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勞動合同制工人退休工資怎麼計算
退休工資的基本組成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及過渡性養老金組回成,三者的總和即為答所領取的退休金數額。
三者的計算方法如下:
(1)基礎養老金=〔退休時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工資指數)〕÷2×本人全部繳費年限(工齡)×1%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例:50歲195個月、60歲139個月)
(3)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全部平均工資指數×本人97年以前繳費年限(工齡)×1%
B. 合同工和正式工退休後待遇有什麼區別
合同工和正式工退休後的待遇有什麼區別,就要看是在什麼樣的用人單位了。是機關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工和合同工,還是企業的正式工和合同工了。
如果是企業的正式職工和合同工、臨時工比較,則沒有什麼區別。企業人員,無論是正式職工還是合同工、臨時工,執行的都是「企業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標准都一樣,要說區別,就是工資高低,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的區別了。企業的正式職工一般工作穩定,工資收入高,因而養老保險繳納的基數大,年限也長,連續性好,這樣退休後領的養老金數額也高。合同工如果工資收入和正式職工不差,年限也長,那退休後養老金沒有什麼區別,一樣可以很高。關鍵是合同工、臨時工工資收入相對差一些,工作也不穩定,連續性差,工作不能保證一直有,更換工作崗位的頻率也比較高,工資收入差別也比較大,社保費用連續繳納比較困難,繳納的基數也不一定一樣,繳費年限也無法保證。出於這樣的原因,合同工、臨時工延遲退休的非常多,即使到退休年齡繳足了15年,養老金數額也相對正式職工來講,要低很多。
如果是機關事業單位的職工,合同工、臨時工等編外人員和正式職工就沒法比了。首先來講,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執行的是「機關事業人員養老保險制度」,而合同工、臨時工等編外人員執行的是「企業養老保險制度」,這兩種保險制度還沒有並軌,兩者的供養差別較大,相對而言,機關事業人員退休後和在職時相比,工資收入和養老金數額差別不大,總的收入退休生活基本不受什麼影響。而企業人員就不一樣,受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等影響,養老金數額和在崗時工資收入差別較大,退休生活保障性差一些。
其次,機關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工,其工資收入往往是合同工、臨時工的好幾倍。工資收入高,繳納的基數就高,退休後的養老金數額就高。而合同工、臨時工工資收入低,繳納的基數就小,退休後養老金的數額就更小了。而且機關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工退休後,還有許多額外的養老費用發放,比如住房補、老齡津貼等,以及退休發放的一次退休補貼等,死亡後還有喪葬費、遺屬供養等,這些政策和合同工、臨時工等編外人員是沒有關系的。
網頁鏈接
C. 合同制工人退休金具體如何計算
總額=基本養老金+過渡養老金+個人帳戶返還1/120
=2000*20%+約600+10000/120
=1083
例:職工養老保險主要計算方法(以市屬單位離退休人員為例)
2005-4-26 15:54 此例子只說明職工養老保險的計算方法,僅供參考
【字體大 中 小】【關閉窗口】
以市屬單位離退休人員為例
例:張某,男,1963年7月參加工作,1989年1月參保,2004年7月辦理退休。1963年7月至1988年12月按國家和省規定計算的連續工齡為視同繳費年限,1989年1月至2004年7月為實際繳費年限,繳費年限累計41.08年,其中1998年6月底前的繳費年限為35年;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1072.68元;個人帳戶儲存額累計7600元。
2003年度城鎮職工月平均工資為1880元。
2001、2002、2003、2004年社會保險年度退休人員過渡性養老金調整比例分別為4%、7% 、10%和7%;本市1997年度城鎮職工月平均工資為890元。
(1)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1880×20%=376.00元/月
(2)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計發基數=1072.68×35×1.2%=450.53元
過渡性養老金=450.53×(1+4%)(1+7%)(1+10%)(1+7%)+890×10% =679.09元/月
(3)個人帳戶養老金
個人帳戶養老金=7600÷120=63.33元/月
(4)基本養老金=376.00+679.09+63.33=1118.42元/月
即:張某2004年8月至2005年6月每月領取的基本養老金為1118.42元。2005年7月後其基本養老金按規定作年度調整。
D. 合同制工人與固定工退休後有什麼區別
合同制工人與固定工退休的區別如下:
1、作用不同
合同制工人主要是用來存錢、取錢、轉賬的公司賬戶;
而固定工用來辦理包括提現和發放員工工資福利等在內一切符合法律法規的結算,而一般存款賬戶只能辦理一般的結算業務,不能提取現金和發放員工工資福利。
2、性質不同
合同制工人可辦理轉賬結算和現金繳存,不可以辦理現金支取。。
固定工可以隨時存入或取出資金,但是取出資金必須通過公司轉賬支票轉入公司基本賬戶中,然後再通過公司現金支票支取。
3、目的不同
合同制工人目的是確定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是否能夠防止和發現特定財務報表認定的重大錯報或漏報。
而固定工以應對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為證實控制能夠防止或發現並糾正認定層次重大錯報,所需獲取審計證據的相關性和可靠性。對審計證據的相關性和可靠性要求越高,控制測試的范圍越大。
4、考核內容不同
合同制工人主要考核能否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的憲法、法律、法令,是否具備工作人員應有的道德品質、是否具有做好本職工作的業務技能,以及必備的文化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
而固定工主要考核,出勤情況、學習成績和工作態度,完成任務的數量、質量、效率等。
5、內容不同
合同制工人分為發票管理、供應商管理、支票管理、賬齡分析等。
而固定工分為核算范圍、例題核算、審計程序、科目設置、會計處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固定工
網路-合同制工人
E. 合同制工人工作三年不幹了到了50歲可以退休嗎
作為合同制工人,工作三年不幹了,那麼你個人最少還要交夠12年的社保(要是公司已經給你交了三年的話),要是沒交的話,你需要交夠15年的社保才能夠領取退休金,不過現在退休年齡是男60女55,你50歲是不能領取退休金的。
F. 合同制工人退休也有區別對待嗎
您好!合同制工人退休時,養老金的金額也是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按照國家的養老保險政策和當地的實施細則經過測算之後才能夠知道的。具體金額每個人是不一樣的。目前我國測算養老金金額,跟三個因素掛鉤:(一)繳交社會保險基金的年限(也就是俗稱的「工齡」),繳交社會保險基金年限越長的,養老金金額越高,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把工齡檔次分為15年、20年、25年、30年、35年、35年以上六個檔次,檔次越高,養老金金額越高。也有地方不分檔次,有一年工齡算一年工齡,最高工齡44年(按照16周歲上班,60周歲退休計算)。(二)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余額(簡稱「個人賬戶余額」),個人賬戶余額越高,養老金金額也越高。(三)退休上年度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簡稱「地區差別」),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越高,養老金金額也越高。在北上廣深退休的人員,養老金金額肯定比在老少邊窮地區退休的人員養老金金額高得多。另外,有些地方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在測算養老金金額時還遵循「見分進元」的原則,假定您的養老金金額按照上述三個因素測算後得出的數據是2345.67元,實際發放的金額就是2346元/月。也有地方測算結果是精確到角甚至精確到分的,實際發放金額就分別是2345.70元和2345.67元。謝謝閱讀!
G. 合同制工人與改制後的全員合同制工人退休工資是否有區別
合同制工人與改制後的全員合同制工人退休工資的區別如下:
1、可轉換公司債券不同
對於可轉換公司債券,計算合同制工人時,分子的調整項目為可轉換公司債券當期已確認為費用的利息等的稅後影響額;
而全員合同制工人分母的調整項目為假定可轉換公司債券當期期初或發行日轉換為普通股的股數加權平均數。
2、認股權證和股份期權不同
合同制工人等的行權價格低於當期普通股平均市場價格時,應當考慮其稀釋性。 計算基本每股收益,作為分子的凈利潤金額不變;
而全員合同制工人分母的調整項目為按照本准則第十條中規定的公式所計算的增加的普通股股數,同時還應考慮時間權數。 當期發行認股權證或股份期權的,普通股平均市場價格應當自認股權證或股份期權的發行日起計算。
3、性質不同
合同制工人可辦理轉賬結算和現金繳存,不可以辦理現金支取。。
全員合同制工人可以隨時存入或取出資金,但是取出資金必須通過公司轉賬支票轉入公司基本賬戶中,然後再通過公司現金支票支取。
4、目的不同
合同制工人的是確定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是否能夠防止和發現特定財務報表認定的重大錯報或漏報。
而全員合同制工人以應對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為證實控制能夠防止或發現並糾正認定層次重大錯報,所需獲取審計證據的相關性和可靠性。對審計證據的相關性和可靠性要求越高,控制測試的范圍越大。
5、包括的范圍不同
合同制工人包括:行政管理和技術人員,材料采購、保管和駕駛各種機械、車輛的人員,材料到達工地倉庫前的搬運裝卸工人,專職工會人員、醫務人員以及其他由施工管理費或營業外支出開支的人員的工資。
而全員合同制工人包含: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新聞、廣播、審計、書畫、雕刻、影視錄像、演出、表演、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合同制工人
網路-全員勞動合同制
H. 農民合同制和正式職工退休工資有何差異
農民合同制其最後一次在本企業從事臨時工的工作時間與被招收為勞動合同制工人後的工作時間可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在當地實行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前的臨時工期間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在當地實行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後的臨時工期間的連續工齡,要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計算繳費年限,沒有繳納養老保險費的,不能計算視同繳費年或繳費年限。
退休金的多少取決於社保養老保險的繳納金額多少和年限,繳納基數越大繳納年限越長退休金越高,一般來說正式工和合同工的繳納基數是一樣的,但是正式工的繳納年限會長一些,大多數情況下正式工以後的退休金領取額會比合同工高。
退休金,是企業或事業單位職工或工作人員退休後一次或分次支付給職工的服務酬勞的一部分,企業制訂的退休辦法,應有利於提高職工的勞動積極性,使其老有所依,對社會的安定和提高企業效益均有益處,退休金演算法具體情況可直接咨詢當地養老保險經辦機構。
(8)合同制員工有退休金嗎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根據最新的退休工資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退休工資由兩部分組成,退休工資=基礎退休工資+個人賬戶退休工資。
2、根據國家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有關政策,職工辦理退休享受基本養老金的條件有兩個,一是到達法定退休年齡(男職工60周歲、女職工50周歲,女幹部可以延長到55周歲),二是累計繳費年限最少須滿15年。
3、參保人應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一個月(延繳的參保人在繳費滿年限的當月)到社保局辦理退休手續。
4、因病提前退休的,除提供以前有關病歷外,還需按有關規定附上縣級以上醫院近期三個月內有關病種病情診斷證明書和檢查報告。
5、農民合同制工人必須在繳費單位連續工作滿1年。此外,自願失業的農民合同制工人無權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6、具備了享受一次性生活補助的條件,農民合同制工人勞動合同期滿未續訂或者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的,可以向失業保險經辦機構申領一次性生活補助。補助期限為在本單位沒履行勞動合同滿1年補助1個月,但最長時間不超過24個月,補助標准按所在區、縣的月失業保險金標准發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農民合同制工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正式職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退休金
I. 早期的合同制工人計算過渡性養老金嗎
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如下:
過渡性養老金=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R×中人版臨界點之前的本人繳費權年限其中:R為計發系數,其值在1%1.4%之間,由各地測算後確定;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某中人退休時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本人繳費工資平均指數。
中人臨界點之前的本人繳費年限,對統一制度之前實行辦法一和辦法三的地區而言,本人繳費年限為該地區實施統帳結合、建立個人帳戶之前的本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對原實行辦法二的地區而言,本人繳費年限為實施統一制度之前的本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