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會加劇就業難嗎
我認為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對年輕人造成很大的影響。首先,年輕人承擔了非常大的經濟壓力;其次,年輕人繳納養老保險需要繳納數十年,卻只能享受到十幾年的福利;另外,很多人在年紀大了之後就很難再找到工作。因此,我認為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對現在的年輕人造成極大的影響。
還有就是女性比男性老的快,男人五六十歲的時候臉上的皺紋還不算太多,女人就不一樣了滿臉皺紋去上班,很多顧客看著是非常不舒服的,因為人都有一個通病,都喜歡年輕人來接待自己,如果看到一位六十多歲的大媽來了本來能夠談成的事情,可能會影響到心情,再說了年齡大了,人的思考能力會減退的,而且社會中的一些流行因素也不容易快速的接受啊,遇到事情腦子反應慢,其實這就大大影響到了工作效率啊。
還有一個原因,女人其實五十歲退休是最合適的,因為退休後,自己也不算太老,完全有精力幫著子女帶孩子,讓子女上班賺錢養家,如果父母因為退休延遲不能幫助照顧孩子,那麼家裡肯定是女人無法去上班,這樣一來使的年輕的家庭主婦變得越來越多,年輕人不能接觸社會,慢慢的就和社會脫軌了,其實這也是國家的一種損失,倒不如讓年輕的女性去上班,讓年齡大的女人在家照顧孩子呢。
Ⅱ 延長退休年齡有什麼利弊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漸進式退休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因為我國現行職工退休年齡是上世紀50年代制定的退休政策規定。而現階段規定目前不再適合新形式下的本國人口老齡化的今天。
第一是由於我國進入了人口老齡化國家,未來勞動力量將逐步減少,如果還都是男60歲,女55歲退休(可不做事),那麼供給總量就會減少,同時繳費者與領取待遇者的比例有很大差距,畢竟獨生子女家庭佔多數,一個家庭老人佔多數,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早期退休人的工資也要跟著提高,這樣就會給國家帶來很大負擔。說的不好聽就是靠勞動創造經濟財富的人少了,吃喝玩的人多了。
第二是由於人均壽命都在增長,如果還維持較低的退休年齡會導致中青年勞動者的積極性。同時已經退休了的人的退休金不能持續合理的得到提高。否則還沒退休的人會有很大意見,因為交了這么久這么多的錢,自己退休後,早期退休的人都趕上了現在交的人的工資,心裡會很不平衡。
第三是隨著文明素質程度的進一步提高,勞動者受教育年限不斷延長並形成起始工作年齡普遍退後的格局,也就是讀完大學本科二十五、六歲,或讀完研究生三十來歲,再加上從基層干十幾年,等到自己真正鍛煉變成人才的時候,發現已經到了退休年齡。這樣將不僅限制中老年人力資源特別是女性人力資源充分利用,還會導致人才強國的戰略實施。
Ⅲ 專家建議,女性退休年齡延至55歲對社會有何影響
Ⅳ 專家建議延遲女性退休年齡,將對退休女性造成哪些影響
如果延遲退休方案照這樣落實下來了,對於60後、70後和80後的影響是最大的,對於已經步入社會的90後來說,到退休時已經完全趕上了。
由於人口老齡化的加速發展,延遲退休年齡等應對措施。目前我國就業形勢很復雜,就業壓力大,尤其是2020年的疫情,迫使好多人都丟了工作,所以制定這樣的方案需要更加穩慎。
Ⅳ 對企業職工延長退休年齡有什麼意義對大批青年就業有好處嗎
對企業職工延長退休年齡可以緩解勞動力。對大批青年就業有一定的影響。
Ⅵ 延遲退休會影響青年就業嗎
延緩退休年齡對青年人找工作不會造成太大沖擊
從短期看,延長退休年齡會對我國就業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但這種影響取決於延長退休年齡的方式;而從長期來看,退休年齡的高低和宏觀就業量不存在直接關系,延遲退休年齡與就業沒有必然的聯系。
如果是一下子從50歲延長到65歲,或者從60歲延長到65歲,肯定會對就業格局產生重大的影響,對青年人就業會造成不利。
因此,延長退休年齡只能採取小步漸進的方式,即將這種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同時也維護不同年齡段的社會公平。
從宏觀來看,一國的就業容量並不取決於退休人員所佔崗位的數量,而是取決於經濟發展所創造的就業崗位數量。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新創造的就業崗位必然會持續增加,現階段局部地區出現「用工荒」及勞動成本開始上升等現象,均表明人口紅利期是不可持續的,勞動力可以「無限供給」的時代正在成為歷史。
10年後、20年後,尤其是30年後,我國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系將發生質的變化,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將大幅度上升。按照現行年齡標准確定的老年勞動力、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都將成為就業市場上的有生力量。因此,現在開始考慮延長退休年齡,正是為了應對未來20~30年後勞動力供求關系發生深刻變化的合理對策。
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政府均不可能也不應當非理性地在短期內大幅度提高退休年齡,應對未來勞動力供求關系深刻變化需要提前做准備,以保證這一制度在公平、平穩的前提下逐漸過渡。
從表面上看,延長退休年齡會影響青年人就業,但在我國的勞動力市場上,事實並非如此。因為老年人就業和年輕人就業並不存在絕對的替代關系。由於退休年齡低,老年人「退而不休」的現象相當普遍,大量退休老人在從事著有收入報酬的勞動,從而並未從總量上釋放出足夠可供年輕人就業的崗位。
因此,當前人們過分關注延長退休年齡對就業的影響,其實是沒有考慮到多數老年人還在勞動的現象,忽略了50%以上的退休老年人事實上是『退而不休』的客觀事實,同時也忽略了國家不可能一步到位大跨度地將退休年齡提高。
討論延長退休年齡問題時特別需要理性。如果壽命延長是持續的,延長退休年齡就是必然的,在這種必然的趨勢面前,需要討論的其實不是延長不延長的問題,而是如何理性地延長的問題。如果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方式得當,其對就業等方面還具有積極意義。
Ⅶ 延遲退休會不會影響年輕人就業
不會,現在的人生活水平好了,也越來越長命了,延遲退休對年輕人就業一點影響也沒有。
Ⅷ 延遲退休終於塵埃落定,會影響年輕人就業嗎,為什麼要延遲退休
延遲退休已經基本上是釘釘子的事情,為什麼要延遲退休呢,就是養老問題,退休年齡過早會導致養老支出變大,延遲退休就可以減少支出,有人說為的是整合勞動力,其實這個想法太天真了,在現在有幾個真的把員工用到退休呢,基本上超過四十歲以後就會很難有工作了,想要退休是千難萬難。
反正現在的問題在於根本沒辦法保證五六十歲的人的就業,這才是最根本的問題,如果說能保證這個群體的就業,就算延遲退休一點也是沒有多少關系的,現在是工作沒有後,養老的時間延後,從沒有工作到領退休金基本上在十年到十五年左右的真空期,這個階段才是問題,怎麼沒有人去想想呢,或者說大家都知道他們也知道,反正大家做好沒有工作沒有收入的准備吧!
Ⅸ 2017延遲退休方案解讀,延遲退休對年輕人就業有影響嗎
2017延遲退休年齡及方案解讀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16》建議。
對於職工養老保險的退休年齡改革方案,報告建議分兩步走:
第一步,2017年完成養老金制度並軌時,取消女幹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區別,將職工養老保險的女性退休年齡統一規定為55歲。
第二步,從2018年開始,女性退休年齡每3年延遲1歲,男性退休年齡每6年延遲1歲,直至2045年同時達到65歲。對於居民養老保險的退休年齡改革方案,報告建議居民養老保險的退休年齡從2033年開始每3年延遲1歲,直至2045年完成。
小貼士:目前法定職工退休年齡
一)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並且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二)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從事井下、高空、高溫、 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
三)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應當准予退休。哪些人將「享受」延退?90後「滿血」趕上假設按社科院方案開始實施時間為2018年。
2017延遲退休方案如何區分對待
人社部對延遲退休方案的制定進行到哪種程度?對於社會普遍關注的哪類人群影響最大,人社部是怎麼設計的?有人擔心實行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會對就業,特別是青年就業產生大的影響,還有人認為延遲退休會使自己的養老待遇降低,你怎麼看?
延遲退休方案主要考慮:小步慢提逐步到位,區分對待分步實施2017延遲退休年齡最新消息,2015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達到2.2億人,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6.1%,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且老齡化程度還在持續加劇。
在這種大背景下,怎麼樣有效地利用人力資源,怎麼樣來保證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地向前推進,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研究提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在設計這個制度的時候有這樣一些考慮:一是小步慢提,逐步到位。
堅持每年只延遲幾個月,經過相當長一個時間逐步達到目標年齡。二是區分對待,分步實施。不是對所有社會群體同時實行延遲退休,我們會選擇現在退休年齡相對偏低的群體,從這部分群體開始逐步實施。三是預先公告,做好公示。
因為這個政策涉及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按照中央的要求,凡是涉及重大民生的政策,都要廣泛充分地聽取社會各界意見。我們目前在政策研究設計過程中,經過一些必要程序之後會把這個方案向社會公布,廣泛地聽取大家的意見,盡可能地匯集民智,凝聚共識。
延遲退休對股市影響幾何?
延遲退休不會影響年輕人就業現在就業形勢這么嚴峻,就業壓力這么大,如果延遲退休,有一部分崗位可能會被占據,這對於青年就業有什麼影響?2017延遲退休年齡最新消息,應該說,延遲退休年齡這個政策在研究設計過程中,我們是高度重視對就業的影響,用了大量數據進行過多方面深入分析和研究論證,
結論是延遲退休年齡對就業影響是有限的。以上便是對2017延遲退休年齡最新消息的詳細介紹,漸進式延遲退休對年輕人就業影響有限,那麼,其對股市影響大嗎?
攜景財富分析師認為,延遲退休對市場醫療健康養老概念股有著利好影響,因為延遲退休對老人的身體要求更高,將會有更多的人去選擇醫療健康養老服務,相關上市企業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