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退休前後,工資差距有多大
城鎮職工退休前後收入差距,有的人說差40%左右,有的人說差50%左右,到底差多少呢?只有推算才能知道相對明確的答案。
退休前後收入差別,大都簡單把退休時的工資與養老金進行比較,實際上這樣比較並不能客觀反映事實狀況。因為歷年工資都是不一樣,繳費的檔次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只用退休時一年的工資數據來計算,明顯缺乏說服力。
所以我們比較退休前後的收入差距,不僅要看退休時工資收入,還應該看歷年工資收入,這樣才更全面反映歷年工資收入與養老金水平的對比情況。
我們知道,職工在單位繳納的養老保險費額是按照上年度個人平均應發工資的100%水平確定的。當個人應發工資低於當地公布的養老保險繳費社平工資60%時,按社平工資的60%繳費;當個人應發工資高於社平工資300%時,按300%水平繳費。
而退休時候,養老金計算中的繳費指數,就是按照每年職工繳費額除以社平工資得來的,這樣我們就可以在職工繳費工資與養老金水平之間建立數學關系,從而推算出退休前後的收入差別。
因為職工在單位繳費都是繳到退休為止,所以繳費年限一般都比較長,我們用職工25歲開始參保到50歲、55歲和60歲退休,分別繳費25、30、35年作為參數,來看下在單位不同收入層次退休前後收入差別。
從上表可以看出,25歲到企業工作,繳費25年50歲退休,按照退休時的應發工資收入計算,退休後養老金收入少20%-40%不等;按照工作25年平均工資收入計算,養老金收入是平均工資收入的60%-120%不等。
55歲退休,按退休時工資計算少25%-45%不等;按工作30年平均工資計算,養老金收入是平均工資收入的75%-135%不等。
60歲退休,按退休時工資計算少30%-55%不等;按工作35年平均工資計算,養老金收入是平均工資收入的100%-170%不等。
以上歸納後,可以說,無論是按照退休時的應發工資比較,還是按照歷年應發工資收入比較,繳費年限越長、繳費檔次越低、退休越晚,退休前後收入差距越小,或者超過的越多。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分析沒有考慮在單位收入低於社平工資60%或高於社平工資300%的特殊情況;也沒有考慮有些單位不按規定為職工繳納養老保險情況。另外,機關事業單位的情況也沒有列入分析范圍。
綜上分析,我們說企業退休前後的收入差距,不能簡單說40%或50%之類,繳費年限、繳費水平、退休年齡、比較對象、單位屬性不同,甚至所在城市不同,差距比都會不同,只能是個大致范圍。
網頁鏈接
㈡ 退休前和退休以後,工資的待遇差距會有多大
退休前後,個人工資和退休金收入差距有多大?不同的人群差距是不一樣的。
第一類人,公務員退休金和工資相差不是很大
按照養老金雙軌制,公務員領取到的養老金大概是退休前工資的90%,這就是公務員的好處,退休後的保障相對較好,但你也不必過分羨慕,畢竟公務員的工資收入在很多人看來是比較低的,等到退休之後有一個更好的保障也能夠理解。
自由職業人士最主要的事情是節約成本,大部分自由職業人士都只繳納了最基礎的社保費用,給到自己一定的保障即可,他們的養老金繳納的是非常少的,所以這類人的退休工資也會很低。
㈢ 退休工資6000和2300都調百分之五差別越拉越大對嗎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退休工資6000和2300都調百分之五差別越拉越大對嗎?
養老金調整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今年養老金確定上漲5%,但是養老金上漲不是按照養老金直接乘以5%的方式上漲的。有人覺得,6000元上漲5%就是上漲300元,2300元上漲5%就是115元,如此一來養老金差距就進一步拉大了。
但是,其實養老金並非是按照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上漲,按照4月17日人社部和財政部下發的《關於2020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明確繼續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的調整方式。
再比如,北京2019年養老金在掛鉤調整的時候,是採取了高者少調,低者多調的方式,養老金在5459元以上的增加45元,而在3959元-5459元之間的上漲55元,3959元以下的上漲65元,這樣一來也是有助於縮小差距的。
所以,一般情況下,養老金6000元的上漲金額肯定要高於2300元的,但是一些省份也會努力縮小養老金差距的,這是有助於實現公平的。
㈣ 退休金差距為什麼那麼大
不「退」不知道,一「退」嚇一跳!當很多企業工作的老工人走下工作崗位時,才看到和他們同期參加工作在事業或者政府部門工作的退下來的人員退休金要比他們高得多。
他們不明白,都是退休人員,退休金差距為什麼這樣大?
他們更不明白,當時都是在不同的工作崗位為祖國出力,待遇為什麼不一樣?
他們還是不明白,都退休了,都沒有貢獻了,同在大街上散步,為什麼退休金竟如此懸殊?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政策,當時不但生活必需品和工資待遇實行的是計劃經濟政策,就是勞動分配也是比照計劃經濟模式。所以,在當時沒有找工作一說,基本上是由組織分配工作。「公務員考試」是現行模式,當時沒有公務員一詞,在黨政機關工作也是由組織分配去的。那個年代,基本上是政治掛帥的時期,「一切聽從黨安排」是計劃經濟勞動分配政治化的典型模式。工資待遇也是計劃經濟模式,那時同期參加工作在不同工作崗位上工作(事業、企業)的年輕人,他們工資待遇基本相等。
當歷史的巨人跨過了2000年時,在企業工作的人員茫然感到自己虧了,因為他們已經朦朧地感覺到企事業之間的差距。很多「有識之士」便托門路、找熟人,剜門盜洞往機關政府里鑽,能力稍差一點的就想辦法把自己調到事業單位工作。雖然他們在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沒有什麼出色表現,但是當他們退休時和同在原企業工作退休的人員對比退休金卻多出一倍還多!
「退休金雙軌制」是計劃經濟時代向市場經濟轉型期的特殊產物。所謂「雙軌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質的人員採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具體講表現為三個不同。一是統籌的辦法不同: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財政統一籌資;二是支付的渠道不同: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財政統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標准不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准遠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目前差距大概是3~5倍。
企事業退休人員差距就這樣產生了。
我有一個朋友,他是電工出身。在他的一生中工作調轉多次,最後一次他落到我市電視台(事業編)工作,當他退休時退休金是2300左右,而和他前後參加工作的原同事退休後退休金只是1000多元;還有一位姓於的男士,他原來工作在煤礦企業,後來他調到礦辦中學後勤工作,退休時退休金是400多元(按企業標准),後來學校歸建(歸屬教育系統),他們感覺自己吃虧了,便多次向上級反映,後來得到回應,最後把他的退休金提高到1500多元(按事業標准)。同在一個人身上,退休金差距竟如此之大,可見其不可理性。
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行政法室提供的資料顯示,由於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的「退休雙軌制」,待遇差距問題越來越突出,到2006年底,全國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金平均高出企業兩倍多,隨著津補貼改革的到位,差距還將進一步擴大。 (人民網 12月23日)
《南方周末》的報道也印證了這個觀點:2007年上海某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企業高工,月退休金2006元,某民主黨派機關一個普通司機退休金為2550元。華南某市部分企業副高職稱的退休專家養老金約為930元,僅僅相當於當地機關事業單位清潔工工資的一半。不公平的地方還體現在「同命不同價」,依照2006年喪葬撫恤標准,上海企業是補發2個月平均工資;而機關和事業單位則補發20個月工資再外加600元補助費。
從宏觀看,自2005年起,國家連續3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但與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差距卻越來越大,引起了廣大企業退休職工的不滿。前年兩會期間,李永海委員指出:在2000年至2004年的5年間,全國企業職工的退休金年均增長6.31%,而機關和事業單位職工的退休金增長速度分別是13.45%和11.67%。
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不同就是不能吃大鍋飯,取消「退休金雙軌制」是應該的,但是我們也不主張退休金一律一樣平等。現在,國家公務員要經過嚴格考試錄取,企業養老金費用也按照企業職工工資等比例繳納,而一些社會人員可以按照自己的條件繳納養老金。所以,等他們退休時養老金肯定有所不同,這是正常現象。而現在退休人員在當時沒有報考公務員機會,在企業工作也無需繳納養老金,因為當時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國家所有,在企業工作和事業、政府機關工作沒有什麼兩樣。因此在退休金上應該考慮當時的具體情況,不應該一刀切。
退休金應該採用「老人老辦法,新人新條列」。
繳納養老金是1994年才實行的,在1994年以前企業退休人員是由企業自身發放退休金的。因此,在1994年以前參加工作的企業退休人員應該考慮按照退休員工實際工齡比列發放工齡補貼,以此來彌補企業退休人員和事業退休人員的退休金差距。因為當時的企業是國有企業,所有的利稅都歸國家所有,國家給企業退休人員一定得工齡補貼是理所當然的。
取消「退休金雙軌制」,改善企業退休職工生活環境應該得到勞動保障部門重視,國家興旺,不要忘記那些曾經奮戰在祖國經濟各條戰線上的普通勞動者,更不要因為「退休金雙軌制」傷害他們的感情。
㈤ 都是企業性質不在相同單位工作但退休金差距大,這次工資調整有差距嗎
國家人社部與財政部最近發出《關於2016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總專體調整水平為2015年企屬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6.5%左右,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辦法。
掛鉤調整體現為「多工作、多繳費、多得養老金」的激勵機制,與繳費年限、基本養老金水平等因素掛鉤,並適當對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企業退休人員等群體傾斜予以照顧。
近段時間,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正在按照這個通知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抓緊制定實施細則,預計正式調整退休人員養老金還需要耐心等待,但養老金提高部分都是從2016年1月開始補發的,敬候佳音。
㈥ 為什麼中國退休工資越調差距越大
嗯,是的。窮者越窮。
比如去年是1000元跟10000元。今年都加5%,變成:
1050元跟10500元。差距加大。
公務員七八千到過萬、事業單位五六千到近萬、正在領養老金的近2000萬人。
工人1-3千、正在領養老金的1億多人。
農民125元(1.6億領「養老金」的農民的平均月收入),
農民應該每年加一兩百,直到這個所謂「養老金」能夠養老。
遺憾的是,這些差距可能幾十年無法消除。自我平衡吧。
㈦ 退休工資為何差別這么大
主要因素包括:當地繳費基數、繳費比例、個人繳費年限等。
例如:當地要求養老保險繳費數最低為上年度全身職工平均工資的60%,即繳費基數,有的單位選擇按60%繳納,也有選擇按80%繳納的。同等情況下。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不同,退休工資不同。
又如:職工上班時年齡不同,退休時的繳費年限就不同,造成單位繳費數和個人賬戶余額不同,在核實養老保險金時也就不同。
退休工資存在差異,是客觀存在的。
㈧ 同等條件下退休待遇地區差距大嗎
大多地區差距不是很大,差距大小要看地區之間的社會平均工資差距,因為計算退休金當地當年社會平均工資是一個重要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