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遼寧省大連市2013年企業退休工資如何漲法
遼寧省關於2013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
遼人社發(2013)10號
各市、綏中縣、昌圖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各省本級參保企業: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於2013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人社部發[2013]3號)精神,經省政府同意,並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批准,決定從2013年1月起調整我省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調整基本養老金的人員范圍和時間
2012年12月31日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職)手續的企業退休(職)人員(包括已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的「五七家屬工」,不含符合勞人險[1983]3號文件規定范圍內的建國前參軍的退休老工人),自2013年1月1日起調整基本養老金。
二、調整辦法和標准
(一)退休(職)人員符合國家、省規定的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不含特殊工種折算年限)每滿1年(不足1年按1年計算,下同),每人每月增加2元。
(二)退休(職)人員符合下列條件的,分別再按以下標准增加基本養老金:
1、符合勞人險[1983]3號文件規定的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退休老工人,每人每月增加125元。
2、1949年1月1日至1949年9月30日參加工作的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120元。
3、1949年10月1日至1953年12月31日參加工作的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115元。
4、1954年1月1日後參加工作、2005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人員每人每月增加113元,退職人員每人每月增加70元。
5、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間退休的人員每人每月增加90元,退職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0元。
6、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間退休的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5元,退職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0元。
(三)符合下列條件的人員,分別再按以下標准增加基本養老金:
1、符合國家原人事部、財政部《關於印發〈完善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國人部發[2006]61號)規定范圍內的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再增加5元。
2、2012年12月31日前,年齡滿70周歲(含70周歲)不滿80周歲的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再增加20元;年齡滿80周歲以上(含80周歲)的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再增加50元。
(四)企業退休軍轉幹部增加基本養老金,在和其他條件相同的退休人員同辦法、同標准調整後,統籌項目內養老金總額低於省轄市統籌區域企業退休人員統籌項目內月人均養老金水平的,補足到省轄市統籌區域企業退休人員統籌項目內月人均養老金標准。
(五)退休前擔任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含高級技師)的退休科技人員,按符合上述各項規定條件增加基本養老金後,其本人月領取的統籌項目內基本養老金與統籌項目外養老金之和低於本地區事業單位同期同條件人員退休費數額的,以補足差額為上限再增加基本養老金,擔任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含高級技師)的,每人每月最高再增加450元,擔任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含高級技師)的,每人每月最高再增加400元,對差額不足450元、400元的,按其實際差額增加基本養老金;本人月領取的統籌項目內基本養老金與統籌項目外養老金之和達到或超過本地區事業單位同期同條件人員退休費數額的,不再傾斜。
三、「五七家屬工」基本養老金的調整
(一)「五七家屬工」每人每月增加基本養老金55元,其中2011年12月31日前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的,每人每月再增加基本養老金50元。
(二)「五七家屬工」符合下列條件的,分別再按以下標准增加基本養老金:2012年12月31日前,年齡滿70周歲(含70周歲)不滿80周歲的,每人每月增加20元;年齡滿80周歲(含80周歲)以上的,每人每月增加50元。其中2011年12月31日前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的,年齡滿70周歲(含70周歲)不滿80周歲的,每人每月再增加30元;年齡滿80周歲(含80周歲)以上的,每人每月再增加80元。
四、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工作要求
本次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廣大企業退休人員的親切關懷,時間緊、任務重,要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堅決貫徹落實國家要求,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財政部門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要抽調得力人員,認真做好調整待遇的審批工作。要採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計籌措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所需資金,力爭在2013年3月底前將增加的基本養老金發放到退休人員手中,不得發生新的拖欠。
遼寧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遼寧省財政廳
2013年3月13日
② 養老行業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智能養老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延華智能(002178)、萬達信息(300168)、易華錄(300212)、康泰醫學(300869)、九安醫療(002432)、愛儂養老(870925)、冠新軟體(834376)等。
本文核心數據:人口結構、市場規模、養老模式、競爭格局
行業概況
1、定義
智能養老也叫智慧養老,是指融合應用健康醫療電子、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和產品,採集人體體征、居家環境等數據,實現家庭、社區醫療機構、健康養老服務機構、專業醫療機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和分析處理,提供智能化、個性化、多樣化產品和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迫切的健康養老需求。
根據工信部、民政部和國家衛健委三部門聯合發布的《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20年版)》分類,我國智能健康養老產品主要包括:可穿戴健康管理類設備、攜帶型健康監測設備、自助式健康檢測設備、智能養老監護設備和家庭機器人五大類。智能健康養老服務主要包括: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養老、個性化健康管理、互聯網健康咨詢、生活照護、養老機構信息化六大類。
2、產業鏈剖析:產業鏈條長,涉及行業多
根據前瞻分析,智能養老的服務鏈上游有物聯網、雲服務等先進技術供應;智能設備的晶元、感測器等核心零部件供應,以及護工培訓和養老金融等服務;其中先進技術和智能設備核心零部件供應是智能養老主要區別於傳統養老的部分。
產業鏈中游即各種智能養老產品與服務供應商,下游即居家養老、社區養老與機構養老這三大類養老需求市場。
行業發展歷程:起步較晚,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國內智能養老行業起步相對較晚。2007年,中國建築業協會智能建築分會副會長胡黎明發表《新型數字化居家式養老社區解決方案》,提出「數字化養老」;2010年,學術界開始運用「信息化養老」概念;2011年,出現「科技養老」概念;2012年,全國老齡辦首次提出「智能化養老」的概念。
根據目前的技術和經濟狀況判斷,2015-2017年左右為產業的培育期。在此期間,適應養老產業的法規、政策、標准和創新體系及可信交易環境將逐步建立,眾多企業將不斷推陳出新。2018-2020年左右將是產業的推進期。在此期間,適應智能養老產業的各類企業基本建立,創新的智能養老服務模式不斷涌現,投融資市場十分活躍。智能養老產業發展的重要轉折點為2021年左右。2021年以後,基於網路的無形市場規模會逐漸接近傳統的有形市場規模,智能養老產業在此時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持續加持,長期利好行業
人口老齡化趨勢背景下,中央層面陸續出台相關政策推進智能養老,2011年9月17日,國務院發布《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加快居家養老服務信息系統建設,做好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台試點工作,並逐步擴大試點范圍。
此後在《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關於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多個政策中提到「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的字樣。
2013年,全國老齡委專門成立了「全國智能化養老專家委員會」為我國智能養老服務事業與產業發展把脈導航;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2017年發布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要加快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並規劃了相關目標。
2021年,工信部、民政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提出,要進一步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並制定相關目標。這些利好政策與信息,意味著智能養老已經開始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行業發展現狀
1、老年人口佔比持續上升,「銀發經濟」蓬勃發展
——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居民健康關注度上升
從人口年齡構成來看,近年來我國15-64歲人口佔比持續下降,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逐年增長,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0-14歲人口佔比為17.9%,15-64歲人口佔比為68.6%,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為13.5%。2021年,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突破14%,達14.2%,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
人們對健康保險的關注度在不斷提升。近年來,中國健康險保費的收入一直保持增長的態勢,2011-2020年,中國健康保險市場保費收入由692億元上漲到8173億元,特別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健康保險市場行業發展的速度,2020年健康保險收入增速高達15.67%。2021年,我國健康保險收入再次提高,達8447億元,反映出中國對身體健康的關注度不斷提高。
——養老機構數量增長,老年人消費需求增長迅速
為應對日益加劇的老齡化趨勢,我國近年來養老機構建設力度和提質升級力度不斷加大,養老服務水平持續提升。過去5年來,我國養老機構建設迎來快速增長。截至2021年底,我國提供住宿的養老機構有3.98萬個,提供住宿的養老機構床位數量達到501.6萬張。
註:2018年之前的養老機構及床位統計口徑為老年人與殘疾人服務機構,2019年開始將老年人服務機構單獨進行統計。
據全國中老年網的調查,中國城市45%的老年人擁有儲蓄存款,老年人存款余額2016年超過17萬億元,人均存款將近8萬元。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的退休金總額將超7萬億元。2016年,中國老年康養產業市場消費需求在5萬億元以上。但根據不完全測算,2016年為老年人康養生活提供的產品在5000億至7000億元,需求持續旺盛,但有效供給不足。隨著康養產業的供給不斷增加,2030年中國老年康養產業市場消費需求將達到20萬億元左右。
2、中國智能養老行業模式分析
——目前以「9073」為主,「社區」及「居家」模式增長空間大
目前,我國推行的養老模式有兩種,即「9064」與「9073」。其中,「9064」模式是由北京提出,即90%的老年人在社會化服務協助下通過家庭照顧養老,6%的老年人通過政府購買社區照顧服務養老,4%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養老。我國推行的另一種養老模式是「9073」模式,這一模式最早在「十一五規劃」中由上海率先提出,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顧,7%享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3%享受機構養老服務。
參考日本與美國的經驗,在支付制度與養老建設方面給予我國很多的啟示,考慮到我國目前的現狀,未來居家養老模式或將成為主流趨勢,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將成為重要的補充。目前我國主要的養老模式為「9073」模式。
根據2021年底發布的《中國城市養老服務需求報告(2021)》,城市居民願意選擇居家養老的佔52.9%,居家養老意願佔比已明顯下降,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的需求比例則提升,分別為26.5%和20.6%。
——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
在居家養老中,智慧設備和科技產品是家庭成員的輔助。由於居家養老是我國目前的主要養老服務方式,因此,居家養老市場需求巨大,從而導致市場對智慧居家養老產品的需求也特別大。而以居家養老為目標市場的智慧居家養老產業門檻低,商業化成功可能性大,易於帶動整個產業鏈,所以處在優先發展的地位。
我國的養老行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三種模式相輔相成,互相影響。
3、智能養老行業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近年來,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重,開始了銀發經濟的發展,我國智能養老行業發展方向進一步明確,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根據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智慧養老產業白皮書》,2014年我國智慧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為0.17萬億元,2020年我國智慧養老產業規模突破4萬億元,增長迅速。前瞻結合歷年來智能養老在整體養老市場的滲透情況進行初步測算,2021年中國智能養老產業市場規模或達4.57萬億元。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示範企業集中於經濟發達地區
國家三部委公布的五批次共計203家智慧健康養老示範企業中,可以看出來我國的大部分省份都已經發展了智能養老試點,但是這些試點普遍集中於城市而非農村,且發展較好的試點主要集中於北京、山東、上海等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智能養老發展起步晚、程度低的特點顯著。
2、企業競爭:信息科技類公司佔比最高
國家三部委公布的五批次共計203家智慧健康養老示範企業中,包括76家信息技術公司和37家醫療科技公司,占據了整個市場的半壁江山。
在智慧健康養老示範企業中,信息科技類公司佔比最高,達38%,主要系信息科技類企業擁有以下優勢:(1)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為企業的可持續創新提供堅強動力;(2)豐富的信息資源優勢,為養老產業提供專業優質的智能化服務;(3)成熟的養老產品、服務和系統,能夠進行市場化推廣和運營;(4)清晰的運營模式和盈利模式,基本實現可持續發展。
3、產品競爭:智能檢測設備入圍數量最多
2020年9月,經地方推薦、專家評審等,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了《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20年版)》,其中入圍智慧健康養老產品推廣目錄名單的產品一共有118件,細分品類有20種,其中智能康復設備和智能檢測設備以及社區自助體驗設備入圍數量最多,分別為21件、14件和10件。
註:截至2022年6月,官方尚未發布2021年版《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
根據《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20年版)》,其中入圍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推廣目錄名單的服務一共有120種,細分品類有6種,其中居家健康養老服務和生活照護服務以及養老機構信息化服務入圍數量最多,分別為39件、23件和18件。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智能養老市場規模將全面爆發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養老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③ 中國養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大
報告指出,人口老齡化沖擊下我國養老金的統籌賬戶將給財政造成巨大負擔。而根據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統計,截至2011年年末,我國企業職工養老金目前結餘1.9萬億元,所以從全國層面看,不存在養老金缺口的問題。未來全國養老保險基金能夠做到長期收支平衡。一個是18萬億的資金缺口,一個是不存在養老金缺口,作為居民應該相信誰?中國養老金缺口莫須有還是無底洞呢? [財經觀察分析]研究發現,如果養老金不存在缺口,為什麼近期人社部提出延遲退休年齡?筆者分析認為,人口老齡化已經到來,中國養老金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筆者認為研究機構的研究方式與數據具有可信度。比如報告研究結果和政策建議,是利用推測法和估演算法,基於國家統計局往年已發表的數據作為存量基礎,加上每年的流量變化,逐年累計而成。以此方法測算,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在目前養老制度不變的情況下,往後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假設GDP年增長率為6%,到2033年時養老金缺口將達到68.2萬億元,占當年GDP的38.7% ,可以說存在一定和科學性與可靠性,那麼人社部數據是否可靠呢?這個我們研究認為,其靜態標准與數據透明度不足無法給以充分解釋。 總體來看,由於人口老齡化的影響,退休人員數量越來越多,退休人員領取退休金的時間越來越長,導致國家的養老保險支出越來越龐大。近期上海財經大學與清華大學研究報告均指出中國財政透明度不及格者為眾,因此社保數據的透明度也很難令筆者完全相信。研究認為,中國不僅存在養老金缺口,未來或可能陸續加大,缺口不斷增加,否則有什麼必要提出延遲退休時間呢?
④ 42年工齡個人賬戶7萬廣州退休養老金多少錢退休養老金多少呢
社保知識,小龍蝦每日分享第338期,歡迎關注!
「我今年5月份退休,有42年工齡,單位一直是按照60%進行繳納社保,個人賬戶25萬左右,請問我退休後能有多少錢?坐標雲南!」
今天小龍蝦和大家分析下這位張某某的養老金大概有多少錢!
一、基礎分析
60%繳納社保,說明不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都是100%甚至更高繳納社保。
也不可能是靈活就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目前實施的年份還比較短,個人也很難承擔40多年的繳納費用。
因此,張某某繳納的是企業職工養老保險!
42年工齡,雲南是1995年才開始實施養老保險制度的。也就是說實際繳費年限為1995年至2022年也就是27年,張某某還有15年的視同繳費年限。
42年工齡,按照16歲參加工作,到2022年也就是58歲了,因此可以斷定張某某基本上是男性60歲退休。
因此,張某某實際繳費27年,視同繳費15年,60歲退休計發月數為139!
按照60%繳納社保,說明實際繳費指數為0.6,視同繳費指數根據職務工齡確定,這里暫定為1.0。
當地退休當年社平工資x社保平均繳費指數x賬戶前工齡(視同繳費年限)x1.3%=過渡性養老金。
雲南省2021年社平工資還沒有公布,2020年全口徑工資為75408元,月工資就是6284元。這里暫時使用2020年數據。
因此,實際繳費指數0.6,視同繳費指數1.0,平均繳費指數0.74,過渡性系數1.4%,社平工資6284元。
二、養老金計算
個人賬戶養老金=250000÷139=1798元;
基礎養老金=6284×(1+0.74)÷2×42×1%=2296元;
過渡性養老金=6284×1×15×1.4%=1319元;
退休後領取養老金總額=1798+2296+1319=5413元。
當然,實際還要高一點,畢竟使用的是2020年的社平工資,而不是2021年的社平工資。
社平工資6284元,能夠領取5413元的養老金可以說是非常高的了。
三、總結分析
42年工齡,按照60%繳納社保,在雲南退休可以領取約5500元的養老金,其中個人養老金1800元,基礎養老金2300元,過渡性養老金1300元。
這個養老金已經遠超於全國的平均水平,況且是在雲南而不是北上廣等地區,可以說是小資生活沒問題了。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在於一個繳費年限,42年的繳費年限可不是人人都能夠達到的。現如今一個大學生畢業已經25歲左右了,60歲退休,工齡也不過是35年而已。
當然,後期延遲退休也許很多人都可以達到了!
今天的分享完畢,不知道大家覺得是否有道理,歡迎留言評論或者說出你的意見與看法!
歡迎留言、轉發、收藏和點贊四連
#養老人上頭條#
⑤ 全國退休金一覽表
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全國居民的收入和消費數據。使用這個統計表,我們可以大致整理出中國31個省和自治區的養老金金額。全國退休金排名最高城市2020是西藏,人均每月4865元,也是唯一一個超過4500元的省份。所以以4500為線,做了一些梳理,發現從實際情況來看,全國真正能領取4500養老金的人不多,機關單位佔40%。
一、全國平均養老金。
目前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城鎮退休員工12310萬人,養老保險支出49228億元。總額除以人數簡單計算外,每個城鎮員工的平均養老金約為3300元。我們探索的4500元比平均水平高35%。
根據以上比例,我們可以大致得出,全國養老金超過4500元的人不會超過20%。
二、全國各地平均養老金。
我國各省、自治區在養老金支付方面仍然相互獨立,不是國家統一規定的金額,因此不同省份的退休工資差異很大。從下表可以看出,西藏已經超過北上廣,成為養老金第一的省份。全國只有四個省的養老金超過4000元,而廣東、江蘇、浙江等沿海發達地區的人均養老金也在3000元左右。
目前,我國真正能領取4500元以上養老金的人數保守估計為2000萬人,機關事業單位至少900萬人,相當於40%左右。事業單位占參保人員總數的12.8%,但4500人以上養老金人數可佔40%。這個數據太羨慕了。前三十年看嘴,後三十年看編。
⑥ 2021年全國養老金支出總額
今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了《2021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目前正在組織實施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2022年的調整,養老金上調幅度為4%,比去年降低了個百分點。很多老人還是非常關注⑦ 全國養老金每年大概開支多少
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的快速增長,為退休老人的養老金穩定發放奠定了堅實保障。截至2021年底,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60040.4億元,較上年增加16068.6億元,同比增長36.54%。
2016-2021年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及增速
資料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智研咨詢整理
隨著包括個人儲蓄、保險在內的民間資產更多投入到養老儲備中來,我國也將有更強信心和更大能力應對老齡化高峰的挑戰,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支出規模仍在不斷增加。截至2021年,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56500.3億元,較上年增加5311.3億元,同比增長10.38%。
2016-2021年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及增速
資料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智研咨詢整理
中國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老齡化呈現逐步加速趨勢。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使全體人民公平地享有基本養老保障,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推進「新四化」建設的需要。截至2021年底,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4797萬人,較上年增加554萬人,同比增長1.02%。
⑧ 老齡化現狀與趨勢是怎麼樣的
現在,老齡人口為人類歷史之最。聯合國預期二十一世紀人口老齡化比率會超過上一世紀。
《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修訂版》的數據顯示,到2050年,全世界每6人中,就有1人年齡在65歲(16%)以上,而這一數字在2019年為11人(9%);到2050年,在歐洲和北美,每4人中就有1人年齡在65歲或以上。
2018年,全球65歲或以上人口史無前例地超過了5歲以下人口數量。此外,預計80歲或以上人口將增長兩倍,從2019年的1.43億增至2050年的4.26億。
人口老化是國家人口分布向較高年齡傾斜的現象。這通常反應在人口平均年齡和中位數年齡上,兒童人口比例下降,老齡人口比例上升。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性的,在發達國家出現得多,但近來在發展中國家也開始浮現。這一趨勢在發展中地區增速加快,意味著老年人將會集中在發展中地區。牛津人口老齡化研究所則認為人口老齡化在歐洲有所減緩,未來在亞洲將會產生巨大影響,特別是那些處在人口轉型模式五的亞洲國家。
在目前聯合國承認的發達國家中(其2005年總人口為12億),總體中位數年齡從1950年的28歲升至2010年的40歲,預期到2050年將為44歲。世界對應數值為1950年的24歲、2010年的29歲和2050年的36歲。就發展中地區,中位數年齡預期將從2010年的26歲升至2050年的35歲。
全球老齡化
亞洲和非洲是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數量眾多的兩個地區。20年內,這些地區的許多國家將面臨65歲以上人口最多、平均年齡接近50歲的局面。根據華盛頓大學牽頭的研究,2100年將有24億人超過年齡65 人,相比之下,20 歲以下的人數為 17 億。
牛津人口老齡化研究所是一個研究全球人口老齡化的機構。其研究表明,許多關於全球老齡化的觀點都是建立在神話之上的,隨著人口的成熟,世界將有相當多的機會,正如研究所所長教授一樣Sarah Harper在她的《老齡化社會》一書中強調了這一點。
大多數發達國家現在的生育率都低於更替水平,而現在的人口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移民和人口增長勢頭,這也來自於前幾代人現在享有更長的預期壽命。
⑨ 今年退休金調整完成後,全國平均退休金情況如何
今年退休金調整完成後,全國平均退休金情況如何?⑩ 41年工齡退休後能拿多少養老金
工齡41年,在山西辦理退休手續,那退休後養老金能有多少呢?接下來咱們就根據這位粉絲朋友所提供的條件,來計算一下他的養老金待遇是多少吧。咱們先來看一下他的基本條件,首先是工齡41年,視同繳費年限有17年,60歲辦理退休手續,個人賬戶余額有10.6萬元,平均繳費指數大概是0.76左右,那麼接下來咱們就來看一下它的養老金有多少吧。
首先咱們先來看一下它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是多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余額/計發月數,個人賬戶余額是10.6萬元,也就是106000元,然後再除以計發月數,那計發月數是根據退休年齡而定的,他的退休年齡是60歲,所以對應的計發月數就是139個月,由此咱們就可以計算出它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是763元。
接下來咱們再來看一下它的基礎養老金是多少,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6318元+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4802元)/2*繳費年限41年*1%,那麼由此咱們鎮裂就可以計算出它的基礎養老金是2279元。
接下來咱們再來看一下他的過渡性養老金是多少,他有17年的視同繳費年限,那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就是:退休時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4802元*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7年*1.3%,他是在山西辦理退休的,山西的過渡性系數就是1.3%,那麼由此咱們就可以計算出它的過渡性養老金是1061元。三項待遇都計算出來之後,咱們就可以計算出它總共的養老金待遇了,是4301元,那他讓養老金待遇計算出來之後,咱們來看一下在計算養老金待遇時他有什麼優勢?
第一個優勢就是它的繳費年限比較長,有41年的繳費年限,第二個優勢就是它的視同繳費年限比較長,視同繳費年限比較長的情況下,它僅過渡性養老金的待遇就有1061元,所以整體來說,它的養老金待遇是比較高的,對比其他退休人員來說,他養老金待遇是屬於中等偏上的水平了。
對於即將或者已經退休的人員來說,最關心的就是養老金的問題,畢竟它關系著退休後的生活基本保障。有人問,如果參保員工的工齡和繳費年限相同,39年工齡的個人和40年工齡的個人,對於養老金的計算方式是不是一樣的呢?養老待遇差距有多大呢?
工齡對於企業退休人員來說就非常至關重要了,因為基本養老金領取的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企業退休人員工齡越長,領取的養老金就越多,如果跟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相比同樣的40工齡,退休工資還是存在很大的差異的;同一地區的企業退休人員工齡39年跟40年,基本養老金相差並不是太多,跟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相比普遍偏低;
事業單位退休人員,39年工齡和40年工齡的退休金的區別2014年10月1日之後辦理退休的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計發養老金的標準是以2014年9月份退休人員的,崗位工資以及薪級待遇標准計算退休金;
工齡在35年以上,按90%計發基本退休費,這只是退休人員領取退休祥脊金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還有職位、職稱生活補貼,各種津貼等等,所以工齡對於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來說,影響並不是特別大,最重要的還是職務職稱;39年和40年都是按照90%計發,只要退休前基本工資相同,職務、職稱一樣,養老金就會相同。
03為什麼仍然說會影響不小呢?我們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是按照養老金繳費年限計算,涵蓋了繳費基數、養老金個人賬戶余額、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等等。1992年底以前參加工作,繳費年限(含「虛賬實記」記賬年限)纍計滿15年,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39年工齡的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總額為3737.3元謹旅滲。40年工齡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總額為3874.84元。
實際上同樣40年工齡的兩位企業退休人員,即便是同時辦理退休,養老金待遇也可以相差近千元。其主要原因是過去40年時間里,個人繳費基數和繳費指數不同,39年工齡和40年工齡退休工資可以相差千元也可以相差百元,所以退休人員養老金是沒有可比性的。特別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跟企業退休人員比較養老金待遇,同樣工作40年工齡退休待遇可以相差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