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由職業和普通企業人員交納的社保年數一樣,退休後退休金一樣嗎
不一定,如果僅來僅是年限一樣自,繳費基數不一樣,或者退休時間不一樣,都會出現計算不一致的現象,如果兩個人,繳費年限一樣,繳費基數一樣,退休時間一樣,那麼兩個人肯定是得出同樣的退休費,因為計算退休費,是根據參保人員繳費基數,繳費年限,社會平均工資計算的,這三個哪個不同,都會影響計算結果,導致不一致。
㈡ 自由職業者與正規企業職工退休以後社保退休金有什麼區別
1、社保退休金的領取金額和退休時地方上一年度社平工資、繳費年限和繳費金額有關,即社平工資水平高、繳費年限長、繳費金額達大,退休金領取的就多。
2、不同的企業、不同的職工,繳費基數卻不相同,繳費基數與職工本人的工資收入水平有直接關系。總的來說,工資收入水平高,繳費基數就高。
3、正規企業職工的保險繳納基數一般按照最低社平工資決定,而且由企業和員工共同繳納。個人的經濟負擔相對來說要小一些;
4、自由職業者要繳納的社保一般也有高中低檔,需要結合自身的經濟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檔位。但需要明確的是,繳費越多,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就越多。
5、企業職工繳納的保險包括養老、醫療、工傷、失業和生育五險,但是自由職業者只能繳納養老和醫療險,且醫療報銷費用較低。
(2)職工社保和自由社保退休工資一樣嗎擴展閱讀
醫保特點
具有「低水平,廣覆蓋」的特點,繳費以低水平的絕大多數單位和個人能承受的費用為准,廣泛覆蓋城鎮所有單位和職工,不同性質單位的職工都能享有基本醫療保險的權利。
參保人員完成繳費年限後可以終身享受。其次基本醫療保險具有「雙方負擔,統賬結合」的特點;以「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為原則。
優勢
按統一標准享受待遇。同樣的准入條件,收費標准相同,享受的待遇也相同,不存在高低差別。員工門診費用可從個人賬戶中扣除,扣完以後由員工自行付費。
員工住院費用按比例報銷:1萬元費用三級醫院報銷86%;1萬至2萬元費用三級醫院報銷88%;2萬至4萬元費用三級醫院報銷92%。如果員工連續幾年不生病個人賬戶資金可以累計滾存。
缺陷
每一次住院有一個基本起付線的免賠額,分別為:一級醫院500元,二級醫院750元,三級醫院1000元,這些費用需要員工自行承擔。甲類葯和乙類葯按比例報銷,進口葯不予報銷,超過4萬元保障額度就得自行付錢。
㈢ 自己交的社保和單位在職職工社保退休工資一樣嗎
應該一樣才和理
㈣ 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和企業職工社保有何區別退休後工資是否相同
只有企業職工社保和靈活就業人員社保,並不存在你說的企業靈活就業人員社保。
只要是企業員工,就應當為其參加職工社保五險,此時就存在個人繳費部分和公司繳費部分。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㈤ 退休工資和社保一樣不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在單位交的社保和自己(即以自由者的身份)參保是一樣的。可能以單位交的單位多了個失業隊和生育險,個人沒有這兩個險種,但個人交費的率會比單位的高一點。但不論怎樣交,退休領取退休金的計費是包括上年當地的人均收入和你自己的交費年限和交費基數來定的,所以說是不一樣的。
㈥ 靈活就業社保和企業職工社保有什麼區別.退休後工資一樣嗎
繳納的社會勞動保險(性質)是一樣的,到了法定退休年齡退休時,社保個人信息數據統計方法是一樣的,退休金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因此沒有區別。
有區別也是繳費年限的不同、個人繳費平均指數的不同、個人賬戶資金余額的不同、法定退休年齡時間不一樣,社會平均工資不一樣,而出現的退休金差別。
㈦ 個人繳納社保跟單位繳納社保退休後工資是一樣的嗎
如果是相同社保繳費基數,個人繳納社保和單位為職工繳納社保,在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是大體一致,只是個人繳納社保很難和單位一樣按照職工的年度平均工資為基數繳納社保,所以,大多數個人繳納社保都是最低基數,所以,退休後的養老金也會相應少一些。
㈧ 個人繳社保和單位交社保在以後退休的時候開的工資一樣嗎
單位交的社保屬職工社保,
個人交的社保分兩種:有居民社保和職工社保。
居民社保和職工社保退休的待遇是不一樣的。
職工社保退休的工資要比居民社保退休工資要高。
㈨ 職工與自由人同時參保繳費,退休金一樣嗎
靈活就業人員與用人單位職工,只要繳費工資相同,繳費年限相同,退休時間相同,退休時領取的基本養老金就完全相同。
勞動者退休,領取的基本養老金,因繳費年限、繳費工資、退休時間而區別,不因身份不同而不同。企業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一、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是指從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中支付給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T(月基礎養老金)=(A+A×Q)÷2×M×1%
A——退休時上年度當地城鎮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Q——平均繳費指數。
Q=(X1÷A1+X2÷A2+X3÷A3+……+Xn÷An)÷n。
X1、X2、X3……Xn分別為首次實際繳費當月直至截止繳費當月的月繳費基數(不含未繳費月數);
A1、A2、A3……An分別為繳費對應上年度當地城鎮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n為首次實際繳費當月直至截止繳費當月的實際繳費月數(不含未繳費月數)。
M——建立個人賬戶之月至達到規定退休年齡當月的實際繳費年限。M以年為單位,累計滿12個月計算為1年。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是指根據參保人員退休時其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算出來的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不是指某個退休人員實際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月數(因為在退休時無法預計),而是根據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測算出來的一個假定的指標。
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規定:
40 歲 為 233 個月 ; 41歲為230個月; 42歲為226個月;43歲為223個月;44歲為220個月;45歲為216個月;46歲為212個月;47歲為208個月;48歲為204個月;49歲為199個月;50歲為195個月;51歲為190個月;52歲為185個月;53歲為180個月;54歲為175個月;55歲為170個月; 56歲為 164個月; 57 歲為 158個月;58 歲為152個月;59歲為 145個月;60歲為139個月;61歲為132個月;62歲為125個月;63歲為117個月;64 歲為 109個月;65歲為101個月;66歲為93個月;67歲為84個月;68歲為75個月;69歲為65個月;70歲為56個月。
三、過渡性養老金
國發[1997]26號文件實施前參加工作、國發[2005]38號文件實施後退休的參保人員屬於「中人」。由於他們以前個人賬戶的積累很少,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後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發放辦法按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具體制定的辦法執行。