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退休前和退休以後,工資的待遇差距會有多大
退休前後,個人工資和退休金收入差距有多大?不同的人群差距是不一樣的。
第一類人,公務員退休金和工資相差不是很大
按照養老金雙軌制,公務員領取到的養老金大概是退休前工資的90%,這就是公務員的好處,退休後的保障相對較好,但你也不必過分羨慕,畢竟公務員的工資收入在很多人看來是比較低的,等到退休之後有一個更好的保障也能夠理解。
自由職業人士最主要的事情是節約成本,大部分自由職業人士都只繳納了最基礎的社保費用,給到自己一定的保障即可,他們的養老金繳納的是非常少的,所以這類人的退休工資也會很低。
2. 退休人員的工資一般是多少
退休人員的工資,1000到2000左右,有的比這個數目少,有的比這個數目多。
3. 養老保險少繳一年,退休後會少領多少退休工資
算不了。只有在退休時你自己去估算。
估算的方法是:假設你按40年退休,能開3600元,則一年平均是90元,少一年就是少了每月90元。
4. 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金,比在職時的工資少多少
特別大,養老金收入只要在職時工資福利收入的40%多。
由於公務員的工資福利收入中,只要40%左右的收入列入了養老保險的繳費工資,再加上所謂的養老金替代率也僅僅是指根本工資、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局部,所以公務員退休前後的待遇差異特別大,總體來看,他們退休後每個月領取的養老金,只要在職時工資福利收入的40%多。
5. 退休前後,工資差距有多大
退休前後,個人工資和退休金收入差距有多大?
這和你的身份以及工作情況有直接關系,大部分人是減少的,少部分人還可能會增加,因此不同的人退休待遇差別還是非常大的。
1、政府公務人員公務員還沒有納入養老金統籌體系,退休後退休金仍然有財政支付,正常年齡退休的政府公務人員,他們的工資待遇基本保持不變,但是相應的交通補貼會取消,住房公積金也被取消,原來的一些補貼大部分保留,因此公務員退休之後,待遇相對來說下降非常少。
總之,絕大部分人退休之後收入會略有下降,相對來說,公務人員下降比例最小,事業人員下降比例相對高一點,企業退休人員大部分退休金絕對值較低,少數大型國有企業退休人員退休後收入可能會增加。
6. 退休人員最低工資標準是多少
最低工資標準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依法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按國家規定最低工資標準是不包括於退休人員的退休待遇的。
7. 為什麼退休後工資少很多
退休後工資少很多,可能你的交費年限少,交費基數可能沒有按照你的工資交納,養老保險的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的,只有交得多才能得到的多,交得少就不會有高的退休工資。
8. 為什麼退休後的工資少了很多
人們在工作的時候工抄資是非常高的,子宮資,其中包括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這兩部分,其中,績效工資還有一些獎金是按照出勤來給的,每個人可能有1000多到2000塊錢的效益獎,退休的工資是按照我們繳納社保的年限,和比例進行計算的,所以沒有我們工作,期間的工資高。
9. 30%和60%退休後工資 差多少
近年來隨著社會養老金的不斷提高,養老保險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接受。但是,人們普遍不了解養老保險的投入產出機制,並不知道繳納養老保險的高基數和低基數之間的養老金有什麼差距。讓我們通過養老金計算公式來比較一下,按照300%最高繳費基數繳費15年,退休養老金比60%基數繳費15年高多少?
退休基本養老金包括基礎養老金加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只有極少數1997年之前就參加工作的人員和有視同繳費年限的人員會計算過渡性養老金。但是,絕大多數人是沒有的。我們只按照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計算。
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等於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①退休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是影響養老金的重要因素。社會平均工資能夠體現出各地的收入水平差異,也是養老金差異化的主要因素。
過去我們社會平均工資的口徑是以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為主,既用來被計算退休養老金,也用來計算社會繳費基數的上下限。
2019年5月開始,國家要求社平繳費基數上下限,要以全口徑城鎮就業人員社會平均工資為基礎核定。為了保證以前參保人員的待遇,國家正在制定出台過渡性實施方案,未來肯定要以全口徑平均工資為准。
目前,各地的全口徑社會平均工資2018年是在5000~5500元左右,上海地區超過了8000元。
②繳費年限,指的是社保繳費的時間,具體到每一個月,每一個月都會轉化為0.0833年。實際上,繳費年限還包含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我們不考慮視同繳費年限。
參保繳費的時間必須是在勞動力階段期間,也就是說一般是從16歲到60歲,最長不超過44年,除非是延遲退休。
③平均繳費指數,實際上等於繳費年限內繳費指數的平均值。
繳費指數就等於繳費檔次,如果按60%基數繳費,當年的繳費指數就是0.6。
不過,計算繳費指數還要按時間段,比如說當年只有半年繳費60%基數,當年的繳費指數實際上等於0.6×1/2,結果是0.3。
如果我們始終保持不變,其實結果就是恆定的60%基數繳費,平均繳費指數就是0.6;300%基數繳費,平均繳費指數就是3。
基礎養老金計算:實際上套入計算公式,按照300%基數繳費,15年基礎養老金可以領取30%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按照60%基數繳費,15年基礎養老金可以領取1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可以看出兩者並不是嚴格的按照繳費比例產生待遇的,而是將比例縮小了一半,由5倍縮小成了2.5倍。
如果退休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是1萬元,那麼基礎養老金分別就是3000元和12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余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的余額,是按照每繳費一個月記入繳費基數的8%形成的。
如果按照3000元基數繳費,每月進入個人賬戶是240元;如果按照15,000元基數,進入個人賬戶是1200元。
每年個人賬戶里的錢數是根據國家統一公布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的。2016年以來有國家統一公布,2016年是8.31%,近年來一直維持在7%~8%之間。
實際上,相對於社會平均工資8%~10%的增長速度,個人賬戶養老金還是有點縮水的。
如果說未來繳費15年退休時,300%基數個人賬戶有40萬元,而60%基數個人賬戶一般只有8~10萬元。如果說都是60歲退休,個人賬戶計發月數是139個月,這樣產生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分別是,2877元和575~720元。
如何選擇?
綜合起來看,按照60%基數繳費15年未來養老金可能只有1800~2000元,而按300%基數繳費,未來養老金能接近6000元。
可以說按照300%基數繳費是以金錢換時間,但是效果並不如按照時間每月繳納。因此,臨近退休突擊繳費是不劃算的,一般不如長時間穩定繳費好一些。
如果能夠負擔得起養老保險,建議每年都要繳納是最劃算的。
10. 為什麼退休後退休工資前三個月工資少發一千多
可以去勞動局問一下,有可能是醫保等沒有交夠需要補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