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怎樣計算退休工資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怎樣計算退休工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的工資計算的方法一般都是按照個人賬戶的金額以及當地上一年平均工資乘以一個系數相加得出的結果在於你的工齡的工資相加就是你的退休工資。
㈡ 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工齡工資怎麼算
養老金計算,既沒有工齡,也沒有工齡工資。全國統一政策。
㈢ 安徽省2006年度退休人員工資調整方法
昨天,省政府正式下發了《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文件規定,我省從今年起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擴大保險覆蓋范圍,同時調整和做實個人賬戶。從2006年1月1日起,全省參保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當期儲存額統一調整為本人繳費基數的8%,單位繳費不再劃入個人賬戶,2005年12月31日以前的個人賬戶儲存額維持不變。
非在編人員納入養老險
此次文件擴大了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與機關、事業單位形成勞動關系的非在編人員首次明確被納入企業基本養老保險。
文件規定,我省城鎮各類企業職工,實行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職工,民辦非企業單位從業人員,社會團體、基金會聘用專職人員,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與機關、事業單位形成勞動關系的非在編人員,均須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落實社會保險繳費補貼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下崗、失業等困難人員以及自謀職業的殘疾人,按政策給予養老保險繳費補貼。
應參保未參保的企業,自本決定實施起2年內,應主動辦理參保並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補繳基數原則上為從補繳之年起的歷年全省職工平均工資,補繳費率為單位20%、個人8%。補繳時間以不影響個人賬戶建立為前提,不得早於1996年1月1日,1996年以後成立的單位從成立之時起補繳,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已經參保的企業和個人不得採取補繳養老保險費的辦法,提高本《決定》實施以前年度的繳費基數。
參保企業要應繳盡繳
企業以上年度職工工資總額為基數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參保人員上年度工資總額為基數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原則上為20%,目前高於20%的地區要逐步降低比例,最終達到20%。職工個人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為基數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繳費比例為8%。個人繳費基數低於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60%的,按60%計繳;超過300%的部分不計入繳費基數。
單位繳費基數不得低於全部參保職工當期個人繳費基數之和。職工個人應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依法代扣代繳,職工本人每年要對單位為其申報的繳費基數予以確認。未經本人確認,少繳基本養老保險費且無法補繳,造成職工個人損失的,由用人單位予以一次性補償。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統一以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按20%的比例繳費,其中8%記入個人賬戶,退休後按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有用工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僱主和僱工共同繳納,僱主繳納12%,僱工本人繳納8%。上述人員按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繳確有困難的,可在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60%~100%之間,由本人自主申報確認繳費基數,在5年內繳費基數達到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水平。
文件強調,勞動保障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對養老保險費征繳的稽核與監察,監督參保單位按時足額申報、繳費,對拒報、瞞報和少繳、拒繳基本養老保險費的,由勞動保障和稅務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企業破產、改組、改制時,要保證優先清償欠繳的基本養老保險費。
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
參保人員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含15年,下同)以上的,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時,可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有視同繳費年限的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其中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之間退休的人員,另發給調節金。2005年12月31日以前退休的人員,仍按原規定數額發給基本養老金,同時執行企業基本養老金調整辦法。
△基礎養老金:以參保人員退休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之和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含視同繳費)每滿1年發給1%。
基礎養老金=(退休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個人累計繳費年限×1%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退休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指數為:本人各年度月平均繳費基數(1991~1995年為標准工資加統標補貼),與各相應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991~1995年為標准工資加統標補貼)比值的算術平均值。
點評
據介紹,以前基礎養老金統一按照參保人員退休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20%計發,此次改革把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都算進去了,這意味著今後養老保險繳費時間越長、繳費基數越大,個人領取養老金的數額將越多。
△個人賬戶養老金:本人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按國發[2005]38號文件規定執行。
點評
以前個人賬戶養老金統一按照本人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120計算,現在將計發月數細化,與退休年齡掛鉤,若50歲退休,則計發月數為195;55歲退休,計發月數為170;60歲退休,計發月數為139。以前50歲和60歲退休的計發月數都是相等的,此次改革將意味著退休年齡越遲,個人賬戶養老金數額越大。
△過渡性養老金:依據職工視同繳費年限計發。視同繳費每滿一年,發給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1.3%。
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3%×視同繳費年限
職工在實行基本養老保險統賬結合制度以前從事有毒、有害、高溫、低溫、井下等特殊工種的,按國家規定可以折算的工齡(最長不超過5年),應作為計發過渡性養老金的繳費年限,但不計發基礎養老金。
△調節金:2006年退休的每月發給50元,2007年退休的每月40元,2008年退休的每月30元,2009年退休的每月20元,2010年退休的每月10元,2011年及以後退休的不再發給。
點評
以前調節金的發放統一為每月發給50元,此次改革將在5年內逐步取消調節金。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之間退休的人員,實行5年過渡。按有關規定計發基礎養老金和計算本人指數化繳費工資的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封定在2005年,本人指數化繳費工資指數計算至2005年。過渡期內按本辦法計發的基本養老金低於按皖政辦[2002]30號文規定計發標準的予以補齊,高出部分按以下比例發給:2006年退休的(下同)發給高出部分的20%,2007年發給40%,2008年發給55%,2009年發給70%,2010年發給85%。2011年1月1日以後退休的全額發給。
△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
參保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根據本人工作時間、累計繳費年限,按以下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
(一)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1996年1月1日,行業統籌單位1998年1月1日)以後參加工作,無視同繳費年限的人員,2006年1月1日以後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以上的,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二)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以前參加工作,2006年1月1日以後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員 (含1996年以後參加工作,有視同繳費年限的人員),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以上的,除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其中2010年12月31日以前退休的另發給調節金。
月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調節金(2006~2010年)
(三)參保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將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每滿一年,發給一個月的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同時終止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城鎮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或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死亡的,個人繳納的全部養老保險費(含個人賬戶利息)全額支付給本人或法定繼承人,但不再根據繳費年限發給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同時終止基本養老保險關系。 (記者 夏麗霞)
㈣ 網傳2006年退休人員增加工資是真的嗎
人社部網站上公布了《關於2021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通知明確,對2020年12月31日前辦理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養老金待遇的退休人員調整養老金,養老金調整的總體水平為2020年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的4.5%,養老金調整從1月1日開始。調整後,差額予以補發。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第一條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
(一)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0周歲,連續工齡滿10年。
(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本項規定也使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
(三)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10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四)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㈤ 機關事業單位工勤人員退休後的工資是多少
如果機關事業單位工勤人員是在編的,退休後,一般與所在單位(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待遇相當;如果是非在編的,按照社保待遇執行。
㈥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工資有哪些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工資與退休年齡有關。因為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專主要有:退休上年度當地社會屬平均工資、繳費基數的高低、繳費年限的長短等等,並和上述因素成正比。
基本公式:基本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個人賬戶本息和÷120+調整系數,各地實際計發公式會有差別,以當地政策為准。
1、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2、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3、機關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後的退休費分別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技術等級工資之和、崗位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㈦ 2006年機關事業單位調資標准
2006年公務員工資上調
日前,全國機關事業單位調資工作部署會議在京召開。根據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從10月1日起,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標准將再次提高,人均月工資增加80元,增幅為15%,離退休人員的離退休費也將相應增加。此次調資政策實施後,今年內人均增資水平達到180元,如考慮年終一次性獎金的因素,增資水平則達到近240元。人事部有關負責人說,此舉的目的在於進一步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改善人民生活。也是為了實施人才戰略,改革完善收入分配製度。
機關調整工資標準的辦法是:公務員各職務層次職務工資起點標准由現行的50元至480元提高到100元至850元,各職務層次職務工資標準的檔差也適當拉大,由現行的10元至75元提高到13元至120元。這就緩解了平均主義的弊端,更好地體現了工作的難易程度和責任的輕重。調整職務工資標准後,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基礎工資三項之和,最高工資標准為2846元,比原來提高了595元;最低工資標准為445元,比原來提高了50元;最高工資標准與最低工資標準的比例為6.4:1,比現行的5.6:1略有加大。同時,適當調整機關工人的崗位(職務)工資標准,獎金部分按照其在工資構成中的比例相應提高。
事業單位大體參照機關同職務人員的增資水平,相應調整其固定部分標准和活的部分。其中,固定部分按增資的70%增加,活的部分按國家規定的工資構成比例相應提高。
離休人員按同職務同條件在職人員的增資額增加離休費,每人每月增加數額不足80元的,按80元增加。退休人員按照職務劃分幾個檔次,按絕對額增加退休費。其中行政管理人員,省部級以上、廳局級、處級、科級、科員及辦事員分別增加280元、185元、125元、80元和55元;專業技術人員,教授級、副教授級、講師級、助教及以下職務分別增加180元、120元、80元和55元;工人,高級技師和技師增加80元,高級工以下(含高級工)及普通工增加55元;依照國家規定退職的人員,每人每月增加50元退職生活費。
調整後的機關、事業單位新錄用人員試用期工資標准為:初中畢業生每月400元;高中、中專畢業生每月418元;大學專科畢業生每月443元;大學本科畢業生每月465元;獲得雙學士學位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含學制為6年以上的大學本科畢業生)、研究生班畢業及未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每月493元;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每月530元;獲得博士學位的研究生每月590元。新進入優秀體育運動隊的試訓運動員,臨時體育津貼調整為每人每月355元。
此次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標准所需經費,除北京、上海、天津、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九省(直轄市)自行負擔外,其它地區全部由中央財政負擔。地方增加年終獎金所需經費由地方自行負擔。
㈧ 2006年退休工資核定方案
國來家人社部與財政部自最近發出《關於2016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總體調整水平為2015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6.5%左右,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辦法。
掛鉤調整體現為「多工作、多繳費、多得養老金」的激勵機制,與繳費年限、基本養老金水平等因素掛鉤,並適當對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企業退休人員等群體傾斜予以照顧。
目前,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政府正在按照這個通知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抓緊制定實施細則,預計調整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但都從2016年1月開始補發。
㈨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工資怎麼算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工資與退休年齡有關。因為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主版要權有:退休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基數的高低、繳費年限的長短等等,並和上述慧陵因素成正比。
基本公式:基本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個人賬戶本息和÷120+調整系數,各地實際計發公式會有差別,以當地政策為准。
1、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好睏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2、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前襪戚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3、機關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後的退休費分別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技術等級工資之和、崗位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