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65歲以上的工人和農民行動起來養老金並軌什麼叫養老金統籌食品安全,什麼叫免費醫療
養老金「雙軌制」:
這是計劃經濟時代向市場經濟轉型期的特殊產物,隨著改革內開放的不斷深入,「容雙軌制」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同等學歷,同等職稱,同等職務,同等技能,同等貢獻的人因退休時的單位性質不同,退休金也不同,企業比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養老金要低不少。機關事業單位退下來的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下來的養老金,是兩軌道上跑的車,走的不是一條道。
養老金「並軌」:
就是把「雙軌制」合並起來,建立統一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消除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差別。2015年1月14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方案明確,機關、事業單位建立與企業相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單位和個人繳費,改革退休費計發辦法。
B. 為什麼工人有退休金,農民沒有退休金呢
樓主你有聽說過農民有退休的么?
不否認農民同城鎮人口相比,在養老保險上內或者醫療保險上容有這樣那樣的差距或缺陷。
這是政府分配不均,以及制度上的問題所致。
但是工人有退休年齡這一說,不是你進了一家公司或工廠,就可以隨便在那裡做一輩子,做到
不想做為止。當然,農民也不是說可以耕地一輩子,到了歲數自然要休息。
但是和工人比,農民種地的時間要相對長一些,特別是隨著農業自動化的發展(雖然還差的很遠)
農民的工作壽命普遍要長過普通工人,職工。
另外工人還有被裁員,削減工資,找工作這些問題要去面臨,在家種地,地就在那裡,有人需要
先面試才能用那塊地么?
我說的這些當然不包括那些特例,比如土地被非法侵佔等。
總的來說,退休金是指退休後收到的補助,對於工人來說,在一個城市裡面生活,開銷也要大過
農村,這是不容否認的。你不給他們退休金他們怎麼活?
至於事業單位,那畢竟是國家撥款,國家有錢,你能怎樣?
C. 工人、農民同是為國家做貢獻,農民為什麼沒有退休金
因為是農民,工人教員等能罷工,不給影響工作和教育,發展等,農民罷地你別吃更餓不死了,農民就是餓死了也不影響社會的發展,有外國進口,因為就是農民,農民,農民。
D. 有人得著職工退休金同時得著農民退休金,你說合理嗎
這怎麼說呢,從根本來說只要是農村戶口就會取得農民補助,但是從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回規程上來說答,繳納社保和農民的身份又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關鍵還是需要看他的戶籍是哪裡,是否有遷動,如果更改了城鎮戶口,這領著就不合理,如果沒有更改還是農村戶口,按照國家規定,他也是可以享受到農民補助,而不是退休金的。
E. 為什麼職工工資退休叫養老金,而公務員和事業人員退休叫退休工資
相信大家的父母只要是上班族在退休之後都聽過養老金這個名詞,然而許多公務員等到退休所領的叫退休金,其實在我們看來退休金和養老金都是一樣的,其實真正意義下的這兩者是不同的東西,首先我們就來說一下退休金,一般的退休金是在你以後喪失了工作能力,這時候你就不用上班了,其餘的時間都可以玩了,但是國家為了保障你的生活,會在你退休之後給你一定的錢來讓你維持自己的生活,這種是叫退休金。
但是當我們的養老保險制度全部都完善之後,以後就不會出現退休金這一說了,現在國家就再慢慢的完善,有一天退休金就會正式撤退,以後就是養老保險制度成為我們以後的生活保障。
F. 工人退休了有退休工資,農民也有嗎
三、農民他們一直沒有繳納過社保所以他們老了就沒有退休金。
農民他們一般都是在家裡面種田,要麼就是出去打工,而且出去打工都是給私人的小老闆打工,也沒有交過什麼社保,所以他們到老了也是沒有退休金的,因為他們跟小老闆打工。也都不是長久的打工,都是按年的打工,所以這樣交社保也是比較難的,它不像在一個企業裡面能夠長期的在裡面打工。這樣交社保老了也是會有退休金 。
G. 工人60歲退休農民什麼時侯退休拿120元養老金能生話嗎
工人60歲退休農民也是60歲退休,拿120元養老金,不能生活,但是你交的也少啊,你一年才交了200塊。工人一年交2萬塊,那你說公不公平。
H. 國家幹部和公務負以及工人都有退休金,而農民卻沒有退休金
工人早就退休金社會化、商品化、貨幣化了,只有參保繳費才有退休養老金,現在所有人都如此包括公務員、只要你也參保繳費你也一樣,現在退休金不是天上掉下的餡餅。你願意參保繳費嗎?參保繳費就有退休金。
I. 職工退休有養老金,農民養老有哪些辦法
職工在崗時,是由單位統籌交一部分養老保險,個人承擔一部分養老保險,到了退休年齡才可以享受退休待遇的,能開到養老金的。農民當時村委會沒有給農民交養老保險,而且農民也一點沒交過養老保險,到了退休年齡哪來的養老金那?再說說下崗工人,下崗工人沒有了單位,養老保險一律由個人承擔,不管你能不能交的起養老保險,都要盡量努力交上養老保險,不然到了退休年齡照樣沒有退休金的。
J. 農民工和正式工人退休費有區別嗎
根據《社會保險法》規定,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一、社會統籌養老金:
社會統籌養老金來自於由用人單位繳費和財政補貼等構成的社會統籌基金,根據個人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等因素確定。社會統籌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職工退休時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和本人退休年齡等因素確定。
三、2005年,國務院發布《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
對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進行了改革,建立了「多工作、多繳費、多得養老金」的激勵約束機制,並採取了「新人新制度、老人老辦法、中人逐步過渡」的改革方式。具體是:
1、「新人」,即《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實施後參加工作的參保人員。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滿15年,退休後將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待遇水平與繳費年限的長短、繳費基數的高低、退休時間的早晚直接掛鉤。他們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職工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
2、「中人」,即國發[1997]26號文件實施前參加工作、國發[2005]38號文件實施後退休的參保人員。由於他們以前個人賬戶的積累很少,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後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鑒於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改革的關鍵是解決好「中人」的過渡問題,為保證改革的順利推進,國發[2005]38號文件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待遇水平合理銜接、新老政策平穩過渡的原則,在認真測算的基礎上,制定具體的過渡辦法。在過渡期實行特殊的過渡政策,按照新計發辦法,養老金減少的不減發,增加的逐步增加。
3、「老人」,即國發[2005]38號文件實施前已經離退休的參保人員。他們仍然按照國家原來的規定發給基本養老金,同時隨基本養老金調整而增加養老保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