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退休工齡到底是按年還是按月計算
退休職工繳費年限計算到月,在計算養老金的時候,計算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計算到月,基礎養老金不滿一年的月數不計,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到月;退休後,按國家規定統一增加養老金,繳費年限不滿一年的月數一般按年計算。
工齡計算方法:
連續計演算法
也叫工齡連續計算。例如,某職工從甲單位調到乙單位工作,其在甲、乙兩個單位的工作時間應不間斷地計算為連續工齡。如果職工被錯誤處理,後經復查、平反,其受錯誤處理的時間可與錯誤處理前連續計算工齡的時間和平反後的工作時間相加,連續計算為連續工齡。
合並計算
也叫合並計算連續工齡。是指職工的工作經歷中,一般非本人主觀原因間斷了一段時間,把這段間斷的時間扣除,間斷前後兩段工作時間合並計算。如精簡退職的工人和職員,退職前和重新參加工作後的連續工作時間可合並計算。
工齡折演算法
從事特殊工種和特殊工作環境工作的工人,連續工齡可進行折算。如井下礦工或固定在華氏32度以下的低溫工作場所或在華氏100度以上的高溫工作場所工作的職工,計算其連續工齡時,每在此種場所工作一年,可作一年零三個月計算。
在提煉或製造鉛、汞、砒、磷、酸的工業中以及化學、兵工等工業中,直接從事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職工,在計算其連續工齡時,每從事此種工作一年,作一年零六個月計算。
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企業工齡在內,但計算連續工齡時不應包括一般工齡(一般來說,因個人原因間斷工作的,其間斷前的工作時間只能計算為一般工齡)。現今確定職工保險福利待遇和是否具備退休條件時,一般只用連續工齡。
(1)退休按年還是按月計算工資擴展閱讀:
工齡分類
工齡可分為一般工齡和本企業工齡。一般工齡是指職工從事生產、工作的總的工作時間。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企業工齡。
本企業工齡(連續工齡是指職工在一個工作單位連續工作的時間。以前,連續工齡又稱為「本企業工齡」。1987年以後它的范圍不限於在一個單位工作的時間,而是包括職工在各個單位按規定應計入的全部工作時間。)是指工人、職員在本企業內連續工作的時間。
一般工齡包括連續工齡,能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同時就能計算為一般工齡;但一般工齡不一定就是連續工齡。
連續工齡和本企業工齡在含義上有差別,即連續工齡不僅包括本企業連續工作的時間,而且包括前後兩個工作單位可以合並計算的工作時間。若沒有可以合並的情況,連續工齡就是本企業工齡。國務院1978年6月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規定將「本企業工齡」改叫為「連續工齡」。
機關、事業單位為有別於企業用的"工作年限",實際上連續工齡和工作年限的含義和作用是相同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工齡
B. 退休工齡應該怎樣計算按月計算,還是跨年算一年 ,
退休工齡,按照滿12個月計算為一年,不足一年的不計算。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專企業工齡在內,屬但計算連續工齡時不應包括一般工齡(一般來說,因個人原因間斷工作的,其間斷前的工作時間只能計算為一般工齡)。
現今確定職工保險福利待遇和是否具備退休條件時,一般只用連續工齡。所以一般工齡當今已經失去意義。
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以後,以實際繳費年限作為退休和計發養老保險待遇的依據,之前的連續工齡視同繳費年限。工作年限或連續工齡計算應按國發[1978]104號文件的規定計算,即「滿」一個周年才能算一年。
(2)退休按年還是按月計算工資擴展閱讀
工齡的作用
工齡是職工以工資收入為生活資料全部來源或主要來源的以年為單位的工作時間,工齡是我國職工退休的一個條件。也是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工資計算的內容之一。
例:武漢某高校2001年畢業生,畢業後在公安廳戶政中心工作,屬聘用員工。但該單位當時在市人才服務中心為所有聘用員工辦了人事代理。
工作兩年後,該畢業生考取了公務員,當他的檔案調走時,工齡、檔案工資已從2001年計算,那麼他到新單位的工資級別比同年畢業沒有辦理人事代理手續的同學檔案工資要高兩個級別。
C. 是按年還是按月計算退休工齡的
退休職工繳費年限計算到月,其中不滿一年的月數,表述方式為X/12年。在計算養老金的時候,計版算平均繳費工資指權數計算到月,基礎養老金不滿一年的月數不計;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到月。退休後,按國家規定統一增加養老金,繳費年限不滿一年的月數一般按年計算。
D. 新退休年齡是按年計算還是按月計算
當前法定退休年齡,是指男年滿60歲,女工人年滿50歲,女幹部和技術崗位年滿55歲。因為工資和退休費是按月計算,年滿是計算到月。
E. 退休工齡是按年還是按月計算
職工到法定年齡退休工齡折算是按照年計算的。也就是說,不論你是1月1號退休還是12月31號退休?當年的工齡只能算一年。所以說1月1號退休的人還是挺賺便宜的。
F. 退休工齡按月算還是按年算
繳費年限是按月計算的,而領取養老金也是按月的。
所謂工齡,就是工作年限,這個與養老金關系不大,因為決定養老金多少的因素之一的是繳費年限,而不是工作年限。
雖然符合國家規定的連續工齡可視同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並體現在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中,但這是對於改革之前的人,對於改革之後的人,只有參加社保的「工齡」,也就是繳費年限,才跟養老金有關。
而社保是按月繳納,養老保險累計繳費滿15年就能按月領取養老金,所以說,繳費年限是按月計算的,而領取養老金也是按月的。
拓展資料:
職工發生以下情況,其前後工齡連續計算:
1.凡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調動工作、安排下崗者,調動、下崗(與企業保持勞動關系)前後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2.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調派國內外學習者,其學習期間以及調派前後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3.因企業停工歇業或者破產,職工經企業管理機關調派到其他企業工作者,調派前後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4.企業經轉讓、改組或者合並,原有職工仍留企業工作者,其轉讓、改組或者合並前後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5.職工在疾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醫療期間,在6個月以內者,連續計算為本企業工齡;超過6個月病癒後,仍回原企業工作者,除超過6個月的期間不算工齡以外,其前後工齡應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
6.因工負傷或者職業病停止工作醫療期間,應全部計算為連續工齡;
7.轉入企業工作前的專門從事革命工作的工作年限和革命軍人的軍齡,均作連續工齡計算;
8.學徒在本企業學習期間,應作本企業工齡計算,臨時工、試用人員轉為正式職工時,其本企業工齡,應自最後一次進入該企業工作之日算起。
9.原分配在國營農場,墾殖場當職工的知識青年及其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由國家統一組織下鄉插隊的城鎮知識青年,在他們按政策離開農村、墾殖場或農村回城鎮參加工作以後,其在農場、墾殖場或農村參加勞動的時間,可以與參加工作後的時間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
10.歸國華僑職工,從進入本企業工作之日起計算連續工齡 。歸僑職工在國外從事革命工作,確因工作需要調回國內或受迫害回國的,如有可靠證明,報經中僑委審核屬實者,其在國外參加革命的工作時間,可計算為連續工齡。
網路—工齡
G. 退休年限是按周年計算還是按月計算
勞動者辦理退休,計算基本養老金的繳費年限,計算到月。
《社會保險法》
第十五版條基本養老金權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H. 養老金計算是按年計算還是月計算
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的。
按月領取:
基礎養老金=(全內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容a+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以上兩項之和為每月領取額。
注意:基本養老金每年7月根據全省統一公布的方案實施年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