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保退休後一個月能拿多少錢
能拿2000-3500元。
1、養老金計算需要考慮到當地的平均工資,參保人員的平均繳費指數以及養老保險的繳費期限等因素,因為領取的養老金包含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 交滿15年社保退休能領多少錢的計算公式: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其中: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月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1997年12月31日以前的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4%。
2、《社會保險法》規定:養老保險到達法定退休年齡,累計繳費滿15年以上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待遇。生活中,很多人參保只為了最後能夠有領取的資格,就只選擇最低的基數繳納社保,只繳滿15年的最低年限。 還有一部分企業,為了減輕繳納社保的負擔,會為員工繳納最低基數的社保,這就是造成很多企業職工最後退休金待遇低的原因。 實際上,全國社會平均養老金大約在2700元左右,2018年上海市平均養老金達到3799元,北京市更是高達3959元。
3、目前,全國待遇最高的企業退休人員,退休時能夠領取1萬元以上。 之所以養老金有這么大的差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與基礎養老金的參數有關的。基礎養老金跟社會平均工資掛鉤,但是又受繳費年限和繳費指數的影響。繳費指數實際上就是平時所說的繳費檔次,企業職工參加養老保險,最低要按照60%的社平繳費檔次來進行繳費,最高不能超過300%。
拓展資料
關於社保
1、社會保障是以國家或政府為主體,依據法律,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對公民在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以及由於各種原因而導致生活困難時給予物質幫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會保障的本質是追求公平,同時必須以立法或法律為依據。其基本內容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等。
Ⅱ 個人交15年社保退休領多少錢一個月
社保交15年退休拿多少錢
舉個很簡單栗子,陳大姐今年40周歲,在2010年時,社保就已達到了15年基準,她往後就再也沒有交納過了,好了,問題來了,社保交15年退休拿多少錢呢?
據悉,按政策規定,居民交費繳到退休年齡,就按退休地區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計算養老金。那麼,陳大姐在2010年時已經滿足了社保15年需求,則退休金按照2009年的平均工資計算養老金。
社保交15年多少錢的退休金呢,如果小夥伴們還不清楚,我們可通過一則案例來了解下:
陳大姐和唐大姐按照國家標准,為同單位員工,其中,公司和個人加起來每月繳納500元的社保,前提是兩位大姐都60周歲退休,其中陳大姐是較了15年,唐大姐則20年,若2009年的平均工資為4000元計算的話,每月兩人拿到手中退休金如下:
(1)陳大姐/15年:
其中,基礎養老金部分為:(4000+4000)/2*15*1%=600;
反之,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為:500*12*15/139=647;
那麼,陳大姐社保交15年多少錢呢,結果為600+647=1247元。
(2)唐大姐/20年:
其中,基礎養老金部分為:(4000+4000)/2*20*1%=800;
反之,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為:500*12*20/139=863;
唐大姐交納了20年的社保退休後,每月領取的養老金結果為800+863=1663元。
Ⅲ 個人繳納社保退休後可以領多少錢
領多少錢根據情況而定。
領取養老金計算如下:
1、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3、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4、公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個人交社保交滿15年後,每月領取多少錢
個人交社保,屬於靈活就業自由者性質,跟單位給員工繳納社保的性質不同,少了工傷、失業等險種,自然跟單位的五險退休後每月領取的養老金少點。個人交的社保如果是低保險,交滿15年,男性60周歲退休,女性50周歲退休,以目前我們寧波市養老金待遇來說,一般每月領取的養老金是1300元左右,以後逐年增加。單位的五險,因為有醫保,退休後的養老金一般社保情況是這樣的,社保交滿年齡了,而醫保還未交滿,退休時醫保要延遲繳納、或者退休時一次性補繳,15年養老金剛開始領取只有2200左右,扣除醫保630多元,以後逐年增加。
各地區養老金的領取情況不同,僅以寧波市的領取情況作為參考。
Ⅳ 個人社保退休後一個月能拿多少錢
Ⅵ 自己交社保最低檔15年以後能領多少
社保作為一項國家給予公民的保障福利,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的息息相關。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領取養老金的兩大硬性條件就是,在退休前繳滿15年的養老保險,以及按照規定辦理退休手續。
對於有固定收入來源的人來說,社保繳納的壓力也會相對較小,但對於很多靈活就業者,或沒有穩定收入的人來說,繳納社保費用還是有一定的壓力,所以為了將來能順利享受到養老金待遇,大部分人往往都會選擇按最低的基數標准來參保。
按照"最低檔"的養老保險繳納基數,每年需要繳納多少費用?
我國養老保險遵循的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原則,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繳費,可以在60%~300%的繳費檔次中選擇,如果個人工資是低於社會平均工資的,那麼就可以按最低檔,60%的繳費基數來進行參保繳費。
比如個人工資為6000元,低於當地社會平均月工資的60%,那麼按60%的最低繳費基數為,6000*60%=3600元,靈活就業人員按20%的養老保險繳費比例來算就是,3600*20%=720元。也就是說,靈活就業人員每月所需要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為720元。
當然,如果大家覺得以靈活就業的方式,繳納養老保險還是有一定的經濟壓力,那麼城鄉居民社保也是一項值得考慮的選擇。按標准,每年最低大概只需繳納200元左右的費用,也可以享受到最基本的養老和醫療福利,只不過相比起職工社保,退休後所領取到的退休金也會相對較低一點。
按「最低檔」基數繳滿15年的養老保險,在退休後能領取到的養老金是多少?
我們都知道,養老保險分為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由單位和個人分別按照相應繳費基數比例,劃入兩個賬戶中,但如果是靈活就業人員,則根據20%的繳納比例,其中12%劃入統籌賬戶,8%劃入個人賬戶。而統籌賬戶的資金即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的資金即個人養老金,退休後領取到的養老金也就是這兩個賬戶養老金的總和。其計算公式分別為:
基礎賬戶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儲存額÷計發月數
其中個人賬戶中的計發月數一般分:50歲為195個月,55歲為170個月,60歲為139個月。
比如深圳市在上年度的社平工資為8000元,按照最低繳納比例60%來計算,靈活就業人員每月,應繳納的養老保險金額為8000*60%*20%=960元。
在不計算工資上漲以及利息等情況下,那麼深圳市的靈活就業人員,15年總共需要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為172800元,其中103680元劃入統籌賬戶,69120元劃入個人賬戶。
假設深圳市的社平工資保持8000元不變,按照最低繳納基數標准計算,深圳市的靈活就業人員在60歲退休,可以領取到的退休金為:
基礎養老金=(8000+8000*60%)/2*15*1%=960元
個人養老金=69120/139=497元
兩項養老金相加總和,最終能領取到的養老金則大概為1457元。
由此可見,個人按最低標准繳納養老保險的壓力還是比較小的,但所領取到的養老金與單位職工相比起來,也少了很多,而且這筆養老金的數額。在如今這個物價飆漲的時代里,如果是生活在農村,或許還能滿足日常開支,但若是在城鎮生活,特別是在一二線城市中,可能維持日常生活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Ⅶ 社保交滿15年後,到退休年齡,每月可以領取工資多少錢
是否就滿15年以後到退休年齡,每個月大約可以領1200,200塊錢左右,這個是根據自己的底薪來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