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退休後退休工資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退休工資的計算,主要根據你的工齡,你的退休地點的社平工資,你的個人賬戶里的錢多少,你的退休年齡,這四個條件計算,你可以去當地社保中心去問問你的個人賬戶里的錢多少,再到這里計算。
『貳』 退休工資如何計算
1、基來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自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算公式為: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2%。計算公式為:
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2%
4、過渡性調節金以當地現行標准為基數,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計發。2015年及以後退休的,不再發給過渡性調節金。
『叄』 退休工資如何計算
您是指養老金吧,養老金是養老保險在參保人員退休是發放的,養老金分成兩部分個人回賬戶養老金和基答礎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在繳納養老保險是個人繳納的部分,按照單年單利,逐年復利的方式進行計息,累計到退休時累計金額按照退休年齡的不同除以不同的系數(北京地區男60 除以120,女50除以170)得出個人賬戶養老金,如果個人賬戶養老金不足當地最低標准,則基礎養老金進行補齊,按照最低標准發放,如高於標准,按照標准發放,如果是養老保險政策實施前的需要按照當地的要求,對工齡進行計算(北京這邊是視同繳費年限),按照這個年限會有相應的養老金補充到發放金額中
『肆』 退休後退休工資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退休後退休工資的計算方式:
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其中,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
(4)萊鋼退休工資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基本養老金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負責發放。
第二十三條 1998年7月1日以後參加工作,符合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條件的被保險人,其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國家規定的計發月數。
第二十四條 1998年6月30日以前參加工作,2006年1月1日以後符合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條件的被保險人,除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外,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具體過渡辦法由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制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施行。
第二十五條 2006年1月1日以後達到退休年齡但個人累計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被保險人,不發給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同時發給一次性養老補償金,終止基本養老保險關系。
第二十六條 2005年12月31日前已經離退休的人員,仍按照原國家和本市規定的標准發給基本養老金,並執行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辦法。
第二十七條 被保險人死亡後,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喪葬補助費和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
第二十八條 被保險人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最低標准,由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擬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基本養老金最低標准,隨本市經濟發展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變動情況適時調整。
被保險人領取的基本養老金低於最低標準的,按照基本養老金最低標准發給。
『伍』 退休工資如何計算
退休金的待遇今年又增長了,你能夠增長多少錢呢?具體怎麼計算呢?這個問題每個人得到的標准答案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人的參保條件不同,那麼對應的增長條件也是有所不同的,養老金今年也就是2021年順利了迎來了正常增長,今年養老金的增長是第17年的連續增長,從2005年開始一直到2021年,也就是今年實現了17年的連續增長,那麼對於退休老人來說,肯定自己的退休金待遇只會是越來越多。
今年養老金具體如何增長呢?其實增長的方式和標准沒有發生任何的變化,依然是採取3結合的原則,就是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調整,並且從2016年以後,企業單位和機關事業單位實現了同步並軌調整,那麼所有的退休人員幾乎都按照這樣的辦法來進行增長和調整。
體現出不同的點就在於這個掛鉤調整,因為掛鉤調整,充分的體現了養老保險多繳多得長繳長得的原則,你的累計繳費年限越長,平均養老金的待遇水平越多,那麼在經過掛鉤調整以後,適當的才可以獲得一個更高的調整待遇,反之如果說累計繳費年限比較短,養老金的待遇水平本身也是比較偏低的,那麼掛鉤調整相對就會是比較少一些,所以說就和一些養老金待遇比較高的個人,形成了差距。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平時鼓勵大家一定要去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因為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你可以擴大自己的累計繳費年限,從而讓自己在初始養老金待遇上獲得一個更高的水平,同時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每一年養老金的增長方面,因為畢竟養老金的增長,是每年都是如期到來的,所以說你的養老金越高,那麼實際上今後在經過增長以後,待遇水平也會是越來越高,這對於自己來說可以說是受用終身的。
當然在計算的過程中這個計算標准雖然說有個大原則,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但畢竟每個省份和每個地區之間的這個計算還是有一定差異項,有些地區收支可能比較好一些,比如說像沿海一些發達省份,它在增長的過程中相對就是比較好一些,諸如像上海北京這樣的一個大城市,在每一年增長的過程中,幾乎都是全國前列的水平。
但是對於一些養老社保基金收支不好的省份,它在增長的過程中也是相對趨於乏力的,所以說增長幅度包括增長的金額相對都是會比較小的,所以這個要根據你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尤其是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包括領取養老金的人口總數和繳納社保的人口總數,等多方面的條件,才能夠最終確定和衡量出具體的調整方案,然後根據自己的條件來套用具體的方案,得出自己能夠增長多少錢。
感謝閱讀,每天講點退休知識那點事,本人專注於社保和退休領域,有喜歡我文章的小夥伴可以加我的關注,謝謝大家
『陸』 企業職工退休工資如何計算舉例說明
養老金與繳費金額、總繳費年限、退休年齡、地區社會平均工資 等因素有關。
一般,養老金是: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其他津貼。
(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資金總額 除以 某個數字,這個數字按退休時的年齡決定。
退休年齡 、數字(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50 195
55 170
60 139
假設:60歲退休,退休時個人賬戶里有1390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139000 / 139= 1000 元。
(2)基礎養老金。為繳費年限 乘以 1% 乘以 退休那一年的當地社會平均月工資。
假設:當地社會平均月工資為8000元、繳費年限25年。
基礎養老金 = 25年 * 1% * 8000元 = 2000 元/月。
注意1:這是假設一直按當地平均工資水平繳費的,繳費高的話,1%這個數字(依據個人繳費基數和社會平均工資算出的)會高,比如1.5%,繳費低的話,會不足1%,比如0.6% 。
注意2:一般,當地養老保險制度開始才實行個人繳費,之前的工齡,只要有合同、檔案等證明,全部視為已經繳費,叫做視同繳費年限。
軍齡也算視同繳費年限。
以上(1)和(2)舉例的情況下,兩項合計是每月:1000+2000=3000元/月。
(3)其他津貼:勞模、獨生子女、地方補充、過渡津貼、繳費年限津貼等。
以上(1)+(2)+(3)全部,構成退休第一個月的養老金。一般每年上調一定比例,2020年上調5% 。
『柒』 退休工資如何計算
(1)基礎養老金復=〔退制休時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工資指數)〕÷2×本人全部繳費年限(工齡)×1%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例:50歲195個月、60歲139個月)
(3)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全部平均工資指數×本人97年以前繳費年限(工齡)×1%
總和即三者的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