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民什麼時候就也有退休金了
如果當地實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009年及之後各地陸續實施)時未滿60周歲,則應繳費參回保。繳費參保並滿60周歲答後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注意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退休年齡不區分男女均為60周歲。
退休時要求當地實施時未滿45周歲者應參保繳費滿15年,超過45周歲不滿60周歲者不受15年的限制。
2. 農民什麼時候可以退休
最近,關於退休年齡成為熱門話題,但討論得多的是國家機關以及企事業單位人員的「退休年齡問題」,很少有人討論「農民退休年齡問題」,不是人們不討論,而是農民壓根就沒有「退休」一說。眾所周知,盡管農民一輩子辛勤勞作,但到老時也余不了多少錢,有些人甚至還欠債。所以,農民不到實在不能勞動了,都不會停止勞作。然而,當真的失去勞動能力,如何安享晚年卻成為許多年老農民的一塊心病。而子女為了贍養父母推卸責任乃至拒絕贍養的情況,在農村許多地方時有發生,成為一道無法迴避的社會「道德傷痕」。現在農村,除了少數經濟發達地區,對年老農民養老給予制度安排外,多數地區農民養老仍是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這種模式的弊端顯而易見,不說農民子女沒有充足的經濟條件供養年老父母,單是為父母治病(人老了難免生病)便是子女不堪承受之重。所以有人提出,農民養老應從家庭養老模式向社會養老模式轉變,可是,人們又忽略了一個「養老要素」,即沒有經濟支撐的養老,無論哪種模式也難維持。也就是說,年老農民要有「養老收入」——退休金,否則,即便社會養老模式完善,也難以支付龐大的養老開支。
現在的農村基本上就是一些老人婦孺在家,他們也是要自己的吃飯的,如果不種田,能夠保證自己的生活嗎?答案是不能,他們是要有一定的生活來源就必須要自己種田的。農村老人沒有同城市老人一樣,能夠參與社保,農村老人只有滿六十歲以上能夠領取不到一百元的養老金;說實話,現在社會這點錢真的夠嗎?很多的老人不願意給自己的子女生活增加負擔,所以他們會選擇繼續種地養活自己。所以,農村人沒有退休這一說法,因為他們一直都在不停地勞作中度過,除非是自己的身體支撐不住了,不然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自己做點農活,攢點錢來養活自己,不依靠子女;在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還在田地里彎腰做事,而城市裡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卻是在公園散步鍛煉等;這就是為什麼農村為什麼沒有退休的說法。
現在在城市工作的人都知道,他們在自己工作一段時間以後,只要符合自己的退休年齡,他們就可以安享晚年,享受公司給予的補貼生活,一個月並且也是好幾千,也是不少呢,對於他們安享晚年是絕對沒有問題的。退休的最新年齡公布,從2018年開始,女性退休年齡每三年延遲1歲,男性退休年齡每6年延遲1歲,直至2045年同時達到65歲;退休之後,城鎮職工每月還可以領取高額的退休工資。現在的農村基本上就是一些老人婦孺在家,他們也是要自己的吃飯的,如果不種田,能夠保證自己的生活嗎?答案是不能,他們是要有一定的生活來源就必須要自己種田的。農村老人沒有同城市老人一樣,能夠參與社保,農村老人只有滿六十歲以上能夠領取不到一百元的養老金;說實話,現在社會這點錢真的夠嗎?很多的老人不願意給自己的子女生活增加負擔,所以他們會選擇繼續種地養活自己。所以,農村人沒有退休這一說法,因為他們一直都在不停地勞作中度過,除非是自己的身體支撐不住了,不然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自己做點農活,攢點錢來養活自己,不依靠子女;在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還在田地里彎腰做事,而城市裡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卻是在公園散步鍛煉等;這就是為什麼農村為什麼沒有退休的說法。我想現在有很多網友的老一輩,他們現在也是快70歲,但是他們依然種著自己的土地,自己的身體也是非常的硬朗,每年趕上收割,都會自己辛勞去弄,說真心話,很多年輕人都討厭掰玉米,那個葉子太難受了,胳膊上好多的口口,一點都不舒服。
現在社會現狀是年輕的農二代靠體力在外打工,年老的6、70歲的老農在自家耕地上辛苦勞作。「日起而作、日落而息」。現在國家在鄉村實施的養老保險制度。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我們農民養老問題。已經年滿60歲老農能夠免費領取國家每月發放的人均70元的基礎養老保險金。中國長期以來實施以農業推進工業,以鄉村支撐城市的發展戰略。城市建設有悉數的社會保障系統。每月有固定退休金、養老保險以及構造完好的新農合社保。農業戶口取消後,許多年青的農二代陸續搬往城市。這應該是最主要的要素之一。95年之前,農村生產的糧食低於市場價格,每斤小麥只要幾分錢。上交悉數糧食的70%以後。因為氣候要素以及技能要素,農民生產的糧食只夠自身食用。糧食不夠,農民朋友吃什麼呢?我記得很明白,山芋和山芋粥或者野菜、榆樹葉壓的餅。「退休」是公民最基本的權利,農民能夠「退休」,但還是得靠自己養老。農民退休之所以沒有社會保障,是由於沒有參加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下的社保。隨著老齡化現象逐漸嚴峻。佔全國人口80%以上的農村老人養老問題越來越突兀。
農民要達到「退休」標准,不是近代人的事。由於受幾十年的城鄉差別影響,想破冰也非三日之熱能達到的。所謂養老對農民和那些無社保退休金的人而言,只有一個字「拖」到死。究竟怎樣去用好拖字,各人情況不同,也就表現形式不同,但悲哀多於幸福。即使兒女有錢,老人們不一定能愉快度晚年。有很少一部分老人,也是可坐享清福的,但他偏偏坐不住,還在日奔夜做。文頭圖片,是偶然抓拍的。是一位82歲老人,共產黨員干過幾十年大隊幹部,兒女都有,吃穿可能不成問題。但他還堅持為組里守電排抽水,還種田。一句話終日忙不停。問他為什麼還拚命做事?他說:還是為了錢。現在的農村老人,從來不考慮「退休"這事。也?]這個概念。活到老做到老。家人社會也不允許老人「退休"!一旦不做事也會受到指責,家庭社會均是這個習慣。農村怨婦較多,盡管人老了,依然嘮叨不停,迫使勞動的也大有人在。這是現實,不可忽視。
3. 農民何時能領到退休金
本人拙見
首先要知道什麼叫農民, 我國農民就是佔有或部分佔有生產資料,靠從事農業勞動為生的一類人。
它是有別於工人、公務員的。
就目前我國的國情及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情況來看。如果您是單一的農民(沒有公務員等其他身份)的話,在未來一二十年內你不可能領導國家發給您的退休金。
4. 農民啥時能領退休金
最近,關於退休年齡成為熱門話題,但討論得多的是國家機關以及企事業單位人員的「退休年齡問題」,很少有人討論「農民退休年齡問題」,不是人們不討論,而是農民壓根就沒有「退休」一說。眾所周知,盡管農民一輩子辛勤勞作,但到老時也余不了多少錢,有些人甚至還欠債。所以,農民不到實在不能勞動了,都不會停止勞作。然而,當真的失去勞動能力,如何安享晚年卻成為許多年老農民的一塊心病。而子女為了贍養父母推卸責任乃至拒絕贍養的情況,在農村許多地方時有發生,成為一道無法迴避的社會「道德傷痕」。現在農村,除了少數經濟發達地區,對年老農民養老給予制度安排外,多數地區農民養老仍是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這種模式的弊端顯而易見,不說農民子女沒有充足的經濟條件供養年老父母,單是為父母治病(人老了難免生病)便是子女不堪承受之重。所以有人提出,農民養老應從家庭養老模式向社會養老模式轉變,可是,人們又忽略了一個「養老要素」,即沒有經濟支撐的養老,無論哪種模式也難維持。也就是說,年老農民要有「養老收入」——退休金,否則,即便社會養老模式完善,也難以支付龐大的養老開支。
農民要達到「退休」標准,不是近代人的事。由於受幾十年的城鄉差別影響,想破冰也非三日之熱能達到的。所謂養老對農民和那些無社保退休金的人而言,只有一個字「拖」到死。究竟怎樣去用好拖字,各人情況不同,也就表現形式不同,但悲哀多於幸福。即使兒女有錢,老人們不一定能愉快度晚年。有很少一部分老人,也是可坐享清福的,但他偏偏坐不住,還在日奔夜做。文頭圖片,是偶然抓拍的。是一位82歲老人,共產黨員干過幾十年大隊幹部,兒女都有,吃穿可能不成問題。但他還堅持為組里守電排抽水,還種田。一句話終日忙不停。問他為什麼還拚命做事?他說:還是為了錢。現在的農村老人,從來不考慮「退休"這事。也?]這個概念。活到老做到老。家人社會也不允許老人「退休"!一旦不做事也會受到指責,家庭社會均是這個習慣。農村怨婦較多,盡管人老了,依然嘮叨不停,迫使勞動的也大有人在。這是現實,不可忽視。
5. 中國農民什麼時候才能有退休金
2009年開始少數農民有養老金,每月55元,每天不到2元。
到2018年才漲到平均125元,每天4元。
6. 農民有退休之說嗎有領取退休金的嗎
60歲農民退休,夫妻倆可領到每月320元的退休金。在我國一個月有這么低的退休金應該是不存在的,除非是鄉村村幹部退休的退休金。
當然,鄉村養老問標題前成為社會一個關注的大問題,絕大局部鄉村老人的養老金待遇還是十分低的。要想處理鄉村老人的養老問題,最直接有效的辦法,那就是進步鄉村養老金的發放規范,向北京、上海等中央的鄉村養老金規范看齊,這樣根本上就能處理了鄉村養老問題。
7. 農民退休啥時能拿到每月一千伍佰元退休金
養老金全國統一一個計算公式,都是根據退休之前繳納養老保險費情況計算的。所以你若與城鎮職工一樣參加養老保險一樣繳費,你的養老金別說1500元,2500元都是正常的。
8. 農民工啥時候能退休,領養老金
任何人都是參加養老保險並繳費超過15年,達到退休年齡後就能領取養老金。
9. 中國農民什麼時候才可以享受退休金
50年以內
農業生產公司化,農民是農業公司的職工,由農業公司和農民共同繳納養老金,退休後可以享受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