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德國工作繳稅幾年可領取養老金,如工資為4000歐元,可領取多少,幾歲開始領
在交滿60個月的養老保險後,才能有權享受養老金。
領取養老金的數額除了你的年薪之外, 還要具體根據你的繳納的年限來定.
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齡還是67歲, 據我所知, 提前領的話, 領不到全額的, 比如 70%, 80%.
如果到退休年齡之後, 還在工作, 領取養老金的時間往後順延的話, 會有額外%的補助作為獎勵, 比如 110%, 120%.
養老保險如果上滿45年, 可以在65歲時開始領取全額.
2. 外國人說寄一個箱子給我叫我幫他接收,說裡面有退休金,說要來中國投資不知真假
我也為了幫助一個德國在葉門的軍官接受退休金,讓我現在傾家盪產了。現在快遞員說在中國扣了一個多月了,說還有最後一筆清關費用。我告訴他准備好了,需要親自去機場海關交錢,快遞員用各種各樣的說法,說這是洗錢,會被抓起來的,我和這個軍官是戀人。這也是洗錢嗎?
3. 德國科隆工程師退休金是多少
德國科隆工程師退休金是多少?這個德國的工程師退休大約是年薪50萬左右。
4. 在德國交多少年養老保險才能有養老金嗎
提前領的話, 領不到全額的, 比如 70%, 80%, 120%在交滿60個月的養老保險後,才能有權享受養老金。專
領取養老金的屬數額除了你的年薪之外, 還要具體根據你的繳納的年限來定.
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齡還是67歲.
養老保險如果上滿45年.
如果到退休年齡之後, 還在工作, 領取養老金的時間往後順延的話, 會有額外%的補助作為獎勵,
想了解更多的保險資訊與產品可以進入:平安保險,這里有豐富的保險資訊與優質的保險產品。
5. 退休金 是哪個國家率先提出的
俾斯麥於1815年4月1日出生於普魯士勃蘭登堡阿爾特馬克雪恩豪森庄園一家大容克貴族世家。幼時受過良好教育,曾經在哥廷根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法律、歷史和外語。大學期間,他曾與同學作過27次決斗。畢業後服兵役。俾斯麥體格強壯、個性粗野,為了追求目標可以不擇手段,持現實主義態度。1839年以後,他回到自己的領地,經營庄園經濟,採用新的耕作方法,改進農具,作物輪種,進行商品生產。1847年,俾斯麥成為普魯士議會議員;1851—1858年被任命為普魯士邦駐德意志聯邦代表會的代表,1859年任駐俄公使,1861年改任駐法公使。1862年任普魯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極力推行「鐵血政策」,主張通過戰爭,由普魯士統一德國。他相繼發動了對丹麥、奧地利和法國的戰爭,逐步實現了德國統一。1871年俾斯麥出任新成立後的德意志帝國宰相,並受封為公爵。此後的20年間,他權傾朝野。對內加強普魯士和帝國政府的權力,促進容克和資產階級的聯盟和經濟收益,鎮壓工人運動;對外採取現實主義態度,爭霸歐洲,並向海外積極擴張,他本人成為19世紀下半期歐洲政治舞台上的風雲人物。1890年,他被新皇威廉二世命令辭職,回到庄園。1898年去世。
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勞恩堡公爵,普魯士王國首相(1862年—1890年),德意志帝國第一任總理,人稱「鐵血宰相」(德文:Eiserner Kanzler)、「德國的建築師」及「德國的領航員」。
俾斯麥是19世紀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他任普魯士首相期間通過一系列成功的戰爭統一了德國,並成為德意志帝國第一任總理。
最初,作為一個保守的專制主義者,俾斯麥鎮壓了19世紀80年代的社會民主運動。他通過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養老金、健康和醫療保險制度,或社會保險。
6. 德國人幾歲開始領退休金
2012年1月1日,德國開始實施將法定退休年齡提高到67歲的法規。
新法規針對的是1947年以後出生的人。對於1947年出生的人,2012年的退休年齡提高到65歲零1個月。1948年出生的人,退休年齡將再增加1個月。
1958年出生的人,退休年齡提高到66歲。1958年以後,每晚出生一年,退休時間延長兩個月。這樣,到1964年及以後出生的人,法定退休年齡將提高到67歲。
(6)德國退休金謊言擴展閱讀
德國退休年齡規定的演變
德國規定退休年齡的那部法規制定於1957年,當時的出發點是預計德國人口出生率將不斷提高,而現實則走向了預測的反方向。近年來,德國雖是歐盟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出生率很低。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顯示,過去10年,德國大多數年份都處於人口負增長狀態。
聯邦統計局預測,到2060年,德國人口將從現在的8500萬下降到6500萬。人口出生率持續降低,老齡化趨勢便愈發嚴重。1991年,平均4個德國就業者養活一個退休人員,而預計到2030年,就得每兩個就業者養活一個退休人員了。
德國養老保障制度已有120多年的歷史。自有這一保障以來,實行的就是即收即付的政策,即由當前的工作者繳納養老保險金以支付已經退休人員的養老金。
但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重,上班族的負擔也日益沉重。這樣在兩代人之間就產生了一個是否公平的問題。為了維持代際之間的相對公平,現實的解決途徑就是延長退休者的年齡。
另外,由於德國人均壽命逐步提高,退休者領取退休金的年限也越來越長。統計顯示,在過去的40年裡,德國人平均領退休金的時間增加了7年,達到約17年,給保險公司造成的壓力越來越大。
在這樣的情況下,提高退休年齡成為德國政府不得已的選擇。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 延遲退休,德國人不搞「一刀切」
7. 法國的退休金改革為何引起公憤改革內容是啥
——析法國近期社會沖突的深層原因
22日,法國交通系統大罷工造成巴黎地鐵站內人滿為患。
22日,法國政府、交通部門和工會「三方會談」首輪談判宣告破裂!致使全國陷入混亂的交通大罷工由此進入第9天。除罷工外,接連兩天法國均爆發了示威遊行。醫務人員、教育系統、公務員、警察、郵電、航空部門職工、煙草店老闆、漁民等社會各階層人士均「大街上見」。法國社會沖突因薩科齊總統推出的體制改革而進入高潮。
起因:退休金改革
這次社會沖突與1995年希拉克總統和朱佩總理推出同樣改革而引發大罷工幾乎如出一轍。唯一不同的,是社會背景發生了深刻變化,包括法國國內和全球化高速發展中的國際大 環境兩個領域。從理論上來說,從9天前開始的交通部門大罷工,首先是因退休體制改革而引發的。法國因各種工作性質的不同,規定了多種特殊的退休金制度。其中地鐵和鐵路職工因工作艱辛而享有國家規定的特殊養老金政策,即可以在支付37.5年的養老保險金後全額領取退休金而退休。這樣,其他國家職工大多要干到65歲才能退休,而鐵路和地鐵職工可以提前退休。
問題在於37.5年所交納的退休保險金,並不能支付提前離職職工的退休金,國家必須對虧空部分進行補貼。早在十幾年前法國政府就醞釀著要取消這一特殊政策。一則國家已經負擔不起這筆大約30億歐元左右的支出,這佔法國國家各種補貼的6%。二則鐵路和地鐵工人的工作條件和環境早已與當年制定這一政策時大為改善,不再存在特殊艱苦的問題。法國有些制度確實制定於很久以前,如國家歌劇院職工所享有另外一種特殊退休的制度制定於1698年!而鐵路職工養老金制度制定於1855年。1945年曾對舊制度做出了一定的修正。但總的來說,開煤燒的火車和今天按按電鈕的高速列車的工作,兩者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因此薩科齊總統下決心要修改所有特殊規定,將交納退休保險金的年限一律提高到40年,以填補國家赤字。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問題。鐵路與地鐵特殊養老金涉及的人數並不多,但鐵路和地鐵職工並不準備放棄他們的這一「既得利益」;或說他們同意放棄,前提是國家進行另類補貼,但如果這樣,對政府來說等於沒有改革。因此雙方談判破裂,即在討價還價中尚未找到一個平衡點。由於交通是一國經濟命脈的「血管」,一旦堵塞,後果嚴重。9天來,法國每天因罷工而損失近4億歐元。
目前工會組織決心要給政府點顏色看看——畢竟二十多年來在法國罷工者從未嘗過敗績。而法國政府也一再強調,這一次「絕不再讓步」。薩科齊指責工會以少數人利益拿全國公交乘客作為「人質」,是不可接受的。政府顯然在動用一切力量,試圖削弱罷工者的決心和意志。雙方沖突肯定將會加劇。
斗爭:勞方維護權益
但這次罷工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2.5年的退休金問題,而涉及更為深層的因素。
冷戰結束後,東方社會主義陣營瓦解,以市場經濟和民主體制為代表的西方現行資本主義制度成為全球主流。「歷史終結」論被及時地提出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階級斗爭從此成為一個歷史名詞,全球都將共享「和平紅利」——一個富裕、和平、民主的世界將會甚至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
然而全球化和對利潤的追逐,卻使資本主義的本質重新充分地表現出來。冷戰時的「福利資本主義」現在看來並不是資本主義的本質,而是在社會主義陣營存在的情況下的一種「讓步政策」而已。當外部的壓力消失後,這幾年西方國家內部,特別是法國,追逐利潤變得日益瘋狂。事實上,就在法國政府以解決赤字為借口要取消鐵路和地鐵職工的「特殊退休制度」的同時,其他不公平的現象卻在法國社會迅速發展。法國社會幾十年來首次明確向資產者傾斜。
只要舉幾個例子即可理解這一不公平現象的嚴重性質:法國道達爾石油公司由於石油價格的上漲而盈利高達90億歐元,但這一盈利卻只對執股者分紅,即資本的勝利。在要求鐵路和地鐵職工勒緊褲帶的同時,政府卻通過立法,將高達150億歐元的稅收還給法國最富有者(通過稅收封頂政策)。當政府決心修改特殊退休金制度的同時,法國大老闆的退休金或賠償金卻提高到歷史空前的程度(理由是向美國看齊)。事實上有專家指出,改革特殊退休金制度給國庫只能帶來區區2億歐元而已。但給富人減稅一項就使國家多支出150億歐元。這是無法說服窮人的。
但法國政府這樣做也並不是沒有理由。法國在全球化背景下,競爭力越來越差,原因就是法國人工資太高。法國的出口越來越困難,貿易赤字不斷增加。不對富人減稅的話,就會有很多資金流向低稅收的周邊國家,特別是一些小國,如比利時、盧森堡等。因此,法國政府這次確實是下定決心要將改革推到底。
結局:最後一次罷工?
事實上,從歐洲的范圍來說,這一改革與歐洲目前的總體趨勢是一致的。英國早在十來年前就由撒切爾夫人強行改革而將自由經濟推給英國人。人們對英國煤礦工人長達一年半的大罷工慘遭失敗至今記憶猶新。德國也在默克爾上台後左右翼聯手向工會「宣戰」,迫使德國社會接受一系列痛苦的改革。法國目前可能是歐洲「最後的一個堡壘」。
社會學家們注意到的是,在英、德等真正推行了全面自由經濟的國家,罷工已經成為一種「奢侈行為」。工人在嚴酷的社會背景面前,已經沒有選擇。法國如果這次罷工失敗,政府下一步的改革措施必然是放寬解僱條件,隨後即降低工資,提高企業競爭力和利潤收入;也就是說,窮人將日趨貧困化……2006年當時的政府總理德維爾潘推出「首次青年僱傭法」就是一個先例。當時工會和學生的示威、罷工,在執政黨內部因爭奪總統大選起內哄的有利時機,獲得了成功。但這一次,則不是那麼容易取勝了。
對此,右翼政治家和左翼工會領導心裡其實都很清楚。法國預算部國務秘書桑蒂尼在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漏出了一句真話:「這次罷工很有可能是法國的最後一次……」言下之意非常明確:一旦罷工失敗,從此工會力量將走向消亡。事實上法國公眾對公務員罷工帶來諸多不便也都心甘情願地忍受,就是因為他們的罷工從長遠來看,有利於被僱傭者。在法國,私營企業職工幾乎無法罷工。如果這次罷工失敗,用不了多久,憲法規定的罷工權利,將會成為一種擺設。
法國選民也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法國政治圖譜這幾天正在迅速地朝著兩極分化。極左翼的「工人革命團」領袖貝尚什諾的民望因明確且全面支持罷工迅速上升,相反對罷工至今態度曖昧的社會黨總統候選人羅亞爾則直線下跌。兩者在民意測驗中已經持平。這非常說明問題,也證明法國社會危機正在加劇,而工人們也明白了這一點。在罷工獲得成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的情況下,出現了高速火車系統遭致人為破壞的現象。這是絕望中的工人的一種無望掙扎。對此,政府與工會都是一致的:破壞者將遭致司法的無情鎮壓……(
8. 國外都有哪些養老金制度
由於人口不斷減少和老齡化不斷加劇,降低退休金或再度延長退休者的年齡也難以避免,很多國外的養老制度也不斷的在改變。
按照新生效的法律,德國退休者的年齡將由過去的65周歲逐步過渡到67歲。所謂逐步過渡是指將延長的2年分為24個月。前12個月,用12年的過渡期,即每年在上一年的基礎上增加1個月的工作時間,這樣在2024年即可過渡到66周歲時退休。後12個月分6年過渡完,即每年在上一年的基礎上多工作2個月方可退休,這樣到2031年時即可執行67歲退休的制度。
總之,大多數國家都是讓你在年輕時創造更多財富,老了之後才會有好的養老保險,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了延長退休年齡。
9. 德政府空缺20萬公務員職位,德國為何會面臨這樣的現狀
因為德國公務員收入非常低,竟然還不如一般的企業員工,而且晉升方面也是很慢。所以德國的公務員遠不如中國公務員吃香。
很多人都認為公務員非常吃香,畢竟在中國公務員那可是很多人都擠破腦袋想考上的。但是這種現在在德國卻完全相反,德國公務員不僅不多,而且竟然空缺了20萬公務員職位。那到底是為什麼呢?
如果是少數民族的話,還能享受屬於自己的少數民族的假期,而且各方面也是比較穩定有保證的,所以這種情況之下,中國的公務員自然就比較吃香了。
所以德國公務員之所以空缺職位那麼多,還是因為福利待遇以及各方面跟不上導致的。雖然德國公務員也有屬於自己的假期方面的待遇,但是大家出來工作都是為了養家糊口,所以待遇福利上不上,自然也就吸引不了那麼多人來入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