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民交公糧不能作為養老金嗎
養老金是參加養老保險之後的待遇。與交公糧沒有任何關系。
⑵ 以前農民要交公糧,為什麼農民沒有退休金可領
退休金是針對於上班的人來說的,沒有上班就不存在退休,也就沒有退休金一說。
⑶ 以前農民交公糧,為什麼老了沒有退休金
農民交公糧和享受養老金沒一毛錢關系,交公糧制度在我國延續了二千多年,頂多算為國家交了農業稅。最近取消這項制度有十多年了。養老保險是自己要繳費才能享受的,而且是多交多得,少交少得,不交不得。
⑷ 農民交公糧,要求增加退休金合理嗎
農民、工人是新中國成立後社會經濟的主要參與者,也是主要貢獻者。新中國成立之初一窮二白,經歷70年的發展,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如此輝煌的蛻變離不開農民、工人等社會經濟的各類參與者。
新中國成立後,工農兩大群體作為社會組成的最主要組成部分,理應享受同等社會保障,但當時國家底子薄,百廢待興,在建立社會保障體系時很難實現全面覆蓋。於是1950年最初建立的只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即作為工人身份的經濟參與者可以在退休之後享受退休金,為老年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生活開支來源。
但是當時我國實際是標準的農業國家,農民的比例達到了90%,1952年農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50.5%,農民對國家經濟的貢獻不容小覷,但針對農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在當時財政收入極低的水平下實在無力建立,雖然自建國後就建立了糧站系統,種糧農民要按比例「交公糧」,充實國家財政,保障國家正常運轉。
最後,感謝廣大農民為新中國和社會經濟的付出,國家沒有忘記你們,但是有些東西是歷史遺留問題,正如改革開放後的「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實現共同富裕」的政策一樣,農民的生活和保障也會越來越好、越來越足。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碼字不易,給點個贊、點個關注吧。
⑸ 農民交公糧交了39年可以拿多少養老金
只和農民交的養老保險檔次有關和交公糧沒關系。
⑹ 有交養老保險,但是每年要交公糧的,不該領退休工資嗎
任何人的退休工資,都是養老金呀,既然已經交了養老保險,老了自然也就有退休工資(又名養老金),還要什麼?
⑺ 農村交過公糧真會發放養老金騙人的吧
你說的這個事情,今年兩會上就有代表發提案了,能不能執行呢,就等著嘛,如果國家審批通過的話,那就會落實的。
⑻ 農民交了一輩子的公糧為什麼不能領取幾千塊錢的退休金呢
說到底就是國家窮唄,當然另一方面農民有土地,又有宅基地房,再加上有那麼點補貼金,日子難過但是能活,所以就沒有了唄。中國幾億農民,要是都幾千塊退休金,除非中國經濟再發達一倍都差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