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社保交40年退休工資
社保交40年,每年交4000,這個假設根本不成立。
社保分五類,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
其中養老保險有分機關事業養老保險,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
按大眾理解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來說,繳費基數每年都在改變,去年交7000多,今年就是8千多,有可能40年後,一年的繳費基數就有10萬。
所以,你用4000元固定40年的繳費標準是不成立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貳』 交足40年社保金,今年退休可以領到每月退休金多少
這一個要看繳費時間繳費金額,領取年齡,當地消費水平基本上每一個人的都不太一樣的
養老保險
假設一種理想狀態進行估算:
假設就在今年65歲退休,且40年來每個月工資都是5000元的情況,北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6463元。
每月領取總額=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基礎養老金=(6463+5000)÷2×40×1%=2292.6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養老金=192000÷101=1901元
最後每月領的養老金=2292.6+1901=4193.6元
那麼養老保險要交多少錢?
以北京市月薪5000元,25歲開始繳納,總計繳納年限40年為例計算。那麼到退休時共繳納:
個人繳納8%×5000×40年×12=192000元
單位繳納20%×5000×40年×12=480000元
總計交了672000元。
為了「回本」,至少要領:
672000÷12÷4193.6=13.35年
所以,奮起的80後、90後們努力活到79歲,這樣還能掙點國家的錢。
當然,這個數據完全是假設狀態下的估算,且不說40年來工資會循序上漲的,到65歲退休的時候上年度在崗人員平均工資也一定會漲的!這里有一種簡要估算基礎養老金的方式,如果每月的繳費基數工資都和所在省份的上半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相同,那麼退休後可領的基礎養老金=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40%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叄』 自己交養老保險40年退休時每月能領多少錢
計算方法:
1、退休後每月領取的養老金 = 基礎養老金 + 個人賬戶養老金
2、基礎養老金 =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 ×繳費年限×1%
3、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 本年繳費工資與上一年本地平均工資之比相加 ÷ 實際繳費年限
4、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四、舉個例子
小明在北京25歲入職,65歲正常退休,活到了80歲,每月稅前工資10000元。已知北京市2015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6463元
繳納滿15年
1、退休前個人繳納的費用:個人繳納費用=10000×0.08×12×15=144000
2、退休後每月領取養老金:6463(1+1)÷2×15×1%+10000×0.08×12×15÷101 = 2395元
繳納滿40年
1、退休前個人繳納的費用:個人繳納費用=10000×0.08×12×40=384000
2、退休後每月領取養老金:6463(1+1.2)÷2×40×1%+10000×0.08×12×40÷101 = 6646元
(3)交四十年社保退休工資擴展閱讀
社會保險的客觀基礎,是勞動領域中存在的風險,保險的標的是勞動者的人身;
社會保險的主體是特定的。包括勞動者(含其親屬)與用人單位;社會保險屬於強制性保險;
社會保險的目的是維持勞動力的再生產;保險基金來源於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繳費及財政的支持。保險對象范圍限於職工,不包括其他社會成員。保險內容範圍限於勞動風險中的各種風險,不包括此外的財產、經濟等風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保(計算方法)
『肆』 社保最低標准繳納40年,退休後拿多少
這個沒法幫你計算的
所謂最低標准指的是當地上一年度社平工資的一定比例,一般是內60%,但也有地容方規定是40%、50%。沒有你們當地每一年的確切的社平工資、最低檔對應的繳費基數,誰也沒法幫你計算出養老金的。
『伍』 如果我交四十年社保,那退休後每月能拿多少,比如中國每個人都在繳納社保,那四十年後,會不會有壓力
很難計算,40年後什麼樣無法預料。每年2000你這不是勞動保險,勞動保險沒有你這個數,在一個發展較好地區,按現行最低繳費標准一年也得6000開外。
你這種險就是繳費40年,也解決不了溫飽,距離小康有很大差距。
『陸』 體制內工作四十年了,退休之後的工資應該如何算
每個人的退休金都不可能一樣,工齡僅僅是一部分,交多少很關鍵,我們單位有一個中層幹部,他的工資單里有大家的獎金,他每月給取出來再發…這樣的話,他的基數就高了,自己交的多,單位給他交的也多。結果,退休時,所有人羨慕了,他開了5100元,而其他同樣的級別的幹部也不過4000多元。這是單位會計怕麻煩,他無意擔當後得到的好處。要想計算退休工資,要知道的條件包括,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實際繳費年限,個人賬戶儲蓄額,退休年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平均工資,個人平均繳費指數(每年繳費基數占當地平均工資的比值的平均值)。
『柒』 社保交夠多少年可以正常拿退休工資
至少購買15年以上的社保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於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如今的網上討論最激烈的就是關於社保卡的相關問題,不少人對於正確購買社保卡並沒有什麼概念,而且也並不知道社保卡需要繳納多少年之後才能有效地領取退休金。面對廣大網友朋友們提出來的各種問題以及困惑,我在這里首先先對社保進行一下說明。社會保險(Social Insurance)是指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在我們購買社保時候,我們需要對社保進行為期15年的正常繳費並且中途不可以有較長時間的停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退休的時候獲得我們所需要正常的退休金。以下是我的社保的一些個人的看法以及理解。
『捌』 自己交社保以後退休能拿多少
在交社保之前,很多人都想知道退休後能拿多少錢。其實有這個想法屬於正常心態,畢竟一年一萬多塊錢社保費也不是小數目。換做是我,我也想知道交社保會不會吃虧,退休後能拿多少錢。自己交15年社保,如果按最低標准60%交社保,本人指數話月平均繳費指數以0.65計算,55歲退休後能拿1000元左右。當然了,能拿多少養老金和退休地社會平均工資水平有直接關系,像北上廣深這樣的特大經濟城市,自己交社保15年,即使按最低標准繳費,退休後也能拿1500多元養老金。
退休後拿多少錢跟哪些因素有關系呢?
退休後每月領取養老金跟很多因素都有直接的關系,比如說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繳費年限等等,通過養老金計算公式就一目瞭然,完全可以看出哪些因素影響退休待遇。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為此有網友提出這樣的疑問,社保繳費出新規定了,自己交15年社保,55退休後能拿多少錢?
其實大家所說的社保繳費新規定主要指的是社保繳費又漲了。根據《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將城鎮非私營單位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加權計算的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作為核定職工繳費基數上下限的指標。簡單點概括,社保繳費基數有新變化,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險,可在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60%至300%范圍內選擇適當的繳費基數。
社保繳費沒新規定之前,很多地區自己交社保,一般都是按100%繳費標准參加社保,這讓很多普通打工家庭一年要拿出一個人的收入來繳納社保,可見社保費也是一家不小的經濟支出。
養老保險領取原則非常公平且合理
在保證身體健康情況下,其實我們每年自己交社保的話,還是非常合算的。因為養老保險遵循的領取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所以自己交15年社保,多交養老保險,退以後領養老金就越多,如果養老保險繳費年限長,退休後能拿養老金也就越多。前幾天遇到一位遼寧省大連市退休人員,他屬於自己交15年社保,退休後他每月領取1300多塊錢,然後今年又漲了80多塊錢。
養老保險誤區
很多人有一個養老保險誤區就是認為,養老保險只要累計繳費滿15年,到法定退休年齡辦理退休手續。正確答案並不是這么簡單,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分析,在每到法定退休年齡之前,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盡可能地堅持交社保,只要保證身體健康,自己交社保也非常劃算。
最後大家不妨在下方評論留言,說一說自己交社保在您所在的地區能拿多少養老金呢?感謝大家收藏點贊轉發文章。
『玖』 交百分之四十的社保交十五年退休能領多少錢一月
那要看你每月繳的繳納基數是多少,還有你在哪裡退休,發達城市的退休工資會高一點。
以上海為例,他的繳納基數是3902~19512,繳納十五年的最低一檔,繳納基數3902,退休時可拿2299/月。
如果繳納最高一檔,繳納基數19512,退休時可能8095/月。
每個城市的繳納基數是不一樣的,所以退休工資拿的也不一樣。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