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合同工和正式工退休後,退休金會有差別嗎
要看單位為合同工和正式工繳的養老保險是否是同樣的標准,還有看單位的性質,有些單位正式職工退休後是在單位拿退休金的,而合同工就只能在社保拿了。
Ⅱ 事業編制和合同工在職和退休後到底有何區別
一般事業編退休金是合同人員的2-3倍
Ⅲ 縣級事業單位,合同工退休後的每月退休金與正式編制的有區別嗎
縣級事業單位,合同工退休後的每月退休金與正式編制的,當然是有區別的,回而且區別不小答。
合同工是按企業單位工人退休來計算的,主要依據是社保帳戶內總額。而事業編制人員是按事業單位退休來算的,主要依據是職級。完全不同的。
現在正在逐步推進養老金雙軌制改革,也許若干年後,差距會越來越小,但目前來說還是有差距的。
Ⅳ 合同工和正式工退休後待遇有什麼區別
合同工和正式工退休後的待遇有什麼區別,就要看是在什麼樣的用人單位了。是機關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工和合同工,還是企業的正式工和合同工了。
如果是企業的正式職工和合同工、臨時工比較,則沒有什麼區別。企業人員,無論是正式職工還是合同工、臨時工,執行的都是「企業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標准都一樣,要說區別,就是工資高低,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的區別了。企業的正式職工一般工作穩定,工資收入高,因而養老保險繳納的基數大,年限也長,連續性好,這樣退休後領的養老金數額也高。合同工如果工資收入和正式職工不差,年限也長,那退休後養老金沒有什麼區別,一樣可以很高。關鍵是合同工、臨時工工資收入相對差一些,工作也不穩定,連續性差,工作不能保證一直有,更換工作崗位的頻率也比較高,工資收入差別也比較大,社保費用連續繳納比較困難,繳納的基數也不一定一樣,繳費年限也無法保證。出於這樣的原因,合同工、臨時工延遲退休的非常多,即使到退休年齡繳足了15年,養老金數額也相對正式職工來講,要低很多。
如果是機關事業單位的職工,合同工、臨時工等編外人員和正式職工就沒法比了。首先來講,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執行的是「機關事業人員養老保險制度」,而合同工、臨時工等編外人員執行的是「企業養老保險制度」,這兩種保險制度還沒有並軌,兩者的供養差別較大,相對而言,機關事業人員退休後和在職時相比,工資收入和養老金數額差別不大,總的收入退休生活基本不受什麼影響。而企業人員就不一樣,受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等影響,養老金數額和在崗時工資收入差別較大,退休生活保障性差一些。
其次,機關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工,其工資收入往往是合同工、臨時工的好幾倍。工資收入高,繳納的基數就高,退休後的養老金數額就高。而合同工、臨時工工資收入低,繳納的基數就小,退休後養老金的數額就更小了。而且機關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工退休後,還有許多額外的養老費用發放,比如住房補、老齡津貼等,以及退休發放的一次退休補貼等,死亡後還有喪葬費、遺屬供養等,這些政策和合同工、臨時工等編外人員是沒有關系的。
網頁鏈接
Ⅳ 事業單位在編合同工退休待遇
既然是合同工就不可能是在編人員,屬於招聘的後勤人員。在職的工勤人員工資是財政全額或差額發放,招聘工單位自己承擔。在崗時同工同酬吧我想,退休應該有區別,編制內和編制外待遇來源不一樣,待遇估計不會等同。
Ⅵ 事業單位合同制工人和正式工退休工資的區別
事業單位合同工就是屬於無編制(臨時)工,與正式有編制的員工退休工資差別大概前者是後者的1/2左右,要看級別,級別差別大的可能只有1/3。
Ⅶ 事業單位長期合同工退休待遇和社保有什麼不同
Ⅷ 我想知道事業單位的合同工比事業單位的正式工退休後的工資會差多少
就是養老金的差別有多少吧。
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必須繳滿15年才能領取,職工專退休時的養老屬金由兩部分組成: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之前是統一的120個月,目前50歲為195個月、55歲為170個月、60歲為139個月。
基礎養老金=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因為合同工和正式工的在崗期間工資也是不一樣的,所以養老金一般是這樣計算,只要你的社保金都交夠年限了,就是這樣。
Ⅸ 事業單位勞動合同制工人退休後享受什麼待遇
退休後按工人待遇享受退休金。原來有特別的制度的,按原制度執行。可以咨詢當地社保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