落葉歸根。還有,養濟院和施棺局等救濟機構的運行資金,很多都是民間大戶人家和官宦貴族捐助的。
明清時期,在明清時期,各類養老機構大都是民辦的,養老資金得到了各地中產階層以上人家的大力捐贈。如施棺局,在清代,90%以上都是民辦的。
六、乞討養老
無可否認,社會和家庭都盡最大努力讓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但中國人口眾多,因為各種原因,還是有一部分老人流離漂泊,無依無靠,只能靠街頭乞討來度過餘生。
看完古代的養老制度,不禁感慨,原來他們也有這么多完善的制度,甚至有因為不贍養老人而處以死刑的法律,古人對孝文化的推從不是現代社會能夠比擬的。
C. 古時候做一輩子官的人,告老還鄉之後有退休金嗎
古時候做一輩子官的人,告老還鄉之後有退休金。不過,官員在最開始的時候,是沒有什麼退休金的,後來經過大臣和百姓的鬧騰之後,朝廷便開始給官員發退休金了。一般來說,如果是主動退休的話,那麼朝廷是會發退休金的,但是如果被朝廷辭退的話,那麼就是沒有退休金的。
不過,對於很多朝廷重臣來說,其實有沒有退休金都是無所謂的。畢竟一旦成為朝廷大臣的話,那麼金錢自然而然的就會來了,也不用自己費力的去掙錢。而且有些官員在當官期間還會收賄,有些收的雖然不多,但是大臣和皇帝心中都是心知肚明的,只不過是沒說而已。畢竟,即便再怎麼清廉,每個朝代都會有貪官的,只不過要看貪官貪的多不多而已。
D. 古代官員有退休金嗎
是有退休金的,但是古代官員的工資不是按金錢折算的,是按糧食折算的,比如說多少石(音:蛋)之類的。更早的時候會有"食邑"這一說,比如說封500戶、1000戶等,李賀的一首詩不就有「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的說法么,這就是封的食邑。其實嚴格來說古代是根本沒有退休這一說的,都是老了請辭或者說給你弄個封邑你回家享清福去。再說了,只要是官員,其做官的時候,其薪水俸祿幾乎都是用來買地的。古代可不像現在,有股票有基金,古代最保險的方法就是置地。所以他們老了就是鄉紳了,地主了,根本不吃國家財政,自己作官時候的俸祿及投資都夠老來用的了。 閣下如果非想知道待遇的話。。。我只了解明朝的一些,你參考下吧。工資是按品級來的,如正一品是87石/月的樣子,如太師 太傅 太保,這些官。從一品是72石/月。從二品48石/月,如布政使這樣的官。到正9品就是5石5斗的工資了。。。可憐,從9品就是5石的工資。 《漢書·律歷志》載: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一石為一百二十斤。根據吳承洛《中國度量衡史》:明代一斤相當於現在約589克,一石大概相當於現在的142斤。如果按照現在平均米價1.75元/斤計算,那麼明代正一品官員的年俸大約摺合人民幣259434元,合月俸21619.5元,從九品年俸14910,合月俸1242.5元。當然,這只是大概的演算法。
E. 古人做了一輩子的官,告老還鄉之後有沒有退休金呢
在古代,官員們做到一定的年齡是可以告老還鄉的,只是當時的他們用的不用“退休”這個詞,自然也就沒有“退休金”一說。
唐朝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便開始為退休的官員發放米糧,用於他們“致仕”後能安度晚年,避免在位期間搜刮“民脂民膏”。到了宋朝,這一制度進一步完善,官員“致仕”後仍可以享受在位時一半的俸祿,做為生活所需,自此退休金制度便開始成形,更延續至今。
古代官員在秦漢時期致仕是沒有退休金的,在西漢和東漢之間的王莽改制有過短暫時期給三分之一俸祿,到了北魏以後的唐宋元明清,雖然退休金的額度有大有小,但幾乎都是能領到一份退休金的,最常見的則是半俸。
F. 古人的養老金是怎樣發放的
由於各個朝代的制度不同,對於給老人的福利也各不相同,但是每個朝代對於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會給予一定的優待,經過核實之後或者減免稅負或者發放物品,畢竟在古代人們評論壽命都比較短,有歲數特別大的老人甚至會被認為是一種吉兆,當地官府也是非常高興的。
G. 古代官員退休後,有沒有養老金
在現代國家中,公務員退休之後自然會有退休金。現代中的公務員就相當於古代中的朝廷官員。人們可能就會產生好奇了,古代官員在他們辭官還鄉之後,他們有沒有養老金呢?很明顯古代官員在他們告老還鄉之後是沒有養老金的。
古代官員在告老還鄉之後雖然沒有俸祿,但是他憑借自己的名氣以及自己有的積蓄也能夠把剩下的日子過的十分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