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87年參加工作,女,身份:幹部。在民航空管局上班。有工程師職稱,一直從事技術崗位工作,請問退休年齡
國家規定:
幹部
黨政機關、群眾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的幹部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都可以退休。
(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五周歲,參加革命工作年限滿十年的;
㈡ 空管工資待遇怎麼樣
空管剛進去的時候總局就有6000左右,其它分局5000左右,中南是所有空管局待遇最好的,吃飯幾乎免費一般能在單位免費住兩年(有的沒限制如湛江),除中南外其它空管局實習期間是3000左右(正負1000都是正常的)聽說新疆1400左右(事實也證明 中國紐西蘭的待遇是很差的。其實實習的錢能養活自己就行不必太過在意)。
我問了一個二級管制員(他是深圳機場塔台,屬中南空管局的)他說他的收入2W起(其實二級管制都差不多2W起,我有的同學看過他們的工資單回來跟我們說的),工作了12年了,其實二級管制員也好混,11年內不要有太大的犯錯就行,一級的話全中國也就十來個,別想了孩子,也問了一個成都近進空管,工作8年了,8000一個月(沒問是到手的還是總收入,有沒有加其它福利)。
空管:利用通信、導航技術和監控手段對飛機飛行活動進行監視和控制,保證飛行安全和有秩序飛行。 在飛行航線的空域劃分不同的管理空域,包括航路、飛行情報管理區、進近管理區、塔台管理區、等待空域管理區等,並按管理區不同使用不同的雷達設備。
在管理空域內進行間隔劃分,飛機間的水平和垂直方向間隔構成空中交通管理的基礎。 由導航設備、雷達系統、二次雷達、通信設備、地面控制中心組成空中交通管理系統,完成監視、識別、導引覆蓋區域內的飛機。
㈢ 華北空管局管制員每月什麼時候發工資
《勞動法》規抄定,工資按月發放襲。當月發放上月的工資是可以的,但是跨月就違法;如果公司拖欠工資,勞動者可以到勞動監察大隊投訴,由勞動監察大隊責令用人單位限期發放工資,逾期不支付的,還要加付賠償金。
《勞動法》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七條:工資必須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日期支付。如遇節假日或休息日,則應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資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實行周、日、小時工資制的可按周、日、小時支付工資。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㈣ 在哈爾濱空管一年工資福利獎金都算上能拿多少
哈爾濱空管中心,每個崗位的工資待遇都不一樣。還有看你學的專業是管制 氣象 通訊回(弱電 等等)答這些年薪大概在十萬左右。待遇都很好的 要看你是否放單,是否有執照,是塔台,區域還是近進。
福利待遇仍然要看你的工作性質,進近和塔台每一季度可以收到機場和航空公司的紅包,進近如果和簽派搞好關系,還可以收簽派的分成(比如讓他公司的飛機提前落地)。數額不定,但相當可觀。
一年後若沒有放單沒有執照,就沒多大變化。
不過空管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對反應速度,決斷力和口齒要求都很高,國航的上一休三,空管一般都是上二休二。 偷偷告訴你 要進空管關系第一 民航圈子裡都知道 或者你讀空管(交通運輸專業)研究生 如果是其他專業的要進空管局真的需要相當強大的背景 因為空管局一般都先考慮本專業的學生
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㈤ 民航空管公司的待遇怎麼樣
成都民航空管科技公司是民航空管系統的三產,隸屬於民航二所(民航總局空內管局下屬二級機構容),主要是民航空管技術研究的承包單位,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國有企業,而是空管系統用自有資金投資的企業,並不享受想像中的國企待遇,而社會上一些科技公司在本質上沒有區別。
但是因為我國民航空管系統的壟斷特性,研究任務一般都由一所和二所承擔,所以承接項目還是比較理想的,加上空管待遇在民航系統屬於中等偏上,其三產也差不到哪去。
只是有個風險要注意,目前國家審計署、紀委、財政部對空管的檢查比較嚴厲(前期出了點問題),現在正在普遍整改空管的亂投資、亂設企業現象,加上民航總局現在對空管的三產進行清理整頓,所以該公司的前景還是有變數。
如果只想積累下經驗,干個幾年,掙幾個小錢還是不錯的選擇。
㈥ 哈爾濱空管的年薪有多少(所有福利和薪水獎金等等加一起)
給你個准確點的
我認識一個長春塔台的現在一個月到手的是六千多 公積金三內千多
一年十三個月工容資
還有其他一些福利 也比較可觀 比如各種過節費
哈爾濱比這個高些 但是也高不了太多 太具體了不好
我這說的是放單了的
自己算下
別把咱們這行待遇想的太高
能回哈爾濱是挺不錯的了
還有就是如果你想回哈爾濱
千萬不要自己在學校乾等
弄不好就是看著其他同學都簽了
自己還沒個譜呢
趁早自己聯系
哈爾濱招人的方式讓人有點無語 詭異的很
我自己就是這么吃的虧
總之一句話像哈爾濱這樣的找人少想回去也不容易
這兩年回沈陽可能相對容易點
建區管呢嗎
待遇和哈爾濱差不多
越說自己越TM傷心
祝你有好的前程吧
㈦ 空管多少歲可以退休
一般的三十五六就去干行政了,如果沒有當上帶班主任的話。
㈧ 空管薪水
日前,各媒體紛紛報道稱,為加強對高收入者的納稅監管,中國稅務部門正在建立個人所得稅信息化管理系統,並對作為重點納稅人的高收入行業和高收入個人作了界定。私營企業主、建築工程承包人、演藝界人士、律師、會計師、高校教師等均被列入高收入個人。此消息一見報立即成為公眾關注焦點,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爭議。市民普遍認為此高收入界定忽視群體內差異,應該制定高收入的量化標准。記者近日針對多數市民心目中的高收入行業,IT從業人員及注冊會計師,展開調查。
IT行業
企業職位不同收入高低不等
在記者日前的調查中,很多市民提出,IT從業人員也應入圍「高收入個人」。因為這些年來隨著網路行業的興起及蓬勃發展,在人們心目中,IT從業人員的薪水屬於較高水平,那他們能否也算高收入個人呢?
劉先生在廣東省一知名IT企業從事市場工作,據他介紹,他進公司的時間還不是很長,「目前我的稅前工資為5000元,外加700元的房補,此外,公司每個月會存1000元到公司員工的內部卡里,這筆錢可以在公司用來吃飯或購物,也可領取現金,不過取錢出來就要扣稅。此外,因為我被派駐外地,公司每天會有一些津貼」。記者算了算,保守估計,劉先生平均每個月收入約為7000多元。劉先生還表示,他們的收入還要看年終獎,「做得好,年終獎幾萬元應該是有的」。
「高收入的標准究竟是多少呢?我覺得我們不算高收入吧」,劉先生表示,「我們行業內也是有差異的,不同企業、不同職位收入都不一樣,像中層每年可以拿到十幾萬元,他們就應該算是高收入了。」
記者隨即采訪了該企業負責研發的一位中層管理者,該先生表示,「基本工資加上公司股票分紅,再加獎金,我每年收入為15萬元左右,有個同級同事因為來的時間長一點,每年可拿到20萬元左右」。
而在國有IT企業工作的張先生則笑言,他覺得自己應該入圍「低收入群體」。工作4年,他目前基本工資只有500元,加上獎金和其他津貼,月收入3000元左右,年底獎金也不會過萬,「我們在國有單位,主要可以享受福利待遇,如平時吃飯啊什麼的都不需要太花錢,不過收入就不高」。
會計師事務所
職務級別較多收入差距較大
記者調查發現,大部分市民認為國家稅務部門規定的高收入個人都是鎖定一個群體,但在這個群體內的收入差異非常大,有人月入10萬元,亦有人月入3000元。如果將月入3000元的人亦算入高收入,並不合理。以在會計師事務所就職的財會人員為例,不同人員的收入差別就很大。
1995年,張先生進入會計師事務所,由級別最低的審計助手做起。10年裡,張先生多次跳槽,並注冊了自己的會計師事務所。張先生說:「注冊會計師中僅有一小部分人屬於高收入,那就是會計事務所的合夥人和部門經理,其餘的會計師都達不到高收入的標准。」
「按照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要求,高收入者自行申報納稅,那目前情況下,哪些人是『高收入者』?它的界定標準是什麼?從立法上說,目前尚無高收入者的界定標准」,張先生對記者說:「據我了解,國家稅務總局對高收入界定仍沒有一個具體量化的標准。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正在徵集意見,草案規定高收入者的定義為:『年收入超過12萬元以上的個人』。如果按這一定義來看,在廣州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會計師們,僅有10%至15%的人員屬於高收入,其他人員都未達標。」
張先生介紹,廣州市有100多家會計師事務所,各個所里的財會人員工資都有一定差別,但不大。普遍來說,財會人員的收入分為基本工資和提成兩部分,大約70%的會計師的年收入在4萬元左右,20%的年收入在10萬元左右,10%的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另一名注冊會計師贊同這一說法,他對記者說:「一般情況下,會計師事務所都分成多個級別,合夥人的收入最高,其次是部門經理、項目經理、審計員和助理審計員。其中項目經理和審計員又分為不同級別,對應不同收入。比如,我現在是項目經理,年收入在8萬元以上,平均月收入為6000多元。這個收入能算高收入嗎?」
張先生認為,應該對高收入個人界定設置數額標准,年收入20萬元以上才算高收入。
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了4年的林小姐算了一筆賬:她是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的二級審計員,每個月基本工資為2500元,一年的提成收入為1.2萬元,合計一年的收入為4.2萬元。助理審計員的收入就更低了,平均月收入2000多元。
近日,中國會計視野網站公布的一項調查也表明,在人們印象中,注冊會計師(CPA)是一種收入非常高的職業,但CPA的收入比起一般財務人員,收入差距並不懸殊。該報告分析得出的數據表明,在會計師事務所就職的財會人員2004年的年均稅前收入為57078元。
專家說法
省人大代表:年入百萬元才算高收入
省人大代表朱列玉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年收入達到100萬元才能算是高收入個人,律師、高校教師、會計師、小老闆等應該算中產階級。
朱列玉表示,一般經濟學認為,「不論是一個行業,還是一個社會,都是其中80%的人獲得20%的財富,而另外20%的人獲得80%的財富,所以我認為,只有那20%的人才能算得上是高收入的人」,他說,「國家稅務部門目前的這種劃分不合理,任何職業內部都有不同級別的收入。如律師,很多畢業後進入律師業的人,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甚至更低,遠遠低於機關辦事員的收入,只有那些工作了很多年、經驗豐富的律師相對收入會多些。」
「『高收入群體』其實是社會學概念,是整合社會結構、進行宏觀調整時所採納的一個社會學依據」,朱列玉認為,「每個職業收入有高有低,難以界定其范疇,也很難對其有一個嚴格把握的標准,行政部門不應該以行政手段——稅收執法劃分標准」。朱列玉認為,「年收入達到100萬元,才能列入『高收入個人』行列。年收入高於10萬元、低於100萬元的律師、會計師、高校教師、小老闆、外企高級白領等應該只能算是中產階級。」
此外,朱列玉強調,國家稅務部門劃分高收入行業和高收入個人,進行重點征管,他覺得並不能起到太大作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高收入,中等收入還是低收入,只要符合納稅要求,稅務部門就應依法辦事,嚴格執法,這才是關鍵」。
市人大代表:高收入范圍職業起點高
「這樣劃分比較合理」,市人大代表楊承華認為,列入「高收入」范圍的職業一般收入起點會比其他行業要高。
楊承華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他認可這樣的劃分,「我認為這主要是在工薪階層中進行劃分的,把這些職業列入『高收入個人』比較合理」。他以高校教師為例,「據我所知,高校教師的收入還是比較高的。不可否認,剛開始工作的人,待遇會比較低,高校教師收入之間也會存在很大差距,但高校教師的待遇起點就是比其他很多職業要高」。
「我之前聽說,年收入超過10萬元就算高收入,如果這種說法有根據,我贊同這個標准」,不過,楊承華並不贊同公開這個標准,「我認為沒必要公開這個標准,中國其實現在平均主義還比較嚴重,公開這個標准,可能負面影響比較大,如有些人心理不平衡,而且也可能會給高收入個人帶來不好的影響」。
財稅專家:摸清高收入者收入很難
廣東商學院財稅專家石衛祥認為,想摸清高收入者的收入,本身就是個比較難的問題,由於收入的隱蔽性強,判定誰是高收入者時,肯定會有疏漏。國家稅務部門界定高收入個人及行業是相對合理的,全國有一個整體的標准,但是不能全國「一刀切」。由於中國東西部的總體收入有明顯差距,不同階層的人的個人收入有明顯差距,因此,所謂高收入者,很難統一界定。允許各個城市根據地方發展的情況,制定適合的標准,這樣更加合理。
石衛祥認為僅靠稅務一家,很難對所有高收入個人和行業進行監管。一些高收入個人想盡方法偷逃個人所得稅,要使高收入個人真正做到自行申報納稅還很難。要想使高收入者真正做到自行申報、自行納稅,就應該建立相對成熟的約束機制。各個相關部門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到監控作用。
㈨ 請問有人了解青島空管站待遇和工作情況如何嗎
一個字:好!首先你都不知道幹嘛的,你去干嗎呢???沒有攻擊的意思,只是覺得你先專做個屬功課再問吧。空管大體可以理解成就是指揮飛機的,但那是一線工作,空管站也就百十個,待遇最高,工作最累,沒日沒夜。其他就是輔助工種,比如通訊雷達氣象等等,待遇適中,閑的跟退休似的。有些誇張了
㈩ 我在民航空管局上三年,零6個月養老保險後來沒上以後可以敘嗎我想以後怎麼辦自己不懂,想問問,
可以自己交的,社保交滿十五年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