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退休保障 > 古代官員未到退休年齡而提前請求

古代官員未到退休年齡而提前請求

發布時間:2021-03-05 17:53:56

Ⅰ 未到退休年齡,能提前辦理退休嗎

想要提前退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要符合以下3個條件,才可以辦理:
1、從事回特答殊工種人員:
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
男性要滿55周歲、女性要滿45周歲;
工種年限必須滿一定的年限,其中從事特繁重體力勞動累計10年;從事井下、高溫工作累計滿9年;從事有毒有害環境中工作累計滿8年。
2、企事業單位病退人員:
男性年滿55周歲,女性年滿50周歲,並且工作年限滿20年;
工作年限滿30年。
3、政府公務人員:
養老保險繳納滿15年;
男性年滿50周歲,女性滿45周歲;
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鑒定為1-4級完全喪失勞動能力。

Ⅱ 告老還鄉的制度

我國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僅僅限於是官吏,常見的稱謂有「致仕」、「致事」、「致政」等。《春秋公羊傳》上「退而致仕」,書中注釋說「致仕,還祿位於君」,意即交換權利於君王。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形成於漢朝時期,發展於唐朝時期,完善於宋、元、明、清時期。但「退休」一詞始見於唐宋文籍,唐代散文家韓愈《復志賦序》中說到「退休於居,作《復志賦》」,《宋史.韓贄傳》中有「退休十五年,謝絕人事,讀書賦詩以自娛」詞句。
退休制度是我國古代官僚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古代官吏退休需要達到一定的年齡條件,《禮記.曲禮》說:「大夫七十而致事。」後來的漢、唐、宋、元等朝代基本實行七十而致仕的規定,但到了明清兩朝則規定「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聽致仕」。但到達退休年齡之前也可以提前退休,如唐朝規定「老病不堪厘務者,與致仕」,意即若身染疾病或者受傷者,雖未到退休年齡也可以退休請俸;明朝亦有規定,老疾不能任事者,或軟弱無效能的官吏,可隨時勒令退休。可見,在我國古代,官吏「告老」、「告病」辭去官職,提前退休也是允許的。
「告老還鄉」就是「老病不堪厘務者」和「老疾不能任事者」主動請辭,提前申請辭去官職,回到家鄉,提前退休的情形。古代官吏提前退休比較簡單,只要官吏提出申請,皇帝一般都會准許。明弘治四年(1491年),皇上就專門下詔:「自願告退官員,不分年歲,俱令致仕。」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大清宰相劉羅鍋歲至垂年即上奏皇上,請求告老還鄉,獲得「恩准」後,便僱用小毛驢,直奔山東老家的情形深入人心。

Ⅲ 學而優則仕,為什麼古代官員退休後為何皆告老還鄉

「告老還鄉」,又稱「告老還家」,「告」是請求,「老還鄉」是年老回專到家鄉,是指古代官屬吏以年老多病為理由向皇帝請求辭去官職,回到家鄉,是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一種制度。
我國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僅僅限於是官吏,常見的稱謂有「致仕」、「致事」、「致政」等。古代官吏退休需要達到一定的年齡條件,《禮記.曲禮》說:「大夫七十而致事。」後來的漢、唐、宋、元等朝代基本實行七十而致仕的規定,但到了明清兩朝則規定「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聽致仕」。但到達退休年齡之前也可以提前退休,如唐朝規定「老病不堪厘務者,與致仕」,意即若身染疾病或者受傷者,雖未到退休年齡也可以退休請俸;明朝亦有規定,老疾不能任事者,或軟弱無效能的官吏,可隨時勒令退休。可見,在我國古代,官吏「告老」、「告病」辭去官職,提前退休也是允許的。
在我國古代主動要求「告老還鄉」提前退休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1、迴避權力斗爭,保全性命;
2、無心混跡官場,嚮往能夠回到家鄉;
3、客觀條件,體弱多病,難當重任,申請「告老還鄉」或「告病還鄉」。

Ⅳ 古代「告老還鄉」制度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我國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僅僅限於是官吏,常見的稱謂有「致仕」、「致事」、「致政」等。《春秋公羊傳》上「退而致仕」,書中注釋說「致仕,還祿位於君」,意即交還權利與君王。

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形成於漢朝時期,發展於唐朝時期,完善於宋、元、明、清時期。但「退休」一詞始見於唐宋文籍,唐代散文家韓愈《復志賦序》中說到「退休於居,作《復志賦》」,《宋史.韓贄傳》中有「退休十五年,謝絕人事,讀書賦詩以自娛」詞句。

三、客觀條件,體弱多病,難當重任,申請「告老還鄉」或「告病還鄉」。「告老還鄉」或「告病還鄉」一般都會得到皇上的恩准。如在唐太宗時,官吏退休年齡是七十歲,對朝廷有大貢獻者還可延緩退休年齡。但開國元勛李靖,因自感傷病礙身,遂在六十四歲時「告病還鄉」,被恩准。但也有皇上不恩準的情況。如《論語章句》一書的整理者漢代著名經學家張禹,曾多次上書請求告病還鄉,但無法得到皇上的恩准,相反「帝遣人問疾送葯,強留」。

從某種角度講,古代的「告老還鄉」對於「從人才資源流出到人才資源流入」的良性循環,帶動農村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Ⅳ 古代官員什麼時候退休,退休之後有養老金

在唐代時候,古代官員最開始的時候是規定等到年過70的時候才給退休,但是古人那時候人的生命長度是很難活到那個年齡的,醫療條件也不比現在;於是在清朝的時候,皇帝將官員的退休年齡改為了60歲。古代的官員退休是沒有工資拿的。

從古達今,其實關於退休這個說法一直都是有的,都是到了一定年紀,人的身體素質就會下降,這時候就得退休。那麼現代的人以前退休是在50歲,現在又將這個規定延長了十年的時間。但是退休工資也不是說所有的人都會有,大部分都只是國企這種相關單位才有的。但是,在古代的時候是有退休這個事兒,但是卻是沒有退休工資發給官員的。

據說在古代的時候,一般是官做的小的,有特殊情況一般還可以提前退休。越是那些官當的大的,必須得等到一定時間才能夠。這可能是因為那些官大是被皇上器重的,就比如說在電視劇中那些老將軍,一大把年紀還在外面打仗,維護安全。

Ⅵ 古代的官員相當於現在的公務員,他們有規定的退休年齡嗎

由於年齡漸大,機體衰老,各朝各代都會有專有的退休年齡。比如唐朝就是規定官員在70歲之後才能退休。

在中國古代退休的說法是用致仕來代替的,這從很多古代詩集以及影視劇中可以看出。不僅如此,古代的官員退休之後,政府也會發放退休金,畢竟為國為民一輩子總要老有所依才好。


很多話都是明面上是如此之說,但具體有沒有實施是我們不得而知的,
我們從名人杜甫就可以看出他退休之後日子過得如此貧困潦倒,就可以看出古代的退休金並不是那麼好拿的。所以大多數的官員會在自己在任期間攢點銀子,在自己的家鄉置辦一兩所田地,為了自己在退休之後有所保障,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古代有那麼多人冒著被砍頭的風險還要進行貪污的原因了。

Ⅶ 古時候的官員有沒有退休金,退休年齡是多少歲

現在的退休年齡和退休金,都是有國家規定的,有法定的退休年齡,而到了這個年齡之後大部分人其實都會選擇不再工作,畢竟人已經老了,不是所有的工作崗位都還能繼續做了。那麼,古代的官員們有沒有退休年齡呢?古代官員們他們老了之後能不能退休,退休之後又能不能有退休金呢?很多官員可能都是向皇帝告老還鄉,這算不算退休呢?

唐代的家庭,若父母還健在,兒子一般就不出遠門,也不分家,更不各自攢私房錢。這種養老的社會氛圍,使得老人可以在兒女的全天候照料下,安享晚年。當然,現代社會,兒女離開父母去遠方工作是一種常態。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對那些因照顧老人而就近工作的人予以某種補助(或精神上的,或財物上的),那麼,即便社會大環境不允許人們都守在父母身邊,也能對家庭養老起到引導作用,在某種程度上彌補現代社會的養老缺憾。

到了清代,家庭養老的法律規定相當嚴苛,其中,如果老人因為養老無著而自殺,那麼兒子要以過失殺人罪論處。這一點,雖然在現代法治社會不可能實現,但某種道德上的約束卻是必要的。

古代較高的死亡率和較低的壽命,註定相當數量的老人會沒有後代。公元521年,中國有了歷史上第一家由政府開辦的「養老院」——南朝的梁武帝命令設立「獨孤院」,專門收養老人和孤兒。從此,中國的養老院開始制度化。

到了唐代,國家強盛,養老院更為普遍,當時稱為「悲田院」。但名副其實的養老院是北宋時期的「居養院」,只收養貧困老人。而且,在宋徽宗時期,老人的年齡標準是50歲,使養老的人群范圍得到了極大的擴展,成為歷史上老人的黃金時期。

北宋末期,政府在各地設立公墓,當時稱為「漏澤園」,以安葬窮人,這也是古代國營公墓的開端。同時,宋代的官員也特別熱衷於慈善事業,譬如大文豪蘇軾,任職於杭州時,就在城內設立養老院,並委任德高望重的僧人為院長,救濟貧困老者。

南宋初年,中國出現專門為包括老人在內的各種貧民設立的福利醫療機構,叫作惠民和劑局。剛開始,只是象徵性地收取費用。後來,乾脆免費,全部由各地方財政埋單。

明代初期,朱元璋下令全國各地建立「養濟院」和「惠民葯局」。養濟院是一個融收容和養老為一體的機構,與南北朝時期的「獨孤院」類似。惠民葯局則等同於南宋的惠民和劑局。養濟院都設立在寺廟和道觀裡面或周邊,因為在古代,寺廟和道觀本身就收容弱者和老者,把政府公辦的養老等機構與這種帶有宗教關懷的民辦救濟機構設置在一起,可以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具有較強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老者有所目標,主動尋求救助。

Ⅷ 未到退休年齡受單位規定提前離崗是否符合新勞動合同法

不符合,沒有政策依據!

Ⅸ 古代官員的退休制度是怎樣的

在當今社會,很多工作人員都是“上班盼下班,在職盼退休”的狀態,畢竟工作的辛苦讓人總想安歇下來。其實無論古今只要一說到退休都是一件讓人嚮往的事情。那麼在我國古代社會為官做宰的官員們他們退休後將會如何呢?我國古代的退休制度是怎麼樣的呢?這里我們分以下幾個方面解答。

三、退休後的福利待遇制度

在古代社會,退休後的福利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稱謂的福利,基本上都會保持原職的稱謂,當然也有一些固定的稱呼,比如在周朝退休後卿大夫稱國老,一般的稱庶老。而在唐代,還會有一個離職歡送會,並且退休後有半祿或者全祿的供養。而宋朝最重視官員待遇,除了給錢之外還要再升一級,雖然沒有實權但名聲上也好聽得多。不過到了明後期一直到清末,除了每個月給二十石的糧食就沒有更多的福利了。

Ⅹ 古代官員退休後為何不留在當地,而是請辭告老還鄉

那些混得好的很少告老還鄉,只有那些混得不好,或者要出問題的才會選擇告老還鄉,列舉了幾個例子給大家看看。

康熙想要撤藩,一直苦於撤不了,正好這個時候平南王尚可喜上書請求告老還鄉,歸養遼東,說是因為自己年老多病,沒辦法在其位了,這也正好隨了康熙的心思,批准告老還鄉,但是不允許其子襲爵,還把兵給收了回來。



項羽時期的范增,范增最後也選擇了告老還鄉,因為當時跟項羽有了矛盾,說范增心懷鬼胎,項羽不再相信他,還說范增假裝仁慈,以後不聽范增的話了,范增要攻,項羽就退,范增的牛脾氣也上來了,「好,你狠,請允許我告老還鄉,我發誓,從今以後再也不問江湖中事!」

四月離開項羽,五月范增病死!

閱讀全文

與古代官員未到退休年齡而提前請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磚砌體檢查哪些事項 瀏覽:367
省內養老保險能和並嗎 瀏覽:576
八十歲農村養老金多少 瀏覽:538
幼兒園重陽節消息報道 瀏覽:977
山東老年大學舞蹈班有嗎 瀏覽:315
老人家經常頭暈是怎麼回事 瀏覽:436
北京退休工資最低是多少 瀏覽:869
父母的語音助手叫什麼 瀏覽:287
金華孝順的快遞電話號碼 瀏覽:304
青島市老年大學2018年課程安排 瀏覽:743
沒有撫養老人怎麼取證 瀏覽:105
重陽節來源的神話小故事 瀏覽:297
爸媽說我一點都不孝順 瀏覽:462
老年人晚年恩愛的句子 瀏覽:148
江寧老年大學收費嗎 瀏覽:298
個人城鄉養老到什麼地方查詢 瀏覽:300
本機號碼怎麼查老人機 瀏覽:915
外圍體檢員是什麼 瀏覽:247
老年大學由什麼主管 瀏覽:390
社保廣東省基礎養老金 瀏覽: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