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保退休年齡
法律分析:根據人社部方案將實行漸進式延遲退休:每年延長幾個月退休年齡,直到經過相當長時間達到新擬定的法定退休年齡。從2018年開始,女性退休年齡每3年延遲1歲,男性退休年齡每6年延遲1歲,直至2045年同時達到65歲。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Ⅱ 社保的新規定退休年齡和最低繳多少年
我國退休年齡是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
養老保險買滿十五年,醫療保險至少男性需要繳滿25年,女性需要繳滿20年,其他保險需要繳納至退休,退休之後才能享受保險待遇。
根據《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規定:
第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
(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
(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四)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定,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第二十七條
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達到國家規定年限的,退休後不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未達到國家規定年限的,可以繳費至國家規定年限。
第四十六條
失業人員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累計繳費滿一年不足五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十二個月;累計繳費滿五年不足十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十八個月;累計繳費十年以上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二十四個月。重新就業後,再次失業的,繳費時間重新計算,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與前次失業應當領取而尚未領取的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合並計算,最長不超過二十四個月。
Ⅲ 2020年最新退休年齡表
法律分析:1.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五周歲,參加革命工作年限滿十年的;
2.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參加革命工作年限滿十年,經過醫院證明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
3.因工緻殘,經過醫院證明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社會保險關系,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使公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第七十四條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通過業務經辦、統計、調查獲取社會保險工作所需的數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及時、如實提供。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及時為用人單位建立檔案,完整、准確地記錄參加社會保險的人員、繳費等社會保險數據,妥善保管登記、申報的原始憑證和支付結算的會計憑證。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及時、完整、准確地記錄參加社會保險的個人繳費和用人單位為其繳費,以及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等個人權益記錄,定期將個人權益記錄單免費寄送本人。用人單位和個人可以免費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查詢、核對其繳費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
Ⅳ 最新社保退休時間政策
最新社保退休時間政策如下:
1.基本工資工人按照工人資格定:10年工齡2000元,15年工齡2300元,20年工齡2500元,25年工齡2800元,30年工齡3000元,40年工齡3500。(隨國民經濟增長)
2.工齡工資(含工齡):每年30元,隨著工齡增長。工齡工資的實行這不僅是對老工人的照顧問題,更重要的是鼓勵終身從是工人,有利於工人隊伍的建設和工人隊伍的穩定。
3.工作工資:補貼按照實際按勞取酬原則;
4、績效工資:月份和年獎金(取代職稱工資)。這部分獎金,只能占工資的10%左右。
5、特優津貼:全體工人公認的特別優秀工人,無名額限制,縣市以上部門高標准考核認定,象領國務院津貼領縣/市政府津貼,不終身制。
6、工人的退休金:按工齡,每工作一年100元。
7、養老保險:一般要交滿15年,到退休的時候才能終生享受養老金,所以想拿養老金的人請務必在自己退休前15年就開始交。如果到退休年齡交養老保險不滿15年,那等到退休的時候國家會把個人帳戶上存的8%的養老金全部退回來。
8、醫療保險:單位每月交的是9%,個人每月交的大概是2%外加10塊錢的大病統籌,大病統籌只管住院,而那11%里國家每個月會往醫保帳戶上打屬於自己的2%,如果每個月按照1369元的最低基數交社保,那麼1369×2%=27.38元。
9、住房公積金:如果每個月公積金交300塊,那麼公司每個月也往帳戶上打300塊,買房子的時候這就是600塊了。
Ⅳ 社保現在多少歲退休
1、我國將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爭取今年完成方案制定,後年正式推出,方案推出至少五年後。根據人社部方案將實行"漸進式"延遲退休:每年延長幾個月退休年齡,直到經過相當長時間達到新擬定的 法定退休年齡 。 2、從2018年開始,女性退休年齡每3年延遲1歲, 男性退休年齡 每6年延遲1歲,直至2045年同時達到65歲。《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第一條第一、二項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 (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
Ⅵ 2o23年退休政策出台
延遲退休政策並不是在2023年出台,而是在2022年正式實施。
延遲退休方案實施時間表:2015年 指定延遲退休方案--->2017年 上報中央同意並公開徵求意見--->2017年 公布方案--->2022年 正式實施
2018年退休年齡最新規定:社部今日公布延遲退休時間表,最新延遲退休方法最早2022年實施!這樣一算來對70、80後的影響很大。
四類人將受延遲退休影響最大:首先是小於等於50歲女性工人,即1972年以及以後出生的女性;其次是小於等於55歲女性幹部,即國家文件規定的黨政機關、人民團隊和事業單位中的正、副處級女幹部、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技術人員;
第三是小於等於55歲的男性工人,主要是從事繁重體力勞動的工人,即1967年以及以後出生的人;第四是小於等於60歲男性幹部,即1962年以及之後出生的男性。
2022年正式實施,按照退休年齡改革方案:從2018年開始,女性退休年齡每3年延遲一歲,男性退休年齡每6年延遲1歲,直到2045年同時達到65歲。
拓展資料
延遲退休即延遲退休年齡,指國家結合國外有些國家在討論或者已經決定要提高退休年齡的政策來綜合考慮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情況、就業的情況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齡來延遲退休的制度。2013年6月,由於就業壓力等多重原因,人社部已經擱置延遲退休的思路,僅僅從研究著手,進行學術探討。到2013年11月,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明確了頂層設計中,延遲退休政策漸行漸進。
2013年人民網聯合清研咨詢、優數咨詢所做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近七成受訪者反對延遲退休,59%的受訪者認為廢除退休雙軌制的時機已經成熟。此外,73.5%的受訪者支持實行彈性退休制。
延退政策撲朔迷離
「延遲退休」話題持續發酵數月之後,是否將納入正在研討中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引發外界廣泛聯想。多方消息來源顯示,這一議題或於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定調。
此前,中國社科院、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銀行等機構已陸續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提交了各自版本的養老保險改革方案。
隨後,人社部與多套方案的設計者碰頭,在養老制度上達成了多項共識,其中包括延長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和養老金實行並軌。不過,2013年10月21日,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否認了這一說法,稱會議主要是7家研究機構對養老保險改革研究成果的交流和研討,相關部門並沒有發表具體意見。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向中央遞交的「383」改革方案中,深化社會保障體制改革被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三大突破口之一予以提出。
2013年我國男性職工60歲退休,女性職工50歲退休(女性幹部55歲退休),艱苦崗位男性55歲、女性45歲退休,均從退休時起領取養老金。
面對我國巨大的養老金缺口,延遲退休成為現階段決策層屬意的填補養老金缺口的首選方案之一。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的梳理,早在2004年,「延遲退休」的話題就開始被提出,自2012年全國「兩會」以來,持續延燒,至2013年未歇。
此前,人社部多次表示將在我國穩慎推進延遲退休,具體方案未定。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作為研究擬訂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的部門,國家發改委專家就此表態,首次提出了「溫和延遲退休」的概念。
在2013年11月2日以「養老」為核心主題的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說,人類的平均預期壽命會越來越長,退休年齡延長是一個早晚的事情。楊宜勇認為,延遲退休不能「一刀切」,可以每年增加一個月或者兩個月,比如從2013年開始,退休的就是60歲加一個月,後年就是60歲加兩個月,這樣溫和地延長
最低退休年齡
多為重體力勞動者 男50歲和女45歲為最低退休年齡
根據當前現行的規定,國家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從事井下、高溫、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齡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因病或非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
按照這一規定,男50歲和女45歲是當前現行規定的最低退休年齡,可能會成為延遲退休政策的先行者。但實際上不難看出,退休年齡低的群體基本都屬於重體力勞動者,甚至是失去勞動能力的人。有觀點認為,對於腦力勞動者,延遲退休年齡可能不會對其生活造成過大的負面影響,但是對於那些體力勞動者,延遲退休的影響將更為明顯。一位工作了20多年的清潔工就曾經抱怨,年紀一大就不能繼續當清潔工了,「然而那個時候我還領不到養老金。我的生活該怎麼辦?」
有何影響
如果2022年落地實施,那麼以下三個群體將會受到退休新政的影響。
(1)小於等於50歲女性工人(1972年以及以後出生的女性);
(2)小於等於55歲女性幹部和男性工人,主要是從事繁重體力勞動的工人(1967年以及以後出生的人);
(3)小於等於60歲男性幹部(1962年以及以後出生的男性)。
由此看出,延遲退休方案影響較大是70後和80後,根據人社部方案將實行「漸進式」延遲退休,直到經過相當長時間達到新擬定的法定退休年齡。因此對於90後來說,到退休時估計已經完全趕上了新政。
支持和反對
一線體力勞動者不願延退 腦力和體力勞動者應區別對待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專家劉慶龍表示,對於延遲退休,應該先搞清楚是什麼人贊成延遲,又是哪些人反對,「在勞動一線的人沒有想延遲退休的,想延遲退休的都不在體力勞動一線上。」他認為延遲退休政策更多地顧及了腦力勞動者的利益,一定程度上未考量體力勞動者的利益,「對於一線的體力勞動者,他們根本不是八個小時工作制,在勞動力最旺盛的時候,體力全都透支,他們希望在退休時能養養身體,怎麼可能願意延遲退休?」
部長回應
2014年3月10日上午,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對於大家關注的延遲退休方案何時出台的問題作出了回應。他表示,延遲退休方案肯定會在2020年之前出台,但是,對於延遲退休政策是否如所傳的「延五用十」方案以及是否開展試點等問題,尹蔚民並沒有作出回應。
尹蔚民表示,延遲退休將是制定漸進性退休年齡的辦法,這個時間表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到的2020年前改革的一大任務,人社部肯定會在這個期間把這個方案推出。但是尹蔚民同時表示,這項政策是比較復雜的社會政策,涉及到人口的結構、勞動力的供給,以及社會保障基金的安全健康的發展。
「當然我們也注意到,這個決定公布以後,社會各界包括不同群體還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認識,所以我們在制定這個政策當中,會認真聽取各個方面的意見,進行充分的論證。」尹蔚民說。他表示,這個政策核心就是小步分解漸進性的推進。
2016年7月13日,2016年二十國集團勞工就業部長會議在北京閉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延遲退休方案預計今年出台。尹蔚民表示,延遲退休方案預計今年出台,將會小步慢走,逐步到位區分對待,分步實施。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尹蔚民曾表示,延退方案預計今年年內會拿出方案。
人社部回應
2015年12月,一份名為《人社部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時間表》在微信朋友圈內熱傳,很多人開始對照這份表計算自己的退休時間。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這份表不是真的
Ⅶ 2021退休年齡對照表
2021年延遲退休實施原則公布
「延遲退休」牽動社會神經,從最初提出,至今已歷時十餘年,在經過反復論證後,如今被提上日程。業內專家表示,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有望在「十四五」時期出台實施,在延長退休年齡的同時,可以考慮配套推行彈性退休制度。
2021年2月26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游鈞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人社部正在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延遲退休具體的改革方案。由於延遲退休年齡涉及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在方案研究制定過程中,將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充分吸收各界建議。
而最新消息,12日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1、每年延遲幾個月或每個月延遲1個月
小步調整,簡單理解就是延遲退休改革不會「一步到位」,而是採取漸進式改革,用較小的幅度逐步實施到位,每年延遲幾個月或每幾個月延遲1個月,節奏總體平緩。
也就是說,政策實施後,退休年齡線會往後慢慢推。比如說,原本滿50歲退休的女性,政策實施後,第一年,變成50歲1個月或幾個月退休。不同年齡段的人,退休年齡不同。以此類推,經過若干年過渡期完成改革。
可以確定的是,改革前期,臨近退休的人,只會延遲1個月或幾個月,不會出現一下子晚退休幾年的情況。
對年輕人來說,延長的退休年齡幅度會大一些,但未來有很長的過渡期和適應期。
2、個人會有自主選擇提前退休的空間
延遲退休不會搞「一刀切」,不是規定每個人必須達到延遲後的法定退休年齡才能退休,而是要體現一定的彈性,增加個人自主選擇提前退休的空間。
這是延遲退休改革最大、最重要的特徵。
客觀地講,不論是從不同職業群體、不同崗位的就業穩定性和工作強度看,還是從個人身體狀況、家庭需求和價值追求看,都存在較大的差異,由此產生的訴求各不相同,有的人希望多工作,有的人希望早退休。
延遲退休改革,應該充分考慮這些多元化需求。在統一實施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現實國情、文化傳統以及歷史沿革等情況,增加彈性因素,允許個人根據自身情況和條件,選擇提前退休的具體時間,充分體現改革的靈活性和包容性。
3、不同群體、不同性別將繼續保持退休年齡差異
延遲退休不是「齊步走」,而是要與現行退休政策平穩銜接。
我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男職工60周歲、女幹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政策有所不同。實施延遲退休改革將區分不同群體,採取適當的節奏,穩步推進,逐步到位。
對於現有不同職業、地區、崗位存在的一些政策差異,改革後也會保持政策延續性,確保政策調整前後有序銜接,平穩過渡。
4、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需協同推進
延遲退休不能「單兵突進」。延遲退休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與之相關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非常多,需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
一方面,過去一些與退休年齡相關的政策,要隨著延遲退休進行相應調整;另一方面,延遲退休改革也會帶來一些新問題和新挑戰,需要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及時跟進。
比如如何通過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促進大齡勞動者就業創業?如何更大力度對就業困難人員、特別是靈活就業人員給予社保補貼,幫助其再就業?如何進一步加大對大齡失業人員的保障力度,開發適合大齡勞動者的崗位?還有修訂相關法律法規等等。
只有統籌兼顧,配套措施到位,才能確保延遲退休改革平穩落地、順利實施。延遲退休對個人未來有何影響
國內現在有民眾提出質疑,認為延遲退休會影響到個人就業問題。對於這個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曾湘泉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延遲退休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就業,但這種影響十分有限。從目前情況來看,服務業發展狀況良好,給年輕人帶來了很多就業機會,新興行業不斷涌現,自媒體在年輕人當中流行起來,而且不少人利用自媒體平台賺了很多錢。同時針對延遲退休個人未來何去何從這個問題曾湘泉也給出了自己的解讀。
哪類工作人群數量會增加
在政策已經明確要實施的情況下,哪類工作人群數量會增加?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官員李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延遲退休將會使得個人主要從事「臨時工」這類工作,工地、工廠、外賣、快遞員等領域將會成為臨時工主力,同時勞務派遣一類非正式就業也屬於臨時工范疇。
現在臨時工當中有幾個比較受到歡迎,外賣員這個人們已經非常熟知,年輕人當中有很多都點過外賣,外賣員接一個單子好幾塊錢,一天下來可以送上幾十份,一個月下來收入可觀。快遞員在電商背景下逐漸發展起來,網購人數增多,使得快遞員這個職業變得火熱,和外賣員一樣,雖然人需要經常外出跑,但總體收入還是很高的。滴滴司機相比於計程車,價格要便宜,主要是按照里程來計算,相同里程之下,人們所花的錢比計程車少,所以得到了不少人的青睞,代價有時候也會找滴滴司機,滴滴司機一個月下來可以達到七八千收入,甚至更高。以上屬於臨時工、自由職業等范疇。
延遲退休會影響年輕人就業嗎
曾湘泉教授對延遲退休政策是否會影響年輕人就業這個問題予以了闡述,曾湘泉認為,年輕人就業更多考慮的是自己的就業能力和意願是不是相匹配,而且年輕群體更加願意去一些以互聯網為主體的新興行業,在新時代背景下,技術和模式的革新,使得年輕人有更多的就業空間。延遲退休並不一定會替代年輕群體的就業機會,對年輕人的影響不會太大。
男女延遲退休年齡表
除了令人關注的就業問題之外,延遲退休具體年齡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當前網上已經傳出「男女最新延遲退休年齡表」,其中顯示以2018年作為基準,對1958年以後出生的男性和1963年以後出生的女性做出了延遲退休後的表格內容,男性從2018年滿60周歲開始算起,女性從2018年滿55周歲開始算起,依次往後順延延遲退休年數。該表的出現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雖然國家現在還沒有實施具體延遲退休政策,但是根據國內媒體的報道,據悉有關政策將會在2022年開始實施。作為普通老百姓來講,退休年紀是一個關注點,同時再就業問題又是一個關注點,現在臨近退休,但已經下崗的中年人,他們選擇再就業的范圍非常狹窄,其中保安、餐廳服務員等是很多人的高齡再就業人群的選擇。
年輕人在延遲退休政策實施狀況下受到的影響較小,同時可以就業的范圍廣泛,當前互聯網時代下,誕生了許多新興行業,這些行業而且十分適用於年輕人。各種臨時工性質的工作層出不窮,延遲退休政策對高齡再就業人群壓力很大,但對年輕群體影響力較小。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曾湘泉就延遲退休對個人未來有何影響這個問題提出自己的個人解讀,他說:國家延遲退休,在某種程度上會對就業產生不利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波及的范圍和能力受限,同時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之下,社會上誕生了許多新興行業,這些行業的出現對於緩解延遲退休帶來的就業壓力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