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川省中人退休改革退休金出台反響強烈晚退二年差距二千,這是腦殘專家訂出來的。
不可能的事。
中人退休,是兩種辦法比較,一個是原辦法,也就是和兩年前回退休答人員計算退休金是相同的,另一種是根據繳納養老保險費的情況計算,兩種辦法,取其較低數再加上兩者之差的80%,
換句話說,即使沒有繳納養老保險費,也最多隻會比兩年前退休人員差20%,而只要交了,相差最多時不會超過6-8%。
按8%計算,除非原來退休人員能達到25000元每個月,才會差2000元,這可能嗎?
⑵ 四川人社廳機關巳退休中人退休金何時調整落實
制定退休中人的退休金有哪么難嗎?省人社廳無能為力嗎?要等到猴年馬月?有的同志盼不到就離世了。希望盡快落實。
⑶ 為什麼四川省中人退休金差距拉得這么大
工改和退休工資並軌,目的是宿小差別。而四川省人社廳是亂作為,把中年退休和老年退休工資差別拉得這么大,別說宿小企業退休人員和公務員退休待遇差別,就連公務員內部退休的中人比老人多一半。就更不說企業退休人員的差別了,差得太大,大得驚人,那就是天壤只差了。四川人社部門那些亂作為的官員們還說什麼是中人個人繳納了社保?簡直是胡扯,2014年工改時,國家一次性給在職人員每月上調2000元左右,目的就是他們個人要繳納社保。實際他們個人繳納部分也全部是國家交的。四川人社廳這些亂作為的官員們,完全是為了自己今後退休獲得高收入而浦路。
⑷ 退休人員每年漲工資,退休中人是不是漲的少最後會怎樣計算工資
退休中人在退休養老金未兌現之前,當期調整養老金時,其每年增加的養老金大大少於退休老人。例如我本人,2017年退休,2018年和2019年退休養老金調整時,分別增加95元和97元,與同級別的退休老人差距在200元左右。原因在於退休中人在養老金兌現之前調整退休待遇時,是按照預發養老金,既2014年10月之前的兩項工資之和的百分比計發,工岑三十五年以上且屬獨生子女的應該為兩項工資之和的百分之九十五。
不過中人的這種情況,應該在退休養老金兌現以後就不存在了。在以後就會與各地養老金調整的方案保持一致,目前的情況屬於暫時的。當然中人們普遍關心的是養老金什麼時候能夠兌現,畢竟六年已經過去了,許多中人已經等不起了。雖然在五月底參加省廳召開的中人待遇座談會上,有關方面介紹了工作推進步驟和大致時間安排,但到現在還是沒有明確的信息。希望有關方面多體諒中人們的難處,盡量加快工作進展,滿足中人們毫不過分的要求。
退休人員,不是漲工資,而應該說是上調養老金。中人每年上調養老金就是比老人調得少。舉例,我的朋友,一個是13年退休的,一個是16年退休的。13年退休的前年上調了176元左右,昨年上調了160元左右。16年退的,前年上調了90元左右,昨年上調了91元左右。這顯然讓退休中人心裡感覺不合理了。我的朋友說,他倆是同年參加工作,就因別人參加工作時年齡大,先退休,養老金就應該多領嗎?自己參加工作時年齡小,又多工作了幾年,退休金反而少,而每年上調幅度也低。他說,他怎麼也想不通啊!
他們兩個人,同年參加工作,I3年退休的,工齡35年,16年退休的,工齡38年。而現在的退休金,13年退休的比16年退休金每月多300元左右。退休中人是因為按14年工資標准領的養老金,而且每年上調養老金差距也大,養老金怎麼不會低於先退休的養老金呢?
現在,退休中人心裡極不平衡,與他們走在一起,說起養老金,就生氣。換位思考,同等工作,同樣事業,為什麼退休了卻待遇不同?我也希望管養老金這一塊工作的政府官員,關心體貼老人,讓他們快樂而幸福地享受黨和國家的溫暖,享受人生夕陽生活,盡快解決退休中人養老金的問題,及早讓他們領到他們應該領到的正式退休金,無憂無盼,無牽無掛地安度晚年。
樓主你好,退休人員每年增長工資退休中人是不是長的會少一些呢?最後會怎樣計算工資?作為事業單位的退休中人,那麼很多地區都沒有將這個事業單位補償養老金的部分發放到位,也就是說他的這個養老金待遇是屬於預發的部分。也就是相當於自己僅拿到了退休金總額的一大部分,有相當一部分的代遇還沒有發放到位,這也是一個事實存在的問題。
當然這裡面就會牽扯到養老金增長的問題確實是存在的,因為養老金的增長,他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掛鉤調整,掛鉤調整將採用你上一年度養老金的標准來乘,以一定的比例,如果說你的養老金標准低,那麼實際上會影響到自己掛鉤調整的增長待遇所以多多少少確實會影響到自己退休金的增長,但是基本上它的這個增長可能也就影響的是幾塊錢而已,不到10塊錢是這樣的一個水平。
因為本身絕大部分的養老金待遇都已經給你發放到位,而僅僅是很小一部分的待遇,而且這一部分待遇實際上,只是通過你養老金的本金乘以相應的增長比例,所以說影響可以說是很小的,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我相信更多的退休老人應該在乎的,不是這點錢,在乎的應該是自己的,這個補償,養老金的待遇什麼時候能夠發放到位,這才是更重要的。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你好,退休人員每年漲工資,退休中人是不是漲的少?最後會怎樣計算工資?
作為一個基層負責中人核算的社保人,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我可以明確的回答不會存在比老人漲的少的問題,我接下來會詳細回答你:
中人指的是2014年10月以後機關事業退休人員。由於中人退休時是按照2014年9月的標准(2014年9月你的職務職級和工資檔次)發的臨時待遇(也叫臨時生活費)。
你問題中說的每年漲工資應該是退休人員調資吧,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有很多退休中人問同樣的問題。
未進行正式待遇核算的中人,每年調資也是有的,是按臨時待遇進行調整的。
以2020年河南省調資為例
1.每人定額增加55元。
2.工齡調整每年1.5元,如果39年1個月工齡就是增加1.5*40=60元。
3.另外再增加2019年12月工資的1%。
4.年滿65周歲不滿70周歲20元;年滿70周歲不滿75周歲25元;年滿75周歲不滿80周歲30元;年滿80周歲不滿85周歲40元;年滿85周歲不滿90周歲50元;年滿90周歲60元。以檔案出生時間為准。
未核算正式待遇的中人是按照臨時待遇進行調整的,你會發現,只有上年末工資的1%這個是低了的。
但是,你放心,你的正式待遇核算也會按每年的調資標准進行調整的,正式待遇核算會核算出你退休次月的正式待遇,然後,在此基礎上按每年調資標准調整。也就是說你之前少調整的,正式待遇後,會進行補差。
所以不用擔心,每年的調整都是一樣,唯一就是中人的調整少的部分要等到正式待遇核算後才能補足。
我的回答可能有不足,有不懂的或者錯的,請指正,或者私信我,我會進行補充更正。
我覺得退休人員「老人」和「中人」每年漲工資都是一套調整方案,並不存在「老人"漲得多,「中人"漲得少這種情況。
咱們都知道,每年調整養老金都是按照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傾斜調整來進行的。
在同一個地區,無論是「老人"還是「中人",定額調整都是一樣的,可能差就差在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上。
一般來講,工齡越長,上一年度12月份的基本養老金越高,傾斜調整中或者是高齡人員,那麼他(她)增加的養老金就會越多。反之,養老金相對增加的就會少些。
我們這次調整養老金,一位2014年10月1日前退休的「老人」,每月養老金增加了270元。與他退休前級別相同的一位「中人」,於2019年7月1日退休的,每月養老金卻增加了273元。我舉這個例子想說明什麼呢?就是想說明養老金增加多少,並非簡單地認為「中人」一定比「老人」少。而關鍵是要看這幾個因素,一是要看繳費年限,二是要看上一年度12月份基本養老金,三是要看是否享受高齡或艱苦邊遠地區傾斜政策等因素有關。
以上是我對此問題的回答,可能存在不對之處,還敬請指正!
沒錯,如果退休中人的養老金待遇還沒兌現,每年養老金確實會漲得少一些,不過以後會進行補差。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退休人員每年漲養老金,退休中人是不是漲的少?最後會怎樣計算養老金?
所謂退休中人,指的是2014年9月30號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1號改革之後退休的人。
由於對於退休中人設置了十年過渡期的政策,但是現在多數地區中人養老金待遇上沒有真正兌現,所以現在多數省份的退休中人的養老金暫時是按照2014年9月份的標准來計算的。所以他們的養老金會暫時少一些。
而今年的養老金調整,是以2019年12月份的養老金標准來計算的。所以如果退休中人的養老金待遇還沒有兌現,就要按照臨時性養老金的標准來參與調整。
由於臨時預發養老金待遇相對少一些,所以每年養老金漲的金額也會少一些。
不過大可以放心,等到退休中人的養老金待遇兌現之後,會重新計算,進行補差的。不會讓你少一分錢的,不會讓你吃虧。
以河北省2020年養老金調整方案為例。按照河北人社廳近期發布的2020養老金調整通知規定
可以看到,河北已經明確說了,等中人養老金待遇實施兌現之後,會按照新的養老金標准重新計算上漲的金額,然後多退少補。
當然啦,因為現在已經有一些地區兌現了,中人的養老金,包括江蘇福建的一些地區。所以對於已經兌現中人養老金待遇的人來說,養老金今年就是正常參與調整,不涉及到以後的多退少補了。
所以總而言之,現在最關鍵的地方就是退休中人的待遇是否兌現了。
如果沒有兌現,還是按照預發養老金來參與調整,養老金確實會漲的少一些。不過以後會按照真正的養老金標准重新計算,給你補上少漲的錢。
而如果退休中人的待遇,現在已經兌現了,那麼上漲金額就是正常的了。
更多社保問題,歡迎關注思之想之。歡迎點贊,轉發留言。
既然退休了,不存在退休人員每年漲工資之說。每年是給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增發。
毫無疑問,退休"中人"的養老金增發相比退休"老人」少!
2019年,四川退休"中人「與企退人員養老金增發系數比是百分之1.2。退休"老人"的養老金增發比是百分之2.7
既然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 社會 養老保障制度"並軌"改革,自然調整的增發比與企退人員同一增發系數比。而與同一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老人"的養老金增發比少百分之1.5。
今年的增發方案四川還未公布,其系數比的情況,不詳。估計與去年同樣。
四川"中人」養老金的最終核算兌現,正在路上!
7月9日,四川省養保機構領導參加,在南充市召開了有關"中人"核發工作小范圍座談調研會。
據悉:先進行全省退休人員養老金統一調整工作。之後,待"中人"核發方案獲省政府批准之後,公開公布核算方案,各市組織方案政策的講解培訓,使每個"中人"了解核算的方法,再分批次兌現。
今年內,四川"中人」有望得到屬於自己真實的養老金。
至於怎樣計算,待新方案公布後方知。
退休人員每年漲工資,退休中人是不是漲的少?這個說法聞所未聞,沒有聽說過有這樣的政策規定。
大家知道,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16連漲,是面向包括中人在內的所有已退休人員的。而且,在調漲的實施細則中,確有適當傾斜的具體對象,比如高齡老人或者艱苦邊遠地區的退休人員。
但是,卻從未發現任何省份有專門針對退休中人,而限制其少調漲基本養老金的規定。而且,這樣調漲的明確指向方法,也不合基本養老金調漲的常態慣例與既往的行事規矩。
而從實際操作層面進行考察與驗證,也未發現規定退休中人基本養老少調漲的傾向與實例。與這種說辭正好相反的大量客觀事實證明,已退體中人作為退休基本養老金享受的較高群體,他們近年來的調漲絕對額,是大過其它退休群體的。
因此,本題主所言的退休中人每年少調漲基本養老金的認知,並不存在。而在掛鉤調整的具體方略上,政策規定是要求與退休人員的繳費年限,以及他們的基本養老金享受水平相掛鉤。繳費年限越長,基本養老金領取水平越高的,其基本養老金的調漲水平,也相對會較多一些。
很顯然,從國家到省級層面上看,沒有出現過必須針對退休中人調漲基本養老金的專門規定,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從目前企退與機關事業退休人員越拉越大的基本養老金差距著眼,有適當提高企退人員基本養老金的照顧做法。但是,這與專門針對退休中人少調漲基本養老金的說法,不可同日而語。這就是客觀的事實存在與基本真相。
確實,退休「中人」在養老金調整中,調整的金額會更低一些。
我國的養老金調整,是按照 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適當傾斜 相結合的方式。
其中 定額調整 是人人平等,每個人調整增加的金額都一樣; 適當傾斜 針對的是高齡人員和艱苦邊遠地區人員等特殊群體。
在這兩方面的調整上,「中人」和其他退休人員一樣,並不會受到影響。
但是在掛鉤調整中 ,大部分省份的調整方案中都會有與基礎養老金掛鉤的一部分。
比如上海市,2020年養老金調整方案掛鉤調整中,以本人2019年12月的基本養老金為基數增加2.3% 。
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之後,因為新的養老金計發辦法涉及的參數遲遲未能確定,導致「中人」領取的都是根據2014年9月工資按照老辦法預發的養老金,對於大部分「中人」來說, 預發養老金會比他們真實的養老金更少 ,那麼在掛鉤調整的時候,增加的金額自然更少。
從2018年開始,各個省份已經陸陸續續對於「中人」的養老金進行核算補發,在核算補發的過程中,肯定是會考慮到這方面影響的。
正常的做法應該是 先核算清楚「中人」退休時的養老金 ,再按照之後各個年度的養老金調整方案,計算出每個年份的養老金,對於每個年份的養老金差額進行補發。
所以,「中人」雖然在之前的養老金調整中漲的金額會更少,但是在核算補發後,最終並不會吃虧的!
反正退休中人在吃虧。我比同事工資高,他們都是退休老人,我是15年退休的,調整工資時就沒有他們多。
⑸ 四川退休中人養老金補發到位了嗎有哪些具體的政策舉措呢
因為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才交養老保險,其實就是大家所講的養老金並軌。養老保險政策並軌之後,為了保證依照新制度計發的養老保險金不少於依照老規章制度辦退休人員的養老保險金水準,所以對退休中人的養老保險金依照老辦法跟新方法進行比較測算。如果按老規章制度計算出來的養老保險金高過新方法計算出來的,依照老辦法計算出來的結論實行,如果按新方法計算出來的養老保險金高過老辦法計算出來的,將依據新方法計算出來的結論實行。
四川省離休中人養老金的補領主要是由各地具體負責執行,所採取的有效措施為三個方面:
一是全面覆蓋告之利益。對於基本信息不健全、繳費記錄不全等人員,根據「發界外球」方法告之參保單位和個人,搞好視同繳費年限評定、企業年金實錄等相關工作,逐一核查退休中人養老待遇計(補)創造發明細,完成點到點告之率達到100%。
二是精確式推送服務。全面梳理離休基本概況,歸類創建精準對接明細,建立6個工作小組,深入開展專業技術人員、遠道而來上門服務、專業表述的「三專」工作中,為順利推進行政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政策改革創新獲得了理解和支持。
三是常態防控風險。採用多部門聯合的連動合作,壓緊壓實離休所屬單位監督責任,凝結穩控協力,立即回復社會熱點新聞,妥當解決矛盾安全隱患,工作推進總體平穩。
例如四川省蘆山縣人力社保局依照三舉措方法,為確保行政事業單位退休中人養老待遇兌付工作中穩定推動,規定參保單位逐一核查退休中人養老待遇計(補)創造發明細,列印出工資單給自己,完成點到點告之率達到100%。目前為止,已依照省部級規定100%兌付了三批退休中人共421人,總計派發退休中人新標准養老保險金245.87多萬元,一次性補領原計發工資待遇與新標准差值近2111.49多萬元,企業年金68.15多萬元。
總的來說,四川根據對離休中人養老金的補領,理清了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養老保險改革管理機制,不斷完善養老服務金計發的方法,設立了常態化的養老金調整體制,到現在為止,全面完成了三批退休中人養老保險計算和補領工作中。
⑹ 四川成都中人退休工資何時補發!每月增加多少
人社部、財政部已發2018年18號文件,按照5%左右的總體水平,為2017年12月底前退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上調養老金,版並從2018年1月起補發。
最早的上海市上調養老金已於5月18日發放到位。其他各省(直轄市、自治區)也已制定實施細則,並於5月底前報權人社部、財政部審批,預計7月份開始發放。
(6)四川中人退休金在社會上的反響擴展閱讀:
四川中人退休金補發,對於2014年以後國家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後退休的人員,也稱中人,實行退休待遇新辦法,如果是老辦法待遇高,就按照老辦法發放,如果是新辦法待遇高,就按照新辦法,新辦法與老辦法的差額,乘以退休年數,第一年計發10%,第二年計發20%。
2019年對於四川省中人來說是值得紀念的日子,他們在苦苦等待四年後終於可以領到補發的養老金了。據了解,2014年10月1日養老金並軌後,為了保證退休中人的養老待遇不變,國家以十年為過渡期,從2015年開始對中人退休金進行補發。
報道稱,2019年1月起四川退休中人已經重新核算成功並且進行補發了,並且有不少中人拿到補發的退休金。雖說有的人領的錢多,有的人領的錢少,但都是按照同一個方案進行核算的,即按以下標准重算養老金並發放:
如果新辦法養老金大於老辦法計發養老金時,那麼在老退休待遇的基礎上,多出來的錢從2015年開始每年遞增10%每月進行補發,補發時間為10年。
1、2015年補發比例10%;
2、2016年補發比例20%;
3、2017年補發比例30%;
4、2018年補發比例40%;
5、2019年補發比例50%;
6、2020年補發比例70%;
7、2021年補發比例80%;2022年補發比例90%;2023年補發比例100%。
四川人社廳中人養老金補發的通知已經發下來,所以四川中人就多了一份福利。或許,本來的養老金並不多,但現在重算養老金,並且還補發養老金的,意味著福利待遇增加了。其實,無論是四川政府,還是中央政府,都一直關心百姓,提高養老金就是很好的體現。
綜上所述,四川中人退休金補發,養老保險制度規定過渡期為10年,每一年計發10%的待遇差額,直到發放100%為止,養老金的計發是按照上一年度工資增長率計算的,按照當時的工資和補貼確定,老辦法是按照年年增長,新辦法是使用待遇測、差額來計算養老金的。
⑺ 四川中人退休金會補發多少
最新中人政策提出2014年10月1日後至2015年底退休的「中人」,每月增加173元至800元左右不等;年金是0元至幾十元不等。而2018年退休的「中人」,中級職稱、正科級職務每月增加3000多元,中高職稱每月增加3800多元,副處級公務員最多每月增加4400多元。
具體計算方法:
對於2014年9月30日及以前參加工作、在2014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期間退休的人員,設立10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實行新辦法待遇計發標准(以下簡稱新標准)和老辦法待遇計發標准(以下簡稱老標准)對比,保低限高,即:新標准(含職業年金待遇)低於老標準的,按老標准發放,保持待遇不降低;高於老標準的,超出的部分,第一年退休的人員(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退休的人員 (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發放超出部分的20%,以此類推,到過渡期末年退休的人員(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0%。過渡期結束後退休的人員執行新標准。
新標准=基本養老金+職業年金,其中,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職業年金按職業年金辦法計算;老標准計算公式為:
A:2014年9月參保人員本人的職務職級(技術職稱)等對應的基本工資標准。
B:2014年9月參保人員本人的職務職級(技術職稱)等對應的退休補貼標准。
C: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於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准和增加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三個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5〕3號)規定,根據參保人員2014年9月本人的職務職級(技術等級)等相應增加的退休費標准。
M:參保人員退休時工作年限對應的計發比例,計發比例如下:
Gn-1:第n-1年的工資增長率按照國家和省統一規定執行。n∈[2015,N],且G2014=0。
N:過渡期內退休人員的退休年度,N∈[2015,2024]。2014年10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間退休的,其退休年度視同為2015年。
⑻ 四川退休中人工資差距這么大22年能糾正嗎
不能。
比如四川一度啟動中人養老金待遇兌現,但是由於差距太大,引發了爭議,後來叫停,到現在還在完善之中,可以中人養老金兌現工作的難度。
⑼ 從哪一年退休算中人中人退休金計發進展如何
樓主你好,所謂的退休中人一般指的是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員,因為2014年10月份開始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正式繳納基本養老保險,那麼也就是在2014年10月份以後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就被稱之為是退休的中人了。
當然,這部分中人的退休金發放,他和之前老人的退休金發放的計算方式,是完全不一致的,因為從繳納基本養老保險開始,那麼實際上他的這個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就跟我們企業在職職工累積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幾乎是一樣的,但是,畢竟,退休的事業單位的老人所拿到的退休金要遠遠高於這個退休工人的退休金待遇,所以,國家在當時就提出了,過渡性10年的一個補償養老金的一個待遇。
那麼時至今日,實際上有很多地區並沒有將這個補償性的養老金發放到位,所以說這就形成了事業單位中人和事業單位的老人,養老金的差距是很大的。但是既然有這樣一個10年的過渡性的政策,雖然說很多地區沒有將這個過渡性養老金發放到位,但並不意味著他永遠不會發放到位,只不過具體的一個落實方案還沒有下發,而且有些省份已經確定,慢慢的要給予補發,所以說,發放到位只是一個時間性的問題。
自2014年10月1日起,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開始按月繳納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為本人工資總額,如繳費基數低於社平工資60%,按60%繳納,如果繳費工資高於社平工資300%,超出部分不繳納。繳納比例為單位20%,個人比例8%,繳納從例下調後,單位16%,個人比例不變,個人繳納部分全部進入個人賬戶,享受統一的記賬利率,2019年記賬利率為7.61。
除職工養老外,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還需繳納職業年金,職業年金繳納基數為本人工資總額,單位繳納8%,個人繳納4%,職業年金部分計入個人賬戶,享受職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收益。
由於中國在新政策執行前參加工作,因此在計算養老金待遇時會將新政策執行前的工齡計為視同繳納年限,具體計算時包含:基本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個部分
單位和個人繳費的職業年金全部進入個人賬戶,達到退休年齡後可按月領取養老金,按照退休時對應的計發月數計算職業年金月待遇標准,計算方法參照個人賬戶養老金,職業年金發完為止,本人身故時按遺產繼承。
自2014年10月1日起,至2024年9月30日終,為新老政策的過渡期,過渡期按新老辦法同時計算養老待遇,當新辦法的養老金待遇(含職業年金)低於老辦法時,按老辦法執行,當新辦法高於老辦法時,超出部分按年不同比例發放。
臨界點(2014年10月1日)之前參加工作、之後退休的就算是「中人」,這里說的是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自從這一天開始,每一天都有無數的「中人」在退休,可是,每一個人退休之後領取的養老金比在職時的打卡工資懸殊幅度都是相當的大,有的人少了1000多元,有的人少的更多。
這些「中人」們一問,得到相關部門的答復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沒有計算好呢,等到計算清楚之後,多退少補,一分錢不能少,放心吧!好啊!等吧,既然這樣,哪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結果,從臨界點之日起一直到現在,五年時間過去了,除了每一年4%~6%的幅度調整養老金之外,大部分的「中人」基本上和原來的養老金變化不大啊。這些人再一次詢問相關人員,得到的回復還是沒有算清楚。
這就怪了!為什麼會這樣慢呢?五年計算不清楚「中人」的養老金,到底是因為什麼呢?是不會計算,還是算不出來或者是根本就沒有計算?連不是「中人」的人都感覺到不是那麼對勁。各種各樣的猜測都有,有的向好處猜,有的向不好處想。
事實上,從2018年開始就有好幾個省份的個別地區宣布,要加快推進「中人」養老金的兌現速度,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好這個問題。結果呢,到現在為止,依然還有很多很多的地方沒有弄清楚。
一些網友已經耐不住性子了。請看個別的網友說的:
還有很多的說法或者說是意見,反正就是認為,「中人」的養老金來得太慢了。
在這里,我相信相關部門的相關人員一定也是非常著急的。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計算清楚並且發放到位,這應該是這些工作人員的目的和出發點。
但是,我覺得,應該抓住問題的關鍵,拿出切實的措施,下大決心,銳意改革,突破難點,不是不能解決的。
是的,應該按時發放這些「中人」的養老金了,不然的話,退休的「中人」越來越多,不就越來越難了嗎?
所以說:
有關部門趕快下定決心,拿出切實的措施來,以盡快地兌現這些人的養老金!
這個問題,我剛剛那回答過,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都有中人,你問的應該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吧!中人退休金計發工作正在提速!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從哪一年退休算中人呢?中人的退休金計發進展如何?
這個問題對於廣大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來說是十分關心的一個問題。
哪一年退休的人算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呢?這是指在2014年9月30號之前參加工作,在2014年10月1號之後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職工。
因為在2014年10月1號,養老金正式並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正式開啟改革,不用繳費就能領高額養老金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機關事業單位職工要每月繳納8%的養老保險費和4%的職業年金。
也就是說,退休中人指的是在改革前參加工作,在改革後退休的人。對於中人的養老金,目前實行的是新老辦法對比,實行保底控高。
一般來說,按照新辦法計算的養老金待遇會更高一些,所以國家設置了十年的過渡期,第一年補發高出養老金的10%,第二年發20%,一直到2024年補發100%,到時就完全按照新辦法計發養老金了。
不過,補發政策沒有出台,補發工作進展緩慢,所以現在退休中人依然領的是預發養老金,不是真正的養老金。
有一個好消息,近期中人養老金補發的工作有加速的跡象,因為很多城市正式啟動了中人養老金的補發工作。
都有哪些省份和城市呢?從省份來看是江蘇,福建,河南等地,具體的城市分別是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
另外,河北邯鄲的退休人員也反映說接到了核算養老金的通知。
四川也召開了機保中人政策研討會,認為中人養老金補發完善方案比較可行。
所以種種跡象表明,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的養老金補發工作的步伐正在加快,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正式補發中人養老金的隊伍中來。
這也是廣大退休中人們翹首以待的一天,希望能快點到來。
從哪一年退休算中人?中人退休金計發進展如何?這里有兩個問題需要回答,下面分別進行解答與闡述。
從題目分析,題目中所指退休中人,肯定為機關事業退休中人無疑。究竟從哪一年退休算中人呢?准確的回答應是,按養老並軌時間節點,即2014年9月30日以前參加工作,在2014年10月1日以後退休的。而且,實際和視同繳費年限滿15年及以上者,即為機關事業退休中人。
提出中人養老金計發問題,並討論展望中人養老金計發進展情況,這的確是一個雲山霧罩,山高路遠的一個棘手問題。沒有第一手資料,不掌握有關重要信息,哪如何預測進展呢?真有點「亱半臨深池」的感覺在其中!
我大膽談出自已的拙見與認知:從獲得的相關有限信息可以預知,涉及養老金重新核定的各種參數、數據,都已確定並下發到位,已不存在任何的技術性障礙了。這就是說,計發辦法的完善與調整,還是十分完備和科學的。現在,具體的套算、核定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之中,由於核算數據千頭萬緒,整理與驗算工作必須慎之又慎,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是,可以肯定地講,曙光就在眼前,機關事業退休中人「預發養老金」,被「全額養老金」所替代的日子就在前頭,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老人是指1998年6月30日前已退休人員,中人是指1998年6月30日前參加工作,1998年6月30日後退休的人員。新人是指1998年6月30日以後參加工作的人員。
1、「老人」:指當地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啟動前參加工作(全國各地啟動時間有先有後,並不統一),啟動前退休的人員。「老人」無需繳納 社會 保險費用,按照實際工作年限等情況,按照過去的老辦法計發退休金。
退休時的工齡=實際工作的工齡(特殊工種折算工齡)
2、「中人」:指當地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啟動前(1992~1995年, 具體時間以各地啟動時間為准)參加工作,啟動後退休的人員。
啟動前無需繳納養老保險費用,此前的工齡稱為視同繳費年限。啟動後,需要繳納 社會 保險費用,並以此作為工齡,繳納 社會 保險這一段的工 齡稱為實際繳費年限。工齡達到15年,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方可退休。
退休時的工齡=視同繳費年限(1992~ 1995年前實際工作年限,可含特殊工種折算工齡) +實際繳費年限
3、「新人」:指當地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啟動後參加工作,啟動後退休的人員。養老保險必須至少繳足15年,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才能退休。
(9)四川中人退休金在社會上的反響擴展閱讀
我國改革開放後,在20多年來的退休人員社保制度,也就是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制度的政策變革之中,出現了兩次重要的階段性改革,出現了兩次所謂的」老人」、"中人」和「新人」的劃分,也就產生了兩類有所區別的企業退休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老人」 "中人」和「新人」。
相同之處:
1、稱呼:劃分以後,涉及到的人群都分為三類,人群叫法都有相同的稱呼,都叫"老人 "中人」和「新人」。
2、依據:均是退休養老制度的改革,均以改革時間節點為分水嶺。改革時間節點前參加工作,並已退休的人員,稱為"老人」,改革時間節點前參加工作, 改革後退休的人員,稱為"中人,改革時間節點後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人員,稱為"新人」。
3、結果:都和退休後的養老金計發有著根本性的聯動關系,執行「老人」老辦法,「中人」過渡法,「新人」 新辦法。
不同之處:
1、兩次劃分的時代背是和目的不同
第一次,1992~1995年,是企業人員退休制度的改革。
第二次,2018年10月1日,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制度的改革,和企業人員退休制度並軌。
2、兩次劃分的政策指向性人群不同
第一次,面向非機關事業單位人員。
第二次,面向機關事業單位人員。
3、企業退休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中人的養老金的計發結果不同
機關事業單位中人有10年過渡性差額補貼,企業單位中人沒有補貼。
題主這里所說的退休中人應該是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
為了徹底結束退休金待遇的「雙軌制",2014年10月1日,國家推行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從此,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也與企業職工一樣,在職時要繳納 社會 養老保險費用,退休後在養老保險基金領取養老金。在2014年10月1日以前巳經參加正式工作,以後才能陸續退休的人員稱為"中人"。
為了使「中人"養老金不減少、不吃虧,國家把他們並軌以前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並以一筆過渡性養老金作為補償。還把2014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這10年,作為中人養老金計算的10年過渡期,釆取新、老兩種辦法來計算退休金,限高保底。
由於中人養老金計算在視同繳費年限、工資增長率、計算參數等方面的復雜性,致使退休中人的正式養老金方案歷經幾年也沒有出台,也使得各地自2014年10月1日以後陸續退休的中人只能統一按照2014年9月份的工資標准來計算預發養老金,也可以稱為臨時生活費。
陽光總在風雨後,2017年底,浙江省象山縣在全國率先對退休中人的正式養老金進行了理順、補發。隨後,江西省贛州市、陝西省鳳縣、甘肅省平涼市、山東省東營市和濰坊市、安徽省肥西市等地先後對退休中人的養老金進行了補發和兌現。
2018年12月,四川省在全國第一個大范圍理順了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的養老金、職業年金待遇,並進行了補發和兌現。進入2019年以來,江蘇、廣西、雲南、湖南、貴州等地社保部門都相繼公布了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正式養老金巳理順並即將進行補發的消息。
從各地進展來看,各地退休中人正式養老金、職業年金的待遇應該會陸續進行補發和兌現。
別亂講:一直以來"企退″才有"中人″!
2014年後"事業"也繳社保後,"事退″也有中人了!
1995年前(非"企業″社保繳費試點城市,如合肥市)"企退"視同繳費年限",即:1994年前參加工作的,均為"企退中人"!具有"視同繳費年限″的退休人員均為"中人″!
企退人員1995年後參加工作的,退休就不屬於"中人″!
同樣的"事退人員″2014年後參加工作的,到退休也不屬於"中人″!
給你畫好線了嗎2014年9月31日到2024年9月31日。中人!
很多人被中人的定義搞糊塗了,尤其是機關事業單位的中人。有的人認為「中人」待遇會吃虧,有的人認為「中人」待遇會賺便宜。究竟是怎樣的呢?
2015年國家決定從2014年10月起實施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改革的基本原則是「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中人逐步過渡辦法」。在人社部、財政部《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的通知》中,提出了「中人」的稱呼。文件提出,對於2014年10月1日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中人」設立10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對比,保底限高。
該稱呼很明確,2014年10月1日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才叫「中人」。
根據定義,各省市在宣傳的時候也很明確,就是在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前退休的叫做「老人」;改革後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叫做「新人」;處於中間的人員叫做「中人」。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有人2014年10月1日前參加了企業社保,2014年10月1日之後才調入機關事業單位,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話,一樣屬於「新人」。
所以,並不是哪一年退休算「中人」,而是2014年10月1日前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之後辦理機關事業單位退休才算做「中人」。
如果2014年10月之後轉為企業工作、退休待遇計算,就要按照企業退休待遇計算辦法計算了,也不屬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中人」。
(一)新辦法。
2014年10月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國家推出了養老待遇計算新辦法。這一計算新辦法是參照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計算新辦法完全一致。
繳納養老保險產生的待遇是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對於繳納養老保險之前的視同繳費年限,會按照有關規定繼發過渡性養老金。
視同繳費年限的視同繳費指數,根據退休時的崗位職務、薪級級別和退休生活補貼對應的調節標准來確定的。
另外,國家還引入了職業年金,作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有效補充。
(二)老辦法。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待遇老辦法,說起來比較簡單。
退休時發放基本工資的一定比例,再加上退休級別對應的退休生活補貼數額。
退休時的工齡長短確定了計發比例高低。工齡10年到20年,發放基本工資的70%;20年到30年,發放基本工資的80%;30到35年發放85%;35年以上發放90%。獨生子女父母、勞動模範或受到一些表彰獎勵,都可以提升一定比例的計發標准,合計最高不得超過100%。
退休生活補貼數額跟各地的經濟 社會 發展水平相一致,由各地決定。
(三)10年過渡期 。
人社部、財政部對於「中人」設置10年的過渡期,過渡期內對中人有一個特別的保護規定,就是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對比,保低限高。
如果過渡期結束,就沒有新老待遇計劃辦法對比了,也沒有保低限高。通通使用退休待遇新辦法計算養老金。
由於2014年10月以後,為了配合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繳納養老保險,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制度也進行了修改,大幅提高了基本工資的標准,有的提升了幾千元。因此,國家明確按照2014年10月1日之前的本人基本工資標准確定老辦法待遇標准,同時根據國家統一公布的工資增長率進行不斷調整。
10年的過渡期,實際上防止了一些人待遇過低,也限制了一些人養老金過高。基本上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尊重的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養老金繳費年限越長,退休待遇高出的部分就越明顯,不會再出現老辦法中過去10年工齡計劃比例都一樣的情況了。即使多繳費一個月,養老金也能多出幾元的待遇。過去崗位級別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繳費基數的高低上,一樣也能體現出養老金差異,但重要性大大降低。
前期由於工資制度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建立、職業年金制度;視同繳費指數、國家工資增長率等很多因素需要完善,因此多數地區將中人待遇理順工作拖到了2018年。隨著條件的逐步成熟,目前,山東、陝西、浙江等很多地區的中人的養老金待遇計算辦法都已經理順完畢。問題較多的四川省也正在研究制定完善方案,相信中人們很快都能夠拿上真正的養老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