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退休工資怎麼算
一、退休的概念
退休(retire),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勞動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而退出工作崗位。2011年1月起,我國對個人提前退休取得的一次性補貼收入,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政府有關方面不斷釋放出延齡退休的政策意向,民意調查顯示,過半受訪者反對延長退休年齡,多數主張按規定年齡退休。
二、什麼是退休金
退休金(PensionPlan),是企業或事業單位職工或工作人員退休後一次或分次支付給職工的服務酬勞的一部分。企業制訂的退休辦法,應有利於提高職工的勞動積極性,使其老有所依,對社會的安定和提高企業效益均有益處。退休金演算法具體情況可直接咨詢當地養老保險經辦機構。
例如:根據上述公式,假定男職工在60歲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000元。
累計繳費年限為15年時,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
累計繳費年限為40年時,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
個人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139
❷ 在北京工作,現年50歲。月薪19000.退休後能拿多少退休金
退休工資是根據自己個人賬戶余額和當前平均工資計算的 現在無法確定
❸ 北京退休金計算方法是什麼
北京市退休金計算方法如下:
1、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2、基礎養老金=(退休時北京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乘繳費年限乘1%;
3、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余額/計發月數;
4、過渡性養老金=視同繳費年限計算的過渡性養老金+98年6月30日前實際繳費年限計算的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北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乘視同繳費年限繳費工資指數(為1)乘視同繳費年限乘1%)+(退休時上年度北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乘實際繳費工資指數乘被保險人1992年10月1日至1998年6月30日前的實際繳費年限乘1%)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七十三條
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負傷;
(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
(四)失業;
(五)生育。
勞動者死亡後,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
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准由法律、法規規定。
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
❹ 個人一年交我3840單位一年交768050歲退休後能領多少退休金
條件不足,無法計算。
目前退休的職工養老金由三部分組成: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
PART1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是指北京市在執行《北京市企業城鎮勞動者養老保險規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1998年第2號)後,按照1998年7月之後養老保險繳費以及之前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得出的養老金。
計算公式:基礎養老金=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職工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繳費年限為實際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兩部分。視同繳費年限是指參加養老保險繳費之前的工齡,雖然沒有繳費,但是視同為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通過審查檔案來確定。
職工平均繳費指數就是指職工歷年的社保繳費基數與社平工資比值的平均數。社保繳費基數為社平工資的0.6倍-3.0倍之間,如果一個員工一直按照社平工資的0.6倍作為社保繳費基數,那麼他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0.6;如果一直按照社平工資的3倍作為社保繳費基數,那麼他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3。
PART2個人賬戶養老金
養老保險分為單位繳費和個人繳費,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是累計歷年個人繳費的本息。計算公式: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計發月數
計發月數與退休時的年齡有關,50歲退休計發月數為195個月、55歲退休計發月數為170個月、60歲退休計發月數為139個月。
PART3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主要是為了補償正式建立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模式(1998年6月)之前參加工作的員工而計發的養老金。目前過渡性養老金包括兩部分,G視同和G實際。G視同是指沒有進行養老保險繳費,根據視同繳費年限計發的養老金;G實際是指1992年10月-1998年6月之間參加養老保險繳費計發的養老金。視同繳費年限繳費指數北京市規定為1。計算公式:過渡性養老金=G視同+G實際
G視同=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視同繳費年限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1%
G實際=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職工平均繳費指數×(1992年10月-1998年6月)之間的實際繳費年限×1%
PART4舉例
A女員工2016年退休,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資為85038元,1977年參加工作,1992年10月繳費養老保險;該員工的視同繳費年限為15年10個月,實際繳費年限為23年11個月,繳費年限合計39年9個月;該員工的平均繳費指數為2.2603,個人賬戶儲存額為192374.65元,98年之前實際繳費年限為5.75年。
B女員工2017年退休,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資為92477元,1978年參加工作,1997年1月繳費養老保險;該員工的視同繳費年限為18年4個月,實際繳費年限為20年11個月,繳費年限合計39年3個月;該員工的平均繳費指數為1.1718,個人賬戶儲存額為109020.55元,98年之前實際繳費年限為1.5年。
資料擴展
養老金計算過程
(一)基礎養老金=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職工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A基礎養老金=85038÷12×(1+2.2603)÷2×39.75×1%=4591.94元
B基礎養老金=92477÷12×(1+1.1718)÷2×39.25×1%=3284.60元
(1)85038÷12=7086.5元及92477÷12=7706.42元,分別為AB員工退休前上一年度的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2)AB員工的平均繳費指數分別為2.2603和1.1718,代表著A員工整個繳費期間平均繳費基數是社平工資的2.2603倍,B員工整個繳費期間平均繳費基數是社平工資的1.1718倍。翻譯成更通俗易懂的話就是,假設社平工資一直是7706元,A員工的社保繳費基數為17417.87元,B員工的社保繳費基數為9029.89元。(3)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兩部分,計算時要將年月換算成數字。A員工的繳費年限=15年10月+23年11月=39年9個月=39+(9/12)=39.75年;B員工的繳費年限=18年4月+20年11月=39年3個月=39+(3/12)=39.25年。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計發月數
A個人賬戶養老金=192374.65÷170=1131.62元
B個人賬戶養老金=109020.55÷170=641.30元
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是指養老保險個人繳費的本息之和,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利息按照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計息。目前個人繳費比例為繳費基數的8%;AB兩位員工都是女職工,55歲退休,計發月數為170個月。
(三)過渡性養老金=G視同+G實際=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視同繳費年限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1%+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職工平均繳費指數×(1992年10月-1998年6月)之間的實際繳費年限×1%
A過渡性養老金=85038÷12×15.83×1×1%+85038÷12×5.75×2.2603×1%=1121.79+921.01=2042.80元
B過渡性養老金=92477÷12×18.33×1×1%+92477÷12×1.5×1.1718×1%=1412.59+135.46=1548.05元
視同繳費年限是指養老保險制度實行之前,通過審檔認定的連續工齡;當然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參加社保之前的工作年限以及退伍復原軍人的軍齡都認定為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繳費指數目前北京市規定為1。
(四)AB員工養老金金額
A養老金=4591.94元+1131.62元+2042.80元=7766.36元
B養老金=3284.60元+641.30元+1548.05元=5473.95元
PART6結果分析
AB員工養老金相差2292.41元,具體分析如下:
基礎養老金二者相差1307.34元,主要原因是職工平均繳費指數的差距,兩者相差1.93倍,經社保工資的二次平均之後,二則仍相差1.48倍。平均繳費指數的差距就是繳費基數的差距,就是養老保險繳多繳少的差距。個人賬戶養老金二者相差490.32元、主要原因也是職工平均繳費指數的差距。個人賬戶存儲額為養老保險個人繳費的本金和利息,繳費基數低個人繳費金額就少。過渡性養老金二則相差494.75元,主要差額體現在G實際上面相差785.55元,相差6.8倍。原因有兩方面,第一、92-98年實際繳費年限長短,一個是5.75年,另一個是1.5年,相差3.83倍;第二、平均繳費指數相差1.93倍。
❺ 北京養老金計算基數是多少
養老金,也叫退休金、退休費,它是一種最主要的社會養老保險待遇。有關文件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可以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出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主要是來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當人們年富力強時,他們所創造財富的一部分被投資於養老金計劃,以此來保證老有所養。
中國養老金主要是分為兩類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這兩者實行的不同制度,被廣泛稱為是養老的“雙軌制”,因為兩者的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種歧視性的制度,在中國已經持續20年之久了,它們之間具體表現為三個不同:
一、是統籌的辦法不一樣。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即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財政統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標准不一樣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准遠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
❻ 北京市退休金怎麼算
北京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算辦法如下: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僅限1998年6月30日以前參加工作人員、之後參工的視同繳費年限人員)。
1、基礎養老金=(退休時北京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余額/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視同繳費年限計算的過渡性養老金+98年6月30日前實際繳費年限計算的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北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視同繳費年限繳費工資指數(為1)×視同繳費年限×1%)+(退休時上年度北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實際繳費工資指數×被保險人1992年10月1日至1998年6月30日前的實際繳費年限×1%)
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關於貫徹實施<北京市基本養老保險規定>有關問題的具體辦法》
京勞社養發[2007]21號
二、關於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
基本養老金按以下標准計發:
(一)基礎養老金月標准為:以被保險人退休時上一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按被保險人的全部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每滿一年發給1%;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被保險人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除以國家規定的計發月數(見附表1);
(三)過渡性養老金月標准為:按視同繳費年限計算的月過渡性養老金與按實際繳費年限計算的月過渡性養老金之和。其中:
按視同繳費年限計算的月過渡性養老金為:以被保險人退休時上一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按被保險人的視同繳費年限每滿一年發給1%;
按實際繳費年限計算的月過渡性養老金為:以被保險人退休時上一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與其本人繳費工資指數的乘積為基數,按1998年6月30日前被保險人的實際繳費年限每滿一年發給1%。
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具體計算公式見附件一。
附件一:
1、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
J =(C平+C平×Z實指數)÷2×N實+同×1%
2、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
G = G同 + G實
其中:G同 = C平×Z同指數×N同×1%
G實 = C平×Z實指數×N實98×1%
3、基本養老金計算公式中有關指標解釋
(1)J 為「基礎養老金」;
(2)C平 為被保險人退休上一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保留兩位小數);
(3)Z實指數(實際繳費工資指數,計算結果保留四位小數)=(Xn/Cn-1 +……+X1993/C1992+X1992/C1991)/N應繳;
(4)Xn , ……,X1993 , X1992為被保險人退休當年至1992年相應年度各月本人繳費工資基數之和;
(5)Cn-1,……,C1992, C1991為被保險人退休上一年至1991年相應年度本市職工平均工資(見附表2),其中Cn-1為被保險人退休上一年本市職工平均工資除以12再乘以當年的應繳費月數,C1991為1991年本市職工平均工資除以12再乘以3;
(6)N應繳 為被保險人應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年限;
(7)C平×Z實指數 為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8)N實+同 為實際繳費年限與視同繳費年限之和;
(9)G 為「過渡性養老金」;
(10)G同 為按視同繳費年限計算的過渡性養老金;
(11)Z同指數(視同繳費年限的繳費工資指數)=1;
(12)N同(視同繳費年限)為實行個人繳費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齡;
(13)G實 為按視同繳費年限計算的過渡性養老金;
(14)N實98 為被保險人1992年10月1日至1998年6月30日前的實際繳費年限。
以上涉及的繳費年限,均計算到月,保留兩位小數。
以上涉及基本養老保險金的計算,以元為單位,保留兩位小數。
❼ 誰能舉個例子,看看養老金怎麼算的
以北京市為例。
按照《北京市養老保險》第十二條規定,城鎮職工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基數,按照8%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全額計入個人賬戶。
繳費工資基數低於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60%的,以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作為繳費工資基數;超過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300%的部分,不計入繳費工資基數,不作為計發基本養老金的基數。
企業以全部城鎮職工繳費工資基數之和作為企業繳費工資基數,按照20%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企業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在稅前列支。
依據《關於發布2019年北京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標準的通知》相關規定,結合全市經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情況,考慮參保人經濟承受能力,2019年北京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標准為年繳費1000元,最高繳費標准為年繳費9000元。
也就是說,北京市養老保險以職工為例,繳費標准按照9000元計算,那麼職工個人要交納的費用為:9000*8%=720元。而企業需要按照12%交納,也就是9000*12%=1080元。合計就是720+1080=1800元。
(7)北京市退休工資舉例擴展閱讀:
以北京市為例,基礎養老金=(退休上一年北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實際繳費年限與視同繳費年限之和×1%。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指參保人員退休時,上一年北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乘以本人的實際繳費工資指數。
用每年各月繳費工資基數之和除以相對應的上年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各年比值相加後除以應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年限後即得到實際繳費工資指數。
實際繳費工資指數,可以理解為個人繳費水平和社會平均繳費水平的比較,在計算養老金時,這個指數起到了對計算基數進行放大或縮小的作用。繳費時間越長、繳費越多,養老金拿得也就越多。
參考資料來源: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發布2019年北京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網路-北京市養老保險
❽ 退休工資如何計算舉例
退休工資計算方式:用基礎養老金與個人賬戶養老金等養老金之和相加。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上一年度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乘個人累計繳費年限乘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60周歲為139,50周歲為195)。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
個人跨統籌地區就業的,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隨本人轉移,繳費年限累計計算。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基本養老金分段計算、統一支付。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三十四條 國家根據不同行業的工傷風險程度確定行業的差別費率,並根據使用工傷保險基金、工傷發生率等情況在每個行業內確定費率檔次。行業差別費率和行業內費率檔次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施行。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使用工傷保險基金、工傷發生率和所屬行業費率檔次等情況,確定用人單位繳費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