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計算退休金能領多少
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② 企業職I工齡35年交養老金百分之六十退休能領工資多少
企業退休工資計算要根據你的工齡還有你的個人賬戶里的錢多少計算
③ 企業退休職工能領多少退休金
養老金多少不是幾句話能說清的,幾百到幾千都可能,全國平均是三千多元。
可以參考以下企業職工養老金的演算法。與繳費金額、總繳費年限、退休年齡、地區社會平均工資 等因素有關。
一般,養老金是: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其他津貼。
(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資金總額 除以 某個數字,這個數字按退休時的年齡決定。
退休年齡 、數字(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50 195
55 170
60 139
假設:60歲退休,退休時個人賬戶里有1390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139000 / 139= 1000 元。
(2)基礎養老金。為繳費年限 乘以 1% 乘以 退休那一年的當地社會平均月工資。
假設:當地社會平均月工資為8000元、繳費年限25年。
基礎養老金 = 25年 * 1% * 8000元 = 2000 元/月。
注意1:這是假設一直按當地平均工資水平繳費的,繳費高的話,1%這個數字(依據個人繳費基數和社會平均工資算出的)會高,比如1.5%,繳費低的話,會不足1%,比如0.6% 。
注意2:一般,當地養老保險制度開始才實行個人繳費,之前的工齡,只要有合同、檔案等證明,全部視為已經繳費,叫做視同繳費年限。
軍齡也算視同繳費年限。
以上(1)和(2)舉例的情況下,兩項合計是每月:1000+2000=3000元/月。
(3)其他津貼:勞模、獨生子女、地方補充、過渡津貼、繳費年限津貼等。
以上(1)+(2)+(3)全部,構成退休第一個月的養老金。一般每年上調一定比例,2020年上調5%,2021年上調4.5%.
④ 企業退休職工能領多少退休金
退休金既沒有標准也不是固定數,這問題問的不科學。
退休金的多與少是與你的:繳費年專限多少屬、繳費平均指數高低、個人賬戶資金余額多少、法定退休年齡時的社平工資數額高低密切先關,這些數據套進規定公式中計算出來的,上不封頂、下不保底。
⑤ 退休工資是在職時的百分之幾
如果社會保險的征繳體制足夠完善,確實應當退休金跟在職時的工資有關。但是目前,我們社會保險的政策體系還是以「效率為先、兼顧公平」的方式設定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目前,參加養老保險的養老金多少,是根據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來綜合確定。
養老金計算公式
目前的養老保險制度,如果繳費基數高,退休待遇就高;繳費年限長,退休待遇也高。參加養老保險產生的養老保險待遇都是統一的,叫做基本養老金,又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
(一)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基礎養老金跟社平工資、繳費年限和平均繳費指數有關。社平工資是客觀的,跟退休當地的社會經濟情況有關。
繳費年限影響養老金待遇也是大家的需求,也就是說養老金按工齡發放。但是養老金僅按工齡發放也是不正確的,畢竟我們繳費基數有高有低,如果退休一樣的養老金,這樣也是不公平的。
繳費基數影響的是繳費指數。繳費指數等於當年所有月份的繳費基數之和÷當年的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因此,繳費基數高低是這樣影響養老金的:如果按照60%基數繳費一年,退休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如果按照100%基數繳費,一年可以領取1%;如果按照300%基數繳費,可以領取2%。
社會保險設定的目的本身是為了促進社會公平,通過基礎養老金縮小繳費基數方面的差距,也是促進社會公平的一種體現。
所有的前提,都應當是按照我們的收入水平繳納養老保險。但是國家為了提升征繳效率,並沒有採取一家企業逐一逐月核對的方式。如果勞動者維權,就對企業的違法行為進行全部查處。如果勞動者不維權,為了保證勞動者就業的穩定,一般也不會主動查處。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的余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國家統一標准沒什麼可以發揮的空間。計發月數50歲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
個人賬戶錢數,是按照繳費基數的8%每月記入的,也就是說跟繳費基數有關。如果本人工資高,繳費基數低,肯定形成的個人賬戶錢數也是會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