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退休工資是當月發,還是次月發
在辦理完退休手續後,第二個月起才會開始正常發放退休金。也就是說,你出生日的下個月,就是你領取退休金的起始日,以後每月發的退休金都是當月的,直到死亡。
比如,如果7月份到達法定退休年齡,7月份就要提供材料去前台申請辦理退休,8月才開始領取養老金,之後每個月都會有一筆退休金。
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㈡ 一月十號退休當月工資怎麼算
摘要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一條,勞動合同終止並不是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那一天為依據,也就是說,假設你4月10日滿60歲,無論在4月10日-30日任一天辦理退休手續,都是從5月1日開始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在這之前的退休當月工資,可按實際工作天數結算,也可雙方協商,在做滿當月後發整月工資。
㈢ 月初的生日退休時是當月領退休工資還是從下月開始領取。謝謝!
手續要當月辦理,養老金在下一個月發,如果延遲辦理,養老金不能補發的
㈣ 退休當月工資怎麼發放
當前,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算辦法如下: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1、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是指從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中支付給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指數化月平均工資=平均繳費指數×退休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平均繳費指數=各年度繳費指數/繳費年限;
繳費工資指數=當年繳費工資/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2、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是指根據參保人員退休時其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算出來的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不是指某個退休人員實際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月數(因為在退休時無法預計),而是根據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測算出來的一個假定的指標。
個人賬戶養老金 = 個人賬戶儲存余額/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
國發[1997]26號文件實施前參加工作、國發[2005]38號文件實施後退休的參保人員屬於「中人」。由於他們以前個人賬戶的積累很少,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後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發放辦法按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具體制定的辦法執行。
以黑龍江省為例: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一年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視同繳費年限×1.4%(計算系數)。
㈤ 退休當月不滿一個月怎麼算工資
依據國家勞動總局關於貫徹執行《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的若干具體問題的處理意見(草案)第十七條規定,工人退休、退職的時候,退休、退職當月的工資照發,從下月起改發退休費、退職生活費。
㈥ 退休前最後一個月工資是按天算還是按月算
是按月算的,如果按天算,你本月就算不滿:一個月工資了,因為退休金是在退休的下一個月才發放的
㈦ 按勞動法規定退休前最後一個月工資怎麼結算
退休前最後一個月的工資還是要由用人單位支付的。
按照之前的標准,一分錢都不能少。
好的公司還會弄個歡送會,送您的。
之後關系就移交社保中心了。開工資就由社保中心承擔了。
㈧ 退休工資是當月發,還是次月發
退休工資(即退休金)的發放時間應該是明確的:
如果退休的當事人在退休時已在單位領取當月工資的,「退休工資」次月發;如果退休的當事人在退休時未在單位領取當月工資的,「退休工資」當月發。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㈨ 退休時間是月初的,當月工資怎麼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